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同步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4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同步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21 22:0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4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一、选择题(共16题)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其主要来源之一。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石油 D.煤
2.“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多使用电子邮箱、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
C.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D.夏天为了节能,把室内空调温度调低一度
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B.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C.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D.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4.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B.该纯净水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焚烧秸秆会导致空气污染 D.用硬水洗衣服好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氮气可做食品的保护气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的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
C.空气中的CO2气体与水结合形成酸雨
D.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6.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一次能源
C.风能、水能、地热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风能、水能、地热能属于二次能源
7.2018年中国国际清洁能源科技推广周于3月25日在北京启动,本次以“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助力低碳经济发展”为主题。下列说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推行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
B.倡导驾驶电动汽车
C.推广使用石油液化气
D.积极开发应用氢能
8.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的下列气体组合中都属于大气污染气体的是
A.SO2、CO2 B.CO2、CO、SO2 C.CO、CO2 D.CO、SO2
9.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化工产品
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10.下列关于燃料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B.煤炭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出现水雾,说明燃料中有氢、氧元素
D.降低燃料着火点以提高燃烧的效率
11.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D
X 铁生锈 化石燃料 化合反应 合金
Y 缓慢氧化 天然气 氧化反应 四氧化三铁
A.A B.B C.C D.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天然气就是甲烷
C.SO2和N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D.化学反应都伴有放热现象
13.为了有效防止汽车尾气污染,某市汽车燃料正在逐渐用新的清洁燃料取代目前的汽油。下列燃料中:①煤,②天然气,③乙醇,④柴油,属于较清洁燃料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
1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_____
选项 需区别的物质 选择的试剂或方法
A 水与氨水 酚酞试液
B 氢气和甲烷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C 氮气与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D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_____
A.A B.B C.C D.D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是碳单质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16.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物质的认识 B.对能源的认识
①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②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组成元素不同 ③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酸溶液中含H+ ①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②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③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C.对现象的认识 D.对健康的认识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有白烟产生 ③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 ①用大量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腌制鱼肉 ②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③适量补充维生素A防止夜盲症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共6题)
17.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减少污染物排放—空气清新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低碳生活可以减缓________引起的温室效应。
(2)自来水来之不易—节约用水
自来水生产流程: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自来水
通常加入__________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氯气的作用是________。
(3)清洁高效能源—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化学式),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18.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家用燃料的发展历程如图所示,括号内的物质是该燃料的主要成分。
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中主要含有丙烷水合物
D.等质量的甲烷和丙烷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
②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在20℃101kPa下,1升一氧化碳和1升甲烷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
③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_____。
(2)乙醇(C2H5OH)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如果92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至少需要氧气的质量是_____?(在答题纸上写出完整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
19.燃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1)目前,人类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_____、石油和天然气。
(2)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过多CO2排放导致______增强。
(3)“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CO2的排放量。下列生活方式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填字母)
A.随手关灯
B.节约药品
C.鼓励多用私家车
D.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4)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用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其反应的微观图如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0.2020年9月,习近平在联大针对气候变化表示:“中国将力争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降低“碳排放”以减弱温室效应。现阶段,下列措施合理的是______。
A.禁止烧煤 B.研发汽车新能源 C.鼓励乘坐公交出行
(2)“碳中和”目的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衡,最终实现零碳排放。结合如图,提出一种可行的碳吸收方式:______。
(3)“碳捕获”并封存被认为是目前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式。下图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的技术主要流程:
①吸收器中,NaOH溶液用喷淋方式加入,其优点是______。
②分离器中,Na2CO3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用该技术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在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
21.碳化学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1)冬天到了,北方还有不少家庭采用燃煤取暖。燃煤时,不小心的话很容易造成中毒,其原因是煤(主要成分是碳)的不完全燃烧引起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_____;因此燃煤时一定要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是75%和82.3%。通过该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作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理由_____;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拟对某一含 碳化合物(CxHy 或CxHyOz )的组成进行探究。将4.6g该化合物完全燃烧,得到了8.8gCO2 和5.4gH2O。通过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到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
(4)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乙二醇(C2H6O2)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原料中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22.为了确定CH4、H2和CO (以下简称试验气)三种可燃性气体,分别将它们在氧气中燃烧,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若装置A的质量增加,B的质量不变,则试验气是________,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装置A的质量不变,B的质量增加,则试验气是_________,在B瓶中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则试验气是___________;若B的质量增加2.2g,则A的质量增加__________g.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而非人工合成的。
A.氢气属于新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
B.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
D.煤属于化石燃料。
故选A。
2.D
【详解】
试题分析:A. 教科书循环使用,符合低碳生活,减少纸张的使用量,保护树木; B.多使用电子邮箱、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符合低碳生活 ,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符合低碳生活 ,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夏天为了节能,把室内空调温度调低一度,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浪费能源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答案选择D
3.C
【详解】
A、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可减少污染物排放,利于空气净化,故A正确;
B、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空气净化,故B错误;
C、化石燃料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可减少使用,不能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故C错误;
D、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减少空气污染,利于空气净化,故D正确。故选C。
4.C
【详解】
试题分析:A.可燃性气体泄露,不能使用电器,错误;B.水就是一种化学物质,错误;C.焚烧秸秆会导致空气污染,正确;D.用软水洗衣服去污能力好,错误。故选C。
5.A
【详解】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以防腐,符合题意;
B、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的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不符合题意;
C、酸雨的形成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与水反应,不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机物,生成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均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均属于一次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风能、水能、地热能,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属于可再生资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D、风能、水能、地热能均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均属于一次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A、太阳能、风力都属于清洁能源,推行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主题;
B、电动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主题;
C、石油液化不属于新能源,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不符合主题;
D、氢能属于新能源,积极开发应用氢能,符合主题。
故选:C。
8.D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碳的化学性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解题时可以根据煤的元素组成、不完全燃烧时的产物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由于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元素,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等物质会污染大气,CO2不属于大气污染气体,故A、B、C三项排除。
9.A
【详解】
A、化工产品是经过化学反应制得的相关产品,石油又称原油,没有经过化学合成,不属于化工产品。A错误。
B、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沸点不同,可利用此性质采用分馏的方法将物质进行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B选项正确。
C、煤隔绝空气受强热时,有气体生成,其成分为煤焦油、焦炉气、氨水等物质。反应完毕后的黑色固体物质叫焦炭。所以C选项正确。
D、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的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D正确。
故选:A。
10.A
【详解】
A、液化石油气含有杂质少,燃烧更充分,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少,对空气污染小,减少大气污染,说法正确;
B、化石燃料含有硫等因素,完全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会造成大气污染,说法错误;
C、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出现水雾,说明燃料中有氢元素,不能说明含氧元素,因为反应物氧气中也含氧元素,说法错误;
D、燃料的着火点是固定的,通常不能降低、升高,说法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
A、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二者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B、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二者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C、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
D、合金是混合物,四氧化三铁是纯净物,两者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
A、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但不是化合物,是混合物,故A说法错误;
B、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B说法错误;
C、SO2和N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C正确;
D、有的化学反应放热,有的化学反应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
天然气中主要成分是甲烷,含有的硫等杂质比煤和石油少,充分燃烧后生成的有害物质相对较少,乙醇本身无毒,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其他有害物质生成,因此天然气、乙醇属于较清洁燃料;而煤中含有少量氮、硫等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烟尘等有害物质,柴油燃烧过程中会生成炭黑等污染物,因此煤、柴油不属于较清洁燃料。属于较清洁燃料的是②③。故选D。
14.A
【详解】
试题分析:水是中性物质,氨水是碱性物质,酚酞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红,所以可以鉴别出来,故A是正确的;氢气和甲烷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可燃烧,燃烧时的颜色都是淡蓝色,所以用点燃,观察火焰颜色,无法鉴别故B是错误的;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可以支持燃烧,所以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无法鉴别故C是错误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而一氧化碳不能,故可用用紫色石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故能用澄清石灰水等
15.A
【详解】
A、石墨是碳的单质,故错误;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故错误;
C、煤不充分燃烧时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故错误;
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天然气甲烷,故错误。故选A。
16.B
【解析】
A、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故正确;②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错误;③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酸溶液中含H+,故正确;
B、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正确;②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燃烧不充分,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故正确;③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正确;
C、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②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有白雾产生,不是白烟,错误;③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正确;
D、①亚硝酸钠具有毒性,不能用大量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腌制肉制品延长保存期,错误;②甲醛对蛋白质有破坏作用,不能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错误;③适量补充维生素A防止夜盲症,正确。
17.
(1) SO2或者NO2
二氧化碳2
(2) 活性炭 灭菌(或消毒)
(3) CH4
【分析】
(1)
SO2、NO2经过一系列反应变成硫酸、硝酸而形成酸雨,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NO2;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低碳生活可以减缓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故填:SO2、NO2;二氧化碳(或CO2)。
(2)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自来水中通常加入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氯气的作用是灭菌消毒,故填:活性炭;灭菌(或消毒)。
(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CH4,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填:CH4; 。
18.CD 1:4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92g(详见解析)
【详解】
(1)①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故A正确;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而来的,是一种化工产品,故B正确;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故C错误;
D、甲烷的分子式为CH4,丙烷的分子式为C3H8,等质量的甲烷和丙烷中碳元素含量不同,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D;
②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根据“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可知,等体积的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是等分子个数的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故消耗氧气的分子个数为:1:4;
③使燃料充分燃烧还可以采用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方法;
(2)设需要氧气质量为x。
x=192g。
答:至少需要氧气的质量是192g。
19.
(1)煤
(2)温室效应
(3)C
(4)
【解析】
(1)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2)
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故过多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3)
A、随手关灯能有效节约资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该做法符合此理念;B、节约药品也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该做法符合此理念;C、私家车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故多用私家车与此理念不相符;D、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能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该做法符合此理念。故选C。
(4)
分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B、C 多植树造林 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NaOH、CaO
【详解】
(1)降低“碳排放”以减弱温室效应的过程中,现阶段不可能完全禁止烧煤,只能尽量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故A错误;B、研发汽车新能源,可以替代化石燃料,从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故B正确;C、鼓励乘坐公交出行,可以节约能源,故C正确,故答案为BC;
(2)从图中看出,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致平衡,所以碳吸收可行的一种方式是多植树造林,让植物光合作用尽可能多的吸收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多植树造林;
(3)①吸收器中NaOH溶液用喷淋方式加入,其优点是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②分离器中加入的物质有CaCO3、CaO,从分离器中出来的物质有NaOH和CaCO3,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由整个流程图分析可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OH和CaO。
21.2C+O22CO 等质量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少,更加环保 C2H6O 2:3
【详解】
(1)煤(主要成分是碳)的不完全燃烧引起的,碳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2C+O22CO
(2)天然气的含碳量=,甲烷作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理由:等质量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少,更加环保;
(3)解: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8.8g;5.4g水中含有氢元素质量为5.4g;该物质中氧元素质量为4.6g-2.4g-0.6g=1.6g;该化合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
(4)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乙二醇(C2H6O2)时,2分子一氧化碳与3分子氢气反应后,生成一个乙二醇分子,则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原料中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2:3。
22.H2 2H2+O2 2H2O CO CO2+Ca(OH) 2===CaCO3↓+H2O CH4 1.8
【详解】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生成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1)装置A的质量增加,B的质量不变,说明只有水生成,实验气是氢气;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2)装置A的质量不变,B的质量增加,说明只有二氧化碳生成,试验气是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3)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说明生成的气体中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试验气是甲烷();B的质量增加2.2g,说明有2.2g二氧化碳生成,要求A的质量增加多少,就是求生成了多少水。可根据反应式计算。
解:设A的质量增加g,即生成g水,


=1.8g
即:A的质量增加1.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