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5《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5《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1 09:3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猜一猜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
苏洵 苏轼 苏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其词开豪放一派。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儒家和佛老思想。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走近作者
坎坷一生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画: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
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旷世奇才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反对新法,请求外调出京,后屡遭贬官。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此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
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
在黄州的四年里,他创作了66首词、200多首诗、3篇赋、170多篇文(含小品),写了280多封书信,其中有豪放派的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有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历史有时如此让人费解。
怀古诗
这类诗往往通过对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或借古讽今,或怀古伤己,或发表某种感慨。
1.读准字音
淘(táo)尽  公瑾(jǐn)  纶巾(ɡuān)
樯橹(qiánɡlǔ) 酹(lèi)
2.解释词语
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惊涛拍岸:汹涌翻腾的波涛拍打江岸。
遥想:远想。
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羽扇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
樯橹:代指曹操水军。樯,挂帆的桅杆。橹,摇船的桨。
华发:花白的头发。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基调如何?)
2.这首词写了哪几个内容?这几个内容是靠哪些语句连缀在一起而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的?
情感基调:
豪放中的含蓄,高亢中的悲慨
主要内容:
上阕咏赤壁,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壮丽雄阔景色,引发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下阕主要刻画了周瑜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并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
情感基调:豪放中的含蓄,高亢中的悲慨
上片 下片
壮丽雄阔之景 壮志未酬之情
(写景 咏史 抒情)
上片 下片
壮丽雄阔之景 壮志未酬之情
大江赤壁,起兴点题
状写江山,思慕古人
缅怀周郎,建功立业
感伤身世,祭奠江月
上片着力描绘赤壁雄奇之景
下片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
研读课文
1.词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有何作用?
①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
②“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对他的歌颂。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句属于表达中的记叙,点出了作者怀古的内容,引出出词人心中的英雄——周瑜,确定了本词要塑造和歌颂的对象。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与下文有何关系?
①通过动词“穿”“拍”“卷”与形容词“乱”“惊”,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
②描绘了当年英雄活动的典型环境,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渲染磅礴宏伟气势、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 “雄奇险峻,雄浑壮阔”。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波涛气势之大
渲染磅礴
宏伟的气势
4.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怎样的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本句对景抒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山如画”是对前面所写景物的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写景转为写人,引出对周瑜的具体刻画。
5.下阕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刻画周瑜这一形象的?表现了周瑜怎样的形象特点?
风流儒将
英雄周瑜
小乔初嫁
生活细事
年青有为
雄姿英发
形象气质
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
服饰装扮
风流儒雅
谈 笑 间
语言神态
自信从容
樯橹灰飞烟灭
侧面烘托
丰功伟绩
6.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以美人衬托英雄。
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周瑜
年龄:3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怀古
自伤
7.“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
8.作者怎样抒写人生如梦的感慨的?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9.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①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 “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②诗人从对比中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这是一种人之常情。
③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
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
外儒
内道
风流人物英雄豪杰
怀古咏史
壮志未酬
抒情
描壮观之景
怀英豪之人
抒未酬之豪情
气势磅礴雄奇壮阔
写景
讨论
1.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描绘壮丽之景。刻画豪迈之人。抒发壮志豪情。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2.本词最重要的艺术技巧有哪些?
①烘托:以“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一时多少豪杰”烘托作者心中的英雄人物周瑜。
②对比映衬:以周瑜的“雄姿英发”对比映衬作者的“早生华发”,以周瑜的少年得志对比映衬作者的壮志未酬。
③虚实结合:眼前实景与赤壁之战的战场虚实结合。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英俊杰出) ②惊涛拍岸(惊动) ③樯橹灰飞烟灭(曹军惨败的情景) ④故国神游(旧地) ⑤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⑥羽扇纶(ɡuān)巾 ⑦酹(lèi)江月 ⑧樯(qiánɡ)橹 ⑨料峭(shào) ⑩一蓑(shuāi)烟雨
A.①②③④⑥⑦⑨  B.③④⑥⑦⑧⑩
C.①⑤⑥⑧⑨⑩ D.①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 D(②惊:涌起;⑨峭:qiào,⑩蓑:suō。)
随堂练习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这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这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羽扇纶巾”,指周瑜。这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羽扇纶巾”,指周瑜。这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答案】 D
3.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结构的作用,理解正确的几项是(  )
A.是上片情事的铺排和延续。
B.是上片情事的收束和总结。
C.是上下两片的中枢和纽带。
D.是下片情事的引发和过渡。
【答案】 BD
4.下面四个短语是对赤壁景色的描写,概括确切的一个是(  )
A.雄伟壮观   B.波澜壮阔
C.变化多端 D.威力无穷
【答案】 A
5.下片的中心句是(  )
A.遥想公瑾当年 B.谈笑间
C.故国神游 D.人生如梦
【答案】 D
6.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即显示出词人的广阔视野,不仅描绘了大江的非凡气势,且囊括了许多古代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直抒胸臆,由对古代英雄的神往,而去追寻他们的足迹;且将“赤壁”冠以“周郎”,则暗示出他所思慕的英雄乃是周郎。
C.将“小乔初嫁”这一情节入词不仅在于要表现英雄美人璧合珠联,表现周瑜的雄姿英发,更在于揭示周瑜同孙权的密切关系,从而表现孙权对周瑜的信赖有加。透过诗句背后,则隐含着诗人不被信任、不被重用的叹息。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人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正是内心苦闷和哀伤的外露。然而,可贵的是,词人并未由此而消沉、颓废、及时行乐;相反,他以酒祭江,所表达的正是对英雄的缅怀和景仰。
【答案】 B(本项反引诗句,并非直抒胸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只能说是含蓄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作业:
1、将本词改写成自己喜爱的一种文体。
2、背诵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