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2021独家原创试题)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行辈(xíng) 絮叨(xù) 宽慰(wèi) 家眷(juàn) 好歹(dǎi)
弥散(mí) 模样(mú) 蕴藻(yùn) 屹立(yì) 糜子(mí)
撺摄(duo) 怅惘(wǎng) 欺侮(wǔ) 冗杂(róng) 晦暗(huì)
怠慢(dài) 灯盏(zhǎn) 恬静(tián) 恐吓(xià) 犬吠(fèi)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汽车飞跃黄河,真是惊心动魄,让我们非常惊讶。
B.春节快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C.不得不说一些新闻记者没有严谨客观的职业素养,推波助澜、见风是雨的炒作功力却达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D.当悠扬的乐曲戛然而止的时候,台下的观众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仍然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 , , , 。因此,我们要对“四史”有全面系统的认识,进而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①才能深刻体悟到我们党带领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做出的艰苦奋斗
②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③进而有效抵御一切歪曲党的历史、否定党的领导、抹黑党的领袖和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迷雾
④才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党带领人民所走过的苦难辉煌的漫长革命岁月和笔路维艰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
⑤才能对中国共产党有更深刻、更完整、更科学的认知
A.⑤①②③④ B.⑤④①③②
C.④⑤③①② D.①④⑤③②
(202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B.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扈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2021广西贺州中考,18)实践活动。(12分)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追求,而我们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却比比皆是。为此学校要求班级组织开展以“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1)(★☆☆)班委请你为这个主题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5字,并用正韭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3分)
(2)(★★☆)为扩大宣传,请你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两个活动,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4分)
答:
(3)(★★☆)一天.你在食堂就餐,身边一位同学觉得饭菜不可口,准备倒掉,你看到后会如何去做 要求:请用得体的语言表述出来。(5分)
答: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2021湖北黄冈中考,27—29)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7分)
半个父亲疼
葛亚夫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脆弱。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标识度和分辨率,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但年轻时,他校角分明,一顶光头佛光普照,哪怕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来者何人
③小时,我诨号“葛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以被父亲摁在地上摩擦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参我一本。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眼疾手快.但大长腿没能跟上,被铁钩抽到,烙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萎萎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看见,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辉疾煎熬的。年复一年,一开春,癣就如同藤蔓在他身上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一盖抽搞的灯火前,他挣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玺。一股焦肉味咳咬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梏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也不疼。我满脸是泪,痛得不能自已。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病,我愿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会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子这个年龄的父亲。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与他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们都有彼此的影像。
⑩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磨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一样。或许,父亲有一半是我,我有一半是父亲。
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摔得痛吗?孩子一手扶着我,一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满面春风地对他们说,一点也不疼。
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
(选自《安庆晚报》2020年11月25日)
6.(★★☆)梳理全文,完成下表。(6分)
情节 父亲为“我”敷药 父亲烫癣 ③
“半个父亲疼”的含义 ①“ ” ② ” “父亲有一半是我,我有一半是父亲。”
7.(★★★)按要求赏析下列词句。(6分)
①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赏析加点词)
答:
②年复一年,一开春,癣就如同藤蔓在他身上开枝散叶。(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答:
8.(★★★)说说文末“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这句话该如何理解。(5分)
答:
(二)(2021 四川南充中考,14—1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四季平安
①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
②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斥。白露河在这儿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现在,在大娘眼里,这鸟儿是巨大的白天鹅,在白茫茫的天地间扇动着翅膀。
③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米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简台上饿符月气无力地叫着。痿柴生火、舀水做饭,土灶被他烧付江红火火。这孩于说,他家住在这白露河上边十几里的南河海,多钩郁在系里种看地。大娘喝完稀粥,问起南河湾一个远门亲戚,小杨还真认得。
④小杨说,大娘啊,现在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了,政府给你治.没钱花了,政府有低保,你这种情况,明个给你申请个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我都知道,我老了,不能干了,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啊不是有我吗,明天啊我陪大娘去县城看病去。临走时,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大娘死活不依,脸朝床里,怎么劝都扭不过来。大娘说,回去问你辗妈,咱这白露河边可是有规矩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是不兴跟人照相的,会吸别人阳寿的。小杨说、我年轻力壮的,我不怕你吸我阳寿。你是好人,我更不能跟你照相。小杨被逼得没办法,才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省城工作的女朋友想看看我工作的样子。大娘这才下了床,洗洗脸,把花白的头发往耳根捋了捋,坐下来。小杨站在她后面,把手机伸到前面,说大娘的气色好着呢。大娘笑了,小杨也笑了。
⑤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该死的病,还没到阎王爷收她的时候,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每逢周六扶贫日,小杨都会过来,陪她拔拔草,挖挖地,种种菜,小菜园红是红,紫是紫,青是青,绿是绿,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振膀子能飞上树。小杨用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屋后的杂草割得光光的,偏偏留下几丛野花来,剪下老枝,留下新头,花开得又大又旺。
⑥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边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八月十五,小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说是女朋友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给他辗妈一盒,带来这一盒。
⑦元旦前,小杨匆匆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把住键盘上的“1”不动,小杨的手机被拨通了,铃声愉快地响了起来。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还没问小杨哈事,小杨走得没影了,大娘撵到村部也没追上,这孩子太急了。驻村的工作队员嘻嘻哈哈地告诉她,能不急吗,小杨要接他女朋友回来结婚了。
⑧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了不中用了,做点哈呢 大娘想起她年轻时的一件老活计来。她在老木箱子里扒出了牛皮纸包,打开纸包,呈现出五彩丝线来。拿出几根针,穿上不同颜色的丝线,心,渐渐向记忆打开;手,渐渐灵巧起来;脸,渐渐泛起了喜色。她要把我们春天的草绿,夏天的花红,秋天的天蓝,冬天的雪白,一针一线地绣出来。小杨来时,她总悄悄地把活计藏起来,她守着她的秘密,心里是满满的温暖。
⑨小杨说今天来给她送对联。这么深的雪,可能过不来了。天晴了,白露河滩里跳荡着各式各样的光,晃着大娘的眼睛。一转眼,敞开着羽绒服,脸上淌着热汗,头上冒着热气的小杨站在了她面前。小杨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他开始揭掉旧春联,刮擦干净门堂门框,等大娘把热腾腾的面浆端来,小杨先找出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扯端正拍平实了:四季平安。
⑩四季平安,大娘念叨出声来。小杨一撇,从高凳子上跳下来:大娘,你不是不识字吗 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簸箩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季——平——安”!
(作者:杨帮立,有删改)
9.(★★☆)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杨为大娘做了哪几件事。(4分)
答:
10.(★★☆)小说中的大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答:
1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句。(3分)
答:
12.(★★★)小说结尾段极其精妙,请从情节和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4分)
答:
13.(★★★)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三、写作(40分)
14.(2021山东德州中考.25,★★合)按要求写作。(40分)
一百年前,十几个年轻人站在烟雨迷蒙的南湖红船上,向远方眺望;七十年前,一群年轻人站在黄沙弥漫的戈壁滩上,向远方眺望;当年,一个年轻人站在田楼上,透过全色的稻芒向远方眺望;现在,勇敢的你,背起行囊,眺望远方……
请以“眺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不少于600字。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C。A行háng。B.糜méi。D.吓hè。
C。A.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B.张灯结移: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C.叹为观止;资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句中感彩不当。D.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3.B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衔接的几个句子是递进关系。①④⑤的句式一致,故这三个句子应放在一起。结合上文“学习和研究”可知,首先是对中国共产党有“更深刻、更完整、更科学的认知”,故第一空是⑤。深刻领悟了“漫长革命岁月和笔路维艰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才能“深刻体悟到我们党带领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做出的艰苦奋斗”,故④在①前面。根据语境可知,③紧跟①,②在最后。据此可知,这些语句的排序为:⑤④①③②。故选B。
4.C。C句中的“像”不是比喻词。A.比喻。B.拟人。D.排比、比喻。
5.答案:(1)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2)(示例1)制作宣传卡片;办手抄报。(示例2)开展知识讲座;举办征文活动。(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3)(示例1)我会跟他(她)说:“同学,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更何况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下去,请你为节约粮食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好吗 ”
(示例2)我会上前劝阻他(她),并告诉他(她)要珍惜粮食.要尊重劳动成果。
解析:(1)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紧扣“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这一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比
如,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为“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注意字数限制,用正韭字正确、
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设计宣传活动要紧紧围绕”节的粮食,杜绝浪费”这个主题,且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可以制作宣传卡片,可以办手秒报,可以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可以举行演讲比赛,可以举办征文活动,还可以播放视频短片,等等,
(3)针对这位同学"觉得饭菜不可口,准备倒掉”这一浪费食物的行为,进行劝阻。
6.答案:①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②父亲的一半疼病,我愿默默领受③“我”背父亲上楼,下楼
解析:梳理故事情节,要通读全文,结合相关情节体会“半个父亲疼"的含义。①“父童为‘我’敷药”痛在父亲心里,找出体现父亲承受一半疼痛的语句即可。2“父亲烫癣”痛在”我”心里.找出体现“我”承受一半疼痛的语句即可。③处情节在“父亲烫癣”之后,即第⑩段,“我”背父亲上楼、下楼。
7.答案:①(示例)“稳健”与“颤抖”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因打伤儿子而慌乱、心疼的样子,体现了他对儿子既严厉又心疼的复杂情感。
②(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癣”比作“藤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耍的长势迅猛,顾固不易根除,为下文父亲治癣的情节做铺垫。
解析:①赏析词语要分析词语的词性、意义,看词语要表现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稳健”是形容词,“颤抖”是动词,都是修饰“父亲”的手的“稳健”“颤抖”表现了父亲内心的慌张、心疼,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复杂情感。②根据“癣就如同藤蔓”可知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癣的长势迅猛,顽固不易根除;还要分析其在情节上的铺垫作用。
8.答案:(示例)三十年前,“我"是个调皮的孩子,父亲管教“我”,心疼“我”;三十年后,“我”成为-位父亲,而父亲像个孩子,“我”心疼他,照顾他。父子俩的年龄、角色发生了变化,但相互关爱的深情未变。
解析:结合全文所体现的父子间的深情来理解,答出年龄变化、角色变化、深情未变等即可。“互换”即三十年前父亲管“我”,三十年后的今天“我”管父亲。从中分析出父子间的互相关爱即可。
9.答案:为大娘生火做饭;陪大娘看病;和大娘一起收拾菜园和院子;给大娘送月饼;给大娘买手机并教她用手机;为大娘贴春联。
解析:从文中找出小杨出现的地方,概括出他为大娘做的事情即可。根据第③段“鹉柴生火、舀水做饭,土灶被他烧得红红火火”可以概括出小杨为大娘生火做饭;根据第④段“明天啊我陪大娘去县城看病去”和第⑤段“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可以概括出小杨陪大娘看病;根据第⑤段“每逢周六扶贫日……花开得又大又旺”和第⑥段“来一次……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可以概括出小杨和大娘一起收拾菜园和院子;根据第⑥段“八月十五,小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可以概括出小杨给大娘送月饼;根据第⑦段“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可以概括出小杨给大娘买手机并教她用手机;根据第⑨段“小杨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小杨先找出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可以概括出小杨为大娘贴春联。据此回答即可。
10.答案:①大娘是一个善良的人,从她认为拍照会吸小杨阳寿而拒绝合影可以看出。(如答到迷信也可以)②大娘是一个渴望关爱的人,从她等待小杨和认为她“身边少的是人”可以看出。(如答到孤独、孤苦也可)③大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她亲手给小杨绣制新婚礼物可以看出。(其他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大娘的人物形象。作答时首先在文中找到描写大娘的语句,然后分析大娘的形象特征。根据第④段中的“临走时,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会吸别人阳寿的”可以看出大娘是一个善良的人,她害怕跟人拍照会吸别人的阳寿而拒绝合影;根据第⑧段中的“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她要把我们春天的草绿……一针一线地锈出来”和第⑩段中的“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笞箩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可以看出大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根据第①段中的“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和第④段中的“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啊”可以看出大娘是一个渴望得到别人关爱的人。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1.答案:比喻,大娘将自己居住的河湾比作一只白天鹅,表达了大娘渴望小杨出现的迫切心理以及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的喜悦心情。
解析:分析画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句子内容分析运用该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即可。分析画线句可知,该句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大娘居住的河湾,喻体是白天鹅。“白天鹅”“扇动着翅膀”意境美好,表达的情感应该是积极美好的。由前文的“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可知大娘渴盼小杨出现;同时,根据小杨帮扶大娘之后大娘精神状态的变化可知,画线句表达了大娘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的喜悦心情。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2.答案:①情节上:借小杨之口设问,用大娘端出物件的行动来回答,揭示“秘密”,使故事情节完整,逻辑严密。②情感上:用小孩使用的物件,寄予“早生贵子”的美好祝愿,表明大娘对小杨新婚的美好祝福。“四季平安”表现了小杨和大娘心往一处想,共同奔向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解析:情节上,小杨的发问和大娘端出物件的行动是对第⑧段“小杨来时,她总悄悄地把活计藏起来,她守着她的秘密,心里是满满的温暖”的照应,使小说的故事情节完整,逻辑严密。情感上,一方面,大娘端出的物件是“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表明了大娘对小杨“早生贵子”的美好祝愿;另一方面,小杨贴的春联是“四季平安”,而大娘在给小杨
准备的小孩的物件上也每件都绣着“四——季——平——安”,表明小杨和大娘对彼此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是一致的。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3.答案:(示例1)我认为主人公是小杨,文章大量篇幅在写小杨帮扶大娘:写大娘是为了衬托小杨的工作卓有成效:写小杨的扶贫工作与本文对扶贫工作的肯定这一主题是相符的。
(示例2)我认为主人公是大娘,文章大量篇幅在写大娘接受帮扶后的前后变化;写小杨的帮扶是为了衬托大娘被帮扶后的变化;大娘的前后变化与本文对扶贫工作的肯定这一主题是相符的。
(示例3)我认为主人公是小杨和大娘,文章对小杨与大娘所着笔墨相当,写小杨所做的工作与大娘前后的变化共同体现了扶贫工作的成效,与本文对扶贫工作的肯定这一主题是相符的。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答一方即可)
解析:作答时需要注意,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然后结合文本谈自己的看法。这篇小说描写了扶贫工作者小杨对贫困户大娘的帮扶,以及大娘在接受帮扶前后精神状态和行动上的变化,表达了对扶贫工作的肯定。认为大娘或小杨是主人公均可。
14.[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干中的材料是对题目的补充和提示,在审题时应读懂、读透。“眺望”意思为从高处往远处看。结合前三个分句可知,无论是革命前辈,还是科研工作者,他们的理想都很高远,从零出发,为国家做巨大贡献。由此可知,题干中的“眺望”应理解为站在个人发展或历史发展的制高点远望未来。站位一定要高,从小我走向大我,从身边走向世界,从现在走向未来。“远方”“未来”应是一个扎根于现实,通过今后的奋斗,可以到达的美好境界。
这道作文题可以写成记叙文、抒情散文或者议论文如果是写记叙文,可以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由一个小事件引出自已对未来的佑望,可以适当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如果是写抒情散文,则要注意文章的选材,可以选择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结构。如果是写议论文,则要注意论证思路要清晰,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进行论证;注意论证方法的选择,如运用举例论证,可以从教材和自己的课外积累中选择典型的事例。
[例文]
眺望
凛列的北风像刀子一样在他的脸上划去,他岿然不动;鹅毛般的大雪在风中乱舞,拍打在他皱裂的脸上,他傲然挺立,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让他的全身如同机器一般冰冷,他纹丝不动,站立在边关。他是一名普通的边防士兵。
他穿着一件沉重的军大衣,那大衣的军绿色在风雪中吐着生机,双肩上的积雪已经与耳朵齐高,双腿淹没在厚厚的积雪中。他的身旁是一块石碑,矗立在冰天雪地中,士兵站得仿佛比它更笔直。往远一点看,洁白的雪花被怒号的狂风吹起,他仰起头,在风雪中向更高更远处佑望,用目光守护着祖国的壮美河山。
他转动麻木的身体,朝另一个地方佑望,心突然“咚”了一下,那是他家乡的方向,他陷入了暖暖的思念。家里面的弟弟妹妹一大早就跑出了家,跟着左邻右舍的孩子跑到街上买零食买鞭炮,老父亲买来新对联,拿来程糊,抬来竹梯,给大门贴上喜庆的色彩。妈妈、奶奶一边聊家常,一边包饺子,热气腾腾的锅里飘出饺子的味道,是白菜猪肉雠的。对联贴好了,鞭炮放完了,饺子煮好了,一家人坐成一圈吃着饺子,迎接新年的到来。
他定了定神,万般不舍地从思念中脱离出来,继续远佑,那是部队的方向,战友们在训练,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已是家常便饭,虽然又苦又累,虽然都很想家,但大家没有抱怨,因为这是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再苦再累也值了!他们知道,守住大家才能守住小家。战士远眺的不只是祖国的领土,更是祖国的和谐和富强!
说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深夜的实验室里,烈目炎炎的田垄上、争分夺秒的手术台上……无教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眺望,他们守护、建设着美丽的祖国。
[点评]
①选材新颖,卒章显志。文章从一名普通的边防士兵的视角出发,在守护祖国河山的过程中两度佑望,一次是家的方向,是亲情的寄托;次是部队的方向.是责任所在。以小见大,写出爱家爱国、华献自我的大情怀。文章的最后升华主题,由战士保家卫国的眺望,扩展到全国各行各业的奋斗者不同形式的眺望。
②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如开头的环境描写,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苦寒,而“纹丝不动”又简练地勾勒出了边防战士的坚守和超高的职业素养。文章情感真挚,如“暖暖的思念”,“暖暖”一词使这份思念之情显得不那么凄凉;又如“用目光守护着祖国的壮美河山”,写出了战士的坚守和对祖国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