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行星的运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行星的运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0 18:4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二同步练习:7.1行星的运动
一、选择题
天文学家测量毗邻恒星的距离是利用( )
A.可见光 B.类星体 C.视差 D.光谱仪
在天文学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如图所示,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规律入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冬至日前后,地球绕太阳的运行速率较小
B.在夏至日前后,地球绕太阳的运行速率较大
C.春夏两季与秋冬两季时间相等
D.春夏两季比秋冬两季时间长
下列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
B.所有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C.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二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三次方的比值都不同
D.所有行星的公转周期与行星的轨道半径成正比
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中心
B.对于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椭圆中心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C.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平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三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D.当行星离太阳较近时运行的速度较大,而离太阳较远时速度较小
如图所示, 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椭圆的半长轴为 ,运行周期为 ; 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圆周的半径为 ,运行周期为 。下列说法或关系式正确的是( )
A.地球位于 卫星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位于 卫星轨道的圆心上
B. 卫星和 卫星运动的速度大小均不变
C. ,该比值的大小与地球和卫星都有关
D. ,该比值的大小不仅与地球有关,还与太阳有关
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倍;另一地球卫星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倍。 与 的周期之比约为( )
A. B. C. D.
测得海王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半径的 倍,则它的公转周期约是( )
A. 年 B. 年 C. 年 D. 年
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 常数 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行星的质量有关 B.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C.与恒星及行星的质量有关 D.与中心天体的密度有关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北京时间 年 月 日,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实施了第一次月地转移。如图所示,组合体自近月点由圆轨道变为椭圆轨道,开启了回家之旅。以下说法正确是( )
A.组合体在近月点减速,从而变为椭圆轨道
B.组合体在近月点加速,从而变为椭圆轨道
C.组合体在椭圆轨道运行过程中,近月点的线速度小于远月点的线速度
D.组合体在椭圆轨道运行过程中,近月点的加速度小于远月点的加速度
某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 和 是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行星在 点的速率比在 点的大,则太阳是位于( )
A. B. C. D.
年 月 日 时 分,中国长征二号 运载火箭点火起飞,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升空后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 日上午 时许,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天宫一号”进行了中国的首次太空授课,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神舟十号”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是由于受到万有引力作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 )
A.开普勒 B.牛顿 C.伽利略 D.麦克斯韦
对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普勒通过自己长期观测,记录了大量数据,通过对数据研究总结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B.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是圆,太阳处于圆心位置
C.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距离太阳越近,其运动速度越大;距离太阳越远,其运动速度越小
D.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围绕太阳运动轨道半径跟它公转周期成正比
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的另一颗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从地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的背面,人类一直未能发现它,可以说是“隐居”着的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以上信息可以确定( )
A.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B.这颗行星的半径等于地球的半径
C.这颗行星的质量等于地球的质量 D.这颗行星上同样存在着生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利用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B.奥斯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第谷通过行星观测的数据,总结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D.亚里士多德最先验证了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快慢相同
开普勒分别于 年和 年发表了他发现的行星运动规律,后人称之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
B.对任何一颗行星来说,离太阳越近,运行速率就越大
C.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开普勒才发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
D.开普勒独立完成了观测行星的运行数据、整理观测数据、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等全部工作
开普勒分别于 年和 年发表了他发现的行星运动规律,后人称之为开普勒行星运行定律。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
B.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开普勒才发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
C.开普勒独立完成了观测行星的运动数据、整理观测数据、发现行星运动定律等全部工作
D.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离太阳较近时运行的速度比较快,而离太阳较远时运行的速度较慢
二、填空题
地球是一颗直径约为 、质量约为 的行星,以约为 的平均速率绕太阳高速运转。
最早用科学方法证实“地球是圆的”的学者是古希腊人 。但直到 年, 等人完成了绕地球航行一周后,地球是一个球体才被人们公认。
利用第谷的天文资料发现,行星的运行轨道是 ,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 相等,行星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的平方跟椭圆轨道半长径的立方之比是一个 。
天文学家根据恒星的物理特征来分类,用来分类的主要特征是 、 和 。我们观测到的恒星有 、 、 、 和 。
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每过 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如图所示。地球和行星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来源于 ,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比为 。
三、综合题
飞船沿半径为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 。如图所示,飞船要返回地面,可以在轨道上的某一点 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特殊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 点相切。如果地球半径为 ,求飞船由 点运动到 点所需的时间。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发现为人类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作出巨大贡献。其中开普勒第三定律告诉我们:行星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的平方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之比是一个常数
如表表示太阳系中某些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设各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轨道半长轴等于轨道半径。请计算出水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
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圆,但彗星的运动轨道则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天文学家哈雷曾经在 年跟踪过一颗彗星,他算出这颗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约等于地球公转半径的 倍,并预言这颗彗星将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再次出现。
(1) 这颗彗星最近出现的时间是 年,它下次飞近地球大约是哪一年?
(2) 若哈雷彗星在近日点的线速度为 在远日点的线速度为 ,则哪个线速度大?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D 5.A 6.C 7.C 8.B 9.B 10.A 11.B 12.C 13.A 14.B 15.B
16.D
二、填空题
17.;;
18.亚里士多德;
19.开普勒;椭圆;面积;
20.体积;温度;亮度;超巨星;巨星;主序星;白矮星;
21.万有引力;
三、综合题
22.
23. 年
24.
(1) 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