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多普勒效应 自主提升过关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5多普勒效应 自主提升过关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1 05:0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5多普勒效应 自主提升过关练(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声源朝靠近观察者运动时,声源的频率不变
B.只要波源在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C.当声波远离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低
D.当声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可能变高,也可能变低
2.汽车制造技术已逐渐成熟,很多车辆里面都配备有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是一个允许车辆巡航控制系统通过调整速度以适应交通状况的汽车功能。安装在车辆前方的雷达用于检测在本车前进道路上是否存在速度更慢的车辆。若存在速度更慢的车辆,ACC系统会降低车速并控制与前方车辆的间隙或时间间隙。其使用的传感器主要是毫米波雷达,该雷达会发射和接收调制过的无线电波,再通过因波的时间差和多普勒效应造成的频率变化来测量与目标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若该雷达发射的无线电波的频率为,接收到的回波的频率为,且,则(  )
A.前车速度大于后车速度 B.前后两车速度相同
C.前车速度小于后车速度 D.前车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3.下列四种声现象,哪一种属于声波的干涉(  )
A.火车驶来,车站边的乘客感觉声音变尖
B.隔着院墙与人谈话,虽然不见其人,却能闻其声
C.环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周,会觉得声音有强弱的变化
D.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声
4.两列机械波在同种介质中相向而行,、为两列波的波源,以、连线和中垂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的坐标如图所示。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点有一个观察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B.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的振幅为
C.波源产生的波比波源产生的波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D.当观察者以的速度向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为
5.波源所发出的机械波的频率为,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机械波频率也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波源静止不动,则观察者一定静止不动
B.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变
C.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大
D.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小
6.位于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400m/s。已知t=0时,波刚好传播到x=40m处,如图所示,在x=400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正方向
B.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0.05s
C.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运动,则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大于波源的频率
D.该简谐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只有遇到尺寸等于20m的障碍物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7.下列运动属于机械振动的是(   )
①乒乓球在地面上的自由来回上下运动
②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
③秋千在空中的来回运动
④竖立于水面上的圆柱形玻璃瓶的上下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8.彩超仪向人体发射某频率的超声波,经血管中血流反射,根据波的频率变化可测得血流的速度。这是利用了波的(  )
A.折射 B.干涉 C.衍射 D.多普勒效应
9.关于振动和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击碎玻璃杯的实验原理是声波的干涉
B.波只有遇到很小的障碍物才会发生衍射现象
C.鸣笛火车进站时,静止于站台上的旅客接收到该列火车笛声的频率比火车鸣笛频率低
D.挑水时为了防止水从桶中荡出,可以加快或减慢走路的步频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连续均匀的海浪冲击下,停在海面的小船上下振动,是共振现象
B.受迫振动的振幅由驱动力的大小决定,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C.医生利用超声波测定病人血管中的血流速度,这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D.寺庙里的大钟被撞击后我们会感觉到余音不绝,这属于声波的衍射
11.下列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叠加一定会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
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一定大于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
C.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波才能发生衍射
D.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低
12.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200 m/s。已知t=0时,波刚好传播到x=40 m处,如图所示,在x=400 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正方向
B.从t=0开始经过0.15s,x=40m处的质点运动路程为0.6m
C.接收器在t=0.8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D.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可能为11 Hz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摆做简谐运动时,摆球受到重力、细绳拉力和回复力的作用
B.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速度第一次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即完成一次全振动
C.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D.当波源和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大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才有可能发生稳定干涉
B.发生稳定干涉时,振动加强的质点的位移有时也会小于振动减弱的质点的位移
C.孔越大,衍射现象越明显
D.观察者相对介质不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的频率大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摆振动的周期,一定等于它的固有周期
B.竖直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由弹簧的弹力提供
C.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发出的波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
D.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可能比振动减弱点的位移小
E.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如果波速变大,波长一定变大
二、解答题
16.如图所示,天文学家观察到,来自遥远星体的光比来自较近星体同物质发出的光,波长会变长。由此,天文学家得出结论:遥远星体正在远离地球。请据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17.某雷达站正在跟踪一架飞机,此时飞机正朝着雷达站方向匀速飞来.某一时刻雷达发射出一个雷达波脉冲,经过2×10-4s后收到反射波;再隔0.8s后再发出一个脉冲波,经过1.98×10-4s收到反射波,问;
(1)雷达波是超声波还是电磁波?波速为多少?
(2)若雷达波的频率为1.5×1010Hz,此波的波长为多少?
(3)飞机的飞行速度为多少?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不论声源如何运动,声源的频率是不变的,故A正确;
B.波源运动时,波源与观察者距离不一定变化,不一定发生多普勒效应,故B错误;
C.声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声源频率不变,但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就低,故C正确;
D.声源相对观察者运动时,二者距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故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可能变低,也可能变高,故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
2.C
【解析】
因为 时,说明接收到的频率增大,说明两车距离减小,表明前车速度小于后车速度,不一定前车处于静止状态。
故选C。
3.C
【解析】
A.属于多普勒现象,故A错误;
B.属于声波的衍射,故B错误;
C.属于声波的干涉,故C正确;
D.属于声波的直线传播,声波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故D错误。
故 选C。
4.D
【解析】
A.由图像可知,波源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而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起振方向相反,A错误;
B.两列波到达O点时总是同相位,振动加强,因此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的振幅为,B错误;
C.两列波的波长均为4m,产生明显衍射条件相同,C错误;
D.当观察者以的速度向点运动时,观察到的波速为
根据
可得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
D正确。
故选D。
5.B
【解析】
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或观察者发生移动,而使两者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使观察者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现在振源所发出的机械波的频率为180Hz,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机械波频率也为180Hz,则说明振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变,若振源静止不动,观察者不一定静止不动,观察者绕振源做圆周运动时观察到的频率也不变,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A.由图像知,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波长
则周期为
B正确;
C.波源向x轴负方向运动,则接收器与波源之间的距离增大,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小于波源的频率,C错误;
D.该简谐波波长为20m,在传播过程中只有遇到尺寸小于或等于20m的障碍物时才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但选项中仅说了等于,D错误。
故选B。
7.D
【解析】
机械振动的特点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向人体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是根据多普勒效应原理,俗称“彩超”。
故选D。
9.D
【解析】
A.当声波的频率等于玻璃杯的固有频率时玻璃杯震荡最剧烈,最容易被击碎,即声波击碎玻璃杯的实验原理是共振,选项A错误;
B.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但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B错误;
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所以鸣笛火车进站时,静止于站台上的旅客接收到该列火车笛声的频率比火车鸣笛频率高,选项C错误;
D.挑水的人由于行走,使扁担和水桶上下振动,当人迈步的频率等于扁担与水桶振动的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结果水桶中的水溢出,因此挑水时为了防止从水桶中荡出,可以加快或减慢走路的步频,选项D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
A.上下振动的小船是受迫振动,A错误;
B.受迫振动的频率由驱动力的频率决定,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B错误;
C.医生利用超声波测定病人血管中的血流速度,这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C正确;
D.寺庙里的大钟被撞击后我们会感觉到余音不绝,这属于声波的反射。D错误。
故选C。
11.D
【解析】
A.两列相干波叠加后才会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A错误;
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和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都在做周期性的运动,所以加强区的位移不一定大于减弱区的位移。B错误;
C.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波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错误;
D.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低。D正确。
故选D。
12.B
【解析】
A.根据波的图像和波的传播方向可知,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负方向, A错误;
B.根据波的图像可知波长λ=20 m,振幅A=10 cm,周期
从t=0开始经过0.15 s(1.5个周期),x=40 m处的质点运动路程为6个振幅,即
B正确;
C.接收器在
时能够接收到此波,C错误;
波源频率为
D.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小于10 Hz, D错误。
故选B。
13.CD
【解析】
A.单摆做简谐运动时,摆球受到重力、细绳拉力,回复力是效果力,故A错误;
B.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一个周期内速度相同的位置有两处,故一次全振动过程是速度第二次恢复原来的大小和方向所经历的过程,故B错误;
C.根据波的周期性知,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故C正确;
D.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变大,故D正确。
故选CD。
14.AB
【解析】
A.根据形成稳定干涉的条件知,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在相遇区域才可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故A正确;
B.根据干涉的特点可知,发生稳定干涉时,振动加强的质点的振幅增大,但位移有时为零,也会小于振动减弱的质点的位移。故B正确;
C.波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是:当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比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孔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故C错误;
D.若观察者相对介质不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间距变大,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AB。
15.CDE
【解析】
A.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等于驱动力周期,与固有周期无关,故A错误。
B.竖直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由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共同提供,故B错误。
C.根据多普勒效应,当声源接近接收器时接收到的频率变高,但波源发出的波的频率不变,故C正确。
D.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总比减弱点的振幅要大,位移可能比减弱点的位移小,故D正确。
E.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如果波速变大,波长一定变大,故E正确。
故选CDE。
16.见解析
【解析】
多普勒效应指的时波源和接收者相对靠近时,会使接收到的频率升高,波源和接收者相对远离时,会使接收到的频率降低,若遥远星体正在远离地球,则两者相对远离,我们接收到的频率降低,由可知,波长会变长,故来自遥远星体的光比来自较近星体同物质发出的光,波长会变长就能说明遥远星体正在远离地球。
17.(1)3×108m/s;(2);(3)
【解析】
(1)雷达波是电磁波(或微波、或无线电波)
波速即等于光速
c = 3×108m/s
(2)由
(3)由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