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0 16:4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试题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等级
一、选择填空。(16分)
(一)根据要求选择。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奴婢(bì) 驰骋(chěng)处士(chǔ) 戛然而止(jiá)
B.荒谬(miù) 巍峨(wēi) 恬静(tián) 少选之间(shào)
C.彻底(chè) 仆人(pú) 曝晒(bào) 莱茵河畔(lái)
D.尴尬(gān) 证券(juàn) 汤汤乎(shāng) 拊掌大笑(f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意思都正确的是( )
A.令俐 旅行 伯牙鼓琴(弹奏) 锦囊玉轴(画轴)
B.景像 烛光 一鼓作气(击鼓) 掉尾而斗(摇动)
C.谱写 茅屋 敲锣打鼓(乐器) 搐入两股(屁股)
D.失明 善哉 欢欣鼓舞(振奋) 志在太山(心志)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件玉器,精雕细刻,人物形神兼备,草木虫鱼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
B.演讲那天,他一粉墨登场,就博得阵阵掌声。
C.字正腔圆,是对戏曲演员唱好戏最基本的要求。
最后这段话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将下列语句整理成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
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脸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
②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门口,终于看到她。
③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
④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5.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D.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6.下列词语与戏曲无关的一项是( )
A.有板有眼 B.字正腔圆 C.插科打诨 D.行云流水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梁的肩头被沉重的货物压得喘不过气来。
B.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大家都深受感动。
C.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发扬并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D.冬天,寒风呼啸着拂面而来,吹得人瑟瑟发抖。
8.下列有关做课堂笔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做课堂笔记,能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进我们思考。
B.做课堂笔记时可以顺便把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
C.听课过程中若产生了疑问,可以先记录下来,课后再继续思考或查阅资料。
D.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所有内容,无论是否重要,都需要记录下来。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他演唱的京剧《穆桂英挂帅》字正腔圆,悦耳动听。
B.古编钟演奏的古曲,如黄钟大吕,震撼人心。
C.听完你精彩的报告,真是让人觉得余音绕梁,受益匪浅。
D.外婆病重的消息传来,原本快乐的宴会气氛戛然而止。
(二)给句子中的“善”选择合适的解释。
善:A.擅长,长于 B.善良,慈善 C.好 D.容易,易于 E.熟悉
10.人之初,性本善。( )
1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
12.这位大哥我有些面善。( )
13.他这个人太善变了。( )
(三)选择正确答案
14.“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改成转述句,正确的是( )
A.巴金爱月夜,也爱星天。 B.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C.巴金说:他爱月夜,他也爱星天。D.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15.下列四幅书法作品的风格特点,依次是( )
①飘逸遒劲,端秀清新,婀娜多姿。 ②笔走龙蛇,磅礴连绵,姿态万千。
③笔力刚劲,平正端庄,险劲生动。 ④筋肉丰满,浑厚有力,大气磅礴。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③②④①
16.下列有关戏剧术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压轴”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最后一个节目称“压台”。
B.“跑龙套”指花哨而不实用的武术动作。现指专搞形式主义而不务实的人。
C.“科班出身”比喻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质。
D.“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二、看拼音,写词语。(12分)
1.贝多芬来到jǐng xiàng( ① )优美的lái yīn( ② )河畔,看到一间máo wū( ③ )里的là zhú( ④ )散发着wēi ruò( ⑤ )的光芒。贝多芬借着qīng yōu( ⑥ )的月光,按起了qín jiàn( ⑦ ),chún shú( ⑧ ) 地演奏了起来。兄妹俩深深táo zuì( ⑨ )在这美妙的琴声中,最终pǔ xiě( ⑩ )成了《月光曲》。
2.远远望去,布达拉宫高耸入云,金碧辉煌,wēi é( ① )壮观,何其měi zāi( ② )
三、按照要求完成句子。(6分)
1. 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两个词造句。(2分)
亮相 压轴 行当 行头
2. 找出下列语段中的语病,并用修改符号修改。(共5处)(4分)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文化益智节目。节目播出时,人们守在电视机前承受精神的“盛宴”。赛手们精彩的表现,虽然展示了个人古典文化的修养,但是彰显了古诗词的魅力。通过这样的节目,使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了,我们一定要发扬并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10分)
1.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古有伯牙“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①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____②_______,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③__________。’”音乐还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人浮想联翩。听着贝多芬的演奏,皮鞋匠“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__④________的海面上,_____⑤__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⑥_______。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
2.成语中有不少是与音乐有关的。“____①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_____②_______”形容音乐轻快,舞姿优美;“_____③_______”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3=5分)
六、阅读理解
短文一(10)
争山名
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甲曰:“本‘大行’,何得称‘太行’?”乙曰:“本‘太行’,如何称‘大行’?”共决于老者。老者可甲而否乙。甲去,乙询云:“奈何公亦颠倒若是?”答曰:“人有争气者,不可与辩。今其人妄谓己是,不屑证明是非,有争气矣。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注释:①奈何:怎么 ②若是:如此 ③者:······的原因
1.解释下面的加点字。(2分)
(1)共决于老者:
(2)今其人妄谓己是:
2.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B.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C.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D.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老者可甲而否乙。
(2)奈何公亦颠倒若是?
4.本文故事有趣,情节曲折。请在下面括号里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2分)
同游太行→( )→决于老者→( )→老者解疑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分)
A.遇事要勤学好问 B.要善于理解他人
C.不能故意去害人 D.不能偏执于错误
短文二 (16)
_________________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_______________,在思索_________________。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过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2.《二泉映月》的琴声是怎样变化的?整首曲子有怎样的特点。(3分)
(1)琴声变化:( )→( )
(2)特点:
3.联系上下文,品读语言,展开想象,将文中的横线补充完整。(2分)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照样子续写阿炳通过琴声向我们展现的情景。(2分)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短文,阿炳通过琴声向“我们”表达的情感中不包括( )(2分)
他热爱音乐、家乡,热爱家乡的清泉月光 B.他对双目失明的愤恨
C.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D.他没有向命运屈服
阿炳曾经两次听过二泉的流水声,这两次“听泉”经历有什么不同?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3分)
读了这篇短文,说说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历程给了你怎样的启迪?(3分)
七、习作(20+5)
国内各大电视台曾流行的达人秀节目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高手在民间”。你知道什么是“达人”吗?“达人”就是在某些方面非常精通的人。作文写得好是“写作达人”,魔术变得好是“魔术达人”……想一想,你自己或身边的人 是哪方面的高手?是什么达人?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通过具体事例,突出“达人”的特点。
③书写认真,500字左右。
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16分,一题1分。
1.A 2.D 3.B 4.C 5.D 6.D 7.B 8.D 9.C 10.B 11.C 12.E 13.D 14.D 15.C
B
二、12分,一个字0.5分
1.景象 莱茵 茅屋 蜡烛 微弱 清幽 琴键 纯熟 陶醉 谱写
2.巍峨 美哉
三、6分,第一题2分,第二题4分
1.他穿好行头,走上舞台,来了个精彩的亮相。
一处0.5分
(1)将“中国诗词大会”改为《中国诗词大会》
将“承受”改为“享受”
将“虽然…但是…”改为“不仅…而且…”
删去“使”
把“发扬并继承”改为“继承并发扬”
四、10分,一空一分。
1.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知音 微波粼粼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高山流水 轻歌曼舞 黄钟大吕
五、(5分)
1.1分。C
1分。D
3分。不合理。促销品区的东西价格便宜,放在门口,顾客一进超市就看到了,购买的可能性大。超市入口处的空气流动快,冰冻食品区如果放在门口,耗费的电能会增多,且容易变质。所以不应该互换位置。
(短文一 10分)
2分。(1)决断,决定
正确
2分。D
2分。(1)老人认可甲,却否定乙。
怎么您也这样错乱不明呢?
2分。争辩太行 乙询缘由
2分。D
(短文二 16分)
1分。二泉映月
2分。(1)委婉连绵 升腾跌宕
特点:(1分)。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2分。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 自己走过得人生道路
2分。琴声渐渐高昂,好像山泉流到了一个陡坡,泉水直流而下。这似乎是阿炳在诉说他坎坷的人生。
2分。B
3分。
(1分)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
(1分)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1分)阿炳小时候听到的只是单纯的流水声,而长大后的阿炳却从流水声中听到了许多其他的声音。这是由于长大后的阿炳经历了病痛的折磨、生活的磨难,心中感慨颇多,所以会听到许多其他的“声音”。
3分。只要热爱生活,敢于同命运抗争,锲而不舍地追求,就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习作(20分+5分卷面)
一类文(25-22分);二类文(21-18分);三类文(17-14分);四类文(13-11);五类文(10分以下)。
PAGE
六年级语文单元试题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