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教学案例

文档属性

名称 《水的净化》教学案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1-17 21:0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的净化》教学案例
黄石大冶市还地桥镇初级中学 陈利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农村以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研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这种基本操作。
(2)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
(2)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
学生准备:1、分小组合作预习过滤操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饮用水使用的情况。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1、陈述:洪灾过后,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
1、回答:不能,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
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旧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2、回答:可以把水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用家里的棉布或纱布来过滤水。(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答案)
3、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
3、思考、回答:不纯净,细菌、病毒,还有一些物质可能溶解在水中。
4、陈述: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4、听课
明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1、引导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在你们带来的那杯污浊的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1、回答:烧杯底有些固体颗粒。上层水更清澈,下层水较污浊。
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怎样还可以变得更澄清呢?
2、回答:静置的时间长一些。
?
3、陈述:农民为了净化水,会去药店买一种廉价的物质——明矾,洒入水中,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这种净水方法称作吸附法。
3、听教师讲解,记录。
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4、组织实验:请同学们把适量明矾加入到污水中,并搅拌,静置观察现象。
4、实验、观察现象。
?
5、提问:还有什么物质也有这种吸附能力呢?讲述: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质。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强,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
5、回答:活性炭。听教师讲解、记录。
感受到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生产的贡献。
6、请同学们观察杯中的污水,明矾加入后,使更多的小颗粒沉降下来,水是变的更澄清了,但还有什么不足呢?
6、回答:沉降下来的不溶物和水是分为上下两层,而没有彻底分开。
引导,过渡到过滤操作的学习。
7、肯定同学答案。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
7、回答:慢慢地倾倒杯中液体。用过滤的方法。
?
8、过滤的方法更好些,它能将不溶物和液体彻底分开。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分小组预习了“过滤的操作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过滤的方法,把杯中的不溶物和液体分离开来。
8、分小组做过滤实验。
检查预习成果,训练过滤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团队意识。
9、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
9、学生评价: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
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液未经滤纸而流下。
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10、请做的较好的一个实验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
10、回答:我们课前预习后有一起讨论,总结了这个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在实验前,回顾了整个实验过程,做到胸有成竹。
分享成功。
11、教师总评:同学们观察仔细,评价也很正确,可见预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很多,我们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请大家看投影。
11、认真听教师讲解、记录。
辅导学习方法,理清思路,掌握好过滤的操作技能。
12、引导:对于少量用水,我们可以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使水得到净化,自来水厂是不是也这样净化水呢?请同学们看课文图3-15。
12、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回答: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
了解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
13、补充讲解:这里用的絮凝剂的作用和明矾相同。在消毒灭菌时,主要是往水中通入适量的氯气。
13、听讲、思考、记录。
扩宽知识面。
14、提问:自然界的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之后变澄清了,这样的水是否是纯净物呢?
15、回答:是,因为它澄清透明。不是,它可能还含有一些被溶解的杂质。
?
15、到底是不是纯净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硬水和软水就知道了。
16、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激疑,吸引同学。





1、讲解: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性的杂质。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水垢就是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便会生成沉淀——水垢,象这样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1、听讲、思考、理解、记录,明确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从生活例子出发,感性地认识硬水和软水。
2、引导:那么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演示:把肥皂分别加到硬水、软水中,搅拌,观察。
2、观察、描述:一个烧杯中有很多肥皂泡,另一个烧杯却很少。
学习硬水和软水的签别方法。
3、讲解:产生大量肥皂泡的是软水,肥皂泡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硬水有许多危害,大家可以看看书,说说它的危害。
3、阅读教材,说硬水危害,:
1)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
2)锅炉里结水垢有爆炸的危险。
了解硬水的危害。
4、讲述: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4、通过教师的讲解,认识到硬水的危害及软水的应用。
?
5、讲述:如果我们除去硬水中钙和镁化合物,就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下面请同学观看“蒸馏水的制作”的教学短片。
5、听课,了解硬水软化的几种方法:煮沸,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蒸馏。观看教学短片。
学习硬水软化的方法。通过短片的观看,直观地学习了蒸馏的实验方法。
6、讲述:蒸馏的原理就是将液态的水加热变为气态水,再冷却为液态的水,这样水中溶解的物质就被除去了,使硬水能变为软水。
6、认真听教师讲解。
明确水的蒸馏原理。
7、不同地方的水质是不一样的,水的软硬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长期使用硬水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那么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是否有益呢?
7、回答:对身体健康不利,虽然蒸馏水是卫生安全的,但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自然界的水中含有不少微量元素。
?







1、下面请各调查小组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对当地饮用水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
1、学生调查报告:
1)城区都是饮用自来水。
2)农村大部分饮用井水,少数是自来水,还有极少数饮用的是过滤水。
3)在农村的个别地方还有直接饮用堰塘水的,特别不干净,容易生病。
?
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状况,培养一种“忧国、忧民”之心,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2、同学们的调查报告很精彩,这些报告也说明了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那么如何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呢,这个课题我们将在下节课中一起学习、研究。
2、听教师讲解、思考。
引起对下节课学习的欲望。


请同学看投影。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
认真听教师讲述,疏理一堂课的所学知识。
?
?
?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
?
2、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
3、过滤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1、课后作业P78? 1、2、3 、4
2、社会调查P78? 5
记录
巩固知识,预习新课
附:板书设计
一、水的净化
净化方法:静置沉淀、吸附、过滤、蒸馏
(投影)
???????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
??????? 二低:
过滤???????????? 过滤要始终注意滤液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 倾倒液体的烧杯口与引流的玻璃棒紧靠
??????? 三靠:?? 玻璃棒的下端要与三层滤纸的那一边相接触
???????????????? 漏斗的下端与烧杯的内壁紧靠,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
二、硬水与软水
1、定义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硬水的危害
3、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蒸馏
?教学设计反思:
一、不足之处:
1、实验药品课前准备不充分。由于时间比较紧,泥土配得不够好,导致学生动手操作时加入明矾和不加明矾现象差不多,学生的回答也五花八门。
2、心理素质不好。由于学生的回答和自己设计的答案不一样,当学生答出其它的答案时,心里开始发慌,便影响了下面的发挥。究其原因我觉得也是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备课时没有注意备学情,还有就是随机应便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处理突发情况,导致学习内容处理得比较生硬。
3、平时没有常用普通话上课,导致上课时语言不流畅,语言阻碍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二、优点:
1、很好地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本节课,我改变了传统的PPT,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了过滤、蒸馏、自来水净化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让知识形象化简单化。
2、课后安排了一个师生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总结四种过滤方法的用途、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