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0 20:4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同步练习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清代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作品是(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志通俗演义》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曹雪芹结合亲身经历,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创作的作品是(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如梦令》 D.《窦娥冤》
清朝时期,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形成一个新的剧种是( )
A.吕剧 B.豫剧 C.越剧 D.京剧
下列作品中,以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通过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从而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是( )
A.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施耐庵的《水浒传》
C.吴承恩的《西游记》 D.曹雪芹的《红楼梦》
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红楼梦》 D.《水浒传》
清代小说《红楼梦》中贾元春进封皇妃,贾家修建省亲别墅,特派贾蔷取三万银子,赴姑苏(苏州)采办“各色帘栊帐幔”,其中有工艺复杂、价格昂贵的“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这一情节的历史背景是( )
A.清代江浙丝织业发达 B.人口快速增长
C.苏湖熟,天下足 D.徽商的迅速发展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些朗朗上口的词句出自歌曲《说唱脸谱》。这首歌曲的创作是基于清代的哪一艺术形式的形成( )
A.蹴鞠 B.杂技 C.昆曲 D.京剧
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 年为庆祝乾隆帝 80 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穿越是指某人从所在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物理学上也称为“时间旅行”或“时空旅行”。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盛唐时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使用曲辕犁耕地 B.与曹雪芹共进午餐
C.使用筒车灌溉 D.在长安城东市贩卖货物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以徽戏、汉调为基础,在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后逐步形成的。京剧初步形成于( )
A.南宋时期 B.元朝时期 C.明朝时期 D.清朝时期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王熙凤毒设相思局”“林黛玉重建桃花社”是一部古典小说的部分回目,这部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四库全书》 C.《红楼梦》 D.《西游记》
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众多的典型形象和情节深入人心。下列人物情节与作品链接错误的是
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B.大闹天宫—《西游记》
C.武松打虎—《牡丹亭》 D.黛玉葬花—《红楼梦》
有人说它是“一部封建制度的衰亡史”,有人说它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控告书”,还有人说它是“一部悲剧爱情史”。上述评价指的是(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回看中国古典名著都不乏写鸡的情节。如一部名著的第七十六回:妙玉为黛玉、湘云中秋联诗续联,其中一联曰“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这部名著是(  )
A.《窦娥冤》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昆曲非常高雅,很多文人都参与了昆曲文本的写作。在昆曲的写作者中,有 40 多位是进士,昆曲文本要很有学问的人才能写。”
“(昆曲)可以说是无歌不舞。舞蹈跟它的唱腔是合而为一的,它的身段特别繁复,所以有舞蹈的美。”
——白先勇
材料二 “对一部作品的研究成为一门专学,世界上并不多见……英国有莎氏学(莎士比亚)……中国从前有‘选学’的说法,那是由于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对后世影响太大了……《红楼梦》研究能够一书以名学。”
——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材料三 “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春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红楼梦》第一回
(1) 材料一体现了昆曲的哪些特点?说出明朝与清朝的昆曲代表作各一部及其作者。
(2) 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出《红楼梦》的作者与续者被认为是谁?《红楼梦》“一书以名学”形成了哪一学问?
(3) 材料三中《红楼梦》的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此书“毫不干涉时世”?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清代文学艺术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篇】
材料一
从隋唐后破除门阀制,确立科举制,层层考试,为中下层地主子弟甚至寒门学子开辟了一条跻身统治阶层的道路。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的人才培养和官吏选拔具有更大的可选择性空间。科举制推动文化重心的下移,读书不再仅限于名门望族对文化的传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陈先达《筑牢文化自信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光明日报》2019.04)
【科技篇】
材料二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覆盖)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版,持就火炀(烘烤)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平坦的磨刀石)。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材料三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
【文学篇】
材料四
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瑰宝,是唐代文化最为光辉的成就。……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诞生的时间,并分析科举制有何积极影响。
(2) 仔细阅读材料二,写出这一科技成就的发明者。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这一科技发明的意义。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宫崎市定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至少两点)。
(4)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举出唐代被誉为“诗圣”的著名诗人。并写出明清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轻移步走向前中庭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适听得众兵丁闲谈议论,口声声露出了离散之情。”
——京剧《霸王别姬》
(1) 京剧的前身是什么?京剧最终形成在什么时期?
(2)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戏剧国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骨岭前。在白骨岭白骨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和朝山进香的老妪,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心有不甘,第三次变成老丈又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材料二:19 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材料三:“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故事源于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
(2) 材料二中的《红楼梦》作者是谁?写出《红楼梦》中的两个人物的姓名。
(3) 材料三摘选自一部明代长篇历史小说的结尾,这部小说是什么?小说的作者是谁?
(4) 综上所述,说说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19 年 4 月 23 日是第二十四个“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博览群书一生充实,多读好书终生受益。
(1)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 3000 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开创了史学编写的新体例,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种新体例是什么?编年体诵中巨著资治通鉴》的作者与司马迁被后人誉为“史学两司马”,请问他是谁?
(2) 与图 2、图 3 有关的医学著作是什么?并对该著作进行评价。
(3) 曾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圆,出身于贵族之家,少年时享受过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雍正时被抄家,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穷困潦倒、温饱无着,他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在极艰苦的条件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蓸雪芹所著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什么?这部小说位居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请你写出其他三部名著。
(4) 2013 年,在中央党校建校 80 周年庆祝大会盟 2013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再谈读书。他表示,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哪怕白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胜步以至干里。”
习近平在 2006 年发表的《求知善读,贵耳重目》提到:一方面,读书盟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智力障碍者,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国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控不住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体会,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D
5.C
6.A
7.D
8.B
9.B
10.D
11.C
12.C
13.B
14.B
15.D
二、材料分析题
16.
(1) 高雅、文学性强、载歌载舞。
明朝:《牡丹亭》——汤显祖;清朝:《桃花扇》——孔尚任(清朝:《长生殿》——洪昇)。
(2) 作者:曹雪芹;续者:高鹗;红学。
(3) 清政府大兴“文字狱”。
有利条件:①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②印刷技术与印刷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传播;
③前代文学艺术的丰厚积累;
④社会相对繁荣、安定。
不利条件:清政府大兴“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
17.
(1) 时间:隋朝(或隋炀帝时)。积极影响:使官吏选拔具有更大的可选择性空间;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或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 毕昇;意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观点:①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②宋代文明深深地影响了世界。(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原因: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继承隋唐时期的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 杜甫;《红楼梦》。
18.
(1) 徽调;清朝道光年间。
(2) 继承传统戏剧,改革创新,将国粹发扬光大。
19.
(1) 《西游记》
(2) 曹雪芹。贾宝玉、林黛玉、薛玉钗、贾母、贾政。(任意两个即可)
(3) 《三国演义》;罗贯中。
(4) 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言之有理即可)
20.
(1) 纪传体
司马光
(2) 《本草纲目》。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4) 踏实认真;学会反思不能不求甚解;要广泛涉猎各类书籍但也要精细阅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