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文档属性

名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18 11:3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语文 · 九年级下册4.1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设计制作: 十堰竹山茂华中学 陈政勇 草 堂 留 后 世诗 圣 著 千 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茅屋 秋风 破杜甫歌为所朗读欣赏自主学习板书设计合作探究 生活链接收 获 感 悟结构内容思维拓展学 习 目 标1、通过揣摩诗歌的语言,体味用词技巧
2、通过朗读,训练朗读能力
3、通过揣摩语言和朗读,品味诗歌中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培养关心国家、热爱祖国的情怀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杜陵野老。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他为“诗圣”,他的作品被称作“诗史”,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列入“世界文化名人”行列。作 者 简 介写 作 背 景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解     题“茅屋”,即杜甫于肃宗上元年(760),在朋友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
歌,古诗体裁之一,通称“歌行体”。
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这是一首即事抒情诗。自读要求:  1.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结合注释, 理解课文意思,思考每节讲了什么内容,并用小标题概括.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秋高 洒江郊
公然 呼不得
俄顷 秋天
布衾 自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深秋散落在江边公开的样子喝止不住一会儿秋日的天色被子自从自主学习(8分钟)二、第一诗节:找出动词,说说其表达效果。(提示:和其他近义词相比有何好处)三、第二诗节:群童为什么“抱茅”?(提示:结合当时社会状况)四、第三诗节:找出修辞方法,说说其表达效果。(提示:注意修辞方法的生动性的特点)五、第四诗节:此时此景,作者难以入眠,他想到了什么?由此可见,杜甫是个怎样的人?(提示:从精神品质的角度思考)一、为每个诗节各加一个小标题(四字最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写景叙事二.直抒胸臆八月秋高风 , 我屋上三重茅。
茅 渡江 江郊,高者 罥长林梢,
下者 转 塘坳。秋风破屋内心痛惜怒号卷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
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写景叙事二.直抒胸臆秋风破屋内心痛惜群童抱茅无可奈何 唇焦口燥
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唇焦口燥
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写景叙事二.直抒胸臆秋风破屋内心痛惜群童抱茅无可奈何雨袭破屋忧思不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写景叙事二.直抒胸臆秋风破屋内心痛惜群童抱茅无可奈何雨袭破屋忧思不绝期盼广厦忧国忧民现实自己天下寒士理想推己及人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水到渠成现实 理想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 群童抢茅 无可奈何 长夜沾湿 忧思不绝广厦千万间风
雨白天
黑夜屋外
屋内推


人自己天下寒士关






民板 书 设 计拓展(一)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拓展(二):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 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春望》)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石壕吏》)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
            (《吟怀五百字》)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尘泥。
            (《无家别》)拓展(二):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合作探究(一):1.这首诗的前三段以叙事为主,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情,而是寓情与客观描写之中,说说前三段在叙事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最后一段,诗人直抒胸臆,写诗人的理想和愿望.这一段与前三段的叙事有什么联系? 群童抱点茅草,杜甫为何称他们为“盗贼”? 诗人因为“老无力”而“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这茅草对诗人来说又事关生计,这自然会引起诗人的怨愤。 这是作者的激愤之词,并不是真心说他们是“盗贼”,所以“呼不得”之后,也不过是“自叹息”。 合作探究(二): “归来依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 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叹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风所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合作探究(三):生 活 链 接    杜甫生活在唐代的动乱年间,他对国家的关心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在当今安定繁荣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呢?课 堂 练 习一、按原文填空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2、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 )的呼喊?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课 堂 练 习1、会当凌绝顶,( )。2、烽火连三月,( )。3、窗含西岭千秋雪,( ) 。4、读书破万卷,( )。5、朱门酒肉臭,( )。 6、出师未捷身先死,( )。 二、杜甫名句填空一览众山小家书抵万金门泊东吴万里船下笔如有神路有冻死骨长使英雄泪满襟收  获 与 感 悟1.用一句话总结你在这节课上的收获(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作答)
2.积累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
3.学习诗人心怀天下的胸襟!
……杜甫草堂长留人世
杜甫诗篇光芒永照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积累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