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 第三单元 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 第三单元 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3 14:0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 第三单元 第十课 再塑生命的人
一、单选题(共1小题;共2分)
1.(2021 威海市中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课堂上,老师从鱼香肉丝的味道入手,引导学生们动手研究菜谱中糖、醋的“少许”、“适量”到底是多少。
B.这支以年轻作者为主体的职业大军能否担起传承文学精神,履行引领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社会责任?
C.当前仍有一批红色资源面临保存风险:一些红色遗址遗迹保护缺失;部分无名烈士陵园墓地遭到破坏;红色历史研究不足,英烈生平事迹宣介不足,逐渐湮没无闻……
D.2021 年 3 月 31 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简称“天眼”)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面向全世界开放。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2分)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 捻着花叶,抚 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 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 nǎo ,已经 pí 倦不堪了。
三、解答题(共1小题;共10分)
3.“汉字偏旁探源”活动中,老师在钉钉群“家校本”发布了任务单,请你完成。
四、复合题(共5小题;共38分)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截然不同:
(2). 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
混为一谈:
(3).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恍然大悟:
(4).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油然而生:
5.综合性学习
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味名胜古迹的意蕴……
(1).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 ,我
(2). 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
上联:把酒问鲶鱼谁道磁湖水浅
下联:
盛世 山高 声随月亮 歌 临风
6.品味下列句子,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2).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3).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入戏的赵老师
张蛰
在我中学六年的语文老师里,赵新仁老师是别样的一个。
高一结束,分文理班,我选了文科,于是就遇到了教语文的赵老师。赵老师第一节课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上来就说:“遇到我算你们幸运,我带你们两年,你们的语文成绩保证能平均提高五六分。”口齿不清和说话的习惯,让赵老师“保证”后的“能平均提高五六分”显得根本就是对“遇到我算你们幸运”的否定。大家对分数提高不提高没放在心上,只对赵老师的说话习惯感兴趣,背地里喊了他很长时间的“五分老师”。
那时住在学校里的老师都是见缝插针地安排住房,赵老师一间五平米不到的宿舍在学校广播室旁边,远离学生和其他教工宿舍,离教工食堂也最远。可能习惯了一个人吃饭的氛围,赵老师从不与其他教工一起用餐,他打好饭菜就从食堂出来,边走边吃,一般刚好到宿舍门前吃完,当然也有吃不完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他从裤兜里晃晃啷啷掏出一大串钥匙,熟练地用嘴挑出一把,插进锁孔,拧转,推门,进门,哐当又关上门。春夏秋冬四季如此,刮风下雨飘雪皆如此。赵老师吃饭在我们眼里是一道有趣的风景,他吃饭很甜很香,早晚咸糊糊他边走边喝,午饭炒菜他边走边吃,无论早晚,总是右手拿筷子,左手既端碗又攥两个大馒头,走两步停一下,或喝汤或咬馒头或夹菜。有时遇到汤水过热,他会边走边吹边吸吸溜溜地转着碗沿喝。他穿的鞋永远大两码,踢踢踏踏地走路。遇下雨,他就在伞下吃,走两步停下,吃一口再走,不管地面有无积水,也不管自己裤管湿了半截。
我的地理老师,有一次在课堂上不知为什么突然提起语文赵老师,说:“你们赵老师,他入戏。”
赵新仁老师入戏,我们知道。
他上《孔雀东南飞》,讲到焦仲卿刘兰芝二人分手时,读“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竟哽咽不能语,半天,眼含泪花,望着空荡荡的屋梁长叹一声,摆摆手让我们自己读书,一个人看着窗外的梧桐树发呆去了。课文总是要讲下去的,下一节课,说到刘兰芝“脱裙揽丝履,举身赴清池”时尚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到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后就再也无法抑制,一屁股坐到讲台的水泥地上大放悲声,双手握住自己的双脚,哭得涕泪涟涟,无法自已,活脱脱一绝望女人。太震撼了,我们目瞪口呆。但很快,我们以极高的朗读音量盖住了赵老师的哭腔。赵老师入戏后心里就没有了我们,但我们很感动,我们用声音掩饰他事实上的尴尬。
但后来还是发生了不愉快,仍是《孔雀东南飞》,那是入戏的赵老师和我们在两年的相处里仅有的一次不和谐。这篇文章,赵老师走进走出地教了我们一个礼拜,六节课的最后一节课是赵老师的总结和控诉,他歌颂刘兰芝的善良、勤劳、美丽和反抗,批评焦仲卿的软弱与愚孝,控诉封建家长制,怒斥刘兰芝婆婆的蛮横、专断、霸道无礼,鞭挞刘兰芝兄长的自私、冷漠、无情,总之那节课赵老师口齿不清、喋喋不休、唾沫挤满了嘴角。他时而怒目圆睁,时而眼含泪水又布满柔情,就像一个咬词不准又停不住的爱唠叨的老妇人。恼人的是,他重复,歌颂、批判、控诉之后再重新来一遍。还要再来一次刘兰芝如何如何美好的时候,我们班最能捣蛋的赵保龄没举手就站了起来,将了赵老师一军:“刘兰芝勤劳吗?指如削葱根的女人不可能三日断五匹,夜夜不得息是她自己说的,我怀疑刘兰芝说了谎。”我们都兴奋地看着赵老师。赵保龄说完后,赵老师愣在那儿,双眼大睁,瞪着赵保龄。他的脸越来越红,鬓角青筋暴起,眼含怒火,嘴角哆嗦,足足分把钟。教室里鸦雀无声。恢复常态后,赵老师叹了一口气,摇摇头,用有些无奈有些恨铁不成钢又有些理解的语气对我们解释道:“这是文学手法,文学,明白吗?”这时下课铃声刚好响起,入戏的赵老师获得了解放。
1985 年我们读高三,也就是赵老师教我们第二年的时候,一次无意间看到赵老师在读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很好奇,我们不知道王力是谁,更不懂一个中学语文老师教书之外为何还要读这种看起来枯燥无聊的书。赵新仁老师一脸的自豪与得意,乐呵呵地露着一嘴的大黄牙说在自考,自学考试。“老师也要进修学习。”他拍拍保龄的肩膀,嘴角有唾沫飞出。其后我们慢慢知道,他已通过自学考试拿到大专文凭,正在自学攻读中文本科。于是就有些理解他为何每顿饭都要端回宿舍吃,为何总是把自己关在一间不足五平方的狭小房间里。枯灯独坐,清苦捧读,寂寞里有寄托,这对容易入戏的赵老师倒不失一种安慰。
后来我去南京读书,赵老师曾先后两次写信,让我更明了他。他让我帮忙买自考资料,每一次都在信纸上重要的地方划上红色的波浪线,像当初批改我们的作文。划了波浪线还不放心,再在下面划上三角符号,信的末尾还反复说着感谢的话,啰嗦得就像他上课。每次,赵老师都会在信封里附上回寄的邮资和买资料的费用,非常认真地迂腐。
在信里,赵老师向我坦承过参加自学考试的现实考虑,寄希望有一天政策松动,自己的本科文凭能让全家人的身份改变,妻子孩子可以吃上计划口粮。“农村太苦了。”赵老师在信里说。
后来遇上新疆吸引人才的政策,于是赵老师举家西迁了。我极力想象他西迁前后的场景,想他一脸憨厚又呆气的表情,他走路低头吃饭的样子,他高兴起来的一嘴黄牙,可是一片模糊,脑子里最最清晰的场景只剩下他教学《孔雀东南飞》的一些琐碎片段。
(选自《文汇报》2018 年 11 月 16 日,有删改)
(1). 结合全文,完成表格空白处内容。
时间 事件 我的认识
我读高中时 ① ,赵老师保证能提高我们语文成绩。 不在意
吃饭时,赵老师独自打好饭菜回宿舍,在路上边走边吃 感兴趣
② 。 感动
课余时间,③ 。 ④
我在南京读书时 写信让我帮买资料时,赵老师向我坦承了参加自考的目的。 懂得
(2).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赵老师愣在那儿,双眼大睁,瞪着赵保龄。他的脸越来越红,鬓角青筋暴起,眼含怒火,嘴角哆嗦,足足分把钟。教室里鸦雀无声。
(3).篇末,作者为什么说“脑子里最最清晰的场景只剩下他教学《孔雀东南飞》的一些琐碎片段”?
(4).课堂之外的赵老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5).本文的标题“入戏的赵老师”能否换成“别样的赵老师”?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由。
8.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 40 字)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
A选项有误,“少许”“适量”引号连用,中间不能用顿号。
第二部分
2
cuō
,

,
zhàn
,

,

【解析】
“搓”不要注成chuō。
第三部分
3
(1)罕;(2)天罗地网(门可罗雀、星罗棋布等);(3)罔;(4)网。
第四部分
4 (1)
表示事物相互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2)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3)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4)
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5 (1)

【解析】
扣住“夏天是个好节”这个中心句,可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角度去展开。
(2)
临风歌盛世声随月亮山高
6 (1)
在莎莉文老师出现之前,作者把自己比作大雾中的航船,写出了内心的烦躁、迷茫、痛苦。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指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2)
写出了作者处于黑暗寂静世界的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引出下文莎莉文老师的出现,突出雪中送炭般的温暖。
(3)
用感叹句和反问句,强调突出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爱的教育再塑生命的感激。
7 (1)
①第一节课②上《孔雀东南飞》时(一定要点出课文,不能只写上课时),赵老师很入戏。③赵老师自学攻读中文本科(只写赵老师读书不得分)④理解(诸如“好奇”类词语不得分)
(2)
①通过对赵老师的“眼”“脸”“青筋”等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判断+分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赵老师面对同学的挑衅的反应(内容方面),表现了赵老师既生气恼怒,又无奈、不解的尴尬情景(情感或人物性格方面)。②“教室里鸦雀无声”是侧面描写(或是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写出同学们因见到赵老师的表现而震惊。
(3)
结构作用:①篇末点题。题目叫做“入戏的赵老师”,所以赵老师入戏的教学场景在结尾再次强调记忆清晰。内容作用:升华主题。②赵老师上这堂课时很入戏,是赵老师对文学的热爱、对教学的用心;③而赵老师的入戏也震撼了我,我也被赵老师感动得“入戏”了;④同时在这堂课的冲突中赵老师对学生的包容和理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①赵老师认真、迂腐:给我写信时,重要的句子划了线,还划上三角符号,并随信附上邮费和书钱。②赵老师生活随行:他独自用餐,在路上边走边吃。③赵老师好学上进:他勤奋自学,攻读中文本科。④赵老师顾家、为亲人着想:他考上了本科文凭,举家西迁,改善家人生活。
(5)
示例一:不能替换。理由是:①“入戏的赵老师”指赵老师很认真、很投入。②“入戏的赵老师”能点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对文学入戏。③更利于表现文章主题:对老师的怀念。④文章内容紧紧围绕“入戏”在写。⑤“别样的赵老师”指赵老师与众不同,如换成“别样”,就不能体现以上的作用。
示例一:能替换。理由是:①文章开头也说赵老师“别样”,②“入戏的赵老师”指赵老师上课、生活都很认真、很投入,③“别样的赵老师”指赵老师与众不同。④“入戏”也是“别样”,正是赵老师的入戏,才显得他别样,两者是紧紧联系的。⑤题目如换成“别样的赵老师”,也能统领文章全部内容。
8 (1)
句号。从文中“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一句看出。
(2)
善,信,顽强,进取,创造。
(3)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
(4)
比喻。比如“人生是一句话”,又如“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
(5)
人生是一句话,要由我们的脚印落成美丽生动的文字,让后人为我们堆起的那座坟墓竖起一个感叹号。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