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代数
第六课时 问题解决(1)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和人分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重点。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教法:练习法。
学生学法:合作交流、练习法。
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具准备:常规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议一议: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集体交流汇报。
师强调:先通过观察、读题,获取有用的信息;接着理解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最后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反思。
二、复习梳理
(一)课件引入教材第83页例1.
1.学生读题,说一说从题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1)学生先独立分析问题,再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指名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解题思路:先算出5天收割多少公顷,再算出5天后还剩多少公顷没有收割,最后算出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可以这样列式计算:
(1300-60×5)÷80
=(1300-300)÷80
=1000÷80
=12.5(天) 答:还需要12.5天才能完成。
想一想:你能用其他方法解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集体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
解:设还需要X天才能完成。
80X+60×5=1300
80X=1300-300
X=12.5
答:还需要12.5天才能完成。
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85页“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订正。让学生在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师提示: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二)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例2。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交流题中的信息。
(从甲港到乙港的航程是630千米,第1天行了全程的)
追问:这是一道关于什么的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关于按比例进行分配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
学生在答题纸上尝试画出线段图。
3.指名上前展示。
4.师生共同画线段图。
5.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6.交流汇报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订正。
630×(1--)=98(千米)
7.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86页“课堂活动”第4题。
(三)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3。
1.读题,同桌相互交流已知信息和要求的问题。
2.追问:你能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1)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反馈。
总结: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全部零件数-已经组装零件数=剩下零件数。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
4.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订正。
5.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如果有其他解题方法,可以让学生展示交流。
6.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85页“课堂活动”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交流,并说解题思路。
(先算出唐阿姨准备买15kg大米需要的钱数;然后用需要的钱和带的钱作比较)
师生共同订正。
师强调:单价×数量=总价。
2.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先通过观察、读题,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理解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最后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反思。列方程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
第六课时 问题解决(1)
解决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通过观察、读题,获取有用的信息;
理解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反思。
第六课时作业设计
解决问题。
1.学校用石子铺一条长480米的石子小路,第一天铺了全长的,第二天铺了全长的。两天后,还有多少米没有铺完?(先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2.40千克的小麦可以磨出34千克的面粉。照这样计算,要磨出3.4吨的面粉,需要多少吨的小麦?(列方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