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导体的电阻 课时提升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2导体的电阻 课时提升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1 08:0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2导体的电阻 课时提升练(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的AB段(曲线)所示,由图可知,灯丝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  )
A.5 Ω B.10 Ω C.1 Ω D.6 Ω
2.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B.由R= 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由ρ= 可知,ρ与R、S成正比,与l成反比
D.对某一确定的导体(体积、形状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发现它的阻值增大,说明该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甲、乙两根导线,甲的电阻率是乙的4倍,乙的长度是甲的3倍,乙的横截面积是甲的2倍,则甲、乙导线电阻之比是(  )
A.8:3 B.6 :1 C.3 :2 D.24 :1
4.某一导体随温度变化而得出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的AB段(曲线)所示,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导体的电阻为120Ω
B.B点对应的导体的电阻为8Ω
C.在AB段,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变化了20Ω
D.在AB段,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5.如图所示是一段均匀的圆柱形导体,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该通过实验测得该段导体的电阻为R,则此导体的电阻率 为(  )
A. B. C. D.
6.三个电阻的阻值之比为R1:R2:R3=1:2:3,将这三个电阻并联后接在电源两端,则通过这三条支路的电流I1:I2:I3之比为(  )
A.1:2:3 B.3:2:1 C.2:3:6 D.6:3:2
7.现有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形导体甲乙,它们的横截面积之比,长度之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电阻之比
B.甲乙并联时总电阻与甲乙串联时总电阻之比
C.甲乙串联接入电路,相同时间内它们产生的焦耳热之比为
D.甲乙并联接入电路,相同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
8.如图所示是某导体的 I-U图像,图中α =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因I U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
C.可通过题给条件求出该导体的电阻率
D.在该导体两端加6.0V电压时,每秒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是3.0 C
9.如图所示,两个截面不同、长度相等、材质均匀的铜棒接在电路中,两端电压为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两棒的电流强度相等 B.两棒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相同
C.两棒内的电场强度相同 D.细棒的电压等于粗棒的电压
10.某同学对两个电阻各进行了一次测量,图中的A、两点是根据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在坐标系中所描的点,若A点表示的电阻大小为,点表示的电阻大小为,则(  )
A. B. C. D.无法判断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电荷就是体积和带电量都很小的带电体
B.在电解液中,由于是正、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电流有两个方向
C.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作标准电阻
D.法国物理学家库仑1785年创造性的引入了电场线的概念
12.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
A.功率 B.机械能 C.电阻 D.电场强度
1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由I=知,U一定时,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B.由I=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由R=可知,I一定时,导体的电阻R与U成正比,U一定时,导体的电阻R与I成反比
D.对给定的导体,比值是个定值,反映了导体本身的性质
14.由钨合金制成的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图线及相应坐标可知(  )
A.流过导体的电流为1A时,导体的电阻是5Ω
B.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2V时,导体的电阻是14Ω
C.该导体是线性元件
D.该导体是非线性元件
15.对于欧姆定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从关系式U=IR可知,对于阻值一定的导体,通过它的电流越大,它两端的电压也越大
B.从关系式R=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C.从关系式I=可知,对于阻值一定的导体,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一倍时,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一倍
D.从关系式R=可知,导体两端电压越大,电阻R也越大
二、解答题
16.一根做电学实验用的铜导线,长度是,横截面积是,它的电阻是多少?一根输电用的铝导线,长度是,横截面积是,它的电阻是多少?为什么做电学实验时可以不考虑导线的电阻,而输电线路导线的电阻则必须要考虑?
17.某一段导体,在4秒内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20C,则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安培?若该导体的电阻为4欧,则它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伏?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由电阻的定义
R=
知,A点电阻
RA=Ω=30 Ω
B点的电阻
RB=Ω=40 Ω
从而AB段电阻改变
RB-RA=10 Ω
故选B。
2.D
【详解】
A.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大小是由导体本身性质所决定的,所以无论导体当中有没有电流通过,导体都有电阻,A错误;
B.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材料本身性质决定的,也受温度的影响,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其通过的电流无关,B错误;
C.电阻率由材料和温度决定,与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C错误;
D.对某一确定的导体,当温度升高时,发现它的电阻增大,则由
可知该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甲、乙两根导线,甲的电阻率是乙的4倍,乙的长度是甲的3倍,乙的横截面积是甲的2倍,由电阻定律
则两根导线电阻之比
故选A。
4.C
【详解】
ABC.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可知,A点对应的导体的电阻为
B点对应的导体的电阻为
在AB段,导体的电阻变化了
AB错误;C正确;
D.根据图像的斜率的倒数可以表示电阻的变化,所以在AB段,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可得,此导体的电阻率为
故选D。
6.D
【详解】
三个电阻的阻值之比为R1:R2:R3=1:2:3,将这三个电阻并联后接在电源两端,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由欧姆定律可得
可得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A.根据电阻定律
可得甲乙的电阻之比
选项A错误;
B.设甲乙的电阻分别为R和4R,则甲乙并联时总电阻与甲乙串联时总电阻之比
选项B错误;
C.甲乙串联接入电路,根据
Q=I2Rt
则相同时间内它们产生的焦耳热之比为
选项C错误;
D.甲乙并联接入电路,根据
相同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
选项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B.由欧姆定律可得
故I-U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可知该导体的电阻恒定,不与电压成正比,其阻值为
R=2.0Ω
AB错误;
C.由电阻定律可得
题中已知条件不够,无法求出该导体的电阻率,C错误;
D.在该导体两端加6.0V电压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每秒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为
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
A.因两导体串联,则电流强度一定相等,故A正确;
B.由
可知,电流相同,单位体积内的电子数相同,电子的电荷量相同,因横截面积不相同,故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不同,细棒中的电子定向移动速率大,故B错误;
CD.因电流相等,而由
可知,细棒的电阻较大,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细棒两端的电压较大,则由
可知,细棒内的电场强度大于粗棒内的电场强度,故C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
根据
可知该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等于电阻,因A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较大,可知A的电阻较大,即
故选B。
11.C
【详解】
A.点电荷是指本身的线度比相互之间的距离小得多的带电体叫做点电荷,能否看作点电荷与物体本身大小、质量等无关,要看物体本身的大小与物体相互之间的距离能否忽略,故A错误,;
B.在电解液中,正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相同,故电流只有一个方向,故B错误;
C.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作标准电阻,故C正确;
D.最早引入了电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的科学家是法拉第,故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为矢量,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而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为标量,如路程,速率和质量等。所以功率、机械能、电阻是标量,电场强度是矢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ABD
【详解】
A.由
I=
知,U一定时,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A正确;
B.由
I=
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B正确;
C.导体的电阻R只与导体本身有关系,与加在其两端的电压无关,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C错误;
D.对给定的导体,比值是个定值,反映了导体本身的性质,即描述了导体电阻的大小,故D正确。
故选ABD。
14.AD
【详解】
A.流过导体的电流为1A时,两端电压为5V,则导体的电阻为
A正确;
B.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2V时,流过导体的电流为1.5A,则导体的电阻为
B错误;
C.由AB解析可知导体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该导体是非线性元件,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5.AC
【详解】
A.对于阻值一定的导体,根据U=IR可知,I越大,U越大,A正确;
B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U、I无关,故BD错误;
C.对于电阻一定的导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则有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一倍时,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一倍故C正确;
故选AC。
16.,,原因见解析
【详解】
铜的电阻率为,铝的电阻率为,根据电阻定律得
铜导线的电阻为
铝导线的电阻为
实验室用的铜导线比较短,电阻率较小,导线电阻很小,相对于用电器的电阻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用考虑导线电阻。而远距离输电距离长,输电线上的电阻就比较大,所造成的损耗就不能忽略了。
17.;
【详解】
由题得通过导线的电流强度
该导体的电阻为4欧,则它两端的电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