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8章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8章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20 19:57:56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八章 省内区域
8.1 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
1.动植物王国
(1)位置:云南省南部,南与缅甸、老挝相邻。
(2)民族:汉、傣、哈尼、布朗、拉祜、基诺、瑶、彝等十多个民族。
(3)首府:景洪位于傣族自治州中部。
(4)气候: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雨量充沛。
(5)河流:澜沧江穿城而过,是我国进入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通道。
(6)动植物:种类繁多,享有“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的美誉,是我国版图上晶莹透亮的“绿宝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旅游胜地
西双版纳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先后建成了热带植物园、民族风情园、野象谷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开辟了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的精品线路。
1.西双版纳成为祖国“绿宝石”的原因
(1)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云南省的最南端。主要河流澜沧江流出境外叫湄公河,经它可与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相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经济联系的纽带。
(2)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那里全年高温、雨量充沛,能满足热带植物生长的需要,全年树木郁郁葱葱,高等植物种类达5 000余种,约占全国植物种类的六分之一。享有“植物王国”的美誉。
(3)西双版纳还生活着上千种动物,长臂猴、蜂猴、孔雀、亚洲象都生活在这里,被称为“动物王国”。
西双版纳因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称为我国版图上晶莹透亮的“绿宝石”。
2.西双版纳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热带植物资源 漫山遍野生长着茂密的热带雨林,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多达七八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有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等,被称为“植物王国”
热带动物资源 这里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长臂猴、蜂猴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被称为“动物王国”
1.西双版纳的气候及特点
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每年5到10月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形成雨季;11月到次年4月受东北季风的影响,降水少,形成旱季
2.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西双版纳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少数民族风情,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区,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还带动了就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训基础
练拔高
1
2
3
4
5
C
A
B
A
D
6
7
C
B
1
2
3
4
5
D
A
D
B
B
6
7
8
9
D
D
C
D
8
9
A
D
10
D
11
见习题
10
A
读图8- 1 -1,完成1~4题。
图8- 1 -1
1.西双版纳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四川省 B.甘肃省
C.云南省 D.贵州省
C
2.从图中可看出,西双版纳地区位于(  )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温带
【点拨】从图中可看出,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地区。
A
3.流经西双版纳地区的河流A是(  )
A.怒江 B.澜沧江
C.雅鲁藏布江 D.金沙江
B
4.西双版纳地区的邻国B是(  )
A.缅甸 B.老挝 C.越南 D.柬埔寨
A
5.【山西期末】下列关于西双版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动物有亚洲象、大熊猫
B.是我国唯一一个原始热带季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C.有“独木成林”的大樟树
D.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
【点拨】西双版纳地处我国云南省,属于热带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熊猫;原始热带季雨林在海南省保存得也比较完整;西双版纳有“独木成林”的大榕树。
【答案】D
在我国西南边陲有一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游客在该地可以观赏到以下景观。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6~8题。
图8 -1- 2
6.该旅游胜地位于(  )
A.贵阳 B.新疆 C.云南 D.海南
C
7.泼水节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A.彝族 B.傣族
C.壮族 D.高山族
B
8.图中亚洲象生活的地区,气候类型为(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A
9.西双版纳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称,这里有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长嘴犀鸟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这里动物繁多的原因是(  )
A.水源充足
B.人们环保意识强,不滥捕野生动物
C.人工喂养
D.热带雨林提供隐蔽场所和食物
D
10.结合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分析西双版纳除旅游业外,还适合发展(  )
A.边境贸易 B.灌溉农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制造业
A
1.西双版纳所属的省区是下列轮廓图中的哪一个(  )
D
图8 -1- 3
西双版纳毗邻东南亚国家,边境贸易发达。据此回答2~3题。
2.与西双版纳交往最便利的国家是(  )
A.老挝 缅甸 B.老挝 越南
C.缅甸 泰国 D.越南 泰国
A
【点拨】老挝、缅甸与西双版纳接壤,边境贸易最为便利。
3.如果西双版纳和东南亚国家贸易往来,最便捷的水上通道是(  )
A.南海 B.怒江 C.红河 D.澜沧江
【点拨】澜沧江流出中国后称湄公河,是我国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往来最便捷的水上通道。
D
4.【襄阳期末】下面对西双版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B.有“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C.是“热带动物王国”
D.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点拨】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岛上多森林,从山麓平原到高山山顶,呈现出从热带到亚寒带的植被景观,植物种类繁多,有“天然植物园”之称。B选项描述错误。
【答案】B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业迅速成为支柱产业。根据材料,回答5~7题。
5.西双版纳因多样性的民族风情著称于世,下列哪个民族的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该民族主要信仰哪个宗教(  )
A.壮族 伊斯兰教 B.傣族 佛教
C.土家族 印度教 D.高山族 佛教
B
6.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三大特色是(  )
A.气候宜人、湖光山色、民族风情
B.迷人沙滩、热带雨林、建筑名胜
C.历史古迹、边境风光、河流探险
D.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边境风光
D
7.因地理环境差异,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图中景观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  )
A.藏族 B.蒙古族 C.朝鲜族 D.傣族
图8 -1-4
【点拨】住竹楼,跳孔雀舞,吃竹筒饭等是傣族的文化习俗。
【答案】D
如图为1991~2000年西双版纳地区某产业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图中“某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商业、餐饮业等多个部门的发展,该产业已成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结合相关知识,回答8~10题。
图8- 1- 5
8.图中的“某产业”是(  )
A.农业 B.工业
C.旅游业 D.交通运输业
C
【点拨】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
9.西双版纳“某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下列不属于“某产业”带动的是(  )
A.交通运输业 B.餐饮业
C.增加了财政收入 D.工业的发展
D
【点拨】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10.关于遏制近年来旅游业下滑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对现有旅游景点进行整合改造,以规模化经营积极应对市场竞争
B.明确景点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保证旅游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C.严惩不法商贩,规范旅游商业秩序
D.在自然保护区内大规模建设旅游景点,方便游客参观游览
D
11.【人地协调观】读云南地图(如图8- 1-6),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6
(1)流经横断山区,在云南省境内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被称为“____________”,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澜沧江流出我国国境后称______________。
三江并流
湄公河
(2)云南省连续几年遭遇干旱,主要是因为(  )
A.西风盛行 B.夏季风不稳定
C.冬季风不稳定 D.工业、生活用水过多
B
(3)下图中不属于西双版纳风情的是(  )
图8- 1- 7
B
(4)旅游业已成为西双版纳重要的经济支柱,请列出至少两个旅游景点。
野象谷、民族风情园、热带植物园等。
(5)结合实际,请你为西双版纳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出谋划策。(至少2条)
充分发展旅游业,发展边境贸易等。(共29张PPT)
晋教版 八年级下
第八章巩固强化复习训练
第八章 省内区域
省内区域
西双版纳
省内区域
河西走廊
省内区域
河西走廊
西双版纳 动植物王国 位置 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横断山脉的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两国接壤,通过澜沧江可与泰国、越南等国家相通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动植物资源 长臂猴、孔雀、亚洲象、蜂猴、望天树、铁树王、大榕树、板根树,有“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的美誉
西双版纳 旅游胜地 形成的条件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动植物资源优势
制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
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带动交通运输业、商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河西走廊 古今交
通要道 位置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境内,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祁连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
位置的
重要性 汉唐以来,河西走廊成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一条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河西走廊仍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走廊”
祁连山的作用 祁连山多雪峰、冰川、冰雪融水滋润着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灌溉农业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源的意义 冰雪融水和河流对河西走廊绿洲的形成、人口分布以及城镇的兴起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农作物 春小麦、糜子、谷子、玉米、高粱、马铃薯、甜菜、胡麻
瓜果类 西瓜、白兰瓜、葡萄、枣、梨、苹果等
河西走廊 脆弱的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多风沙
人口压力 随着人口增加,人们开垦土地,导致水源紧缺,绿洲面积缩小,土地沙化,出现沙尘天气
冰雪融水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维系着“甘肃粮仓”河西走廊的兴衰与存亡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习题链接
好题必练
1
2
3
4
5
D
B
B
D
B
7
8
见习题
见习题
6
A
1.【中考·武威】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部,气候、地貌复杂多样。以下对甘肃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光照条件不足,制约农业发展
②许多地区种植小麦、玉米和马铃薯
③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
④水源短缺制约河西走廊的农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点拨】甘肃地处中国西北部,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①不符合;甘肃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热量较差,适合种植耐旱耐寒的小麦、玉米、马铃薯等,②符合;甘肃大部分地区地处暖温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③不符合;甘肃地处内陆,河流稀少,水源短缺,制约河西走廊的农业发展,④符合。
【答案】 D
2.【中考·威海】图1中M地区是我国某少数民族聚居地。关于M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里气候比较湿热
B.地处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
C.是傣族居民的聚居地
D.泼水节是聚居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图1
【点拨】M地区为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气候湿热,少数民族为傣族,泼水节是其主要节日;澜沧江是湄公河的上游,即西双版纳位于湄公河上游,不是河口三角洲。
【答案】 B
【中考·青岛】读我国某区域图(图2),完成3~4题。
图2
3.图中有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它是(  )
A.茶马古道 B.河西走廊
C.梅岭古道 D.九省通衢
B
4.该要道最主要的特色农业是(  )
A.水田农业
B.旱作农业
C.河谷农业
D.绿洲农业
D
5.【中考·安溪】图3为一条旅游线路,下列描述最能呈现该线路特色的语句是(  )
A.黄河源头冰雪天,绵羊慢走在山间
B.重走丝绸古道路,干旱困扰使人愁
C.阴山脚下威风鼓,黄土高原信天游
D.葡萄瓜果齿留香,青藏高原雪飘扬
B
图3
6.【中考·娄底】甘肃“紫轩葡萄酒”的广告词,“让传奇在39°N沙粒土壤中诞生”。39°N沙粒土壤能诞生传奇,指该地(河西走廊中部)在酝酿葡萄酒种植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优势气候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四季如春,降水充沛
C.沙粒土壤富含矿物质
D.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
A
图4
7.【中考·上海】上海某旅游团在4月赴西双版纳观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5
【点拨】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在上海的西南方,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读图可知,4月正值旱季。泼水节是云南傣族人民每年都举行的重大节日,泼水节大约在清明节后的4月13日至15日举行。菠萝饭是西双版纳的特色美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注入南海,其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该河流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1)旅游团乘飞机从上海出发,向________方向飞行,最终抵达________省南部西双版纳的景洪,开始了热带风光之旅。
(2)旅游团到达时,当地正处于旱雨两季中的________季,游客参加了傣族盛大的________节活动。
西南
云南

泼水
(3)品味美食也是此次旅游的项目,游客可以尝到的当地特色美食是________。
A.甜菜饼  B.海鲜羹  C.菠萝饭  D.青稞酒
(4)游客还乘船欣赏了澜沧江两岸风光。导游介绍说,澜沧江流出西双版纳后又被称为________河,流经了________、________、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家。
C
湄公
缅甸
老挝
8.【中考·临沂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平均海拔在1 500米左右,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粮仓”。这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经这里可以通向中亚、西亚等地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沉寂了数百年后,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材料二 河西走廊位置示意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6)。
图6
(1)根据图简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南到祁连山,北到北山),东到乌鞘岭,西到古玉门关。
(2)简述河西走廊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
沿铁路线和河流分布(或分布在绿洲地区和铁路沿线)。
(3)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请结合材料说明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较丰富。
(4)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促进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经济良性发展,请为当地政府献计献策。
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加强物流基地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等。(任答两条合理即可)(共44张PPT)
第八章 省内区域
8.2 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1.古今交通要道
位置:甘肃省境内;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祁连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长达1 000多千米,是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因其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
重要性:汉唐以来,河西走廊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如今,河西走廊仍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走廊”。
2.灌溉农业
(1)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地表以荒漠和半荒漠为主。
(2)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历史悠久,是我国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之一。主要的农作物有春小麦、糜子、谷子、玉米、高粱、马铃薯、甜菜、胡麻,瓜果类有西瓜、白兰瓜、葡萄、枣、梨、苹果等。
(3)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河流对河西走廊绿洲的形成、人口的分布以及城镇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主要城市有: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敦煌。
3.脆弱的生态环境
(1)问题: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多风沙,易形成扬沙或沙尘暴天气。
(2)措施: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发展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河西走廊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而河西走廊从地形看,南北两侧为山地,中间为平地,利于经济和交通发展;从水源看,这里有祁连山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与地下水,为河西走廊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灌溉农业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成为荒漠中的一片绿洲;从城市分布看,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敦煌等城市就坐落在河西走廊的绿洲上,因而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
2.河西走廊脆弱的生态环境
原因: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多风沙,水资源缺乏,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过度的开垦土地,使得土地荒漠化严重,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增多,生态环境脆弱。
措施: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法规和政策体系;发展节水农业;禁止过度采伐、过度开垦绿洲边缘的荒地;控制人口数量,人地关系要和谐发展。
1.经过河西走廊的铁路线
兰新线经过河西走廊,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组成部分,所以说,河西走廊现在仍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走廊”。
2.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的水源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河流是河西走廊农业重要的灌溉水源,维系着“甘肃粮仓”河西走廊的兴衰与存亡。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训基础
练拔高
1
2
3
4
5
C
B
A
D
A
6
7
C
C
1
2
3
4
5
A
C
C
D
B
6
7
8
9
C
C
A
D
8
9
C
(1)× (2)√ (3)√ (4)× (5)× (6)×
10
C
11
D
12
见习题
1.“河西走廊”的河西指的是(  )
A.黑河以西 B.党河以西
C.黄河以西 D.石羊河以西
C
【中考·广东】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晾晒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快速脱水干燥。读河西走廊示意图(图8 -2- 1),回答2~4题。
图8 -2- 1
【点拨】祁连山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有利于种子的储存,光照充足有利于种子的生长,故选B。
2.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  )
A.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B.气候干燥、光照充足
C.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D.交通便利、离市场近
B
【点拨】由题目可知,该地区位于祁连山山麓,当地人们利用山上的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使这里成为著名的农业区,故选A。
3.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  )
A.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B.内蒙古高原的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引黄河水
A
4.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对它描述正确的是(  )
①有亚欧大陆桥经过 ②气候相对两侧湿润
③地形相对两侧低平 ④绿洲农业发展基础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点拨】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该地区有称为亚欧大陆桥的兰新铁路经过,受地形的影响;地形相对两侧更低平,绿洲农业的基础更好,故选D。
D
5.【中考·张掖】有关甘肃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
B.作物熟制多为一年两熟
C.洪涝频发影响农业生产
D.光照不足制约农业发展
A
6.【模拟·长沙】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被称为“沙漠高处的东方艺术”。为了保护莫高窟,在其周边地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设置沙障 ②薄膜盖沙 ③植物固沙 ④水泥封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点拨】为了保护莫高窟,在其周边地区可采取设置沙障、植物固沙等措施,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治沙漠化,减小风速,减小风力对莫高窟的侵蚀。
【答案】C
7.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射地是(  )
A.张掖 B.武威
C.酒泉 D.嘉峪关
C
【点拨】酒泉、太原、西昌、文昌是我国的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其中酒泉位于河西走廊。
8.河西走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气候寒冷
B.气候炎热
C.水资源短缺,扬沙或沙尘暴天气多
D.空气污染严重
C
【点拨】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扬沙或沙尘暴天气多。
9.读图获取信息,是学习地理的首要途径。根据图文资料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图8- 2- 2 甘肃省地理简图
(1)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  )
(2)A山为祁连山,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 (  )
(3)B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  )
×


(4)游客到C地附近既可以游览长城,也可以看到其他名胜古迹。 (  )
(5)D地区石油、水能丰富,建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  )
(6)该省区的行政中心是郑州,位于陇海线、兰新线的交会处。 (  )
×
×
×
读河西走廊地区的局部示意图,回答1~3题。
图8 -2- 3
1.下列关于河西走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相邻
B.位于祁连山以南,黄河以西
C.东起古玉门关,西至乌鞘岭,形状狭长,自古以来是沟通西域的通道
D.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黄金走廊”
D
【点拨】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因其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
【答案】A
2.现在的河西走廊依然是连接我国东部和西部的重要通道,穿过河西走廊的铁路线是(  )
A.北疆线 B.青藏线
C.兰新线 D.包兰线
C
3.关于绿洲甲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源充足,应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
B.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盛产瓜果
D.分布着大量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点拨】读图可知,该地区为河西走廊地区,这里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该地区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盛产瓜果。故选项C符合题意。
【答案】C
汉唐以来,河西走廊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成为古代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一条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河西走廊仍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的“黄金走廊”。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不是河西走廊成为东西方要道的原因的是(  )
A.河西走廊南北两侧为山地,中部为平地
B.这里有祁连山冰雪融水,形成了片片绿洲
C.灌溉农业历史悠久,农业发达
D.这里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点拨】西北地区沙漠广布,而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农田,绿洲处农业发达,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
【答案】D
5.河西走廊联系亚欧大陆,沟通了(  )
A.印度洋和太平洋 B.太平洋和大西洋
C.大西洋和印度洋 D.太平洋和北冰洋
B
【点拨】河西走廊联系亚欧大陆,沟通了亚洲东部的太平洋和欧洲西部的大西洋。
祁连山冰雪融水维系着“甘肃粮仓”的兴衰和存亡,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发展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据此回答6~9题。
6.“甘肃粮仓”指的是(  )
A.西双版纳 B.塔里木河沿岸
C.河西走廊 D.敦煌
C
7.下列城市不是位于“甘肃粮仓”的是(  )
A.张掖 B.武威
C.兰州 D.嘉峪关
C
【点拨】兰州是甘肃省的行政中心,它不在河西走廊地区。
8.“甘肃粮仓”主要的农作物是(  )
A.春小麦、谷子、玉米、糜子
B.冬小麦、谷子、玉米、甜菜
C.水稻、谷子、玉米、高粱
D.春小麦、谷子、马铃薯、油菜
A
9.下列做法不利于“甘肃粮仓”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B.禁止过度樵采
C.控制人口数量 D.不断扩大绿洲面积
D
【点拨】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要注意保护绿洲附近的土地,不能过度开垦,否则容易导致土地沙化。
10.【模拟·酒泉】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南依祁连山脉,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缺水, 下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合理的是 (  )
A.扩大祁连山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
B.开垦绿洲边缘荒地以生产更多的粮食
C.利用光照优势,发展戈壁智慧农业
D.加大对地下水的开发力度,保证工农业发展有充足的水源
C
11.下列措施有利于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大水漫灌
B.过度樵采
C.大力开发绿洲边缘荒地
D.保护固定沙丘的植被
D
12.【人地协调观】读河西走廊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8- 2-4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省区:A____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__。
(2)河西走廊因位于________以西而得名,汉唐以来,是我国东部通往西域“____________”的咽喉要道。目前,这里仍是联系亚洲和欧洲、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
甘肃省
祁连山
黄河
丝绸之路
(3)河西走廊的城市中,敦煌有世界文化遗产______,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宝库。“天下第一雄关”是________。
(4)下列关于河西走廊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山冰雪融水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B.农业发达,盛产水稻、油菜
C.灌溉农业历史悠久,盛产春小麦、胡麻
D.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莫高窟
嘉峪关
C
(5)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如何保护其生态环境,请写出你的建议。(至少两点)
休耕、轮牧、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等。(共5张PPT)
填图学地理(四)
第八章 省内区域
1.西双版纳位于________省南部,有________江穿过,气候优越,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美誉。
2.西双版纳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发展了________业,并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胜地。
云南
澜沧
动物王国
旅游
植物王国
3.河西走廊位于________省内,因其位于________以西而得名。
4.河西走廊是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的咽喉要道,如今仍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的“黄金走廊”。
5.河西走廊位于_______山脉脚下,属于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农业历史悠久。
甘肃
黄河
丝绸之路
祁连
温带大陆性
灌溉
昆明
北回归线
西双版纳


40
内:蒙
有…·治.∴
党公



A

西宁



青海湖
2州

5
婴盘
100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