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忠于自己在“德国年鉴”所发布的“向德国制度开火!”的口号,从布鲁塞尔就近密切注视着德国局势的发展,特别是普鲁士王国局势的发展。
B.面对着已经露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无产阶级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C.在为同盟代表大会做好准备的同时,马克思一刻也不曾忘记,在政治上最成熟的工人当中还要做很多工作,才能使他们接受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
D.正义者同盟于1840年在伦敦建立的一个合法组织——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的会员们对马克思表示衷心的热烈欢迎。
2.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的缝隙。
B.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C.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D.电影《少年的你》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校园霸凌”事件,直面振聋发聩的校园现实,将青春与成长、暴力与温暖,保护弱者等社会责任的现实话题重新带到观众的眼前。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买票进入海格特墓园,沿主干道往东走几分钟,马克思墓地就赫然呈现于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是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本人、马克思外孙哈里·朗吉特、马克思家的佣人海伦·德穆特和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马克思。
①其上镶嵌着白色大理石墓碑
②白色大理石墓碑镶嵌于基座正面中央位置
③青铜铸造的马克思头像放置于墓碑之上
④墓碑中间部分雕刻着合葬于此的五个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日
⑤这个墓地有着比普通人高一大截的花岗岩基座
⑥他们按逝世的先后顺序由上到下排列
A.③①④②⑤⑥ B.⑤①⑥③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 D.③①⑤⑥②④
4.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赵乔迁新居,邻居们前来道喜,祝贺他道:"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B.小钱做事不踏实,好高骛远,老师告诫他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C.小李被训斥之后才安心读书,父亲抱怨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小孙对上司指出缺点耿耿于怀,同事劝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的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现场将揭晓个人和团队的获奖名单。
B.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在去世很多年以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备受追捧,收藏价格飞涨,而这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了。
C.《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一篇形象、生动的演讲,是一篇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著名演讲,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D.基于近两年国内大城市过低的生育水平降低了经济潜在增长率、经济增长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中央调整了我国的人口政策,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起正式实施。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西方世界常常将“不同的”看成是“对立的”,认为这些要素相互矛盾,难以共存。在历史发展的问题上,西方世界普遍认为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及其制度体系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佳途径,因而对其他的历史实践___________,甚至蓄意抹杀一些成功的道路探索。中国先贤对于“和”有着独特的哲学认知,我们倾向于从整体性的视野对“不同的”东西保持开放与包容,以___________的胸襟兼容并蓄,从而实现“___________”“协和万邦”的稳定格局。( )。而这一观点,又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形成了理论上的呼应。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虽然有着内在的动力结构、相同的价值追求,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具体实践中,却表现为不同的发展势态,呈现出不同的道路模式。马克思主义拒绝把历史道路看成是僵化的公式或模板,而是强调从辩证与发展的视角出发,尊重各国的具体实际,坚持在多元发展中寻求共同进步。从事实上也可以看出,这种“___________”的发展格局已经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全新趋势,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验证,更为世界各国反思自身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启示,正所谓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屑一顾 海纳百川 同而不和 并驾齐驱
B.视而不见 虚怀若谷 和而不同 并驾齐驱
C.不屑一顾 海纳百川 和而不同 并行不悖
D.视而不见 虚怀若谷 同而不和 并行不悖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较于各元素之间的对立,我们更看重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依赖,更加强调一种多样性的统一
B.相较于各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依赖,我们更看重它们之间的对立,更加强调一种多样性的统一
C.我们更看重它们之间的对立,更加强调一种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各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依赖
D.我们更看重各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依赖而不是它们之间的对立和多样性的统一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不仅为世界各国反思自身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启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验证
B.这不仅为世界各国反思自身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启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验证
C.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验证,更为世界各国反思自身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启示
D.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验证,更为世界各国反思自身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启示
7.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列长句改成由六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全面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破除现代化的“西方哲学”、深化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同时,也创造了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另一种现代化形态。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是一种责任,一种如繁衍生息一样的天职。不论阅读是严肃庄重的,是轻松愉悦的,还是枯燥繁复的,①_________________。向知识和道德进化是人类永恒的方向,阅读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重要路径。阅读是件寻常事,它须臾不离人们的生活,让寻常的日子过得坚定有力,充满情感。②_________________,阅读每前进一步,人的进化就更深一步。既然如此,③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常态。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数学家说,你们会毫不在乎数量概念,比如“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为了对仗,让十根竹竿共一片叶子,也称最得意的写竹诗?比如“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的竹子,直径大约7尺,区区7尺之径,要支撑两千尺高,可能吗?
文学家哈哈大笑:先生过虑了,依你之见,那个“白发三千文”“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是不是也该唤他来替你磨墨、脱靴?孙悟空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是不是也该实地丈量一下,看看究竟是吹牛,还是缩水?
数学,硬邦邦的,一根筋,严格按照逻辑来办事;文学,海阔天空,信马由缰。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道理,惠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和庄子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都成道理。文学讲道理,举上三四个例子,就下结论了;数学讲理,对的就必须100%,即使一万个例子都对了,只要有一个例子出现了偏差,也一定不对。
按文学思维“论道”,数学绝非文学的对手,但是文学归纳出来的东西,能全当真吗?
数学,科学技术的教父;文学,文化艺术的养母。正是由于矛盾的万物构成了和谐的宇宙,包括数学与文学的两山对峙、二水分流,今日才有这等风光。
(《数学与文学的对话》)
材料二:
引入虚数固然解决了负数开平方的难题,但也带来了另一个困难——虚数在数轴上没处摆。这迫使数学家创造出一根“虚数轴”,使之与改称为“实数轴”的原来之数轴相垂直。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平面称为“复平面”。实轴上的点是实数,虚轴上的点是虚数。复平面上其余的点就是“复数”,它包含实数及虚数两个部分。零就是实轴与虚轴的交点,是整个复平面的中心,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从实数轴上的“雁翅排开”,发展到复平面上的“众星捧月”,无论数的概念怎样扩大,零的特殊地位始终不变。难怪最近在网络上评选一千年来最重要的发明时,零也在被提名之列。我有一首小诗单咏零:
零赞
你自己一无所有
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
难怪你这样美
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
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虚数和复数有没有实际的原型呢?乍看似乎“虚”无缥缈,“复”杂得很。其实虚数和复数都有原型。电工学中利用复数表示交流电,虚数代表虚功,这使得电工学计算大为简化。如果说在电工学中引入复数只是为了计算方便,不用它也行,不过麻烦一点而已。那就请看量子力学: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必须用复数表示。这不是简化计算的问题,而是反映了微观粒子本性的实质问题。换言之,微观世界深层次的自然规律要求复数的存在。谁说数学太抽象?即使抽象如复数,其应用也实际得很呢。
(沈致远《说数》)
材料三:
在文艺创作领域,人们对数据背后规律的探寻,早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就已开始。比如,电影行业对票房、排片率、上座率等数据的关注。但直到互联网大数据出现,在线文艺作品最后的“黑匣子”才真正打开。如今,所有观影数据、用户交互数据、播放表现、演员等构成一个庞大的数据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的分析,量化成一些固定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户面貌,已经广泛为采买、制作、投资、宣发和播放各个环节提供参考。
比如,“选角”是大数据应用的一大场景,大数据算法可通过舆情数据提炼出网友对演员的评价标签,计算演员和候选角色的标签相关性,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的扮演者就是由大数据参与推荐的。除了选角,大数据还能指导剪辑。观众对视频的观看反应,比如何时拖动视频进度条快进等,都会纳入监测范围,从而让制作者对观众喜好判断有据可依。而在重大体育赛事中,机器甚至可以智能生成精彩短视频(如进球瞬间),直接成为内容生产的一环。此外,在“千人千面”的分发机制下,不同用户在视频平台看到的首页是不同的。就算是看到同一内容,其封面图和推荐文案也可能是量身定制的。
大数据对文艺创作的指导作用到底有多大?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将大数据描述为文艺创作的“爆款炼金术”。伴随网络视听的迅猛发展,竞争越发凸显,为了从中突围,制作方对于“爆款”的追求较以往更甚。用数据说话,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节目反馈的“不确定性”,提升“爆款”命中率。另一种观点则将大数据置于艺术家“创意”“灵感”的对立面,认为技术探索在文艺创作者的智慧面前显得虚妄。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文艺作品具有特殊属性,用大数据描绘它的难度远高于一般商品,但否认科,技与艺术在当下深度融合的趋势,同样不可取。事实上,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显示等新技术无一不在深刻影响文艺发展.
因此,应合理认识大数据在文艺创作中的参考价值,善于利用而不是一味追捧。通过分析数据,有助于了解观众喜好和习惯,认识当下艺术潮流、创作方向,从而为创作提供参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应用,甚至可以将人力解放出来,使创作者得以腾出更多精力,投入到不可替代的精神创造中去。
(选自《善用大数据 赋能好作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学注重数量概念,要求逻辑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文学则海阔天空,可以完全不用考虑现实逻辑。
B.数字并非枯燥无味,其中蕴含许多美的内涵,有无穷的妙趣,没有数字就不可能有流传千古的优美诗句。
C.文学讲道理时,举三四个例子就下结论,而数学则要用大量例子来论证,因此文学中的道理不可信。
D.“零”代表着无,是复平面的中心,在所有的数字中地位很特殊,被提名为一千年来最重要的发明。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学天地空间无限,无论是数学本身,还是其中蕴含的哲理性和趣味性,都值得去研究挖掘。
B.数学抽象,文学形象,数学与文学有着很大差异,但看似矛盾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和谐的宇宙。
C.数字蕴含着许多哲学道理,譬如数字“零”,能给人以人生启迪,告诉人们定位人生位置的重要性。
D.虚数和复数有的是有原型的,其运用非常实际,譬如在量子力学中复数反映了微观粒子本性的实质问题。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数据提供的参考是有限的,观众浅层的娱乐需求容易归纳,更深层次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仍需探究。
B.随着数据维度不断细分,越来越多内在的创作规律将被大数据挖掘出来,为文艺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C.集纳了大数据推荐的流行元素和吸睛话题,而没有在打磨作品上下足够功夫,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
D.大数据是用数字说话的,只能提供一些量化的参考指标,对充满智慧与艺术性的文艺作品没有实质性帮助。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我们应当怎样处理好数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德国年鉴”是书名,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2.答案:D
解析: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此处用来形容的“校园现实”,既不是响声,也不是语言文字,使用对象错误。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毋庸:无须。载诸史册:记载在史书里。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通读语段发现,⑥句与横线后的句子衔接最紧密,排除B项、D项。再观察其他几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①句中的“其”指的就是花岗岩基座,承接⑤句而来,可以排除A项。
4.答案:D
解析: A.“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意思是鹊筑成巢,鸠来居住,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选项中小赵乔迁新居,邻居用这一名句来道贺,显然不得体。B.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强调始终要谨慎从事。选项中小钱做事不踏实,好高骛远,老师用这一名句来告诫他,是不得体的。C.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不到他心里明白而说不出来时不要去启发他。选项中小李被训斥之后才安心读书,父亲用这一名句来抱怨是不恰当的。D.“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思是诚实的语言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语言也不一定真实。劝人要接受别人诚恳的批评,不要被阿谀奉承之词所迷惑,选项中小孙对上司指出自己的缺点耿耿于怀,同事用这一名言来劝说小孙,使用正确。
5.答案:D
解析:A. “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句式杂糅,应改为“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B.中途易辙,应改为“在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去世很多年以后……”。C.连词“因而”使用不当,前后分句不存在因果关系。
6.答案:(1).C;(2).A;(3).C
解析:(1).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视而不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从下文“甚至蓄意抹杀一些成功的道路探索”看,这里带有轻视的意味,应选“不屑一顾”。海纳百川: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根据后面的“兼容并蓄”,应选“海纳百川”。同而不和:比喻表面赞同内心却不能与人和善。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前文有“兼容并蓄”,后文有“‘协和万邦’的稳定格局”,根据语境应选“和而不同”。并驾齐驱: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语境没有涉及力量、才能、地位,故选用“并行不悖”。故本题选C。
(2).根据上文内容,特别是“中国先贤对于‘和’有着独特的哲学认知,我们倾向于从整体性的视野对‘不同的’东西保持开放与包容”一句,我们可以知道括号里这一句是否定“对立”的,“看重它们之间的对立”的语意和文意相悖,所以排除B、C项;另外,从下文“又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形成了理论上的呼应”“坚持在多元发展中寻求共同进步”看,对“多样性统一”应是肯定的,再排除D项。
(3)画线句语病有两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验证”前缺少介词,“提出了启示”搭配不当,应针对这两处进行修改。A项,语序不当,“不仅……更”表递进关系,“为世界各国反思自身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启示”才是更进一层的语意,把“为世界各国反思自身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启示”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验证”互换。B项,语序不当,同A项;搭配不当,“提出”和“启示”不搭配,“提出”应改成“提供”。D项,搭配不当,“提出”改为“提供”。
7.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了起来,同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了起来,它全面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破除了现代化的“西方哲学”,深化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了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另一种现代化形态。
解析:这是一道句式转换中的长句变短句题,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是先确立句子的主干,把主干句单独列为一句,然后把修饰成分(定语或状语)拆解成若干短句,最后按照一定的关系重新排序。此题主语显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他成分有序组合即可。
8.答案:①我们都没有理由去推卸这种责任;②阅读是一件大事;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阅读呢
解析:①处,从结构上分析,要有与“不论……是……是……还是……”搭配的关联词语“都”;从内容上分析,要与首句的“责任”相照应。因此,可填写“我们都没有理由去推卸这种责任”。②处,结合下文“阅读每前进一步,人的进化就更深一步”可知,强调的是阅读的重要。③处,根据标点符号提示,知道这是一个问句,结合下文可知, 这里表示反问的语气,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可填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阅读呢”。
9.答案:(1).D;(2).D;(3).D
(4)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②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
(5).①数学是严谨的科学,我们要尊重科学;文学是主观感性的学科,文学中会用到数字,而数学中也蕴含文学因素。我们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要善于发掘数学中的文学美。②我们要善于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让其服务于人类的文学、文艺创作。
解析:(1).A.“可以完全不用考虑现实逻辑”说法绝对。B.“没有数字就不可能有流传千古的优美诗句”说法错误,不是所有的优美诗句都含有数字。C.“因此文学中的道理不可信”说法错误,材料只是说文学和数学讲道理的方式不同,并没有对两者所讲的道理做出可信度判断。
(2)“虚数和复数有的是有原型的”错,原文说的是“其实虚数和复数都有原型”。
(3)“没有实质性帮助”不符合材料三中“应合理认识大数据在文艺创作中的参考价值”“通过分析数据,有助于了解观众喜好和习惯,认识当下艺术潮流、创作方向,从而为创作提供参考”,因此D项不能作为支撑材料三观点的论据。
(4)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论证的概念。论证就是通过论据论证论点的过程。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分析,可从论证方法、论证层次、论证思路或论证结构等角度思考。材料三第二段举《长安十二时辰》选角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第三段中针对“大数据对文艺创作的指导作用”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这属于对比论证。另外,从论证思路上看,从现象到本质,分析论证层层深入。
(5)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基于文本回答问题,弄清数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答案信息集中在材料一中;其次,结合材料,根据自己对数学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要能自圆其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