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 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 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1 07:1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选择题(共16题)
1.诗人丘逢甲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作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去年”是指( )
A.1895年 B.1900年
C.1860年 D.1894年
2.“此日浸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目战争中牺牲的
A.左宗棠
B.邓世昌
C.李鸿章
D.关天培
3.有人说:“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苛刻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双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5.“……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略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7.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争后则变为“投资+特权”。《马关条约》的条款中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9.有学者指出甲午海战全面爆发前,丁汝昌一再向清政府申请,添船换炮刻不容缓。但 朝廷甚至拒绝了他在主要战舰上配置克虏伯速射炮和后膛炮的最低要求。该学者认为 丁汝昌
A.认识到北洋水师的落后 B.作战勇敢且经验很丰富
C.对海军的事务不甚精通 D.始终身在一线积极主战
10.2015年8月,国家文物局开始对致远舰进行打捞。一位历史学家说:打捞致远舰,打捞起的是一段历史。专家这样说,是因为致远舰可直接用于研究
A.黄海大战 B.辽东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廊坊之战
11.小王同学写了一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的小文章,得到老师的赞赏。在文章中他认为这两个条约的最主要不同点是 ( )
A.割地 B.允许列强在中国设厂 C.赔款 D.开放通商口岸
12.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下列人物与该次战争有关的是( )
A.洪秀全 B.曾国藩 C.邓世昌 D.康有为
13.下列史实关联错误的是( )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黄海海战
14.《马关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15.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左宝贵 D.徐邦道
16.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导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威海卫战役 B.黄海海战 C.中途岛战役 D.旅顺战役
二、综合题
17.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条约名称。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2)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4)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5)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18.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________》。割台湾岛给日本的条约是《________》。
19.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地名),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0.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近代的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为了给她过万寿节,从1892年开始,朝廷就开始组成以辅政王大臣为首的60庆典组委会,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庆典费用主要来源:从军费中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 中日战争爆发后,前方战事吃紧,而慈禧却为自己的生日庆典大肆挥霍。
——摘自人教网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岛国”是指哪个国家?中国被打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深重苦难的原因有哪些?
21.阅读材料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习近平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 在距“1894年中日事件”120年后的2014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精神支柱,其中供奉着近代以来历次战争中战死的日军亡灵,包括二战时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
——新华网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自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
材料四 面对侵略,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清政府签订的什么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1894年中日事件”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影响。
(3)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从这部屈辱的历史中,作为一名爱国者,以史为鉴,你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5)材料四中“器物层面”的运动是指什么运动?“制度层面”的第一次尝试是指什么运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
材料二:“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材料三:“热血洒东沟千载怒涛应揖伍;忠魂依北阕九原遗恨未平倭。”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位历史人物?
(2)结合所学知识,上述三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主权开始丧失,经济遭到破坏。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1868年,日本政府开始进行改革。
(1)1868年日本开始进行的这次改革史称什么?它对日本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二 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制定了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扩张的计划。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派兵到朝鲜,制造事端,对中国开战。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哪场战争?这次战争后与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
材料三
(3)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军国主义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仔细观察上图,这是哪一历史事件示意图?美国对此有何反应?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波茨坦会议,会议期间,发布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明确指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
《波茨坦公告》是确定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文件,保证了东亚地区从战乱走向和平、从衰落走向繁荣。但是,日本政府总是罔顾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其恶劣行径充分暴露出对侵略历史不反省、对战后秩序不尊重、对地区稳定不负责的扭曲心态。历史是客观存在……如果日本不对照历史的镜子反省自己,反之一意孤行地挑起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日本将永远走不出历史的阴影,日本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将没有未来,最终只会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新华网文章(4)《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对解决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何重要意义?你认为日本怎样才能走出“历史的阴影”?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所以选A。
2.B
【详解】
依据题干“此日浸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9月17日上午,北洋舰队完成护送陆军去朝鲜的任务后,在返航途中到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遭到日本舰队袭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海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率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为国殉难。战事持续了5个多小时,最后壮烈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光绪帝哀悼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挽联。B项符合题意;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的人物,A项不符合题意;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C项不符合题意;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的人物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中的“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说事件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败给日本。中日战争中国失败,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经过谈判,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开放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排除BC两项,故选择D。
5.C
【详解】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的抗争。故此题选C。
6.B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它”是指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开始觉醒。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7.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说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即“投资+特权”。ACD项无法体现投资,B项符合题意,故选B。
8.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三次战争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项正确;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影响,与本题无关,排除B项;通商口岸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排除C项;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是《马关条约》的影响,不是共同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丁汝昌……申请,添船换炮刻不容缓……”可知,这说明丁汝昌认识到武器装备需要更新换代,认识到北洋水师的落后,故A符合题意;材料是说丁汝昌主张换用更先进的装备,没有涉及作战勇敢、经验等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是说丁汝昌主张换用更先进的装备,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是说丁汝昌的战前态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A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战中,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国捐躯,与舰同沉,A项正确;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都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但发生在黄海大战之后,排除BC项;廊坊之战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开通商口岸。《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等内容反映了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列强在中国设厂,反映了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故B项符合题意。二者都有割地、开放通商口岸、赔款内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2.C
【详解】
依据图片中的黄海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此战中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故C正确;洪秀全领导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曾国藩参与洋务运动,创办汉阳铁厂等,排除B;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排除D。故选C。
13.D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1894年的黄海海战是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故D项符合题意;1840年到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排除A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排除B项;1894年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是与19世纪年代不平等条约的最显著的不同。D项符合题意;19世纪40—60年代,我国政府被迫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主要是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进行商品输出。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5.B
【详解】
根据“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子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最后壮烈牺牲,B符合题意;丁汝昌自杀殉国,与“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无关,A不符合题意;左宝贵在保卫平壤时,中炮身亡,与“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无关,C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邓世昌,不是徐邦道,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A
【详解】
A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导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结束,故A项符合题意;B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全舰将士在黄海大战中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战斗中,邓世昌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C项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D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旅顺战役,导致旅顺失陷,日本进行了大屠杀;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7.《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北京条约》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详解】
(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其中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3)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新的通商口岸。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根据《天津条约》中的有关原则规定,英法美三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18.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95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
19.山东威海卫(或威海卫);1971年
【详解】
结合所学,1895年初,威海卫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大,我国重返联合国。故分别填:山东威海卫(或威海卫);1971年。
20.(1)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岛国:日本
变化: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答出两点可得满分,符合题意也可适当得分)
【详解】
(1)依据课本知识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等,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在近代的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中的“岛国”是指日本;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于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近代中国遭受深重苦难的原因:外有外国列强的侵略,内有中国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等。
21.(1)《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使中国免遭外敌侵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解析】(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结合所学知识的可知,材料二中“1894年中日事件”中的事件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3)根据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的内容可知,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辛丑条约》条的内容,条约中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这部屈辱的历史中,我们应该吸取教训,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要以史为鉴,大力发展科技和综合国力,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使中国免遭外敌侵略。
(5)根据材料四“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爱国人士面对外来侵略,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们以国家危亡为己任,开始学习西方,洋务运动是学习器物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学习制度的,新文化运动是学习思想的,所以材料四中“器物层面”的运动是指洋务运动;“制度层面”的第一次尝试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22.(1)林则徐 左宗棠 邓世昌(2)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捍卫国家利益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虎门销烟、收复新疆和黄海大战的相关知识,通过材料一中的关键词:鸦片,我们可判断出材料一是林则徐说的;材料二中的关键词:“保新疆”,我们可判断出力主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通过关键词“东沟、未平倭”我们可判断出材料三描述的是邓世昌。
(2)本题考查的是这三位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这三位历史人物都不畏强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左宗棠最终收复了新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率舰队直冲向日舰,最终以身殉国,所以这三位人物的优秀品质是: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捍卫国家利益,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
23.(1)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等。
(3)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决定对日宣战。
(4)为钓鱼岛属于中国提供了法理依据 正视历史,反省罪行,以史为鉴,与邻为善,和平共处,开创未来,等等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68年开始,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第(2)问,题干里的“1894年、日本、朝鲜”等词语告诉我们,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知识。这次战争以清政府的战败告终,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等给日本。
第(3)问,通过观察图片可以知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洋战争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触动大批飞机,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题干中有“《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这就为钓鱼岛属于中国提供了法理依据;在当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背景下,日本只有做到正视历史,反省罪行,以史为鉴,与邻为善,和平共处,开创未来,才能走出“历史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