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物理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能力全练+核心素养全练(共2份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物理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能力全练+核心素养全练(共2份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1 00:06:15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上物理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能力全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B.
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C.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D.
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2. 毛主席在《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中写到“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莺的歌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 流水声传入人耳不需要时间
C. 清脆的鸟鸣声比低沉的流水声音调低
D. 鸟鸣声和流水声的着色相同
3.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4. 如图所示,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人耳。
三、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
5. 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 年的日内瓦湖上进行的。当时两只船相距 千米,在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中放入一口钟,当他敲钟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在另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只听音箱,当他看到火药发光后 秒中听到了水下的声音。请你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此次测得的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A选项: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选项: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硬纸片振动频率不同,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所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错误;
C选项: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表明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故C正确;
D选项: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手机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
2. A
3. A
【解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 米 秒,而在水(常温)中的传播速度是 米 秒。所以声音由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大。答案选A。
第二部分
4. 振动;空气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在正常环境下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第三部分
5. 米/秒
第1页(共1 页)人教版八上物理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三年模拟全练_五年中考全练_核心素养全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笛子发出悦耳的笛声,发声的物质是
A. 手指 B. 笛管中的空气柱
C. 笛管 D. 嘴唇
2. 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 手指 B. 琴弦 C. 弦柱 D. 空气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2分)
3. 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儿吸引到网里面来,表明水能够 。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6分)
4. 几位同学如图甲、乙所示实验装置做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3)如果在月球上完成图乙所示的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小球 像图甲那样弹起。(填“会”或“不会”)
四、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4分)
5. 阅读《“奋斗者”号为什么没有迷路》并回答()()题。
“奋斗者”号为什么没有迷路
年 月 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如图 所示)成功完成万米海试胜利返航。在 月 日 时 分,继“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之后,“奋斗者”号成功坐底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 米,这意味着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取得新突破,我们可以驾驶潜水器到达海底世界的任一角落。
对潜航员来说,如何在漆黑一片的深海里找到正确的航线十分关键。由于电磁波在海水中会大幅度衰减,所以利用电磁波打电话和导航都是行不通的,利用光学辅助系统也很难看清几十米开外的情况。因为声波在水中传播时衰减远小于电磁波,所以声学系统就成为载人潜水器上的通讯、导航利器。
按功能来分,载人潜水器的声学系统主要包括水声通信机、测深侧扫声纳、前视成像声纳、定位声纳、多普勒测速声纳以及避碰声纳等。如图 所示为“奋斗者”号利用水声通信机从马里亚纳海沟传回的潜航员在潜水舱内的照片。
水声通信机是潜水器与母船之间沟通的唯一桥梁,利用水声通信机可以实现潜水器与母船之间的图象、数据、文字、语音的传输。测深侧扫声纳和前视成像声纳为潜航员绘制了方圆 余米的海底地图。避碰声纳实时监测自己到各个方向障碍物的距离,为潜航员提供路况信息,还可提供潜水器距底高度数据,用于控制定高航行。定位声纳告诉潜航员在哪儿,多普勒测速声纳告诉潜航员潜水器的速度有多大。
(1)“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使用声波通讯,是因为声波 。
(2)下列跟“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有关的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
A.“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使用的声学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B.“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使用的声学系统有哪些主要的用途
C.声波在水中的传播距离跟声波的频率有什么关系
D.声波在水中能传播多远的距离
五、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
6. 利用回声来测量海深的仪器,叫回声测深器。它装在船舱底,由舱底向海下发出声音传至海底、暗礁、鱼群处,再经暗礁反射到海面,由舱底的灵敏回声接收器把回声接收下来,准确记下声音由发出到返回所经过的时间,可测海深及鱼群或暗礁的位置。如果接收器从海面发出声音到被某暗礁反射回海面共用了 秒,求暗礁在海中的深度。(设海水中的平均声速为 米/秒)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任何声音都是靠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吹笛子时,管内的空气柱在震动。
2. B
【解析】手拨琴弦,琴弦由于振动而产生声音,所以声源是琴弦。
第二部分
3. 传播声音
【解析】声音靠介质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电子发声器发出的声音就是靠水传播出去的。
第三部分
4.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析】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沬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解析】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3) 不会
【解析】如果乙实验在月球上做,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直接传播,所以这个实验在月球上做不会看到小球被弹起。
第四部分
5. (1) 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远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使用声波通讯,因为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较快,在相同时间内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远。
(2) C
【解析】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
A、B、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故A和B不属于可探究的科学性问题;
C、声波的频率是自变量,声波在水中的传播距离是因变量,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故C属于可探究性的科学问题;
D、我们可以直接测量出声波在水中能传播多远的距离,故D不属于可探究的科学性问题。
第五部分
6. 米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