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后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后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1 08:1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选择题(共16题)
1.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列哪个不属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 )
A.张作霖 B.吴佩孚 C.孙传芳 D.袁世凯
2.下列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
A.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B.北伐的胜利进军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双十协定”签订
3.“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孙中山所说的这个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黄埔军校 D.北京大学
4.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直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在20世纪20年代,使当时中国政府名义上完成统一的事件是
A.张学良东北易帜 B.北伐的胜利进军
C.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D.国共合作的实现
5.国共合作后,在哪里建立了一所陆军军官学校( )
A、北京 B、广州 C、上海 D、南京
6.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其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D.中共三大的召开
7.1927年,身居上海的居民可能看到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政变
B.辛亥革命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东北易帜
8.北伐军兵分三路,西路指向湖南、湖北,中路指向江西,东路指向福建、浙江。其主战场是( )
A.福建、浙江 B.湖南、湖北 C.江西 D.东北
9.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10.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其焕然一断的面貌不包括
A.共产党员参加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B.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C.宋教仁当选为党主席加国会竞选
D.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1.2019年10月1日,天安门前,由全军荣誉功勋部队代表组成的100面战旗方阵接受了检阅,其中就有以叶挺将军命名的“叶挺部队”。历史上,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就曾因作战勇敢,屡破强敌被誉为“铁军”,这是在
A.一战期间 B.北伐战争期间 C.抗日战争中 D.解放战争中
12.“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一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B.五四运动 D.解放战争
13.下列各项为配合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出的呼声是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土地革命,分田地
14.重大历史事件的周年祭,是我们中考的重点。小明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的不是太全面,下面哪位同学给他补充的是正确的?( )
A.小花:①是十月革命②是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③是局部抗战的开始④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
B.小红:①是十月革命②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翻动统治的第一枪。③是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④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
C.小梁:①是苏联新宪法②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③是全面抗战的开始④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
D.小陈:①是十月革命②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是局部抗战的开始④淮海战役。
15.1927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教训,说它失败是因为( )
A.国共两党关系恶化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蒋介石、汪精卫突然叛变革命
D.北伐战争失败
16.“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与这首歌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红军长征
二、综合题
17.1924年5月,______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______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18.主要对象: _____、孙传芳、张作霖。
19.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20.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会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可以说60年来的头一次,也是在两岸这个情况之下,56年来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最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2005年4月29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答谢胡锦涛辞》
材料二 今天,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份,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
——2015年11月7日马英九致辞
材料三 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60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当时见面的国共双方最高领导人分别是谁?
(2)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两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3)阅读材料二,66年前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持两岸关系正确发展方向的前提是什么?
21.“中国梦”是民族追求,时代的呼唤。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
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实践活动(创办的近代企业)举一例说明?
(2)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这里,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建立什么国家(名称)?他在1924年进行了国共合作建立什么军校?
(3)梦想要成真,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与朱德会师建立什么军队?毛泽东他又开创是中国革命胜利怎样的道路?1934-1936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怎样的考验?(举一例说明)
(4)为实现“中国梦”你如何去做?
2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许多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发表这样的愤恨:“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这难道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
材料二:自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推翻专制,创立共和,于兹十有五年。人民始则抱无穷之希望……不料事与愿违,渐失所望……国民政府对内力求廓清军阀,对外努力推倒帝国主义……此次北伐,深望全国民众,亦与以同等之扶助焉
——摘自《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告全国人民书》
(1)材料一中的“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指的是什么事件?这次国际会议引发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推翻专制、创立共和”指的什么历史事件?指出该事件在政治、思想上的影响分別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力求廓清军阀”最后取得了什么成果?什么原因最终导致北伐战争的失败?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某学校门口对联)
材料二:“帝国主义及其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建立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具有被帝国主义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惟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北伐宣言
(1)材料一中“斯门”指什么?从对联中可以看出该学校创办的宗旨是什么?此学校的创办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北伐宣言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北伐的目的是什么?北伐战争的对象是谁?
(3)结合所学知识,北伐战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由此可知,D项袁世凯不属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故选D。
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北伐战争。为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为首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国共合作进行北伐,北伐不到半年,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解析】
根据题干“要用这个学校内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军校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A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C。
4.A
【详解】
依据题干“在20世纪20年代,使当时中国政府名义上完成统一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标志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中国,A正确;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排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是在1927年4月,C排除;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D排除。故选A。
5.B
【解析】
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相关知识,国共合作后,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答案为B。
6.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故B符合题意;中共二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故A不符合题意;1922年9月4日,第二次护国运动以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级并没能拯救中国,此时中国不但内部不稳(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之间为瓜分中国蠢蠢欲动,让一心想救中国孙中山陷入了困境地,后来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激烈了孙中山,孙中山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故C不符合题意;1923年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确定了国共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历史性合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 戊戌政变是1898年;选项B. 辛亥革命是1911年;选项D. 东北易帜东是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所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B
【详解】
1926年,北伐开始,兵分三路,西路指向湖南、湖北,中路指向江西,东路指向福建、浙江,其主战场是两湖战场,故B符合题意;福建、浙江和江西两战场是侧翼辅攻,故AC均不符合题意;北伐军未进军东北,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D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国人为了解决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的问题,其中国民大革命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故此题选D。
10.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次会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成功。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C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
1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中,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节节取胜,被称之为铁军 。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2.A
【解析】
根据题干誓词内容可知,土匪军阀指的是北洋军阀分裂后的军阀割据混战,总理遗命指的是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遗志。为完成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志,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誓师北伐,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A项符合题意;抗日战争针对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爆发的学生爱国运动,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CD均与题干无关,故选A。
13.B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武昌”“长沙”“南昌”可知,这是北伐战争形势图。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中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和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迅速打下长沙、攻入湖北。北伐军攻下武昌城,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然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所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出的呼声是打倒列强,除军阀,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排除;C项与抗战有关,排除;D项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
14.A
15.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时候,国民革命军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危机,蒋介石的军事实力极速膨胀,他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5月汪精卫突然叛变革命,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大肆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了,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是1926年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的根本目的,故选C。
17.孙中山 蒋介石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明确指出军校宗旨是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组成以军校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重新创造革命事业。
18.吴佩孚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国民党一大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总结辛亥革命以来的失败教训时,深感依靠军阀从事革命活动是不行的。十月革命后,他开始寻求苏联和中共的帮助和支持。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20.(1)事件:重庆谈判人物:蒋介石和毛泽东
(2)合作: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1937年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随着抗日战争结束,国共关系再度破裂。
(3)变化: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原因:国民党蒋介石战败,在美国的支持下,逃往台湾。
(4)前提:“一个中国”原则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4个问来进行考查。
(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国共两党相关知识点,是对重大历史史实要点的掌握情况。题文信息:2005年所说的60年前是指1945年,那时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1945年8月的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但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全国人民,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根据要求即可回答:重庆谈判;蒋介石和毛泽东。
(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相关的知识点。依据历史教材分析,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1946年初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大规模进攻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结束。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合作: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1937年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随着抗日战争结束,国共关系再度破裂。
(3)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台海两岸相关知识点,是对重大历史史实要点的掌握情况。题文信息: 2015年所说的66年前是指1949年发生的,1949年的解放战争,国民党战败,退到台湾.,形成今天台海两岸的局面。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原因:国民党蒋介石战败,在美国的支持下,逃往台湾。
(4)此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两岸关系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保持两岸关系正确发展方向的前提”。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前提:“一个中国”原则。
21.(1)创立江南制造总局(或上海轮船招商局) (2)推翻清政府或者实现民主共和 中华民国 黄埔军校
(3)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或红四军或红军) 。 农村包围城市。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或者红军长征)
(4)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此问考查的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根据课本所学,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意“自强”为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企业,李鸿章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
(2)此问考查的是孙中山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结合课本所学,孙中山发动了推翻清朝(满洲人专制)的统治,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合作后建立了黄埔军校,领导了北伐战争。
(3)此问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开始,根据课本所学,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政权的斗争。根据课本知识1934——1936年是红军长征的时间,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4)此问是开放性的试题,学生可以从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创新精神励志成才,报效祖国等。我们应该加强身体锻炼,好好学习,为了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等方面答。
22.(1)巴黎和会上将一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五四爱国运动
(2)辛亥革命;政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吴佩孚、孙传芳被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这难道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巴黎和会上将一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2)依据材料信息“自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推翻专制,创立共和,于兹十有五年”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政治上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依据所学可知,北伐战争吴佩孚、孙传芳被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失败,
23.(1)“斯门”:黄埔军校。宗旨: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意义: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卖国军阀),统一中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4)国共合作、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国共两党合作则革命能取得胜利、分裂则革命不能成功。(类似亦可)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是黄埔军校的门上的对联。由此可知“斯门”是黄埔军校。这幅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1924年5月,黄埔军校的建立,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依据课本所学,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依据课本所学,1926年7月,北伐军讨伐吴佩孚,通过湖北、湖南战役,基本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北伐军打败吴佩孚之后,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主力。
(4)此问是综合性问题,依据第一问,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人才,得出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国共合作、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结合课本所学,国共合作时期,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因为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得出国共两党合作则革命能取得胜利、分裂则革命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