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作品《小小少年》,感受歌曲乐观向上的情感,养成勇敢面对挫折
技能目标:指导用欢快的音色,无忧无虑地演唱齐唱部分(稍弱);用和谐的音色,激情地演唱合唱部分(稍强)的良好习惯
知识目标:理解节奏(弱起,附点节奏)对表现音乐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小小少年》的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师:让我们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进今天的音乐课。
(课件:播放口哨版《小小少年》。)
备注:随着愉快、轻松、快乐音乐师生共同律动,前部分拍手节奏,后部分摆动身体。
(一)新课导入
老师讲述海因切的故事,顺势揭示课题《小小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小少年》,并提问歌曲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变化
学生自由回答。
现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海因切快乐又有意义的少年生活吧。一起来读一读。
(让学生感受海因切心情的变化,为后面的学唱歌曲做铺垫。)
加入附点音符读歌词(老师示范并讲解。)
二.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教师提醒学生采用“wu”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嗓音保护。
2.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跟唱。(轻声跟唱注意歌曲情绪。)
3.分段学习歌曲
学唱第一部分:教师范唱,教学生唱(注意附点音符,教师引导学生先探索,之后总结并讲解:附点八分音符在演唱时前长后短,类似“苹果”“葡萄”,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学唱第二部分:教师唱旋律,让学生演唱歌词,(注意带连线的二分音符,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反复练习。)
随伴奏完整演唱演唱歌曲。
合作表演唱:
讨论:少年在长大,内心也在变化,你认为在速度、力度 及声音的表现上应作哪些处理?(1、独立思考,自我处理唱一唱2、组内交流,分声部合作唱一唱。)
四.音乐竞赛:
1.歌曲是出自哪个国家的哪部电影?
答案:德国《英俊少年》
2.这首歌曲是几几拍?
答案:四四拍
新学的节奏型是附点音符。
五.为歌曲伴奏:
全班分成三个小组用三种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一组沙锤
第二组手铃
第三组三铬铁
全班合唱完整演唱歌曲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