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1 10:3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说到底,出世与入世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在东汉末年乱世中,曹操和陶渊明作为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他们都借助诗歌传达出了自己的心声。通过解读这两首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一、知作者
陶渊明
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晚年更名为潜,别号五柳先生,先私谥靖节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开创了田园诗,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共传世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去世后谥号为武王,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
一个知识点:谥号
谥号: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平民没有谥号)
私谥: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
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1.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
2.中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
3.恶谥,如:厉,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自主学习:1、大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找出两首诗中的诗眼。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jīn
wèi
yōu

duō



整体感知
找出“忧”的诗句。

三、析诗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朗读
yìn
ài
zhuō
fán
找出与“归”有关的诗句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添加标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一忧人生短暂
将人生比作“朝露”,一会儿就干了,极言人生的短促,感叹时光易逝。
比喻
三、析诗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借《诗经·郑风·子衿》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地萦回在我的心里,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回音?这里用来抒发自己对贤士的思念之情,提醒人才主动投靠自己。
用典

(贤才)
思慕情人
思慕贤才
对贤才的
思念和渴望
比兴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史以言志或抒情
有据可依,生动形象,含蓄简洁
用典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人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天子宴请宾客的句子,表明自己礼贤下士的求贤态度。
用典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将贤才比作碧空中的皓月,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表现了诗人求贤不得的心情。
比兴
添加标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二忧求贤难得
当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割据一方的雄主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想尽办法招揽人才,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诗人将贤才比作“乌鹊”,写出他们徘徊犹豫不知投靠谁的心态,抒发自己担忧人才投靠他人愁情。
比兴
添加标题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诗人借用《管子 形解》中的句子,表明自己就像谦虚的山一样不满足于高,像博大的海一样不满足于深。借用周公热切殷勤接待贤才的故事,表明自己招纳贤才的热诚。
用典 比喻
三忧功业为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人生短暂
贤才难得
功业未就

统一天下

所忧为何?
“归园田居”题眼是哪个字?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探究、合作
赏析诗歌
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樊笼
羁鸟、池鱼
自己
比喻
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樊笼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羁鸟、池鱼
自己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诗中还有哪些词语能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
久在
(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诗人如何描写田园之景的?
方宅、草屋
(近景)
村落、炊烟
(远景)
榆柳、桃李
狗吠、鸡鸣
(声音)
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白描、以动衬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
品诗意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
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
只用线条勾描,不着颜色,
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
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
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
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
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
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
多的艺术效果。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宁静、闲适、喜悦、怡然自得的心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①田园生活
②怡然自得的心情
合作探究
1.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明确: 《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
《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拓展延伸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两个人的时代相隔并不久远,生活的背景极为相似,但二人做出的选择却大有不同。请诵读诗歌,体悟情感,结合背景知识谈谈你对他二人的人生选择的看法。
《短歌行》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83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乌鹊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赋诗《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归园田居》
四、懂背景
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东晋时局动荡,陶渊明从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首次出仕做官,到义熙二年(406年)彻底告别仕途,其间一共十三年,有“五进五出”的经历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而隐士思想,也历来占据传统文化精神最崇高、最重要的地位。另外,古往今来,很多人同时具备隐士情怀和志士节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可能没有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却能造就人格的丰碑。不管你居高位,还是处低位都要活得真实,能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一块净土,让自己的心态
非常的健康!
周末作业
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请替曹操或者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有出世或入世的观点。(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