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真题演练卷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解放战争时期的民谣唱道:“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此歌谣场景出现的原因是( )
A.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A
【解析】材料“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反映了人民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持,结合所学知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A项正确;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发生在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B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新中国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于1952年底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1·湖南郴州·中考真题)1949年8月16日,毛泽东、朱德在对和平起义将士的嘉勉电文中写道:“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南望湘云,谨致祝贺……”。材料中的“诸公”指的是( )
A.程潜 黄克诚 B.傅作义 陈明仁 C.程潜 陈明仁 D.傅作义 黄克诚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南望湘云,谨致祝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8月4日,陈明仁与程潜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率一个兵团部和三个军起义。长沙起义部队编入人民解放军序列,授予第21兵团番号,陈明仁为兵团司令员、湖南军区副司令员、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3.(2021·湖南株洲·)“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故C项正确;1947年2月到6月,人民解放军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与题干“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不符,排除A项;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与题干“三大战役”不符,排除B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与题干“三大战役”不符,排除D项。
4.(2021·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战役是( )
A.青化砭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C项正确;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及沙家店战役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AB项排除;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项排除。故选C。
5.(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士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关注重庆谈判,“要和平,争民主”的迫切愿望,故选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内容,排除A;B项是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提出的口号,排除;C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
【点睛】6.(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有100多万农民参军,华北解放区有近100万农民参军;广大农民还积极参加民兵,民兵参战者200多万人,作战10多万次,共歼敌20多万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战争顺应民意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D.共产党的宣传动员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因此出现了广大农民积极参军参战的现象,主要是为了保卫革命的果实,B正确;ACD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根本因素,均排除。故选B。
7.(2021·广西)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
A.打土豪,分田地 B.实行耕者有其田
C.推进农业合作化 D.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B正确;1928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A排除;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推进农业合作化,C排除;1978年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干到户。D排除;故选B。
8.(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
A.国共十年内战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
【答案】C
【解析】观察结构图从转战陕北、挺进中原、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可见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转入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再到向全国进军、解放全中国。所以结构图描述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C符合题意;AB项题干没有涉及,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D排除。故选择C。
9.(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管玉泉在《亲历攻占总统府》中记载:“在俘虏兵的引领下,我们登上了总统府顶楼,……我换上一面红旗。这时正是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材料中的“总统府”属于( )
A.晚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我换上一面红旗”“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据所学,民国元年是1912年,民国38年即1912+38-1=1949年。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南京总统府上插上了共产党解放军的红旗。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正确;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晚晴统治结束,A排除;1912年4月袁世凯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C排除;故选D。
10.(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时毛泽东写的诗词最有可能是( )
A.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B.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时毛泽东写《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故C符合题意;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写的词,故A不符合题意;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在长征中写的词,故B不符合题意;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是在一五计划中写的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2021·广西贵港·中考真题)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抗争。以下事件发生在南京的是( )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②《辛丑条约》的签订
③五四运动的爆发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④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故选项B符合题意;②《辛丑条约》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③五四运动的爆发于北京,故②③不是发生在南京,故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2.(2021·广西中考真题)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说明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障是( )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C.解放军作战英勇 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答案】A
【解析】“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大意是说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这说明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障是人民群众的支持,A正确;BCD项所述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故选A。
13.(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觉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解放军在这次战役中取得完全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A符合题意;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地区,B排除;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C排除;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D排除。故选择A。
14.(2021·湖北十堰·)毛泽东《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词创作于哪一战役之后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答案】C
【解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反映了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向长江以南地区进军,解放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正确;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A排除;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BD排除。故选C。
15.(2021·海南)下列图片呈现的是( )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翻身农民领导土地证
A.打士豪分田地 B.大生产运动 C.解放区土地改革 D.农业合作化运动
【答案】C
【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打土豪,分田地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实行减租减息,发展大生产运动反映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排除;D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故选C。
16.(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解放战争中,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正确;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排除ABC,故选D。
17.(2021·湖南中考真题)毛泽东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南京解放
【答案】D
【解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诗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冲破长江天险、解放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兴奋异常,挥笔题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D符合题意;ABC项与材料诗句无关,排除。故选择D。
18.(2021·山东菏泽·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内容时,将其划分为“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夺取胜利”四个阶段。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解放南京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正确;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属于战略防御,排除A;三大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排除C;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属于夺取胜利,排除D。故选B.
19.(2021·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的解放军主力,在山东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起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B正确;1946年,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故A错误;1947年4月,国民党军开始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集中主力,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包围在孟良崮并消灭,打乱了敌军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故C错误;渡江战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错误。综上故选B。
20.(2021·河北中考真题)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气壮山河的号召,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宣言”发布于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答案】C
【解析】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宣言”发布于战略进攻期间,故选C;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排除A;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期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排除B;1948年9月,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排除D。
21.(2021·山东中考真题)1947年的华北解放区,农民纷纷购买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主要是因为
A.抗日战争胜利 B.土地改革的开展
C.华北全境解放 D.国民党政权覆亡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根据“中国土地法大纲,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所以会出现题干的现象,B正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排除A;1949年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C;1949年,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标志着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排除D。故选B。
22.(2021·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其强调了哪一战役胜利的原因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百万雄师过大江”可知与渡江战役有关,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正确;辽沈战役属于三大战役之一,解放东北地区,A排除;平津战役属于三大战役之一,解放华北地区,B排除;淮海战役属于三大战役之一,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C排除。故选D。
23.(2021·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若按照事件发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差耻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答案】A
【解析】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发生在1934-1936年的长征时期;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发生在1927年;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发生在1949年;④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差耻发生在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②①④③,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
24.(2021·湖南怀化·中考真题)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它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答案】D
【解析】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D符合题意;A、B和C属于三大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排除。故选D。
25.(2021·四川中考真题)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采用“关门打狗”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9月--11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辽沈战役采用的战术是“关门打狗”,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故A符合题意;选项B的地区是华北而非东北地区,故B不符合题意;选项C是徐州会战,未发生在东北地区,故C不符合题意;选项D是台儿庄会战,以山东枣庄台儿庄为中心的鲁南区域,而非东北地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4分)(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下进行的,在进军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国民党与共产党团结合作,使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哪次会议?说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材料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新道路。
(2)“走出一条新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 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此次会议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延安就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在抗战中,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4)“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共产党是怎样抗战的?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指的是什么?
材料五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5)说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土地政策。
【答案】(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北伐战争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革命道路)
(3)遵义会议
(4)九一八事变;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是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 “这次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下进行的,在进军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国民党与共产党团结合作,使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战争指的是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创建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依据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新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它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依据材料三,“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依据材料四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关于共产党是如何抗战的,我们可以依据材料四中的相关信息,“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延安就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最后一小问可以依据材料四中的相关信息,“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在抗战中,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最后的胜利。”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由材料五的出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27.(12分)(2016·辽宁阜新市·中考真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共两党合作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可是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所吓倒、征服。1927年8月1日,继续举行了武装起义。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又创造性地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的革命道路。
根据材料一回答问题:
(1)举出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史实。
(2)1927年8月1日举行了什么起义?
(3)举出在毛泽东领导下,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具体史实。
材料二 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扣押了蒋介石,实行了“兵谏”,目的逼蒋抗日,一致对外。1937~1945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1946年,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采用科学的战略战术,经历了战略防御、反攻、胜利三个阶段,很快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根据材料二回答问题: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5)举出解放战争过程中反攻阶段的三大战役和胜利阶段的一次战役。
【答案】(1)北伐战争(创办黄埔军校)。
(2)南昌起义(八一起义;八一南昌起义。
(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5)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解析】(1)根据材料一“国共两党合作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时期,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取得了巨大成功。(或创办黄埔军校)
(2)根据材料一“……1927年8月1日,继续举行了武装起义……”,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举行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3)根据材料一“……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又创造性地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的革命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举行土地革命,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4)根据材料二“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扣押了蒋介石,实行了‘兵谏’,目的逼蒋抗日,一致对外。1937~1945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并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5)根据材料二“……1946年,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采用科学的战略战术,经历了战略防御、反攻、胜利三个阶段,很快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解放战争的反攻阶段,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抓住时机进行战略决战,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在解放战争的胜利阶段,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进行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28.(12分)(2021·新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部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推进伟大事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增强党的领导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这时,“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后,从8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国民党当局布好口袋形阵势,企图将红军一网打尽。危急关头,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原定计划,立即改向敌军力量较薄弱的贵州挺进。
遵义会议会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依据材料,概述导致中央红军面临风险的内部原因。遵义会议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这次风险挑战?
(永远与人民在一起:应对风险挑战的力量源泉)
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它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简史》
(2)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根基"指什么?“土地制度改革”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信念。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源。
【答案】(1)“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证。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1)根据材料“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这时,“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从8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可得出导致中央红军面临风险的内部原因是“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根据所学知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根据材料“土地制度改革,……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故“封建制度根基”是封建土地制度;根据所学知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证。
(3)根据材料“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可得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源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29.(12分)(2020·浙江舟山·中考真题)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不知因何一变其形势也。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
材料二: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准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
--摘自莫宏伟 张成洁《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
材料三:(见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并简述随后“我四万万众”是如何合力“誓死图之”的。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人民的伟大之处。
【答案】(1)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列强将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爱国学生发动了五四运动;面对北洋政府的镇压,各界人士纷纷支援,从而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最终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2)人民群众为解放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力资源。促进解放军兵力由弱变强,国共兵力对比发生转变,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社会变革成功的基础。
【解析】(1)依据材料一“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可知,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原因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结合课本所学,1919年巴黎和会上,最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列强竟然无视中国的要求,将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中国,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北京爱国学生发动了五四运动,北洋政府镇压,并逮捕了爱国学生。面对北洋政府的镇压,各界人士纷纷支援,从而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2)依据材料二“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准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和材料图表可知,人民群众为解放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力资源。结合课本所学,在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纷纷支援前线和参加,促进解放军兵力由弱变强,国共兵力对比发生转变,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3)依据上述材料人民群众参与支持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由此可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社会变革成功的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真题演练卷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解放战争时期的民谣唱道:“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此歌谣场景出现的原因是( )
A.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2.(2021·湖南郴州·中考真题)1949年8月16日,毛泽东、朱德在对和平起义将士的嘉勉电文中写道:“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南望湘云,谨致祝贺……”。材料中的“诸公”指的是( )
A.程潜 黄克诚 B.傅作义 陈明仁 C.程潜 陈明仁 D.傅作义 黄克诚
3.(2021·湖南株洲·)“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4.(2021·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战役是( )
A.青化砭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5.(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士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A.解放战争顺应民意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D.共产党的宣传动员
7.(2021·广西)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
A.打土豪,分田地 B.实行耕者有其田
C.推进农业合作化 D.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8.(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
A.国共十年内战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
9.(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管玉泉在《亲历攻占总统府》中记载:“在俘虏兵的引领下,我们登上了总统府顶楼,……我换上一面红旗。这时正是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材料中的“总统府”属于( )
A.晚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0.(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时毛泽东写的诗词最有可能是( )
A.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B.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11.(2021·广西贵港·中考真题)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抗争。以下事件发生在南京的是( )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②《辛丑条约》的签订
③五四运动的爆发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1·广西中考真题)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说明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障是( )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C.解放军作战英勇 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13.(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觉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4.(2021·湖北十堰·)毛泽东《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词创作于哪一战役之后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15.(2021·海南)下列图片呈现的是( )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翻身农民领导土地证
A.打士豪分田地 B.大生产运动 C.解放区土地改革 D.农业合作化运动
16.(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解放战争中,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7.(2021·湖南中考真题)毛泽东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南京解放
18.(2021·山东菏泽·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内容时,将其划分为“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夺取胜利”四个阶段。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解放南京
19.(2021·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
20.(2021·河北中考真题)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气壮山河的号召,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宣言”发布于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21.(2021·山东中考真题)1947年的华北解放区,农民纷纷购买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主要是因为
A.抗日战争胜利 B.土地改革的开展
C.华北全境解放 D.国民党政权覆亡
22.(2021·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其强调了哪一战役胜利的原因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3.(2021·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若按照事件发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差耻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24.(2021·湖南怀化·中考真题)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它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25.(2021·四川中考真题)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采用“关门打狗”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4分)(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下进行的,在进军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国民党与共产党团结合作,使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哪次会议?说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材料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新道路。
(2)“走出一条新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 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此次会议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延安就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在抗战中,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4)“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共产党是怎样抗战的?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指的是什么?
材料五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5)说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土地政策。
27.(12分)(2016·辽宁阜新市·中考真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共两党合作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可是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所吓倒、征服。1927年8月1日,继续举行了武装起义。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又创造性地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的革命道路。
根据材料一回答问题:
(1)举出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史实。
(2)1927年8月1日举行了什么起义?
(3)举出在毛泽东领导下,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具体史实。
材料二 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扣押了蒋介石,实行了“兵谏”,目的逼蒋抗日,一致对外。1937~1945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1946年,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采用科学的战略战术,经历了战略防御、反攻、胜利三个阶段,很快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根据材料二回答问题: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5)举出解放战争过程中反攻阶段的三大战役和胜利阶段的一次战役。
28.(12分)(2021·新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部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推进伟大事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增强党的领导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这时,“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后,从8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国民党当局布好口袋形阵势,企图将红军一网打尽。危急关头,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原定计划,立即改向敌军力量较薄弱的贵州挺进。
遵义会议会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依据材料,概述导致中央红军面临风险的内部原因。遵义会议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这次风险挑战?
(永远与人民在一起:应对风险挑战的力量源泉)
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它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简史》
(2)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根基"指什么?“土地制度改革”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信念。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源。
29.(12分)(2020·浙江舟山·中考真题)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不知因何一变其形势也。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
材料二: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准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
--摘自莫宏伟 张成洁《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
材料三:(见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并简述随后“我四万万众”是如何合力“誓死图之”的。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人民的伟大之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