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A卷)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1 常州)20世纪50年代开始,民族独立运动发展和美苏两极争夺“中间地带”的活动,激发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中日益强烈的非集团化倾向。下列体现“非集团化倾向”的是( )
A.欧洲一体化 B.“门户开放”政策
C.不结盟运动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2.(2021 淮安)如图为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在1994年、2005年和2012年的整体规模和实力变化柱状图表。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工业化 B.城市化 C.信息化 D.全球化
3.(2021秋 鄞州区期中)手机乘车、微信转账、手机挂号看病、人脸识别开发票……这些都是“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这说明网络( )
A.无所不能 B.促进人际交往
C.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D.彻底改变世界
4.(2021秋 大田县期中)如图共同反映了当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经济混乱 B.资源匮乏 C.环境污染 D.贫富分化
5.(2021 淄博)中国多次表示,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下列对“联合国”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当今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
B.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协调中心
C.全球贸易发展的管理机构
D.凝结反法西斯战争成果的国际组织
6.(2021春 海淀区校级期中)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国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满洲里等边境城市
D.成功申请北京奥运会举办权
7.(2021秋 东营区校级期中)某一国际组织的宗旨是: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这一国际组织(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盟 D.联合国
8.(2021秋 宁德月考)“以开放、平等、互惠的原则,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这反映了世界贸易组织的( )
A.宗旨 B.作用 C.职能 D.要求
9.(2021秋 宁德月考)20世纪90年代,全球掀起了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这种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网络,使网络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多媒体方式相互传递信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B.航天技术的进步
C.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发展
10.(2021秋 宁德月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局部冲突不断。在当今世界,负责调和局部冲突的国际组织是( )
A.世界卫生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11.(2021秋 柯桥区月考)安徽省出台《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加大奖补力度提升农村电商“带货”能力,推广“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这体现了( )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C.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D.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12.(2021秋 柯桥区月考)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处在青春期的一些中学生越来越“宅”,部分学生回家后把大量时间用在刷一些流行短视频和打游戏上,宅在家中封闭自己、拒绝交往成为“宅男宅女”们的生活常态。这种状态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
①沉迷于虚拟世界,会导致性格变得孤僻
②会使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差
③有利于发挥自身的潜能,有助于完善自我
④会使自己陷入孤立,与现实世界相脱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21秋 柯桥区月考)某校八年级同学准备举行一场辩论赛,辩题是“网络利大于弊(正方观点),还是弊大于利(反方观点)”。小磊作为正方的辩手,应重点阐述的观点是( )
A.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B.网络交往能够满足我们全部的生活需求
C.网络交往具有风险,需要增强防护意识
D.网络为学习、工作、交往等提供了便利
14.(2021 路北区三模)2021年3月23日,苏伊士运河发生了塞船事件,导致运河双向断航。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塞船”事件严重影响这一期间全球市场石油、天然气、铜的供应,甚至可能威胁到卫生纸的生产。这表明,当前的世界经济( )
A.贸易保护日益明显 B.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C.资源配置愈加科学 D.发达国家无力主导
15.(2021 射阳县三模)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担负着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是( )
A.联合国大会 B.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C.联合国秘书处 D.联合国维和部队
二.材料题(共3小题)
16.(2020秋 监利市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国家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红色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
——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 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德国“遭到决定性的失败”、俄国“在红色革命中崩溃”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战后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秩序?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7.(2021 葫芦岛模拟)题融入愤境,识图释图,回答问题。
信息一:
信息二:美国前国务卿97岁的亨利 基辛格2020年4月间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了题为《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的专栏文章。基辛格在文中指出,新冠病毒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猛烈程度对人类发起攻击,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但它所引发的政治和经济动荡可能会持续几代人。各国必须在合作的基础上解决当前的问题,否则将面临最坏结果。
信息三:塑料的发展日新月异,自其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其优点独特,但后来发现共缺点也不少,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塑料才能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石油化工生产的塑料制品造成的废物污染是世界性的环境难题,由于塑料无法自然降解,已成为人类的第一号敌人,导致陆地、海洋许多动物的死亡。大部分塑料一次性消费使用后即被丢弃,如矿泉水瓶、饮料瓶、方便食品的外包装、各种塑料袋、农业种植使用的大棚地膜等等。迄今为止学术界认为,塑料产品由于物理化学结构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可能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不会被分解,塑料在土壤中完全被微生物同化、降解,可能需要200﹣400年时间,从而造成在环境中的积累,对陆地、海洋的危害性极其严重。每年有数千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这些塑料不会沉入水底,也不会被生物降解,只会破裂成无数碎片,永远漂浮在海上。由于洋流作用,四处漂荡,这些塑料垃圾被海洋生物吃掉,海洋生物或者死,或者被捕捞上来,其中被捕捞上来的海产品又回到了人类的餐桌,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影响整个生物圈的繁衍生殖,因此我们必须做出改变。当初各种塑料制品的发明者们始料未及,这是他们万万意想不到的结局。
(1)信息二中亨利 基辛格所言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即世界格局或国际体系),请你阅析图A与信息二,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人类历史长河中,“一战”之后与“二战”之后,世界秩序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分别形成了什么样的国际体系或世界格局?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今的世界格局正朝着什么样的趋势发展着?中国将如何积极应对?阅析图A与信息二,请写出你的真实感想及感悟?
(3)阅析图B《窒息》与信息三,得出你的真实感想、感悟,再结合已经学过的“生态与人口问题”这方面的知识回答: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将如何去做来切实可行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4)阅析并回答图C与图D人物为世界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分别是什么?(不得抄袭图片语言)
18.(2021 昆明模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昆明市市民王某计划着“五一”的出行计划。
第一天:坐火车到北京领略长城之雄伟、壮丽,北京城之金碧辉煌。
第二天:从北京坐飞机到西安,到回民街尝尝陕西特色小吃。
第三、四天:白天坐汽车到兵马俑和大雁塔等景点游玩,到开元商城购买耐克衣服、苹果手机等,晚上到大唐芙蓉园游览夜景。
第五天:坐火车回昆明。
(1)材料一中出现的交通工具分别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耐克衣服、苹果手机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图片内容所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图1中的场景与当时世界上的什么事件有关?
材料三:
时间 成就 时间 成就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1966年 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1999年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1970年 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08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实现太空行走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什么意义?
(4)根据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2021春 牡丹江期末)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的“两弹”科技成就斐然,请列举一例。
(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3)请写出两位在“两弹一星”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字。他们身上体现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4)我国首位乘坐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2008年哪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其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2012年加入人民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的名字是什么?
(5)哪位农业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20.(2021春 重庆月考)阅读以下材料然后判断: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外访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倡议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这一倡议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等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涂“A”;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涂“B”;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涂“C”。
(1)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是多方共建的发展倡议。
(2)“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区域性、排他性、互惠性等特点,能实现多方共赢。
(3)“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欧亚非拉美几大洲,有助于推动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
(4)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5)“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推动国际社会的多元互补、文明互鉴、深度融合发展。
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A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C; 2.D; 3.C; 4.C; 5.D; 6.B; 7.A; 8.A; 9.A; 10.C; 11.A; 12.B; 13.D; 14.B; 15.B;
二.材料题(共3小题)
16.(1)德国在“一战”中惨败,俄国十月革命;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2)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等)。;
17.(1)“一战”后形成的国际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
(2)当今的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着;中国如何应对,开放性答案。参考答案:①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②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④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⑤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⑦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3)科学使用塑料,保护环境等。
(4)图C屠呦呦科研团队开创的青蒿素类药有效抵抗疟疾,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图D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②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18.(1)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飞机、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
(2)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
(3)袁隆平;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同时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科技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等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东方红一号。
(3)钱学森、邓稼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4)杨利伟;“神舟七号”或“神七”;“辽宁舰”。
(5)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0.
(1)A。
(2)B。
(3)B。
(4)C。
(5)A。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