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课 河中石兽 同步提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五课 河中石兽 同步提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0 17:2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十五课 河中石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一寺临河干 临: (2)山门圮于河 圮:
(3)阅十余岁 阅: (4)求石兽于水中 求:
(5)竟不可得 竟: (6)棹数小舟 棹:
(7)曳铁钯 曳: (8)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 物理:
(9)湮于沙上 湮: (10)不亦颠乎 颠:
(11)众服为确论 确论: (12)然则天下之事 然则:
(13)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知其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1)沧 州 南 一 寺 临 河 干
(2)果 得 于 数 里 外
5.在《河中石兽》复习课上,老师请小红翻译“凡河中失石……”一句,小红将“凡”译为“凡是”,老师指出了小红的错误,小红不解。老师提示说:“课文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哦。”小红恍然大悟,并从河流的特点出发举出了不能于上流求石的两种情况:(1) ;(2) 。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
二、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拊:拍。搐chù:收缩。此指“夹”。 掉:摆动。
6.《河中石兽》作者 ,字晓岚, 代学者、文学家。(1分)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2分)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2)一日曝书画。(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译文:
9.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2分)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原因: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原因:
10.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3分)
甲文:
乙文: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打捞铁牛
宋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①浮梁:浮桥。②维:系,连结。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④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⑤权衡:秤锤秤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一牛且数万斤 ( )(2)徐去其土( )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1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2分)
三、综合性学习
14.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生活,随时都会有许多收获。某校七年级二班开展“学习语文,关注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活动形式:
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年度热词盘点
(2)活动心得
此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家纷纷发表感言:“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生活是语文!”“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请参与活动的你也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吧(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3)仿照下面句式,在后面的横线上再写两个比喻句。
学习语文,不仅在课堂上,还在课外生活中。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有人说语文是写给生活的情书,语文是流向生活的河流”,语文是
,语文是 ,语文是 。
四、微写作
15.《河中石兽》这篇文章“寓意于事”,即借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请你也采用这种方法,通过叙述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
第二十五课 参考答案
1. (1)靠近(2)倒塌(3)经过,经历(4)寻找(5)终了,最后(6)划(船)(7)拖(8)研究,探究;事物的道理、规律(9)埋没(10)颠倒,错乱(11)正确的言论(12)既然这样,那么(13)主观地判断
2.(1)这样 判断动词(2)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3)只 但是
3.(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4.(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果/得于/数里外
5.(1)从河床角度,如河床太陡、淤泥或卵石河床等;(2)从水流角度,如水流常年很浅、很缓等。
6.纪昀 清
7.(1)经历(2)晒
8.(1)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
(2)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
9.(1)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
(2)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意思对即可)
10.甲文示例:(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计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乙文示例:(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
(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
(3)要注意细节。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
11.(1)将近(2)慢慢地
12.两船之间架上一根大木,像秤杆一样横着,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
13.先用两只船装满土,把铁牛系于两船之间的横木上,然后去掉船上的土,铁牛就浮出来了。
[参考译文]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有几万斤重。北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牵动铁牛沉没到河底,政府广泛召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
14.【答案】(1)广告赏析;对联锦集
(2)示例: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
(3)示例:语文是酿给生活的蜜糖,语文是亮生活的明灯,语文是开启生活的钥匙,语文编织生活的图画,语文是奏响生活的旋律。
15. 示例:有一个猎人,在湖边张网捕鸟。不久,很多大鸟都飞入了网中,猎人非常高兴,赶快收网准备把鸟抓出来。没想到鸟的力气很大,反而带着网一起飞走了,猎人只好跟在网后面拼命追。一个农夫看到了,嘲笑猎人:“算了吧,不管你跑得多快,也追不上会飞的大鸟呀。”“如果网里只有一只鸟,那我是抓不到的,”猎人边跑边说,“可是我有把握抓到这群鸟。”结果他真的抓到了。因为到了傍晚,网里的鸟都开始往不同方向飞,它们都想飞回自己的巢。有的想往森林飞,有的想往沼泽飞,而也有想往田里飞的。结果它们很快就和网一起掉在地上,通通被猎人抓起来了。一开始,落网之鸟为了活命,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劲往一处使,所以成功地飞上天空。到后来,鸟儿们四分五裂,各怀私念,没有了团结一致的合力,坠落下来也是自然的道理。这虽然只是一则故事,但道理却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团结才能产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