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时间的脚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时间的脚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2 17:3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时间的脚印
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犹豫(yù) 沙砾(lè) 渗入(shèn)
B.崩落(bēng) 腐蚀(shí) 犀牛(xī)
C.吹拂(fú) 宝藏(cáng) 滴漏(lòu)
D.沉淀(dìng) 粗糙(cāo) 帷幕(wé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踪迹 琥珀 歪斜 逝去
B.烘烤 孔隙 覆盖 裂缝
C.陆续 山涯 低洼 腐蚀
D.即使 掸去 垫高 边缘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B.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D.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数历史事实表明,相知需要尊重与理解,包容与欣赏,倾诉与倾听,相知就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携手发展的重要动力。
B.电影“流浪地球”在表现科技和未来想象的时候,也体现了自觉的东方文化精神、中国人文精神,并且用人道主义表述完成了对传统家国情怀的现代转化。
C.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D.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放大了当代传媒的“圈粉”、“造星”功能。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
A.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B.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C.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D.每次出发之前,春雁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化石这个证人,使我们认识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B.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C.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D.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吹拂、冲刷着它。
B.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
C.读懂这些记录,不仅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而且还使我们增加了知识。
D.即使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会主席采纳并征求了大家对学校文学社的意见。
B.通过这次演讲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C.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食品的抽样检测力度,防止不合格食品重现百姓餐桌。
D.为了全面实现刷脸取款等快捷服务,农业银行还有许多内容需要解决。
10.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②所有这些都叫作“化石”。
③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
④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11.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考察表明,塔里木地区有非常长的聚水期。
②早在30万年前,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还是连在一起的大海,后来这里的地壳逐渐抬升。
③这一时期一直持续了数万年,使得塔里木地区积聚了大量地下水。
④但还是个湿润地带,降水比较丰富,草原、沼泽密布。
⑤为什么塔里木盆地地下会形成巨大的地下水库呢?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②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①⑤②④③
1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空xì(______)
bēng(______)落
沙lì(______)
dǎn(______)去
山lù(______)
xī(______)牛
1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
1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 )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bì(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huǎn( )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 )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诈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1)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渗( )入 刨( )刮
石bì( ) huǎn( )慢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
(3)文段中主要采用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时间的脚印(节选)
陶世龙
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珠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1)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2)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3)第④段中加粗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砾”应读lì;C项“藏”应读zàng;D项“淀”应读diàn。
2.答案:C
解析:“山涯”应为“山崖”。
3.答案:A
解析:“生长”一词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4.答案:C
解析:A.由于是完整引用,所以第一个句号应移到后引号里边,“尊重与理解,包容与欣赏,倾诉与倾听”中的逗号改为顿号。B.“流浪地球”属于影片名,需要用书名号。D.引号与引号之间不需要再使用顿号,应删去。
5.答案:B
解析:该项运用了比喻手法。
6.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可删去“使”;B项,词义相反,在“无时无刻”后加“不”;D项,搭配不当,可在“思维能力”前加上“培养他们的”。
7.答案:C
解析:本题运用【病句判断法】。A项语序不当,应为“追梦、筑梦、圆梦”;B项“通过”和“使”不能连用,删去一个;D项缺少中心语,可在“灵活”之后加“的优点”。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语序不当,“水流”和“冲刷”搭配,“风”和“吹拂”搭配,正确的顺序应为“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C.语序不当,应为“读懂这些记录,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D.搭配不当,关联词使用错误,将“即使”改为“如果”。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应将“采纳”和“征求”交换位置。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D项,搭配不当,应将“内容”改为“问题”。
10.答案:C
解析:先总起,然后从一般到特殊,最后总结。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排序的能力。通读语段可知,本段主要讲解塔里木盆地形成地下水库的原因。⑤句提出问题,作为首句,排除A、D两项。接着①句总起原因,提出“聚水期”;②句“早在30万年前”承接①句“非常长”,说明塔里木盆地由大海变成陆地;④句“但还是个湿润地带”紧承②句有所转折,说明塔里木盆地变成陆地后水量依然丰富;③句作为总结。
12.答案:隙 崩 砾 掸 麓 犀
13.答案: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科普
14.答案:(1)shèn;páo;壁;缓
(2)诈掉;炸掉
(3)打比方;举例子
(4)难道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放弃对岩石的破坏了吗?
解析:(1)字音字形题,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渗”不读cān;“刨”是多音字,应据义定音;“壁”不要误写为“璧”,“缓”不要误写为“援”。
(2)“炸”和“诈”音同形近,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恰当区分运用。
(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将冰河的移动比作铁扫帚扫过地面,运用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文段末则运用举例子指出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4)本题为句式变换题,作答时要先进行肯定、否定的变换,再补充上“怎么、难道、岂”等加强反问语气的词语,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15.答案:(1)岩石保存了地壳活动的情况,见证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2)举例子,具体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3)不能去掉。因为“很可能”表示一种推测的可能性,说明石头有光滑的擦痕,只是可能有冰河经过,并不是一定。若去掉,则变成了肯定,这样就与现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抓住选段文字中的几处概括性的语句,如第③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概括了岩石保存了地壳的活动,第⑥段“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概括了岩石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历史。简要分析,然后综合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从本段文字中“例如”“还有一些”很容易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不难分析,这些具体的例子都在说明第⑥段的观点。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能去掉;然后分析原因,结合语境分析加粗词在句中表示推测了一种可能性;接着分析去掉后的句子与原句意思的变化;最后说明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