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4小题;共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溯游(sù) 皆叹惋(wǎn) 俶尔远逝(shū) 黄发垂髫(tiáo)
B.雎鸠(jū) 诣太守(yì) 悄怆幽邃(chuàng) 往来翕忽(xī)
C.荇菜(xìng) 隔篁竹(huáng) 石青糁之(sēn) 佁然不动(yí)
D.寤寐(wù) 刘子骥(jì) 道阻且跻(qí) 屋舍俨然(yǎ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震耳欲聋 前呼后拥 怒不可遏 柔中有钢
B.气势磅礴 气喘吁吁 光彩夺目 风云变换
C.接踵而至 川流不息 名负其实 轻歌曼舞
D.五彩斑斓 亭台楼阁 和颜悦色 纷至沓来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财富》杂志说,近 30 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而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C.人生就是因为无法随心所欲,所以才有意义。
D.岭南艺术展开设了雕塑展览专场,展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雕塑作品。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
A.中医学认为:草莓性凉,味酸,无毒,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凉血、健脾解酒等功效。
B.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就怎样对待你。
C.通过反复实验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二、作文题(共1小题;共50分)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他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①自定立意,写出你的感悟、认识。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得少于 500 字。
三、复合题(共8小题;共54分)
6.理解词义。
(1).: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2).恍惚:
(3).抽噎:
(4).:由于惊恐害怕,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才好。
7.默写。
(1).,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2).二十余年如一梦,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料峭春风吹酒醒, , 。(苏轼《定风波》)
(4).,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一抹晚烟荒戍垒, 。(纳兰性德《浣溪沙》)
8.阅读《水仙子·咏江南》,完成练习。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曲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
(2).曲中作者描写江南优美恬静的自然风光的句子是: 。
(3).曲中作者描写江南繁华富裕的人文景观的句子是: 。
9.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略无阙处 阙:
②夏水襄陵 襄:
③虽乘奔御风 虽:
④属引凄异 引: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疾。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0.课文的篇幅不长,所展现的人物个性十分鲜明。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1).在课文中画出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仿照示例,展开想象,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并与同桌分角色朗读。
【示例】
曹 刿 (叩首行礼,镇定自若,开门见山)何以战?
鲁庄公 (大手一挥,自信满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 刿 (① )②
鲁庄公 (③ )④
(2).诸葛亮曾说:“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刿在长勺之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即可为证。细读课文,分析曹刿的作用,填写在图中空白处。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会飞的火车
①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火车都是有轮子的,但也有一种会“飞”的火车,它不需要轮子就可以在轨道上行进,这就是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发明者是海曼·肯佩尔。
②海曼·肯佩尔出生在位于德国与荷兰边境的下萨克森州的一个小镇拉腾。一天,肯佩尔异想天开,希望火车也可以像天上的飞机一样,没有轮子就能够飞行于地面之上。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钻研电学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从电磁铁的特性中获得了灵感。
③大家都非常熟悉磁铁,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如果是电磁铁,断开电源,铁芯由于没有了电流立即去磁,肯佩尔想,如果把很多电磁铁装在火车上及地面的轨道上,这样火车就会因为它们产生相互排斥的力量而悬浮起来,如果再找到可以令悬浮的火车前进的方法,那火车就可以抛开轮子了,而且这样的行驶速度会远远大于普通火车。
④因此,肯佩尔开始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创造高速火车模型。他把发动机的部件—转子(转子是电动机的转动部分,由转轴、转子铁芯、转子绕组、风扇等部分组成)和定子线圈(定子是电动机的不动部分,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机座等构成)平铺在地面上,并且让 10 万赫兹的振荡电流通过它,果然和预想的一样,电磁力使火车模型悬浮了起来。1934 年,肯佩尔申请并获得了磁悬浮列车专利。
⑤1969 年,第一台磁悬浮列车在德国研制成功。
⑥1974 年,日本研制出小型磁悬浮列车,并于 1985 年在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上进行现场表演,总计约有 11 万人次试乘。
⑦1994 年,世界上第一条从柏林到汉堡的磁悬浮列车铁路正式开始动工修建。运行于其上的列车速度快于高速列车 2/3 ,而票价则与高速列车相差无几。
⑧我国已经在上海至杭州建造了一条磁悬浮铁路,全长 170 千米,列车速度可达 500 千米/小时。乘客乘超高速磁悬浮列车,仅需 20 分钟就可从上海到达杭州。
⑨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前景十分美好,如今,它正朝着超导磁悬浮列车和真空隧道磁悬浮飞车方向发展。超导磁悬浮列车用的是没有电阻的超导电磁线圈,即使经过很长时间,电流量也不会衰减,又进一步提高了列车速度。真空隧道磁悬浮飞车是设想修建一条长距离被抽成真空的地铁隧道,由于运行中几乎没有空气阻力,列车速度可达 2.3 万千米/小时。当理想变成现实以后,磁悬浮列车便会真的飞起来。
(摘自《科学百科大讲堂》2018 年 3 月版)
(1).文章第⑦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⑧段中,“仅需 20 分钟就可从上海到达杭州”中的“仅”字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1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①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xiàn mù,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②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曰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③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④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⑤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 ),走了。
⑥“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⑦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⑧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⑨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⑩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关你什么事!”
“我是你爹!”
“起来!”
父亲没动。
“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1).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àn mù
(2).填入第⑤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C.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D.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3).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
母亲购买旧车— — —父子骑车看病
(4).第⑨段与第⑦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5).细读第 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
13.汉字不仅是我们书面表达的工具,而且作为中华文化的符号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习题。
(1).“合”字体现出中华民族对自然与社会的基本态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传统民居形式,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整个院落布局敞亮、严整、精巧,中间舒展,廊槛曲折,有露有藏,使人有舒适雅静之感。_____,它将很多元素,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都“合”在了一起。“庭院深深深几许”,只有在这古老的院落中间,才能感受到这中国式的诗境。
根据语意,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合”字的精髓体现在整个四合院中
B.“合”字的精髓不止体现在四合院中
C.四合院的精髓就在于一个“合”字
D.四合院的精髓不止是一个“合”字
(2).大多数的汉字是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相关或音义相连的部分组合而成。组合之中,体现着中国人独有的智慧。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
南朝时的江淹,年轻时才思敏捷。一天他与文友在江边漫游,吟诗作对。见有养蚕农家,一位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吟出:“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难倒众多才子。正巧一群鸿雁飞过,江淹灵感触发,对出一联,顿时博得一片喝彩。
根据文段内容和你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试拟出江淹所对的一联: 。
(3). 匾额以文字艺术为核心,将传统文化中的文学、篆刻、建筑装饰等元素融为一体。图 1 是故宫的养心殿,这里是皇帝日常召见大臣、商讨政务和引见官员的地方。请你从下列 AB 两块匾额中挑选一块悬挂在大殿上,并说明理由。
选项:
理由: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
A 项中的“俶”应读chù;C 项中的“糁”应读sǎn,“佁”应读yǐ;D 项中的“跻”应读jī。
2 D
【解析】
A.“柔中有钢”改为“柔中有刚”;B.“风云变换”改为“风云变幻”;C.“名负其实”改为“名副其实”。
3 D
【解析】
D 项“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不合语境。
4 C
【解析】
【分析】C句是陈述句,不是疑问句,句中的问号应为逗号
【点评】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第二部分
5
略
第三部分
6 (1)
哄堂大笑
(2)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3)
一吸一顿地哭泣。
(4)
惊慌失措
7 (1)
四面歌残终破楚
(2)
此身虽在堪惊
(3)
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近
(4)
羌管悠悠霜满地
,
将军白发征夫泪
(5)
半竿斜日旧关城
8 (1)
爱杀江南!
(2)
一江烟水照晴岚,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
(3)
两岸人家接画檐,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9 (1)
【第1空】“阙”通“缺”,空缺
【第2空】漫上
【第3空】即使
【第4空】延长
(2)
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②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 A
10 (1)
摇了摇头,不以为然,斩钉截铁
,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
捋了捋胡子,沉吟片刻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
战前:具有政治远见,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动请见国君,明确指出两国交战不能依靠贵族和神明保佑,只有取得百姓的信任,才可以应战。
战中:在战场上指挥镇定,沉着果断,善于把握战机。
战后:理性分析战况,善于总结经验。明确作战靠的是勇气,巧妙发挥士气在作战过程中的作用。善于观察敌情,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最终大败齐军。
11 (1)
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磁悬浮列车与高速列车的速度和票价进行比较,突出地说明了磁悬浮列车的省时经济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数字“2/3”,说明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时划线句子还将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票价和高速列车的速度、票价进行比较,因此又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速度之快、票价之低说明磁悬浮列车的省时经济的特点。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生动形象或突出)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2)
不能,“仅”是“只”的意思,说明只要 20 分钟就可从上海到达杭州,突出强调了高速磁悬浮列车时间短,速度快,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特点的把握能力,往往考查一些限制性词语,如“可能”“仅”“主要”“左右”等词语,这些词语一般不能删除,如果删除就会改变句意,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了。答题时,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词语的意思及作用,再说明用了该词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说明删去后该句意思的改变,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仅”是“只”的意思,起突出强调的作用,句意是“只需要 20 分钟就可从上海到达杭州”,如果删去,就不能突出强调高速磁悬浮列车时间短,速度快。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12 (1)
羡慕
【解析】
本题考查音节的拼写与汉字的书写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根据平时的积累与语境写出正确的汉字字形。这里应填的词是:羡慕。
(2) A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句子.这是一道选择题,从四个选项内容来看,都表示了事件发生时的时间,结合前后内容来看,刘伟离家而去是在父亲砸车的第二天,全文并没有环境描写,没有交代那时的季节,但从“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可以判断是在夏天”这句话分析,故选 A 合适,为下文为一情节的出现作铺垫。
(3)
父亲生气砸车
,
刘伟挣钱买车
【解析】
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抓住主要线索,即可概括出其他的情节。小说在写母亲买回旧车后,因为刘伟天天骑车出去混,父亲生气砸车;刘伟生气离家而去,实则搬砖挣钱买车;最后写父亲弄清了真相,高兴地与儿子一起去医院。
(4)
示例:⑦⑨两段都写了母亲“留饭”和父亲“揭开锅盖看”的情节。这些重复动作蕴含着父母对儿子的牵挂,突出了对孩子的爱;也为后文父子矛盾的解决做了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看事物出现前文章写了什么,事物出现后故事情节有了什么变化。然后根据理解,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把切题的答案拟写出来。两段的内容相似却反复出现,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是为了强调这二人的动作,母亲“留饭”和父亲“揭开锅盖看”其实都是他们想念儿子的表现,强调他们对儿子的思念程度之深。据此整理出答案即可。
(5)
①“环住”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认可;
②身体“一震”也是内心的震动,表明刘伟体会到了父亲的信任与关爱;
③“车铃声”渲染了父子和好带来的愉悦;
④结尾储蓄而巧妙地表现了主题:一个曾经叛逆的少年在父母的关爱和生活的磨炼中获得了成长。
解析:本题考查小赏析说结尾的妙处.解答此题可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结加点词语来看,父亲的动作“环住”表现了他对儿子的认可;儿子“一震”表现他感受到了父爱,心里的激动;“车铃声”则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表现小说的主旨;同时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并篇末点题。
13 (1) C
(2)
鸿是江边鸟
(3)
A;理由:因为楷书端正严谨,与养心殿日常政务活动的氛围一致。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