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诤谏(jiàn) 轻飏(yáng) 熹微(xī) 眄庭柯(gài)
B.流憩(qì) 矫首(jiǎo) 出岫(xiù) 景翳翳(yì)
C.或不焉(fǒu) 谄媚(xiàn) 嗟乎(jiē) 贻(yí)
D.耘耔(zǐ) 东皋(hào) 壶觞(shāng) 瞻衡宇(zhān)
2.下列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
A.尽量(jǐn) 信札(zhá) 偈子(jì) 涅磐(pán)
B.吮血(shǔn) 提纲挈领(qiè) 眷眷(juàn) 缱绻(qi?n quǎn)
C.诅咒(zǔ) 言简意赅(ɡāi) 修葺(qì) 遒劲(jìnɡ)
D.镌刻(juān) 晤对(wù) 载欣载奔z?ixinz?iben崔嵬(wéi)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精典 繁芜丛杂 坚忍不拨 变幻莫测
B.建树 浅尝辄止 永垂不朽 委屈求全
C.驱逐 卓有成效 豁然开朗 全神贯注
D.估量 明火执杖 金榜题名 开源截流
4.下列各句跟原文没有出入的一项是( )。
A.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B.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暇观。
C.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D.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愁怅而独悲?
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人唯一的( )敢于随便谈笑,而且( )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给白莽的柔石。
(2)(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已经是幸福的人。
(3)我敢大胆地说:他( )有过话多敌人,但 有一个私敌。
A.不仅 还 如果 就 未必 肯定
B.不但 而且 即使 也 可能 未必
C.不仅 而且 即使 也 可能 未必
D.不但 而且 如果 就 肯定 未必
6.下列各句中,倾斜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多年以前,先生写道:我和我的读者行将老去。
B.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的任何荒诞不经的事物。
C.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
D.帮助我们理解先生后半生在艰难的条件下为什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史学成就。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他逝世了,从整个欧洲和美洲,到西伯利亚矿井和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B.而我敢大胆地说:他肯定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C.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D.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8.下列四个句子都用了“像”字,其中不表示比喻的是( )
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9.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10.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11.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1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3.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 ②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B.①载欣载奔(载,义同“载歌载舞”的“载”) 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C.①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 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
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 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14.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万物之得时。 译文: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
B.策扶老以流憩。 译文:柱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
C.请息交以绝遊。 译文:让我同外人断绝交游吧!
D.曷不委心任去留? 译文:为什么不委屈自己的心,任意地去或留呢?
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8题(18分)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舅李常过其家 过:经过
B.闻者壮之 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俾:使,让
D.举以自代 举:举荐
16.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未闻命而卒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C.复驾言兮焉求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其重之也如此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7.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
A. 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不以迁谪介意
B. 不以迁谪介意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 不以迁谪介意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D.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1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19,、翻译下面句子(10分)
(1)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3分)
(2)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3分)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4分)
名句名篇默写。(6分)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
,师不必贤于弟子。
忍看朋辈成新鬼, 。
,知来者之可追。
,鸟倦飞而知还。
,风飘飘而吹衣。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怀念鲁迅先生
巴金
四十五年了,一个声音始终留在我的耳边:“忘记我”声音那样温和,那样恳切,那样熟悉,但它常常又是那样严厉我不知对自己说了多少次:“我决不忘记先生”可是四十五年中间我究竟记住一些什么事情?!
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拿起笔并不感到它有多么重,我写只是为了倾吐个人的爱憎可是走上这个工作岗位,我才逐渐明白:用笔作战不是简单的事情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从先生那里得到启发的我勉励自己讲真话,卢骚(梭)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但是几十年中间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给我照亮道路的还是鲁迅先生我看得很清楚:在他,写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开的他写的全是讲真话的书他一生探索真理,追求进步他勇于解剖社会,更勇于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认错误,更不怕改正错误他的每篇文章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他的确是把心交给读者的我第一次看见他,并不感觉到拘束,他的眼光,他的微笑都叫我放心人们说他的笔像刀一样锋利,但是他对年轻人却怀着无限的好心一位朋友在先生指导下编辑一份刊物,有一个时期遇到了困难,先生对他说:“看见你瘦下去,我很难过”先生介绍青年作者的稿件,拿出自己的稿费印刷年轻作家的作品先生长期生活在年轻人中间,同年轻人一起工作,一起战斗,分清是非,分清敌友先生爱护青年,但是从不迁就青年先生始终爱憎分明,接触到原则性的问题,他决不妥协有些人同他接近,后来又离开了他;一些“朋友”或“学生”,变成了他的仇敌但是他始终不停脚步地向着真理前进
“忘记我!”这个熟悉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来,它有时温和有时严厉我又想起四十五年前的那个夜晚和那个清晨,还有自己说了多少遍的表示决心的一句话说是“决不忘记”,事实上我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了但在静寂的灵堂上对着先生的遗体表示的决心却是抹不掉的我有时感觉到声音温和,仿佛自己受到了鼓励,我有时又感觉到声音严厉,那就是我借用先生的解剖刀来解剖自己的灵魂了
二十五年前在上海迁葬先生的时候,我做过一个秋夜的梦,梦景至今十分鲜明我看见先生的燃烧的心,我听见火热的语言:为了真理,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但是当先生的言论被利用、形象被歪曲、纪念被垄断的时候,我有没有站出来讲过一句话?当姚文元挥舞棍子的时候,我给关在“牛棚”里除了唯唯诺诺之外,敢于做过什么事情?
十年浩劫中我给“造反派”当成“牛”,自己也以“牛”自居在“牛棚”里写“检查”、写“交代”混日子已经成为习惯,心安理得只有近两年来咬紧牙关解剖自己的时候,我才想起先生也曾将自己比做“牛”但先生“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这是多么优美的心灵,多么广大的胸怀!我呢,十年中间我不过是一条含着眼泪等人宰割的“牛”但即使是任人宰割的牛吧,只要能挣断绳索,它也会突然跑起来的
“忘记我!”经过四十五年的风风雨雨,我又回到了万国殡仪馆的灵堂虽然胶州路上殡仪馆已经不存在,但玻璃棺盖下面慈祥的面颜还很鲜明地现在我的眼前,印在我的心上正因为我又记起先生,我才有勇气活下去正因为我过去忘记了先生,我才遭遇了那些年的种种的不幸我会牢牢记住这个教训
若干年来我听见人们在议论:假如鲁迅先生还活着……当然我们都希望先生活起来每个人都希望先生成为他心目中的那样但是先生始终是先生
为了真理,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
21、“可是四十五年中间我究竟记住一些什么事情?!”这句话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
22、 文中说:“用笔作战不是简单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认为?(4分)
答:
23. 作者在文中说“借用先生的解剖刀来解剖自己的灵魂”,从文中看,作者对自己作了哪些解剖?(4分)
答:
24. 结合全文看,鲁迅先生在哪些方面让我们无限怀念?(6分)
答:
四、作文(50分)
以《我心中最美的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