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35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35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1 16:3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 27 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大革命”

伟大的建设成就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
(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一五”计划建设即将完成。
(2)内容
①指出主要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制定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致开幕式,号召“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1)内容:1957 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影响: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毛泽东在深刻总结中国民主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它的科学价值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以及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方向起了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概念阐述】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曾在1942年、1950年、1957年进行过3次。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在《人民日报》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文章,进行“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1958年8月底,整风运动结束。
(2)反右派斗争:针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反革命分子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猖狂进攻的问题,1957年7月,毛泽东部署反右派斗争。为此,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夏季反右派斗争结束。但在斗争过程中某些人犯了严重的扩大化的错误。
(二)探索中的初步失误与调整
1.总路线指导的失误
(1)表现:1958 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评价
①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总路线的影响,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1959至1961 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2017年超级水稻亩产2298斤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也提出了高指标,即粮食产量由1957年的3901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致使农村不顾自然条件,片面要求深耕密植,深翻土地在1至2米左右。有的地区举行争取秋粮更大丰收誓师大会,采用“打擂台”形式,由各乡各社派人上台,争报高产。1958年7月开始,各地报刊连续登载粮食高产的浮夸报道。
农业大跃进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2.国民经济的调整
(1)目的:为了克服困难,从1960 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2)方针和策略
①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3)结果
①1962 年下半年到1965 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②1964 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1962年七千人大会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人在一起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
事件 特征 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多快好省”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大跃进” “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一平二调” 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二、“文化大革命”
1.原 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开始时间:1966年夏,全面发动
毛泽东
红卫兵:大中学生
造反派:群众
林彪反革命集团
江青(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老舍,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中共一大代表,1966.8.24自杀。
老舍 著名作家。
1966年8月24日含冤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 著名哲学家,
中共一大代表。1966年8月24日含冤自杀。
吴晗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市副市长。1968年10月11日在狱中自杀。
熊十力 著名国学大师。1968年5月24日绝食身亡。
傅雷 著名翻译家。
1966年9月3日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翦伯赞 著名历史学家。 1968年12月18日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自杀。
“四人帮”
张春桥
姚文元
王洪文
江青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材料1:“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国民收入损失了约6200亿元,相当于我国人民1949—1979年整整三十年的创造。
材料2:“文革”中,我国少培养100多万大学生和200多万中专生。我国出现了长达十年以上的“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文盲和半文盲达2.3亿人。
材料3:中国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290美元(新加坡4430美元,香港4240美元,韩国1520美元),世界排名117位之后,属贫穷国家。
“文化大革命” 的危害:
十年文革中,整了1亿人,非正常死亡773万人。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和各级干部遭到批斗。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成就:
(1)工业领域: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国防领域: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3)科技领域:成功地爆炸了…,成功发射了…
(4)农业领域:兴修水利、培育推广良种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
(5)教育卫生: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
(6)时代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7)外交:70年代,打开新局面:
①迎来建交又一次高潮 ②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④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科技和国防成就
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1964)
氢弹(1967)
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1966)
人造卫星(1970)
外交成就
1971年,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1972年的中日建交。1974年,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形成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观点。
1970年10月
斯诺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典礼
1971年4月
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打开交往大门
1971年7月
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
为尼访华做准备
1972年2月
毛泽东抱病会见尼克松
1972年2月
周恩来在机场迎接尼克松
1972年9月29日,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意义: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课堂检测
1.1969年,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四位元帅受毛泽东主席之托,分析讨论当时的国际形势。陈毅巧妙借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的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首要战略性建议可能是
A.要积极改善中美关系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D.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
A
2.1962年2月,山西省滹沱河灌区管理委员会和水利代表会在忻县开幕。会议决议:其一,制定灌溉管理制度,对工程所有权、管理范围、水费征收等事项都作了具体规定,订立了奖惩办法;其二,各受益单位应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既定任务,浇地必须交纳水费。据此可知此次会议
A.科学预见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前景
B.展示了普及经济责任制度的显著成果
C.全面释放了地方水利企业的活力
D.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益探索
D
3.在改革开放前的27年间,中国曾对关税税率进行过19次调整,其中较大范围的一次是1964年取消全部出口关税和降低68个税目的进口税率,但始终未能降低中国关税的整体水平。这一时期,我国关税的高税率是基于
A.增加财政收入 B.调整经济结构 C.巩固计划体制 D.保护本国经济
D
4.1971年10月18日至24日,26届联大就某一重大问题的表决开始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辩论,约80个会员国在大会上发言。据外电报道,支持“两阿提案”(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和支持美、日等国方案的基本旗鼓相当。对于此事件描述正确的项有
①该重大问题是中国重返联合国
②“两阿提案”的内容包括驱逐蒋介石集团出联合国
③基辛格秘密访华时曾以美日方案试探中国但遭拒绝
④“两阿提案”最终以压倒性多数的优势在联大通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5.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指出:“我们对中央提出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不要把它片面化、绝对化……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犯右倾保守或急躁冒进的错误。”这篇社论
(该试题不完整,可能会影响作答,建议补全)
A.开始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助长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开启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D.认识到三大改造中存在“左”的倾向
D
6.1970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了对外政策的“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项原则,不仅明确了与苏联的对话与谈判,也明确了与西欧、日本的“伙伴关系”。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危机影响了美国的外交 B.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变化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放弃与苏联争霸的政策
B
7.1962年,国家批准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一头是农业和有关吃穿用问题的科学技术,一头是配合国防尖端的科学技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通过八年科学技术规划,把农业、能源、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八大领域和学科放在突出地位。影响新中国科技规划的主导因素是
A.新技术革命 B.国家安全需要 C.国际国内形势 D.国家发展战略
D
8.尼克松访华揭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对此毛泽东评论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对“毛泽东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欧共体的建立②中国重返联合国③美国陷入越战难以自拔④中日关系正常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C
9.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C.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 D.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D
10.1972年4月13日,万国邮政联盟(原“邮政总联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该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国与该组织的关系开始正常。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中国
A.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B.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实现了与美国关系正常化
B
谢谢大家!
THANK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