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气的运动专练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选题(word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专练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选题(word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21 02: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精选题23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中a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图中b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③图中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④图中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气压梯度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
3.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中纬西风的是(  )
A. B.
C. D.
4.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出(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 D.风从北侧吹来
5.如图为南半球高空某一等高面的等压线分布示意图,O为等高面上一点。图示时刻,O点风向为(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南风 D.北风
6.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 B.
C. D.
7.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25日下午再次喷发,火山灰柱最高达到4000米,火山可能随时喷发岩浆,当日飞机可以正常起降,图中阴影部分为当时下午政府公布的危险区域。当日下午最有可能的风向是(  )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8.读“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等压线数值①<②<③ B.a是地转偏向力
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 D.该风形成于高空
9.如图为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其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 B.
C. D.
10.如图为“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其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A.A B.B C.C D.D
11.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表示四个点所在地的风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读图,甲地位于沿海地区,a为低空的等压面。此时甲地为(  )
A.白天,吹海风 B.白天,吹陆风
C.夜晚,吹海风 D.夜晚,吹陆风
13.如图是两幅等压线图,读图判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4.在深圳迎风而立的人,高压位于他的(  )
A.左前方 B.左后方 C.右前方 D.右后方
15.下列四幅气压分布图中(气压单位:百帕),箭头分别表示:a水平气压梯度力;b风向;c地转偏向力;d摩擦力。其中正确反映南半球状况的是(  )
A. B.
C. D.
二.解答题(共8小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维多利亚湖及周边地质构造示意图。
(1)简要说明图中1月份风向的形成原因。
(2)分别说出爱德华湖盆和维多利亚湖盆的主要地质成因。
(3)比较维多利亚湖7月东岸和西岸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甲地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
17.读“某地区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的风向为   ,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   地的风力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
(2)图中B天气系统从气流的状况来看叫   ,在它的影响下该地天气状况是   。图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是   。
(3)当天气系统A强烈发展时,在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   等灾害性天气。
(4)杭州G20峰会选择在9月初举行,主要考虑与7、8月相比,9月的    (填气温或降水)因素较适宜。但9月杭州也很可能受到来自海上的    天气系统的影响,出现    的天气。
18.读“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图 1)和“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图 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a、b、c、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图示气压场在   半球(填“南”或“北”)。
(2)图2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其风向是   。
(3)图2中A、D两处相比,   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   。
(4)图2中①多   天气、②多   天气,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其原因是   。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是2019年11月11日8时(北京时间)东北亚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约10千米/小时。
(1)与呼伦贝尔市相比,判断佳木斯市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2)依据气温数据绘制佳木斯市2019年11月11日8时到13日8时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说出佳木斯市的天气变化特点。
日期 11日 8时 11日 12时 11日 16时 11日 20时 11日 24时 12日 4时 12日 8时 12日 12时 12日 16时 12日 20时 12日 24时 13日 4时 13日 8时
气温 (℃) 1 8 6 0 ﹣6 ﹣8 2 3 ﹣10 ﹣14 ﹣18 ﹣16 ﹣14
(3)简述11日8时到13日8时期间,图中天气系统可能对佳木斯市带来的影响。
20.“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故都的秋在作家郁达夫眼中是美好的,但近些年来北京的秋冬季常常有雾霾“光顾”,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扰。北京市某中学同学展开了对雾霾的探究性学习。
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一:北京的污染物除了本地排放,还有来自哪里的,它们是如何影响到北京的?
同学们搜集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 1:外地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沧州、廊坊等地。
资料 2:空气质量状况划分表
空气质量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资料3:某年,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气压图(单位 hpa)
(1)同学们根据以上资料得到了如下结论:
9日08时,北京以    (上升、下沉)气流为主,空气稳定,开始出现污染;10日08时,北京吹    风,将沧州、廊坊等地的污染物带来,空气质量指数开始升高;10日20时,北京吹西南风,将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的污染物带来,空气质量状况达到    。12日08时,北京吹    风,与10日20时相比,此时风速较    ,判断理由是    。污染物逐渐消散,空气质量好转。
(2)同学们是从    和风速、风向等角度进行研究和总结的。
探究问题二:地形对北京污染状况的影响。
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北京地区的污染与局地大气运动状况密切相关,其中山谷风等局地环流对污染物的输送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3)请根据白天山顶与同海拔平原上空气温差异,在下图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状况。
据图可知,此时段对北京近地面污染物传输方向有直接影响的是    (填图中序号),其将污染物从    带到    。
探究问题三:除了控制污染物,北京市还采取了哪些有效缓解雾霾的措施。
同学们查阅到了北京市针对这一问题的规划布局方案(如下图所示):建设500米、80米等不同宽度多条通风廊道,廊道串起多家公园,区域内建设大面积绿地并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
(4)请你试着解释以上措施对缓解雾霾的作用。(至少答出两点)
21.如图为某年1月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在答卷上画出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向,并简要说明图中锋面的形成过程。
(2)如果该锋面会导致寒潮发生,指出山东可采取的防御措施。
22.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和B两处风力大的是   ,原因是   。
(2)在图中A、B、C、D所标风向正确的是   ,风向是   。
(3)高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与低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昼夜温差小的是   ,其原因是   。
23.读“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图1)和“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a、b、c、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表示风向的是    ,图示气压场在    半球(填“南”或“北”)。
(2)图2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其风向是    。
(3)图2中A、D两处相比,   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    。
(4)图2中①多    天气、②多    天气,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其原因是    。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精选题23道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中a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图中b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③图中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④图中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气压梯度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分析】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水平面上的气压梯度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且与等压线垂直,从而形成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解答】解:由题,在近地面,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的影响,还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近地面风向总是与等压线斜交。图中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为摩擦力、c为地转偏向力。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风的受力分析.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2.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
【分析】本题考查高空风压关系,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砖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解答】解:根据该高空等压线示意图分析,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即指向北,地转偏向力最终指向南,风向偏转成西风并与等压线平行,所以飞机逆风飞行。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高空的风向分析能力.在等压线图中判读风向是常考的题目,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判读方法和规律.
3.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中纬西风的是(  )
A. B.
C. D.
【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并垂直于等压线;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解答】解:南半球中纬西风是由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南半球向左偏转,f2表示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f3表示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风向为盛行西风(西北风)。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力分析,理解即可.
4.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出(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 D.风从北侧吹来
【分析】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梯度力:它是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高空:只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低空: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垂直,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解答】解:由题,根据图示的气压分布,风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且高空的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故风向为西风,则飞机逆风飞行。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运动的受力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5.如图为南半球高空某一等高面的等压线分布示意图,O为等高面上一点。图示时刻,O点风向为(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南风 D.北风
【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高空气流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受到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最终风向和等压线斜交。
【解答】解:根据气压梯度力的成因可知风由西向东吹,同时图为南半球高空等压线,在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O点的风向应该在平行于等压线,由南吹向北,吹南风,所以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掌握影响风向的因素和特点。
6.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 B.
C. D.
【分析】近地面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相斜交;高空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解答】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的风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所以B错误,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A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掌握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即可。
7.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25日下午再次喷发,火山灰柱最高达到4000米,火山可能随时喷发岩浆,当日飞机可以正常起降,图中阴影部分为当时下午政府公布的危险区域。当日下午最有可能的风向是(  )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分析】火山喷发时,受风向的影响,火山灰向顺风一侧飘,顺风侧成为图示的危险区域。
【解答】解:读图,当日下午的危险区域位于火山的东北部,应是受西南风影响,火山灰飘向东北方向。最有可能的风向是西南风,B对。A、C、D错。
故选:B。
【点评】以火山喷发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难度小,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
8.读“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等压线数值①<②<③ B.a是地转偏向力
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 D.该风形成于高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风向受力图的分析能力,图中该风受三个力的作用且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说明是近地面风向受力图;三个力中a力与风向垂直,应该是地转偏向力,另一个与风向相反的是摩擦力,那么与等压线垂直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解答】解: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因此,图中等压线数值①>②>③,故A错误;
B.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于风向,因此,a是地转偏向力,故B正确;
C.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正南,风的初始运动方向也应该是正南,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向右偏转,因此此风形成于北半球,故C错误;
D.该风受三个力的综合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因此该风形成于近地面,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风向示意图中判读风向,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判读规律:高空风向,受两个力作用,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北半球风向的左侧是低压,右侧是高压;南半球风向的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近地面风向,受三个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风向的左前方是低压,右后方是高压;南半球风向的右前方是低压,左后方是高压.
9.如图为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其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形成要受到三种力的影响,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解答】解:读四幅图,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与等压线,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可知,D选项符合条件。
故选:D。
【点评】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北半球近见面风的形成原理,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即可正确解答。
10.如图为“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其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A.A B.B C.C D.D
【分析】此图为近地面风向图,故根据近地面风向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即可得出答案。而影响因素有:近地面的风,会同时收到三个力的影响,一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二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三是摩擦力。这三者综合起来进行力的合成,就形成了近地面的风,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解答】解: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故可排除BD线;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故排除A选项。
故选:C。
【点评】掌握基本的风向判别和画图方法即可,属于基础题。
11.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表示四个点所在地的风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的气旋是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的方向辐合;在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解答】解: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结合题中图可知③风向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是风向的判定方法。
12.读图,甲地位于沿海地区,a为低空的等压面。此时甲地为(  )
A.白天,吹海风 B.白天,吹陆风
C.夜晚,吹海风 D.夜晚,吹陆风
【分析】根据等压面“凸高为高,凸低为低”的判断法则,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等压面位置越偏上气压值越低,反之越高.同一等压面上压强相等.在同一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
【解答】解:由题,读图根据等压面的分布可知,甲地近地面为低压中心,海洋上为一高压中心,根据热低压冷高压的规律可知,此时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为白天。根据大气运动原理,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海洋吹向陆地,所以为海风。综上可知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沿海地区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特点.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13.如图是两幅等压线图,读图判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分析】在同一幅等压线示意图中判读风力大小时,主要看等压线的疏密状况: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就大;反之,风力就小。此题中,虽然两幅图的图幅面积相等、等压线疏密状况一样、相邻等压线气压差相等,但是比例尺不同,所以两图的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不同,风力也就不同。
【解答】解: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状况判断:甲图的A地等压线都比B地密集,故甲图中A地风力大于B地;同理,C地风力大于D地。
比较两图的比例尺确定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从而确定两图中A地和C地的风力大小: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的比例尺,甲图的实际范围大于乙地的实际范围,那么甲图A地的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小于乙图C地,故C地风力最大。
故选:C。
【点评】本题涉及比例尺大小的应用,易出错,只有理清比例尺大小和表示范围的关系,才能确定两地的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从而确定风力大小。
14.在深圳迎风而立的人,高压位于他的(  )
A.左前方 B.左后方 C.右前方 D.右后方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的知识,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梯度,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解答】解:深圳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迎风而立,高压位于他的左前方。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15.下列四幅气压分布图中(气压单位:百帕),箭头分别表示:a水平气压梯度力;b风向;c地转偏向力;d摩擦力。其中正确反映南半球状况的是(  )
A. B.
C. D.
【分析】在近地面,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的影响,还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近地面风向总是与等压线斜交。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垂直;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且与风向垂直;风向与地转偏向力垂直且与摩擦力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
【解答】解:a由高压指向低压为水平气压梯度力,c向左偏为南半球,b向左偏与b垂直为风向,d与b风向相反为摩擦力,所以该图是南半球近地面的风。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近地面风受力情况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南半球近地面风的形成,属于基础题。
二.解答题(共8小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维多利亚湖及周边地质构造示意图。
(1)简要说明图中1月份风向的形成原因。
(2)分别说出爱德华湖盆和维多利亚湖盆的主要地质成因。
(3)比较维多利亚湖7月东岸和西岸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甲地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
【分析】(1)风向的判读需考虑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认真分析地质构造图,正确判读断层和褶皱地质构造。
(3 )影响降水的因素应从地形、大气流、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
(4)气候特点应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气温包括气温高低和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方面分析。隆水包括降水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气候的因素应从地形、纬度、环流、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据图可知,本区位于赤道附近,1月份赤道低压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左偏,形成西北风。
(2)据右图分析,维多利亚湖盆的成因根据下方岩层向下弯曲,判断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爱德华湖的岩层有错动,并且是向下错动,判断岩层断裂下陷。
(3)据左图可知,维多利亚湖地处赤道附近,无论是东南风还是东北风到达西岸前,都有经过湖面的增湿作用;且西岸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因此维多利亚湖降水西岸多于东岸。
(4)甲地位于索马里半岛东部沿海,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风来自大陆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东北部陆地气候干旱,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因此终年降水较少。地处低纬地区,气温高,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索马里寒流也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故答案为:
(1)该地1月份北半球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形成东北风;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风。
(2)爱德华湖盆:岩层断裂下陷;维多利亚湖盆: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形成向斜。
(3)差异:西岸多于东岸 理由:7月,东南风经过维多利亚湖的增湿作用到达西岸;西岸地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所以比东岸降水多。
(4)甲地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地处低纬地区,气温高,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题,全面考查了全球气候,影响降水的因素,地质构造等知识点,需要结合区域环境特点进行综合判断。
17.读“某地区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的风向为 西北风 ,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 甲 地的风力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
(2)图中B天气系统从气流的状况来看叫 反气旋 ,在它的影响下该地天气状况是 天气晴朗 。图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是 大风降温,可能有雨雪天气 。
(3)当天气系统A强烈发展时,在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 寒潮或沙尘暴 等灾害性天气。
(4)杭州G20峰会选择在9月初举行,主要考虑与7、8月相比,9月的 气温  (填气温或降水)因素较适宜。但9月杭州也很可能受到来自海上的 台风或热带气旋  天气系统的影响,出现 狂风暴雨  的天气。
【分析】(1)据图示信息甲地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目前受到高气压控制,距近地面风的受力分析画出风向,据甲乙两地附近等压线的疏密状况判断风力大小。
(2)据图中B天气系统附近等压线的数值大小分布规律可判断为高气压,气流状况而言是反气旋。据图中A处封面符号可判断为冷锋天气,在其影响下可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3)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华北受到冷锋影响,易引发寒潮、沙尘暴。
(4)7、8月属于夏季,气温高,9月进入秋季,气温适宜。但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到台风的影响,引发狂风暴雨。
【解答】解:(1)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等压线图,图中甲地的风向为西北风;图中甲地等压线比乙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甲、乙两地中,甲地的风力较大。
(2)图中B天气系统从气流的状况来看叫反气旋,在它的影响下该地天气状况是天气晴朗;图中天气系统A是冷锋,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是大风降温天气,可能有雨雪天气。
(3)根据锋面符号可判断A为冷锋,当天气系统A强烈发展时,在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寒潮、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4)杭州G20峰会选择在9月初举行,主要考虑与7、8月相比,9月的气温较低,温度较适宜,但9月杭州也很可能受到来自海上的台风或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出现狂风暴雨的天气。
故答案为:
(1)西北风;甲;原因:甲地等压线比乙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2)反气旋;天气晴朗;大风降温,可能有雨雪天气。
(3)寒潮或沙尘暴。
(4)气温;台风或热带气旋;狂风暴雨。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分布图的判断以及天气系统有关知识,结合图文有效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解答即可。
18.读“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图 1)和“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图 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a、b、c、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d ,图示气压场在 北 半球(填“南”或“北”)。
(2)图2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C ,其风向是 东南风 。
(3)图2中A、D两处相比, A 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
(4)图2中①多 阴雨 天气、②多 晴朗 天气,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② ,其原因是 白天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少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还给地面的热量少,气温低 。
【分析】大气运动分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风。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梯度,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近地面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相斜交;高空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解答】解:(1)据左图可知,d与等压线垂直且从高压指向低压,可判断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c为风向,b为摩擦力,a为地转偏向力。风向向水平气压梯度
力的右侧偏转,可判断为北半球。
(2)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据右图可知,BD风向从低压吹向高压,而A表示南半球的风向,C表示北半球风向。据图可知风向为东南风。
(3)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据图可知,右图中A、D两处相比,A地等压线密集,因此风速较大。
(4)晴朗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而阴雨天气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②。
故答案为:
(1)d;北。
(2)C;东南风。
(3)A;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4)阴雨;晴朗;②;白天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少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还给地面的热量少,气温低。
【点评】考查了大气运动的原因,以及近地面和高空的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中等,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是2019年11月11日8时(北京时间)东北亚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约10千米/小时。
(1)与呼伦贝尔市相比,判断佳木斯市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2)依据气温数据绘制佳木斯市2019年11月11日8时到13日8时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说出佳木斯市的天气变化特点。
日期 11日 8时 11日 12时 11日 16时 11日 20时 11日 24时 12日 4时 12日 8时 12日 12时 12日 16时 12日 20时 12日 24时 13日 4时 13日 8时
气温 (℃) 1 8 6 0 ﹣6 ﹣8 2 3 ﹣10 ﹣14 ﹣18 ﹣16 ﹣14
(3)简述11日8时到13日8时期间,图中天气系统可能对佳木斯市带来的影响。
【分析】(1)考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主要因素有风源地、摩擦力和地形。
(2)考查冷锋的知识,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
(3)考查气象灾害的知识,气象灾害主要有大风、低温冻害、寒潮、暴雨、暴雪、干旱、高温、台风等。
【解答】解:(1)据图可知,此时佳木斯的等压线较呼伦贝尔稀疏,故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呼伦贝尔小,所以风力较呼伦贝尔小。
(2)根据材料表格,横坐标表示日期,纵坐标表示气温,注意刻度要均匀;佳木斯即将受到冷风控制,冷锋过境会产生大风、阴天、雨雪、降温、沙尘等天气现象。
(3)降温会降低人体的抵挡力,容易受病毒或细菌感染,但是能够杀死农作物病虫,降雪会导致路面积雪,基础设施上积雪,会阻塞交通,也可能会压垮电线等,但是积雪能够增加土壤水分等。
故答案为:
(1)佳木斯市的风力小于呼伦贝尔。佳木斯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2)如下图:
天气变化特征:气温下降、风力增大,可能出现雨雪天气。
(3)不利:雨雪造成交通受阻,大风雨雪造成通讯、电力设备受损,强烈降温危害人体健康;有利:低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大雪缓解旱情增加土壤墒情;净化空气。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冷锋系统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
20.“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故都的秋在作家郁达夫眼中是美好的,但近些年来北京的秋冬季常常有雾霾“光顾”,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扰。北京市某中学同学展开了对雾霾的探究性学习。
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一:北京的污染物除了本地排放,还有来自哪里的,它们是如何影响到北京的?
同学们搜集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 1:外地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沧州、廊坊等地。
资料 2:空气质量状况划分表
空气质量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资料3:某年,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气压图(单位 hpa)
(1)同学们根据以上资料得到了如下结论:
9日08时,北京以  下沉 (上升、下沉)气流为主,空气稳定,开始出现污染;10日08时,北京吹  偏南 风,将沧州、廊坊等地的污染物带来,空气质量指数开始升高;10日20时,北京吹西南风,将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的污染物带来,空气质量状况达到  严重污染 。12日08时,北京吹  西北 风,与10日20时相比,此时风速较  大 ,判断理由是  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因此风速更大 。污染物逐渐消散,空气质量好转。
(2)同学们是从  污染物来源 和风速、风向等角度进行研究和总结的。
探究问题二:地形对北京污染状况的影响。
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北京地区的污染与局地大气运动状况密切相关,其中山谷风等局地环流对污染物的输送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3)请根据白天山顶与同海拔平原上空气温差异,在下图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状况。
据图可知,此时段对北京近地面污染物传输方向有直接影响的是  ④ (填图中序号),其将污染物从  平原 带到  山区 。
探究问题三:除了控制污染物,北京市还采取了哪些有效缓解雾霾的措施。
同学们查阅到了北京市针对这一问题的规划布局方案(如下图所示):建设500米、80米等不同宽度多条通风廊道,廊道串起多家公园,区域内建设大面积绿地并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
(4)请你试着解释以上措施对缓解雾霾的作用。(至少答出两点)
【分析】(1)考查影响风的因素,影响风的因素主要有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
(2)考查环境污染的因素,主要因素有污染源、污染物集聚两个方面。
(3)考查影响风力的因素,主要因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形。
(4)考查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主要措施有控制污染源、对污染的地区进行治理、污染物扩散等。
【解答】解:(1)读图,9日08时,北京受高气压中心影响,盛行下沉气流,空气稳定;10日8点,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45°),所以北京吹偏南风;10日20点,北京得空气质量指数达到365,空气质量指数越大,污染程度越高,根据资料二的表格信息,此时北京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严重污染;12日8点,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45°),所以北京吹西北风,相比于10日20点,此时北京风速更大,因为图中显示,此时(12日8时)北京附近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速越大。
(2)根据小题(1)的分析可知,同学们是从污染物来源、风速、风向等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的。
(3)白天,相比于同海拔平原上空,山顶气温更高,空气上升,平原上空空气下沉,在近地面,空气由平原向山顶流动,如下图:
根据上图可知,对北京近地面污染物传输方向有直接影响的是④,将污染物由平原带至山区。
(4)读图,图中廊道的走向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或南北走向,与当地盛行风的走向一致,且廊道对盛行风有一定的加速作用,风速加大,有利于城区污染物的消散;同时,廊道串起多家公园,以及建设大面积的绿地,均有利于净化空气,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从而缓解雾霾对城市的影响;通过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可以减少建筑物对风的阻挡,进而有利于污染物的消散。
故答案为:
(1)下沉;偏南;严重污染;西北;大;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因此风速更大。
(2)污染物来源。
(3)图下图:
④;平原;山区。
(4)廊道与盛行风走向一致,且廊道加大风速,有利于污染物消散;绿地缓解城市热岛,净化空气;限制楼高,减少建筑阻挡。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大气运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21.如图为某年1月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在答卷上画出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向,并简要说明图中锋面的形成过程。
(2)如果该锋面会导致寒潮发生,指出山东可采取的防御措施。
【分析】(1)画风向分三步:一、根据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二、判断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三、判断偏转幅度,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面。
(2)灾害的防治一般要从两方面的措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解答】解:(1)甲地大致为西北风或北风;乙地为西南风;根据图例可知,图中锋面为锋面气旋中的冷锋。其形成应为北侧冷气团主动向南侧暖气团移动而形成,且两股气团应在低压槽附近相遇,并随着气旋大致向南移动。
(2)寒潮一般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因此预防寒潮要在采取加强预警、防风、防低温等方面的工程措施或非工程措施。
故答案为:
(1).低压槽北侧的冷气团与南侧的暖气团在槽线附近相遇,并因气旋的旋转而大致向南移动。
(2)及时发布预警预报;沿海船只回港避风;做好农业大棚等的防风保暖措施;加强交通的管理和疏导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能判读等压线图。
22.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和B两处风力大的是 A ,原因是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
(2)在图中A、B、C、D所标风向正确的是 A ,风向是 西北风 。
(3)高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与低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昼夜温差小的是 低压 ,其原因是 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
【分析】(1)考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主要因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形。
(2)考查风向的判读,风向的判读要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
(3)考查低压中心的知识,气旋(低压中心),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解答】解:(1)在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据图可知A处的等压线更密集,A处的风力大。
(2)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图中A所标风向正确,风向是西北风。BC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错误,D风向偏转方向错误。
(3)高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昼夜温差大,低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昼夜温差小。
故答案为:
(1)A;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A;西北风。
(3)低压;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大气运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23.读“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图1)和“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a、b、c、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d ,表示风向的是  c ,图示气压场在  北 半球(填“南”或“北”)。
(2)图2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C ,其风向是  东南风 。
(3)图2中A、D两处相比, A 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
(4)图2中①多  阴雨 天气、②多  晴朗 天气,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② ,其原因是  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较小,昼夜温差大 。
【分析】(1)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与等压线相斜交;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的作用,与等压线平行。
2)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风。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梯度,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3)考查影响风速的因素,主要因素有风源地、摩擦力和地形。
(4)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解答】解:(1)据图可知,d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垂直于等压线,故为水平气压梯度力,c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30﹣35°,故为风向,该地的风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故位于北半球。
(2)A箭头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故A错;BD处的箭头由低压指向高压,故BD错;C处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故C对。
(3)A处等压线较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
(4)①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的保温作用较大,昼夜温差较小,②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的保温作用较小,故昼夜温差大。
故答案为:
(1)d;c;北。
(2)C;东南风。
(3)A;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4)阴雨;晴朗;②;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较小,昼夜温差大。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学生需根据课本知识,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