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自由落体运动基础巩固(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自由落体运动基础巩固(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1 05:5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自由落体运动基础巩固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共15题)
1.关于重力加速度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
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
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同一高度,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
2.竖直向上抛出一物块,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物块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过程中列物块的加速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B.石头比羽毛下落的快,是因为羽毛受到空气阻力,石头没有受到空气阻力
C.伽利略用频闪照相法测出了重力加速度
D.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运用了放大的方法
4.图甲是某研究者在地面上拍摄的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假设在月球上使用相同的设备,并保持频闪光源闪光的时间间隔不变,拍摄小球在月球表面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可能是图乙中的(  )
A.A B.B C.C D.D
5.如图所示为儿童蹦床时的情景,若儿童每次与弹性床相碰后都能回到相同的高度,并重复上述运动,取每次与弹性床的刚接触的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儿童位置(即坐标 y)和其速度v的关系图象中,能大体描述该过程的是( )
B.
C. D.
6.如图,乙同学的手指大约在竖直直尺的0刻度线处做捏尺的准备,当他看到甲同学释放直尺后,就迅速地捏住直尺。若他捏住直尺的位置大约在20cm刻度线处,则从甲同学释放刻度尺到乙同学捏住刻度尺的时间大约为(g=10m/s2)(  )
A.0.02s B.0.20s C.0.10s D.0.04s
7.伽利略相信,自然界的规律是简单明了的。他从这个信念出发,猜想落体运动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做了“斜面实验”,如图所示。他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研究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然后将实验结果做了合理的外推,得出落体运动的规律。通过“斜面实验”来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是为了便于测量铜球运动的(  )
A.合外力 B.速度 C.加速度 D.时间
8.有一种“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快门从打开到关闭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估测相机的曝光时间,有位同学提出了下述实验方案:他从墙面上A点的正上方与A相距处,使一个小石子自由落下,在小石子下落通过A点时,立即按动快门,对小石子照相,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一条模糊的径迹CD,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约为,从这些信息估算该相机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A. B. C. D.
9.在匀速下降的电梯顶部,用细线吊一物体,用火烧断悬线后,物体落至地板需时间t1;在匀速上升的同一电梯顶部,也用细线吊一物体,用火烧断悬线后,重物落至地板需时间t2,则这两种情况下的时间大小关系是(  )
A.t1=t2 B.t1t2 D.无法确定
10.下列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9.8 m/s2
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
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同一高度,重的物体重力加速度大
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大
11.如图,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让水滴自水龙头滴下,在水龙头正下方放一个深度可忽略不计的盘,让水一滴一滴地滴下。调节水龙头,使第一滴水碰到盘的瞬间第二滴水正好从水龙头口开始下落,并且能依次持续下去。先用刻度尺测出水龙头口距盘面的高度h,再测出每滴水下落的时间。具体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滴水滴落在盘上的同时,开启停表开始计时,之后每落下一滴水依次数1、2、3……,当数到n时按下停表停止计时,若计时总时间为T,忽略空气阻力则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
A. B.
C. D.
12.将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则5s内物体的
A.路程为20m
B.平均速度大小为5m/s,方向竖直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
D.位移大小为25m,方向竖直向下
13.物体从距地面高H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其速度等于着地速度的三分之一时,物体离地的高度是(  )
A. B. C. D.
14.有关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运动后,第2秒末、第4秒末、第6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2:3
B.开始运动后,连续三个1s末的速度之比为
C.开始运动后,连续三个相等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为1:3:5
D.开始运动后,连续三个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15.A球由塔顶自由落下,当落下am时,B球自距离塔顶bm处开始自由落下,两球恰好同时落地,则这塔的高度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4题)
16.以10m/s的速度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空气阻力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g=10m/s2,经0.6s后物体距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_____m;经1.6s后物体距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_____m.
17.竖直悬挂一根长15m的杆,在杆的正下方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杆全部通过A点需要______s.(g取10 m/s2)
18.竖直上抛运动过程的对称性是指:(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19.气球以v = 4m/s的速度竖直匀速上升,其下方悬挂一重物,在气球上升到离地某一高度时悬绳突然断开,则此时重物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若重物经7秒钟落地,则悬绳断开时重物离地高为___________m。
三、综合题(共4题)
20.某同学仿照“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1)对该实验装置及其操作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
B.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应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C.重物最好选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如泡沫塑料
D.开始时应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并保持静止
E.操作时,应先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
F.为了减小误差,应重复多次实验,在打出的纸带中挑选一条最清晰的
G.为了便于测量,一定要找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并选取其以后各连续的点作为计数点;
(2)如图是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把开头几个模糊不清的点去掉,以较清晰的某一个点作为计数点O,随后每打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记为点A、B、C、D。测量出各点间的距离已标在纸带上。求打点计时器打出点B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______m/s,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值约为______m/s2;(本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若实际电源频率大于50Hz,测得B点速度_____(选填“偏大”“偏小”)。
21.在香港海洋公园的游乐场中,有一台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40m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轨道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而紧接着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到离地面4 m高处速度刚好减小到零,这一下落全过程经历的时间是6s.(取g=10m/s2)求:
(1)求自由落体的末速度
(2)求匀减速运动阶段,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
22.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训练,当飞机在离地面308m水平悬停时,运动员离开飞机由静止向下运动,不计阻力,运动员运动可视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a=14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v=4 m/s,g=10 m/s2。某次训练中,运动员落地速度恰好为4 m/s,求:
(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是多大?
(2)求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的时间?
23.跳伞员从476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才打开降落伞.设打开伞后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到达地面时速度为4 m/s(g取10m/s2),问:
(1)跳伞员下落的最大速度多大
(2)跳伞员下落的总时间是多少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故A错误;
BC.地球上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相同,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但相差不大。故BC正确;
D.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故D正确。
故选A。
2.D
【详解】
AB.物块上升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加速度为负值,故AB错误;
CD.由于物块所受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所以加速度随速度变化而变化,其速度-时间图像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A.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直到伽利略对此提出疑问。A正确;
B.石头下落过程中也受到空气阻力,石头下落比树叶快,是因为树叶的重力较小,树叶受到空气阻力对树叶的影响较大,B错误;
C.伽利略时代没有频闪照相机,频闪照相机法是近代才用的方法,C错误;
D.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运用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D错误。
故选A。
4.C
【详解】
因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六分之一,由运动学公式v=gt可得,在月球上速度的增加量要小,由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也小。
故选C。
5.A
【解析】
【详解】
将儿童蹦床的过程大体上等效为逆过程的自由落体运动,由v2=2gy可知,儿童位置(即坐标 y)和其速度v的关系图象类似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儿童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减小,下落过程中速度反向增大.
A.由上分析知,图像与分析一致,故A正确;
B. 由上分析知,图像与分析不一致,故B错误;
C.由上分析知,图像与分析不一致,故C错误;
D.由上分析知,图像与分析不一致,故D错误.
6.B
【详解】
根据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很短,不易测量,当时伽利略利用斜面做实验,主要是考虑到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没有出现加速度的概念,伽利略在实验中没有测量加速度,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B
【分析】
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它留下径迹CD的对应运动时间即为照相机的曝光时间。
【详解】
因为本题要求估算,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又很短,石子由C运动到D速度变化很小,可以认为在C、D间是匀速运动。由照片可以看出,CD的长度大约对应两块砖的厚度,即
A、C两点间的距离大约为
石子在C点的速度
vC==m/s10.0m/s
所以曝光时间为
t==s0.01s
A.,与分析结果不一致,故A错误;
B.0.01s,与分析结果相一致,故B正确;
C.0.02s,与分析结果不一致,故C错误;
D.0.035s,与分析结果不一致,故D错误。
故选B.
9.A
【详解】
物体在匀速下降的升降机中,剪断绳子瞬间由于惯性,具有和升降机相同的向下速度,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下落,相对地做竖直下抛运动
规定向下为正方向,设升降机的高度为h,
由x=v0t+at2得:x1=vt1+ ①
升降机的位移x2=vt1 ②
x1 x2=h ③
①②③联立得;t1=
物体在匀速上升的升降机,剪断绳子瞬间由于惯性,具有和升降机相同的向上速度,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下落,相对地做竖直上抛运动
则物体的位移x′1= vt2+ ④
升降机的位移x′2= vt2 ⑤
x′1 x′2=h ⑥
④⑤⑥联立得;t2=
则t1=t2,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0.B
【详解】
A.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故A错误;
BC.地球上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相同,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但相差不大,故B正确,C错误;
D.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
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得
解得
故选A。
12.B
【详解】
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上升的时间为:
从最高点开始2s内下落的高度:
所以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故A错误;
BD. 5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
方向竖直向上;5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方向竖直向上,故B正确,D错误;
C. 5s内物体的速度改变量的大小:
故C错误.
13.B
【详解】
设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由得
解得
则离地高度为
故选B。
14.A
【详解】
A.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根据
可知,运动开始后第2秒末、第4秒末、第6秒末的速度之比是1:2:3,A正确;
B.根据
可知在开始后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比是1:2:3,B错误;
C.根据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从开始运动起依次下落三段相同的位移,每段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C错误;
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可得,在t秒内、2t秒内、3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可知开始运动后,连续三个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1:3:5:,D错误。
故选A。
15.C
【详解】
根据得
设塔高h,则B球下落的时间为
对A球有
联立解得:
故C正确.
16.4.2 3.2
【详解】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有:,代入数据解得物体在0.6s末的位移为:x=4.2m,即此时物体位置在抛出点上方4.2m处;物体在1.6s末的位移为:,故此时物体位置在抛出点上方3.2m处.
17.1
【详解】
[1]设杆的上端到达A点的时间为t1,则
设杆的下端到达A点的时间为t2,则
所以杆全部通过A点的时间
△t=t1﹣t2=1s
18.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所需时间相等 物体上升经过某点时的速度与下落到该点时的速度数值相等
【详解】
[1][2]. 竖直上抛运动过程的对称性是指:(1)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所需时间相等;(2)物体上升经过某点时的速度与下落到该点时的速度数值相等;
19.4 217
【详解】
[1]重物离开气球后,以4m/s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
[2]规定向下为正方向,则
x = - v0t + 0.5gt2 = - 4 × 7 + 0.5 × 10 × 49m = 217m
20.ABDF 1.18 9.58 偏小
【详解】
(1)[1]A.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A正确;
B.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应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减小重物带着纸带下落的阻力,B正确;
C.重物最好选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如铁块,以减小空气阻力,C错误;
D.开始时应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并保持静止,D正确;
E.操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E错误;
F.为了减小误差,应重复多次实验,在打出的纸带中挑选一条最清晰的,F正确;
G.如果纸带打下的前几个点过密集或不清可舍弃,利用后面点距较大的部分进行测量,G错误。
故选ABDF。
(2)[2]打点计时器打出点B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
[3]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值约为
(3)[3]若实际电源频率大于50Hz,则计算使用的时间间隔0.02s偏大,故测得B点速度偏小。
21.(1)自由落体的末速度为12m/s;
(2)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
【详解】
设前、后两过程下落的高度分别为h1、h2,所用时间分别为t1、t2,减速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a,运动中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则有:
h1+h2=40 m﹣4 m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2=2gh1
v2=2ah2
t1+t2=6s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t1=,t2=
由以上各式联立解得:v=12m/s,a=2.5 m/s2.
22.(1)60m/s;(2)10s
【详解】
(1)设打开降落伞时离地的高度为h,此时速度为,则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过程有
匀减速过程有
解得
(2)自由落体运动中
解得
匀减速运动中
空中时间为
23.(1)40m/s (2)22s
【详解】
(1)设跳伞员下落的最大速度为v,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
加速:
减速:
联立可得:
解得:
(2)设跳伞员自由下落时间为t1:
设跳伞员此后匀减速下降的时间为t2:
所以跳伞员下落的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