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安塞腰鼓
1.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晦暗(huì) 闭塞(sāi) 渺远(miǎo)
B.羁绊(jī) 烧灼(zhuó) 冗杂(róng)
C.骤雨(zhòu) 震撼(hàn) 磅礴(bàng)
D.戛然(jiá) 辐射(fú) 蓦然(mò)
2.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亢奋(háng) 晦暗(huì) 飞溅(jiàn) 恬静(tián)
B.蓦然(mò) 冗杂(róng) 骤雨(zhòu) 震撼(hàn)
C.挣脱(zhēng) 烧灼(zhuó) 渺远(miǎo) 山崖(yá)
D.蓬勃(péng) 凝聚(níng) 戛然(jiá) 陌生(mò)
3.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讲究称呼的使用,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用尊称,两种称呼不能混为一谈。
B.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每道工序一丝不苟,《大国工匠》中大师们的追求令人感动。
C.经过艰难攀爬,我们终于登峰造极,站在高山之巅,尽享美丽风景,一览众山小。
D.大型实景表演《草原之梦》融合声光电等技术,场面极其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大彻大悟、具有大智慧的人才当得起这个称号。
B.《流浪地球》中主人公点燃木星的过程惊心动魄。
C.垃圾的恶臭不时飘进房里,男生公寓楼的脏乱环境令人叹为观止。
D.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在高潮时戛然而止。
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缠住了不能脱身)
B.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极度兴奋)
C.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阴冷)
D.当它戛然而止的时侯,世界出奇地寂静。(声音突然中止)
6.依次填入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黄土高原上,______________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②他们的神情沉稳而______________。
③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______________在你的面前。
④观众的心也______________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A.爆出 宁静 狂舞 蓦然
B.演出 安静 飞舞 突然
C.爆出 安静 狂舞 蓦然
D.演出 宁静 飞舞 突然
7.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②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③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④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A.排比 比喻 拟人 反复
B.排比 拟人 比喻 反复
C.排比 比喻 拟人 重复
D.排比 拟人 比喻 重复
8.下面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B.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
C.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D.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9.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我市人民都认识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B.在安塞腰鼓的表演舞台上,不断变化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
10.对下列各句所运用写作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分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辞,把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展现了安塞腰鼓的火热与激情,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分析:使用了起兴的手法。以连成一体的树梢、树枝、树根起兴,引起下句,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人民血肉相连的关系。
C.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分析:使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写出了船行进的速度之快,也反映出“我”对一直没到赵庄感到焦急和不满。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分析:使用比喻,表现了江南的柔美秀丽,与高原腰鼓形成对比,更突出了安塞腰鼓的阳刚之美。
1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的民族乐器,浩瀚如烟海,灿烂如繁星,数不胜数。
②筝是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筝弦、岳山、雁柱、出音孔等构成的。
③你是不是对古筝有了更深的了解呢?赶紧也来探索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吧!
④古筝音乐韵味无穷,时而浑厚深沉,时而优雅抒情,时而慷慨急促。
⑤古筝被称为“民族乐器之王”,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A.①⑤②④③
B.①⑤④③②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②④③
1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粗字注音。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jīng,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niǔ dài、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
结jīng(__________)
niǔ dài(__________)
蕴含(__________)
瑰宝(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 )热了,使恬( )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 )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 )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1)给文段中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恬( )静 晦( )暗
zào( )热 飞jiàn( )
(2)文段中意思为“极度兴奋”的词语是___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4.展开联想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我喜欢仰望湛蓝广袤的蓝天,因为它使我的心沉静;我喜欢丈量巍峨高大的崇山,因为它使我的心谦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例句中含有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得抄袭例句)
示例: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备选词语:火锅 烟花 上课铃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塞sè。B项,冗rǒng。C项,磅páng。
2.答案:D
解析:A项,“亢”应读kàng;B项,“冗”应读rǒng;C项,“挣”应读zhèng。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符合语境。B项,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符合语境。C项,登峰造极,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用于攀登高山顶峰,属于望文生义,使用错误。D项,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符合语境。
4.答案:C
解析:A.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B.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C.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与语境不符。D.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C项,“晦暗”在句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6.答案:C
解析:结合语境,区别词义辨析。
7.答案:A
解析:(1)“震撼”“烧灼”“威逼”分别在三个相同的句式中,说明是排比;(2)把多水的江南比喻为易碎的玻璃;(3)“呆呆的”一词把腰鼓拟人化;(4)“好一个”重复出现,此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
8.答案:C
解析:A.比喻。B.拟人。D.比喻、排比。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C项语序不当,应将“纠正”与“指出”调换位置。
10.答案:C
解析:本项使用的是比喻和拟物,不是拟人。没有反映“我”的不满。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排序的能力。①句总领,点明中国的民族乐器浩如烟海,后面四句是举古筝为例印证,排除C、D两项。⑤句点出主要介绍内容“古筝”,②句写古筝的结构,④句写古筝的音韵,③句发出号召期望,由此可判断应选A项。
12.答案:晶 纽带 yùn guī
13.答案:(1)tián;huì;燥;溅
(2)亢奋
(3)排比
解析:(1)此题考查音形转换,注意按汉语拼音规则恰当注音,注意区分形近字和音近字。“晦”不要误读为“méi”,“燥”不要误写为“躁”。
(2)此题考查对词义的理解和识记。注意“亢”要书写正确。
(3)画线句运用了三个“使……变得……”的句子,构成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安塞腰鼓喷涌出的力量灼热了周围的一切,展示了生命的活力。
14.答案:我喜欢纵观广阔无垠的大海 因为它使我的心宽广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句仿写能力,要注意句式和修辞:句式为“我喜欢……(动词)……(形容词)的……(名词),因为它使我的心……”;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15.答案:(示例1)这火锅,使沉寂的味蕾在麻辣中绽放,使平静心情在畅快中沸腾。
(示例2)这烟花,使宁静的夜空立即变得喧闹起来,使暗淡的四周立即变得灿烂起来。
(示例3)这上课铃,让喧闹的校园变得安静,让散乱的思绪迅速聚拢。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首先分析例句,弄清楚例句中“变”与“不变”的内容,列出句子结构。然后选择三个备选词中最熟悉、容易表述的一个词,仿照上面的句子结构,运用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