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
出题人:06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参加这次八年级(下)的语文回溯之旅。我们把这次语文活动的主题定为 “对话”。我们相信,在这紧张而愉快的120分钟里,我们一定会听到你的心灵花园中智慧之苗、情感之树拔节的声音。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一) (二) (三) 四
得 分
1.请用楷书写一句你一直都奉为座右铭,用来激励自己进步的人生格言。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不少于8个字。(2分)
2.请根据学过的课文内容,在a、b两处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a) 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吗。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b) 起来------
A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b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褴褛( ) ②强聒不舍( )
4. 根据下面句中括号内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①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 (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②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 (没有能比的上的)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的东西。
5.用一组句式整齐、语言优美的句子(至少含有三个分句),勾勒你眼中的校园生活,或者表达你对校园生活的某种情感。(3分)
示例1:校园就是乐园,在这里,我们学习知识,探索奥秘;在这里,我们放飞心灵,感受快乐;在这里,我们建立友谊,共同成长。
示例2:校园里,长长的台阶记录着我们进步的脚印;明亮的灯光注视着我们专注的神情;热闹的操场承载着我们快乐的身影。
你的创意:
6.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本学期你一定又读了不少好书,向你的同学推荐一部,并说说理由。(4分)
①书名:
②推荐理由:
7.古诗文默写:(10分)
① 浮云蔽白日, 。
② ,料知短兵不敢接,
③ ,骨肉流离道路中。
④举杯邀明月, 。
⑤____________ ,日暮聊为《梁甫吟》。
⑥云横秦岭家何在? 。
⑦____________ ,塞上燕脂凝夜紫。
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表明作者希望重新被朝廷重用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
⑩愁本无形,难以触摸,但《武陵春》的作者却以传神之笔写到:
。
二、阅读与探究(12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0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 翻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分)
9.你认为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10.从文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50字以内)(2分)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11—14题。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一事。借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因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翻断一事。借指读书刻苦。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患: 倍:
12. 翻译句子“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2分)
13.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请再写出一个形容读书勤奋的类似成语或典故。(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做题。(12分)
改变一生的闪念
这是我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段中“她所料到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第段和第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做题。(20分)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 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不行,□□□□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
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 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a)“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b) 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c)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他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9.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方框内应填人词语依次是 、 。(四字短语) (4分)
20.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2分)
21.第⑥段中画横线句(a)的含义是 。(3分)
22.第⑦段中写欧阳修写文成功的关键是 (2分)
23.根据第⑦段画线句(c)的意思,用孟子的一句话来说就是:(2分)
24.第⑦段要论证的观点是: (2分)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2分)
2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亚克敦、欧阳修、爱因斯坦的事例,分别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3分)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7.题目:《与______同行》(幸福、挫折、亲情,苦难……)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使命题完整后再写作;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班名、姓名;
(3)不少于600字。
600字
八年级语文试题答案(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此题要求格言准确确,书写清楚、整洁、匀称。根据抄写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满分2分)
2.隔绝 隔膜(每空1分,共2分)
3.lǚ guo(写对一个得1分,共2分)
4.重蹈覆辙 无与伦比(写对一词1分,共2分)
5.开放性试题,注重句式的整齐和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即可。(满分3分)
6.①书名写完整,不掉书名号(1分)
②表达有条理,理由充分。(3分)
7.每写对一句得1分,错一字不得分。(共10分)
答案略。
二、阅读与探究(45分)
(一)共6分。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分)
9.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分)
10.突出“人和”,言之成理即可。(2分)
(二)共6分。
11.(2分) 担心,忧愁。 同“背”,背诵。(每空1分)
12.(2分)
由于读书时下的气力多收获也就长远,他精读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
13.(2分)示例: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等。
(三)共12分。
14.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有“女教师救助”、“偷书小女孩”之意即可给分。一点1分,共2分。若语言不简洁可酌情扣1分)
15.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或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或: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若有其他答案,意思符合要求也可给分。2分)
16.第一次: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若答“觉得小女孩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可笑而笑”,不给分。)第二次: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意思对即可。每处2分。共4分。)
17.(1)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2)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3)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4)“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5)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6)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7)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答以上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给分。1条1分。共2分)
18.您还记得十几年前,在那个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意思相近,语句简洁通顺即可。2分)
(四)(20分)
19、读而不懂 既读也懂 (每个短语2分,共4分)
20、总结上文,统领下文(每点1分,共2分)
21、在学习(吸收或消化)前人的知识(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或:借鉴前人的知识)(3分)
22、 不只是模仿敢于创新或写作时不拘泥于古人(或写作时不受古人的限制)(共2分)
23、尽信书不如无书 (2分)
24、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2分) 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2分)(共4分)
25、句式整齐且构成排比,语言优美,注意他们的读书特点即可。(3分)
三、作文评分标准(满分50分)
1、卷面 5分 (包括书写规范,字体漂亮,卷面整洁)
2、题目命名 2分(包括是否恰当,是否新颖)
3、中心与详略 15分(包括是否围绕中心选材,选材是否新颖、典型、有代表性,详略是否得当。)
4、语言 15分 (文通字顺,语言流畅生动形象,3个错别字扣1分,2个病句扣1分。)
5、结构 5分 (结构是否完整,条理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照应。)、
6、真情实感 5分
7、格式 3分 (包括标点格式,题目格式,段落划分等。)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 卷 人
学校: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
密 封 线
学校: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