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精练】2022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学案——精讲精练(2.1物态变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讲精练】2022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学案——精讲精练(2.1物态变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1 00:4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精粹】2022中考物理二轮学案
2.1物态变化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考点一 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
2.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酒精、水银和煤油。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 ℃。在0~100 ℃之间分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
4.温度计的使用:(1)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2)看清温度计的量程;(3)选择合适的温度计;(4)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5)待示数稳定再读数;(6)读数时玻璃泡留在液体中;(7)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5.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实验室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
玻璃泡 内液体 水银、煤油 水银 煤油、酒精
刻度范围 -20 ℃~110 ℃ 35 ℃~42 ℃ -30 ℃~50 ℃
分度值 1 ℃ 1 ℃ 1 ℃
构造 玻璃泡与直管之间都是均匀细管 玻璃泡与直管之间有细而弯的缩口 玻璃泡与直管之间都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数,不能甩
6.注意:
①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或“没有”;
②温度计读数时先找零刻度,若液柱面在零刻度线以下,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读,反之往上读;
③使用温度计时不能使被测物体的温度越过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或低于液体的凝固点。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
1.晶体和非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2.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蜡、玻璃、沥青
相 同 点 状态 固体 固体
熔化过程 吸热 吸热
凝固过程 放热 放热
不 同 点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不变 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不变 不断降低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无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考点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方式: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液体含有的杂质等有关。
2.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蒸 发 沸 腾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速、液体温度 供热快慢
温度变化 降温致冷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相同点 都属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3.液化方式:气体液化通常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气体液化要放热。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水蒸气液化为水,气体液化的好处是便于贮存和运输。
考点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有致冷作用;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要放热。生活中利用升华吸热达到致冷。
2.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人工降雨、电冰箱、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等。
3.注意:①判定物态变化时,要先明确物质的初态和终态,然后根据定义判别;
②图象分析方法:明确图象中横轴、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确图象表达的物理过程→分析图象变化的特点,理解特殊点和特殊线段代表的物理意义;
③生活中看见的“白气”,“雾状物”,蒸腾的“热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类型一、
1. (2021 威海)下列对谚语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分析】(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2)自然界中云雨霜雪的形成都是物态变化的结果。
【解析】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由于高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云是高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或凝华形成的小冰晶组成的,故B错误;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正确;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答案】C
类型二、
2. (2021 常州)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 。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 (能/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 (安全/不安全)。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温度计的读数,可根据这两点进行解答。
【解析】(1)由题可知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即保存环境温度最高为8℃。甲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乙温度计的构造类似于体温计;根据温度计的构造特点,温度升高后水银柱升高,不会再降下去,可以测定最高温度,故应在冷藏箱内放置温度计乙。(2)乙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外界温度高,温度计示数会升高,故验收人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3)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5℃。根据疫苗存放要求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表明疫苗安全。
【答案】乙;不能;安全。
类型三、
3. (2021 南京)取20g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冰由-10℃到-5℃吸收热量 J,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c冰=2.1×103J/(kg ℃)]
(2)试管内冰全部熔化后,持续加热,试管内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分析】(1)知道冰的初始温度和末温度可求出变化温度Δt,知道冰的质量和冰的比热容,根据Q吸=cmΔt即可求出冰吸收的热量,冰是晶体,所以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升高;(2)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
【解析】(1)冰的变化温度:Δt=-5℃-(-10℃)=5℃,则20g冰在此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吸=c冰mΔt=2.1×103J/(kg ℃)×20×10-3kg×5℃=210J。因为冰是晶体,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2)试管内冰全部熔化后,持续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
【答案】(1)210;不变。(2)不能。
类型四、
4. (2020 黔东南州)2020年初新冠肺炎开始在全球蔓延。为了阻止新冠肺炎的蔓延,戴口罩、隔离、喷洒消毒液,都能有效的阻止其蔓延。3月16日九年级同学戴上口罩返校开学。当同学们进入教室,闻到了浓浓消毒液的气味,戴眼镜的同学的镜片上有了雾气。有的同学在手上、文具上喷洒酒精消毒,发现不一会酒精干了。手上喷洒酒精后有一点凉凉的感觉…….请你根据上面的描述和所学物理知识提出两个相关问题并回答。
示例:
问题:镜片上的雾气是怎样形成的?回答: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问题: ;回答: 。
(2)问题: ;回答: 。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2)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解析】((1)手上喷洒酒精后,为什么有一点凉凉的感觉?回答:酒精汽化吸热,使手的温度降低。
(2)为什么进入教室后,闻到了浓浓消毒液的气味?回答: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进入鼻孔产生嗅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类型五、
5. (2021秋 凉州区)有一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时,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烧杯中水的温度。若该温度计示数是31℃,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分析】((1)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时,示数是4℃,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4℃,中间是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31℃时,距离4℃有27个小格,求出27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4℃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温度计示数由4℃到94℃,实际温度变化了90℃,故温度计上的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 (31 4)×
【答案】90℃。
1.(2021 滨州)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2.(2021 盐城)诗人陆游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河水结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熔化
3.(2021 徐州)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柄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  )
A.熔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4.(2021 宜昌)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5.(2021 临沂)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所示水的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6.(2021 菏泽)下面四幅图片所展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7.(2021 天水)如图所示的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8.(2021 东营)在学校组织的物理知识情景剧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霜、雾、冰、水蒸气,他们的台词正确的是(  )
A.甲:我是由水凝华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B.乙:我是由水汽化而来,期间需要放热
C.丙:我是由水凝固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D.丁:我既可以变成甲,也可以变成乙,期间均需要放热
9.(2021 邵阳)新宁崀山被有关专家誉为“丹霞之魂,国家瑰宝”、“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其中八角寨景区常年云雾缭绕,这些云雾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液化 B.熔化 C.凝华 D.汽化
10.(2021 鞍山)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
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 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 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11.(2021 百色)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冰雪消融 C.滴水成冰 D.湿手变干
12.(2021 山西)“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13.(2021 南京)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1 新疆)新疆1月份夜间的平均气温最接近(  )
A.﹣15℃ B.15℃ C.25℃ D.37℃
15.(2021 杭州)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16.(2021 威海)下列对谚语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7.(2021 无锡)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的示数是99℃
B.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
C.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小变大
D.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18.(2021 梧州)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铁水浇铸成铁锭
B.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
C.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
D.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
19.(2021 河池)夏天打开冰箱取冰棍时,冰箱里冒出大量“白气”,同时发现冰箱内壁附有“白霜”,取出的冰棍很快就化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冰棍化了是熔化现象
C.“白霜”是凝固形成的 D.冰棍是凝华形成的
20.(2021 德州)如图所示情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图甲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B.图乙夏天,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
C.图丙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逐渐消融 D.图丁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21.(2021 鞍山)端午节时很多人家会煮粽子。煮粽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打开锅盖取粽子时要注意防烫伤,因为水蒸气液化    (选填“吸热”或“放热”);剩下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2.(2021 苏州)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液化),热棒应采用    好的材料制作,以提高热棒的工作效率。
23.(2021 嘉兴)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2020年11月,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发电。如图是核电机组示意图,通过三个回路的设计有效提高了安全性。
(1)一回路:反应堆中核燃料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将水加热到约320℃,气压达到150多个标准大气压,此时水不会沸腾的原因是    。
(2)二回路:蒸汽发生器中的水被加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3)三回路:核电站通常建在海边用海水作冷凝剂,原因是海水量多且    。
24.(2021 威海)如图是“观察水沸腾”实验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推断:水沸腾过程中,水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实验地点的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25.(2021 梧州)小明特别喜欢喝梧州六堡茶,泡茶时,他向壶中倒入沸水,看到壶口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过程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用沸水能更快泡出茶色、茶香,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现象越明显。
26.(2021 北京)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27.(2021 淮安)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1)在安装器材确定B铁圈位置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第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小明发现,温度计玻璃外壳有水雾,原因是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
(3)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沸腾过程中温度    。
(4)水沸腾时,某一气泡由A处上升至B处,请在图丙中大致画出气泡在B处的大小情况。
(5)实验中,能量从火焰传递给水,却无法从水自动传递给火焰,是因为能量的转移具有    。
28.(2021 河池)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试管内物质受热    ;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物质处于    状态,物质在a点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b点的内能;
(3)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9.(2021 德州)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某时刻海波的温度如图甲所示为    ℃。
(2)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第3min时,海波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30.(2021 重庆)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小杜同学进行“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图像中    (选填“AB”“BC”或“CD”)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若实验中冰的质量为100g,它在AB段升温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J。[c冰=2.1×103J/(kg ℃)]
31.(2021 锦州)图甲是小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    ℃。
(2)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主要目的是使碎冰块    。
(3)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小明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    (选填“试管”、“烧杯”或“试管和烧杯”)中的水发生了沸腾现象,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发生变化。
32.(2021 江西)【探究名称】冰块熔化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与隔热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隔热材料包裹的厚度有关。
为了探究猜想一,现备有器材:三只相同的塑料杯、报纸、羊毛布料、相同的冰块若干和    。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在三只相同的塑料杯中装入相同的冰块,分别标上A、B、C;
(2)如图甲所示,用    的隔热材料将A杯和B杯包裹    的厚度(均选填“相同”或“不同”),C杯不包裹,并开始计时;
(3)如图乙所示,当C杯中冰块完全熔化后,再每隔5min小心地揭开一点隔热材料,观察A杯、B杯中冰块是否已经完全熔化,记录A杯、B杯中冰块完全熔化的时间t1、t2。
【分析与论证】若t1≠t2,则冰块熔化的快慢与隔热的材料    。
【评估与交流】
(1)本实验是通过比较冰块完全熔化的    来反映冰块熔化的快慢。
(2)炎热的夏天,冰棒更容易熔化。据此你认为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能与    有关。
【拓展】要比较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冰块熔化的多少。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中,类似于这种表示“快慢”的物理量有    (写出一个)。
33.(2021 泰安)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采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同时开始加热等质量的水,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并同时开始记录加热时间和水的温度。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表中的数据,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    (选填“水银”或“酒精”)制作的温度计。
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
(3)实验中,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情形如图丙所示,可判断该情形是水沸腾    (选填“前”或“后”)的现象。
(4)图丁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图象还可以看出,甲、乙两组图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34.(2021 铁岭)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在试管中分别放入初温相同的A、B两种物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加热。
(1)开始实验后,用搅拌棒搅拌A、B两种物质,某一时刻B物质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搅拌的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    。
(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通过分析图象可知B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   。加热到第6min时,B物质所处的状态是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3)已知两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关系为:cA<cB,由图象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其质量关系为:mA   mB。
(4)从第6min到第10min,A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将    (填“不变”“增加”或“减弱”)。
35.(2021 南京)取20g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冰由﹣10℃到﹣5℃吸收热量    J,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c冰=2.1×103J/(kg ℃)]
(2)试管内冰全部熔化后,持续加热,试管内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36.(2021 怀化)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乙中温度计显示的是固体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丙中BC段物体处于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比较图丙中的AB段与CD段可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D段的比热容。(加热过程中可认为被加热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37.(2021 扬州)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所示,剪裁合适的是    ,理由是    。
(2)在烧杯中倒入约80℃的水,提高了水的初温,从而    。水沸腾后持续加热几分钟并继续测温,会发现    。
(3)如图所示,水沸腾后,甲同学移走酒精灯,继续观察;乙同学继续加热,观察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他们的目的都是探究    。
38.(2021 烟台)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水浴法加热。
(1)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
(2)小明组装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图中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你指出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    ;
(3)小明纠正了不足,重新调整了器材,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第10min时,该物质所处的状态是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39.(2021 张家界)如图是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由乙图知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为继续加热温度    ,该物质的熔点为    ℃。
(3)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实验完毕后,小组同学将试管中的物质换成了水,然后继续使用相同器材加热,想要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当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之后,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这是因为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滴,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及与空气摩擦生热,再熔化成水滴落下来,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C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2.【解答】河水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现象。
故选:A。
3.【解答】当冷的小镜子进入到温暖且水蒸气较多的口腔中时,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平面镜上,使人看不清楚成像的情况,也就无法确定病情。烤一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医生看清楚牙齿的情况。
故选:B。
4.【解答】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A错误;
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5.【解答】A.冰融水开,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所以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
故选:A。
6.【解答】A、雪花融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季的冰是由液态水变成固态冰的,是凝固现象,故B符合题意;
C、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小水滴的,是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小晶体,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解答】A.烘干湿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哈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湖面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8.【解答】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来的,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
C、冰是水凝固而来的,凝固放热,故C错误;
D、水蒸气可以直接凝华为霜,也可以液化为雾,凝华和液化都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9.【解答】云雾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
故选:A。
10.【解答】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乙醚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雪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解答】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正确;
B、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B错误;
C、滴水成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C错误;
D、湿手变干是水的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2.【解答】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3.【解答】①金属盘下的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②烧杯内的冰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
③推动活塞乙醚变多,是气体乙醚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④碘粒变少是碘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吸热的是②④,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解答】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冬季严寒,气温很低,1月份平均气温在﹣15℃左右。
故选:A。
15.【解答】A、“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6.【解答】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由于高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云是高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或凝华形成的小冰晶组成的,故B错误;
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正确;
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17.【解答】A、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示数是99℃,故A正确;
B、水沸腾过程中,水汽化为水蒸气形成气泡,即气泡内为水蒸气,故B错误;
C、水中上升的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同时由于水不断汽化,气泡内的水蒸气增多,所以体积由小变大,故C正确;
D、沸腾过程中,水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18.【解答】A、铁水浇铸成为铁锭,属于凝固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冰融化,属于熔化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过程。故C符合题意;
D、湿衣服变干,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解答】A、“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正确;
B、冰棍化了,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正确;
C、“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不正确;
D、冰棍是水加其他材料凝固形成的。故D不正确。
故选:B。
20.【解答】A、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因为人身上有水分,水汽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冰棒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符合题意;
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逐渐消融,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解答】
(1)煮粽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打开锅盖取粽子时,锅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同时向外界放出热量使外界温度升高;
(3)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不变;放热;凝华。
22.【解答】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路基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冻土就不会熔化。热棒应采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制作,以提高热棒的工作效率。
故答案为:汽化;导热性。
23.【解答】(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当上方气压增加时,沸点也增加,此题中水面上方有150多个标准大气压,所以将水加热到约320℃也不会沸腾。
(2)蒸发器中的水是液体,被加热后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是气体,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
(3)因为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升高相同的温度,物质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核电站用水做冷却剂就是应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
故答案为: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汽化;比热容大
24.【解答】(1)由温度﹣时间图像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而温度会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不变,所以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就不变;
(2)液体的沸点受大气压的影响,大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大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由图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9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所以此时的气压也要低于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不变;低于。
25.【解答】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同时放出热量;
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扩散越快。
故答案为:放热;扩散。
26.【解答】图中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它的分度值是0.1℃,因此它的读数为36℃+0.5℃=36.5℃。
故答案为:36.5
27.【解答】(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点燃的酒精灯外焰的高度固定B的高度;
(2)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示数为97℃;温度计玻璃外壳有水雾,原因是水蒸气发生液化而来的;
(3)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温度保持在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
(4)沸腾是在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周围的水变为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汇集在气泡中,使气泡越来越大,如图所示:
(5)实验中,热只能自发地由酒精灯的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方向性。
故答案为:(1)需要;(2)97;液化;(3)98;不变;(4)如上图所示;(5)方向性。
28.【解答】(1)水浴加热的好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
(2)(3)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BC段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BC段为熔化阶段,为固液共存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a点的内能小于b点的内能。
故答案为:(1)均匀;(2)固液共存;小于;(3)晶体。
29.【解答】(1)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45℃;
(2)由图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
(3)第3min时,海波正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
故答案为:(1)45;(2)晶体;不变;(3)固液共存。
30.【解答】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8℃;
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C段是熔化过程;
AB段冰吸收的热量Q=cm(t﹣t0)=2.1×103J/(kg ℃)×100×10﹣3kg×10℃=2.1×103J。
故答案为:8;BC;2.1×103。
31.【解答】(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4℃。
(2)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此方法称为水浴法,主要目的是使碎冰块受热均匀。
(3)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在第4min到第10min,物质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知冰是晶体。在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4)小明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烧杯内的水会沸腾,但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因为试管内的水可以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只有烧杯内的水沸腾。
故答案为:(1)﹣4;(2)受热均匀;(3)晶体;固液共存态;(4)烧杯。
32.【解答】猜想与假设:实验中需要比较冰熔化的快慢,所以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
设计与进行实验:(2)为了探究冰熔化快慢与隔热材料的关系,我们需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而改变材料,所以需要用不同的隔热材料将A杯和B杯包裹相同厚度,C杯不包裹,并开始计时;
分析与论证:若t1≠t2,说明冰块熔化的快慢与隔热的材料有关;
评估与交流:(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冰完全熔化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冰熔化快慢的;
(2)炎热的夏天,冰棒更容易熔化,是由于夏天的温度更高,所以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拓展:在物理学中,我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来表示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来表示功率。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秒表;设计与进行实验:(2)不同;相同;分析与论证:有关;评估与交流:(1)时间;(2)温度;拓展:速度。
33.【解答】(1)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为完成实验选用温度计测温物质应为水银。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96℃。
(3)水沸腾前的现象:产生少量的气泡,上升时体积变小;沸腾后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把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观察图像,图像下边气泡小,上边气泡大,可知为水沸腾后。
(4)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它的图像特点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观察图像可知水温达到98℃后温度随着时间不再升高,所以水的沸点是98℃。
题干中告诉我们“实验是采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同时加热等质量的水”,所以甲、乙实验水的质量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也相同。观察图像,当温度达到98℃时,甲用时6分钟,乙却用时8分钟,说明水从开始加热到开始沸腾时间不同。观察图像可知,甲、乙实验虽然控制了水的质量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没有控制初始温度相同。甲的初始温度大于乙,所以造成了甲先沸腾,乙后沸腾的结果。
故答案为:(1)水银(2)96(3)后(4)98;初始温度
34.【解答】(1)先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30℃到40℃之间一共10小格,所以分度值为1℃,由此可知温度计的示数为36℃;
加热过程中要对物质进行搅拌,其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均匀受热;
(2)根据图像可以判断,B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物质是晶体,
晶体熔化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由图可知在6min时,处于B物质的熔化过程中,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会保持固液共存状态;
(3)题中条件已知:cA<cB,因为A、B两物质在同一烧杯中,是相同热源,在相同的时间内,A、B两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由Q=cmΔt知,所以若A、B两物质质量相同,A物质的升温应该较快,但通过图像可知,4min前,两物质都处于固态,B物质的升温较快,说明此时A物质的质量较大,才造成了升温缓慢;
(4)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断升高,所以分子运动速率加剧。
故答案为:(1)36;均匀受热;
(2)温度不变;固液共存;
(3)>;
(4)增加。
35.【解答】(1)冰的变化温度:
Δt=﹣5℃﹣(﹣10℃)=5℃,
则20g冰在此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Q吸=c冰mΔt=2.1×103J/(kg ℃)×20×10﹣3kg×5℃=210J。
因为冰是晶体,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2)试管内冰全部熔化后,持续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1)210;不变。
(2)不能。
36.【解答】(1)由图乙可知,零刻度在上方,是零下温度,每个小格代表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7℃;
(2)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
(3)由图象可知,BC段时,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属于晶体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4)由图丙可知,AB段是固体的升温过程 CD段是液体的升温过程,AB段升高的温度与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时,AB段吸收热量小于CD段吸收的热量,根据Q吸=cm△t,由图象可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在CD的比热容。
故答案为:(1)﹣7。
(2)晶体。
(3)固液共存;不变。
(4)小于。
37.【解答】(1)乙同学在纸板边缘剪孔,放入温度计后,温度计的玻璃泡会接触到烧杯侧壁,从而导致测量温度不准确,故剪裁合适的是甲同学;
(2)提高水的初温,从而缩短了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水沸腾后持续加热并继续测温,会发现温度保持不变;(3)甲同学移走酒精灯,水无法持续吸热,沸腾停止,而乙同学继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持续吸热,能继续沸腾,但试管内水的温度始终和烧杯内水的温度相同,没有温度差,无法热传递,因此试管内的水无法持续吸热,故不沸腾,因此他们的目的都是探究水沸腾时是否需要持续吸热。
故答案为:(1)甲;乙同学剪裁的孔会让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壁;(2)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温度保持不变; (3)水沸腾时是否需要持续吸热
38.【解答】(1)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避免局部受热,使物质受热均匀;
(2)由图甲可知,在安装上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其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底,温度计的读数不是被测物质的温度;
(3)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第6分钟到13分钟,吸收热量,温度保持6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为60℃;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1)使物质受热均匀;(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底;温度计的读数不是被测物质的温度;(3)60;固液共存。
39.【解答】(1)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6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2)由题中图乙可知,该物质熔化图像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6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为60℃。
(3)由图乙可知,在第6min时,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图中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虽然继续加热,因试管内外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晶体。(2)不变;60。(3)固液共存(4)不能;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一.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2分)
1.(2分)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放热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过一会消失是液化现象
2.(2分)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B.C.D.
3.(2分)两支玻璃管内径粗细不同而玻璃泡容积相同的酒精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这两支温度计中酒精柱上升的高度和所示温度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亦大
C.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亦大 D.内径细的升得高,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4.(2分)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实验室温度计,乙是体温计 B.甲温度计的示数为37.5℃
C.甲乙温度计都可以脱离被测物体来读数 D.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5.(2分)针对下列春夏秋冬四种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温暖的春天,有些南方地区会出现“回南天”天气,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凉爽的秋天,窗玻璃内侧出现雾
D.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走出教室镜片会模糊
6.(2分)两支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标准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示数分别是(  )
A.水银柱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水银柱升的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粗的水银柱升的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水银柱升的低,示数也低
二.多选题(共4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3分)
7.(3分)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8.(3分)如图是小勇做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加热3min后停止了加热
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C.AB段水平线表明水沸腾过程吸热而不升温
D.OA段斜线表明水的实际温度与加热时间成正比
9.(3分)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冰箱的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10.(3分)如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
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
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物质吸热较多
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
三.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8分,每小题4分)
11.(4分)(1)如图甲,在试管中放入一些干冰,再将气球紧套在试管口,过一会气球会鼓起来,原因是    。
(2)放置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上述变化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试管底部温度降低,从而导致    (选填“二氧化碳”、“空气”或“水蒸气”)遇冷在外壁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霜。
12.(4分)如图所示是关于碘锤实验的图片,给碘锤加热,碘锤中的碘升华才明显,说明   ,用热水(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碘锤升华效果好于用酒精灯加热,其原因是   。(碘的熔点是113.7℃)
13.(4分)“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诗句中,“冰”是水    形成的:“露”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4.(4分)物理学中,用温度客观地表示物体的    程度。在摄氏温标规定中,1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定为0℃。人体正常体温为37℃,读作37    。
15.(4分)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此过程   (选填“吸热”、“放热”、“不吸放热”)。
16.(4分)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内游客的嘴里不断呼出“白气”,这是    现象;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   现象,游客在超市买的矿泉水很快变成冰块是   现象,天气放晴,气温升高,冰雪消融是   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7.(4分)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四.作图题(共1小题,满分2分,每小题2分)
18.(2分)如图所示,是探究质量为m1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现用质量为m2(m2>m1)的水重复该实验(其他条件不变)。请在该图中画出质量为m2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五.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4分)
19.(4分)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由此可知此地大气压比一标准大气压更   (选填“高”或“低”).
(3)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20.(4分)如图为液体温度计(部分),该类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图中记录了宝山区冬季某一天的最低温度与最高温度,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如图(a)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这天的温度变化量为    ℃。
21.(3分)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示),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所示。
(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干冰
22.(5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1)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   。
(2)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图中的A)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
(3)用此温度计   (能/不能)测29℃及其以上的温度。
(4)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上移动,说明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
(5)利用此温度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六.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
23.(4分)吃火锅时,小明对着刚从热腾腾的锅中夹出来的肉吹气,肉会凉得较快,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24.(4分)《沁园春 雪》中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句,请根据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诗句中“冰封”和“雪飘”这两种景象的形成过程。
七.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25.(6分)2019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    ,把它们放在同一位置处,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    ,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的,原因是    。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    。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
(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    。
八.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26.(8分)李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3℃。
(1)这只温度计1格表示的温度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2)当它指示温度是15℃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3)当它实际气温是45℃时,指示温度是多少?
27.(8分)某同学自制了一只温度计,通过实验发现此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并不准确,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示的温度计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的关系图象。
(1)分析图象信息推出T与t的数学关系式;
(2)若将此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
(3)若用此温度计测出教室的气温为23℃,计算教室实际气温有多高。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2分)
1.【解答】氮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所以液氮倒入容器后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冰激凌周围的“白气”过一会消失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解答】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故C图象与事实相符合。
故选:C。
3.【解答】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
玻璃泡中酒精量相等,说明酒精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酒精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酒精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酒精柱升得较高。
故选:D。
4.【解答】
A、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为体温计,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10℃,是实验室温度计,故A错误;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因此示数是37.5℃,故B正确;
C、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C错误;
D、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
A、温暖的春天,有些南方地区会出现“回南天”天气,地面、墙壁全是湿的;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遇到地面和墙壁发生液化所致;故A不符题意;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不符题意;
C、凉爽的秋天,窗玻璃内侧可能出现雾;是由于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玻璃内表面;故C不符题意;
D、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走进教室,镜片会模糊,是因为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片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而走出教室时,则不会发生以上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解答】(1)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
(2)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
故选:C。
二.多选题(共4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3分)
7.【解答】A、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玻璃窗上的“汗”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生成的。故A正确;
B、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玻璃窗上的“冰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非常低低的玻璃凝华生成的。 故B正确;
C、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冰花”会出现在内表面。故C正确;
D、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汗”会出现在内表面。 故D错误。
故选:ABC。
8.【解答】从第3min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是因为处于沸腾过程,沸腾过程中仍需不断吸热,所以A错误,C正确;
沸腾温度不足100℃是因为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B错误;
由图象知,OA段斜线,水加热的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根据公式△t=,在比热容和质量不变时,水温度的变化与加热时间成正比,所以D正确。
故选:CD。
9.【解答】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符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符合题意;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直接升华为气态;故C符合题意;
D、冰箱的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故D不符题意;
故选:ABC。
10.【解答】
A、读图可知,甲熔化持续的时间为20min﹣10min=10min,乙熔化持续的时间为27min﹣17min=10min,二者时间相同,说明吸收热量相同。故A正确;
B、读图可知,乙图象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高,即乙的熔点高,故B错误
C、从图象可以看出,在前10min之内,甲乙均为固态,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乙的加热时间较长,说明乙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故C正确;
D、从图象可以看出,甲在20min之后为液态,乙在27min之后为液态,两条图线平行,说明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热量相同。故D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8分,每小题4分)
11.【解答】(1)在试管中放入一些干冰,再将气球紧套在试管口,过一会气球会鼓起来,原因是干冰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
(2)放置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外壁出现了白霜,这是由于干冰发生升华现象,升华时吸热,使试管底部温度降低,从而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外壁凝华成霜。
故答案为:(1)干冰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2)吸热;水蒸气;凝华。
12.【解答】(1)固态碘颗粒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汽发生升华现象,给碘锤加热,碘锤中的碘升华才明显,说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2)标准气压下,热水的温度不超过100℃,碘的熔点是113.7℃,用热水加热是为了使碘不发生熔化,碘锤升华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避免温度过高时碘熔化。
13.【解答】“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小冰晶。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凝固;液化。
14.【解答】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纯净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是1℃;
人体正常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
故答案为:冷热;冰水混合物;
15.【解答】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汽化;吸热。
16.【解答】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是由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寒冷的冬天,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说明由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所以是升华现象;游客在超市买的矿泉水很快变成冰块是凝固现象;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故答案为:液化;升华;凝固;熔化。
17.【解答】
由图知: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1℃;
甲温度计上液柱最高处在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0℃,为4℃.所以甲温度计显示的是白天的气温;
乙温度计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0℃,为﹣4℃.乙温度计显示的是晚上的气温。
故答案为:乙;﹣4。
四.作图题(共1小题,满分2分,每小题2分)
18.【解答】
由于改变了液体的质量,液体上方的气压不变,液体的沸点不变,液体质量增加,吸热升温变慢,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变长,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4分)
19.【解答】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由图象丙知,水在第2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由此可知此地大气压比一标准大气压更低;
(3)要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减少水量,适当的提高水的初温.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8;低; (3)适当的减少水量.
20.【解答】图中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由图知,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在(a)图中,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示数为﹣6℃;
在(b)图中,液柱最高处在0℃以上,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示数为8℃,
则这一天温度的变化量为8℃﹣(﹣6℃)=14℃。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1;﹣6;14。
21.【解答】(1)当加热碘粉时,碘会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形成紫色的碘蒸气,这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蒸汽凝华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凝华形成的碘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钨丝经过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3)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柱凝华形成冰附着在冰柱上,使冰柱越来越粗。故B说法合理。
故答案为:(1)升华;(2)凝华;(3)B。
22.【解答】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柱逐渐变短,即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图,不难看出该温度计是利用其上面 瓶A中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据实验用温度计的构造可知,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图中的A)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3)分析表中数据能看出,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体会下降5cm之多,故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是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来;
(4)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上移动,即说明空气的膨胀程度变小,即说明此时温度降低;
(5)据上面的第二部不难看出,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很小,且测量结果受外界气压的影响。
故答案为:(1)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2)玻璃泡;(3)不能;(4)降低;(5)测温范围小,测得温度受外界气压的影响。
六.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
23.【解答】答:在吃火锅时,小明对着刚从热腾腾的锅中夹出来的肉吹气时,加快了肉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肉中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肉凉得更快。
24.【解答】答:“冰封”是指水凝固成冰。“雪飘”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冰晶。
七.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25.【解答】
(1)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保证了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只有液体表面积不同,因此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2)根据控制变量法,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保持两滴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对其中一滴水吹风,观察蒸发情况;(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应控制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而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则空气流速发生了改变,因此这样做是错误的;
(4)若将水滴在木板上,因木板具有吸水性,则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影响,在做上述实验时要使用玻璃板而不是木板;
(5)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可以做出的猜想是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6)因为水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所以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由于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吹的是凉风。
故答案为:
(1)液体表面积;(2)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对其中一滴水吹风;(3)错误;没有控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相同;(4)避免木板吸水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5)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6)水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八.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26.【解答】(1)在物理学中,我们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至沸水混合物之间的温差为100℃。该温度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7℃,沸水中的温度为103℃,则该温度计﹣7℃~103℃之间有110个小格,这110个小格所表示的温差同样为100℃,则每个小格所表示的温度:=℃=0.9℃。
(2)当指示温度为15℃时,﹣7℃~15℃之间有22个小格,此时实际温度:22×℃=20℃。
(3)由于该温度计一个小格(即:指示温度为1℃)所表示的实际温度为℃,所以当实际温度为45℃时,在该温度计上与﹣7℃的温度差为℃=49.5℃,但是由于该温度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7℃,所以其指示温度为49.5℃﹣7℃=42.5℃。
答:(1)这只温度计1格表示的温度是0.9℃。
(2)它指示温度是15℃时,实际温度是20℃。
(3)实际气温是45℃时,指示温度是42.5℃。
27.【解答】(1)测量温差:32℃﹣14℃=18℃,实际温差:30℃﹣10℃=20℃,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图象可以发现:14℃﹣0.9×10℃=5℃,32℃﹣0.9×30℃=5℃,由此得出测量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关系为:T=0.9t+5℃;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T=0.9×0℃+5℃=5℃;
(3)将23℃代入T=0.9t+5℃,可得:23℃=0.9t+5℃,则0.9t=23℃﹣5℃,所以t=20℃。
答:(1)分析图象信息推出T与t的数学关系式T=0.9t+5;
(2)若将此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的示数为5℃;
(3)若用此温度计测出教室的气温为23℃,计算教室实际气温为2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