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3 14:0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论语》十二章
一、复合题(共13小题;共154分)
1.解释下列“以”字的用法。
(1).策之不以其道
(2).不以千里称也
(3).去以六月息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怒而飞
(2).志怪者也
(3).去以六月息者也
(4).亦若是则已矣
(5).安知鱼之乐
(6).子固非鱼也
(7).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8).请循其本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i.淫慢则不能励精
ii.险躁则不能治性
iii.年与时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ii.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先不看注释读一遍课文,然后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画“√”。
小贴士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阅读时应把握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结合语境进行选择和推测。
(1).公亦以此自矜(A.夸耀 B.骄傲)
(2).尝射于家圃(A.试探 B.曾经)
(3).释担而立(A.解释 B.放下)
(4).但微颔之(A.下巴颏 B.点头)
(5).尔安敢轻吾射(A.怎么 B.安放,设置)
(6).康肃笑而遣之(A.派遣 B.打发)
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四小题。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i.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闻:
ii. 而深奇爱之 奇:
(2).下列加点词与“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中的“而”作用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自钱孔人,而钱不湿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C.黄琬幼而慧
D.康肃笑而遣之
E.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4). 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食之不能尽其材
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3).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4).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林寒涧肃
肃:
(2).晓雾将歇
歇:
(3).念无与为乐者
念:
(4).泉水激石
激:
(5).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命: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7).固不可彻
彻:
(8).曩者霸上、棘门军
曩:
(9).感时花溅泪
时: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略无阙处
略无:
阙:
(2).沿溯阻绝
沿:
溯:
(3).良多趣味
良:
(4).飞漱其间
漱:
其:
(5).从流飘荡
从:
(6).蝉则千转不穷
转:
(7).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8).东皋薄暮望
薄:
(9).日暮乡关何处是
乡关:
(10).几处早莺争暖树
暖树: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0.解释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沉鳞竞跃
(5).欣然起行
(6).水中藻、荇交横
(7).如吾两人者耳
(8).月色入户
(9).盖竹柏影也
(10).但少闲人
11.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为人谋而不忠乎
ii. 曲肱而枕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下列说法哪一项最不恰当( )
A.第(1)则主要强调学思结合。
B.第(2)则提倡“安贫乐道”。
C.第(3)则着重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
D.第(2)则和第(3)则“子曰”中的“子”指孔子。
(4).从上面三则语录中可以概括出一些成语,比如: 。
12.文言文阅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不逾矩
ii.人不堪其忧
(2).“ ”强调学习和思考需要结合起来。(用选文中的句子回答。)
(3).根据以上语录,我们了解到孔子大约 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
(4).孔子赞叹颜回的品质高尚的理由是 。
(5).下列说法哪一项最恰当( )
A.孔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已,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B.“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努力帮他改正。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意思是天天吃着粗荼淡饭、喝着水,枕着弯曲的手臂睡觉,就会得到快乐。
13.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已者,不如已之自为也。
(节选自《韩非于·外储说右下》)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相:
必有下人之色 下:
(2). 公仪休为何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赠鱼?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认识?
答案
第一部分
1 (1)
按照
(2)

(3)
凭借
(4)

2 (1)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
记载
(3)
气息,这里指风
(4)
这样
(5)
怎么
(6)
本来
(7)
完全,完备
(8)
追溯
3 (1) ①
振奋

轻薄

疾行,指迅速逝去
(2) ①
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4 (1)
A
(2)
B
(3)
B
(4)
B
(5)
A
(6)
B
5 (1) ①
使……听见,这里指报告上级。

认为与众不同。
(2) A
【解析】
A.表转折;B、D 表修饰;C、E 表并列。
(3)
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4)
如初升的弯月。
【解析】
黄琬小时候很聪明。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日食遮了多少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当时七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并且认为黄琬十分特别,十分喜爱他。
6 (1)
同“饲”,喂
,

(2)
动词,用马鞭驱赶
,
名词,马鞭
(3)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
大概,表推测
(4)
能力
,
能够
7 (1)
肃杀,凄寒。
(2)
消散。
(3)
考虑,想到。
(4)
冲击,撞击。
(5)
教导、训诲。
(6)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7)
通达,这里指改变。
(8)
先前。
(9)
时事。
8 (1)
完全没有。
,
同“缺”,空隙、缺口。
(2)
顺流而下。
,
逆流而上。
(3)
甚,很。
(4)
冲荡。
,
它们,指怪柏。
(5)
跟、随。
(6)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7)
形容水的澄澈。
(8)
接近。
(9)
故乡。
(10)
向阳的树。
9 (1)
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
(2)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3)
志士分别三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10 (1)
交相辉映
(2)
四季
(3)
消散
(4)
指水中潜游的鱼
(5)
愉快地,高兴地
(6)
交叉错杂
(7)
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8)
单扇的门,一说指堂屋的门
(9)
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大概是”
(10)
连词,“只是,不过”
11 (1) ①
竭尽自己的心力

胳膊
(2)
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改正它。
(3) A
(4)
择善而从
【解析】
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乐在其中。
12 (1) ①
越过

能忍受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十五
(4)
颜回忍受着穷困清苦的生活,不改变他好学的兴趣
(5) B
13 (1)
做宰相;迁就,顺从,听从。
(2)
①接受别人的赠鱼就可能贪赃枉法(歪曲法律),被免去相职,最终无鱼可吃。②清廉为官,遵纪守法,才是保护自己的根本。(其他如“依靠他人,不如依靠自己”也可。)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