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二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二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20 10:00:18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二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下列选项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s=vt D.
【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过许多符号,例如 v (速度)、(风向)等。
【解答】A中是一个提醒注意的标志,属于符号;B是一个细胞模式图,是属于模型;C是一个公式,属于模型;D是一个图像,模型可以是一幅图、图像、复杂的对象或者过程,故属于模型。
故答案为:A。
2.(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水中溶解的氧气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D.在常温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氧气不能燃烧,故A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B错误;
C.水中溶解的氧气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故C正确;
D.在常温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错误。
故选C。
3.如下图,下列实验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有机物的特征及定量实验的基本要求解题即可。
【解答】解: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加热,如果质量减少、有焦味,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
故答案为:C。
4.(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是(  )
①质量很小 ②体积很小 ③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④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⑤微粒间有空隙 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和理解判断。
【解答】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与体积很小,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且微粒之间都有空隙,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故①②③⑤⑥符合题意;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但原子不能再分,故④不合题意。
故选A。
5.(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 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几位同学设想了四种M内分子变化示意图,你认为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质微观组成的认识判断。
【解答】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后,氮分子仍然由两个氮原子组成,它的质量和体积都不会发生改变,只是相邻氮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了,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
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中碳氧原子种类相同,但因分子构成中数目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解答】A、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而数目不同,不符合题意;
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相同,不符合题意;
C、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符合题意;
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不同作物缺少不同无机盐,表现不同的症状: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油菜只开花,不结果;向日葵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无机盐是(  )
①硼 ②钾 ③磷 ④氮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氮磷钾为植物生长的营养素,根据植物缺乏营养素的症状分析解答。
【解答】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缺少氮元素,故选④;油菜只开花,不结果,缺少硼元素,故选①;向日葵杆细茎弱,易倒伏,缺少钾元素,故选②;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缺少磷元素,故选③。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将一马玲薯切削成图示的形状,然后放一小容器中,分别加入1、2两种液体,过一会儿后,其液面发生图示的变化,则关于1、2二种液体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A.1、2都是清水 B.1、2都是盐水
C.1是清水,2是盐水 D.1是盐水,2是清水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过许多符号,例如 v (速度)、(风向)等。
【解答】A中是一个提醒注意的标志,属于符号;B是一个细胞模式图,是属于模型;C是一个公式,属于模型;D是一个图像,模型可以是一幅图、图像、复杂的对象或者过程,故属于模型。
故答案为:A。
9.(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氮气的用途很广泛,下列不属于氮气的用途的是(  )
A.合成氨制氮肥 B.充入灯泡作保护气
C.液氮作制冷剂 D.医疗上作为危重病人的急救气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解析】【分析】性质决定用途,根据氮气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氮元素是植物生成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利用氨气合成氨制氮肥,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充入灯泡作保护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液氮的沸点很低,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以作制冷剂,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氮气不能供给人类呼吸,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所占体积很小;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③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④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内中子数;
⑤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对原子和原子核的认识判断。
【解答】①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所占体积很小,故①正确;
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②正确;
③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仍然可以再分,故③错误;
④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故④错误;
⑤氢原子就由质子和电子构成,没有中子,故⑤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
故选A。
11.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答】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所以装置中火柴头燃烧,是因为与空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火柴梗是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C
12.(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 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韧皮部外面的树皮对植物具有保护作用。
【解答】A 在B的上方进行了树皮环剥导致叶片上产生的有机物无法通过筛管运输,B就无法吸收营养而不长大;
B环剥部位在A下方,切断了筛管,但是有机物能从叶片运输到A,A能继续生长;
C从上到下的环剥部位为1、2、3、4,故有机物被阻断在1处,应该在1处出现肿胀;
D树皮被环剥,只是切断了筛管,茎中的木质部导管未被损坏,水正常运输。
故答案为:C。
13.(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氯原子得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D.钠原子失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钠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此时正电荷数比负电荷数多1,因此形成带一个正电荷的钠离子,故A、D正确不合题意;
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此时负电荷数比正电荷数多1,因此形成带一个负电荷的氯离子,故C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钠原子带正电荷,氯原子带负电荷,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14.(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枇杷是塘栖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枇杷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黏性较强的土壤,土壤的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砂土类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壤土类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解答】 种植枇杷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 , 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壤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 ( 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 ) 占土壤总体积的 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 1% ~ 5%;水和空气各占 25%,这样的土壤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故A符合条件。
故答案为:A。
15.(2019八下·永康期末)很多人都喜欢种植多肉植物。多肉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具有较强的贮水能力,在生活习性上他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以下关于多肉植物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孔白天关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
B.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
C.根吸收的水份大部分成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D.气孔夜间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1)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2)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是通过这种蒸腾作用 散发出去的。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答】A、气孔是植物体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所以 气孔白天关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多肉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具有较强的贮水能力 , 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是通过这种蒸腾作用 散发出去的,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气孔夜间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氯酸钾(KClO3)是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氯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3 C.+5 D.+7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氯酸钾的化学式为 KClO3 ,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3=0,解得:x=+5,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7.(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原子结构的模型在实验和探索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
A.6个质子和8个中子 B.8个质子和6个中子
C.6个质子和8个电子 D.8个质子和6个电子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且正电荷数等于负电荷数,而中子不带电,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该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因为正电荷数等于负电荷数,即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8.(2019·温州)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01 B.157 C.258 D.359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由于原子的质量很小,描述起来非常的不方便,于是用碳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用其它原子的质量与这个标准的比值来描述原子质量,这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由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而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因此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正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和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因此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解答】根据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可知,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那么钔原子的质子数就是101,故A正确。
故选A。
19.(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移栽幼苗时,为了提高成功率,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在阴天或早晚移栽 ②不要碰到叶 ③剪去一部分叶 ④给植物覆盖遮阴 ⑤及时施肥 ⑥让植物尽快光照,制造营养 ⑦根带一个土砣 ⑧减掉部分根尖
A.①③⑤⑦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⑦ D.①③④⑤⑧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许多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的范围比枝叶大,能把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地上,同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是通过这种蒸腾作用 散发出去的。蒸腾作用不仅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它还能把茎内木质部的水往上
拉,根部的水也随着上升,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同时也促进了植物体内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此外,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移栽幼苗时,根离开了土壤,无法吸收水和无机盐,需要保持植物的生长,在阴天或者早晚移栽,①正确;为了减少叶子的蒸腾作用,水分的散失,需要减去一部分叶子,③正确;遮荫处理,防止温度过高,蒸腾作用加快,水分散失过快,④正确;为了保护根毛可以根带一个土砣,⑦正确;不能减掉根尖或者施肥,会导致根毛区被破坏故⑤、⑦错误;⑥植物只要有光照和叶绿素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⑥无法提高成功率,①③④⑦正确。
故答案为:C。
20.(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某化合物由A、B两种元素组成,已知A,B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4,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8,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A2B B.AB C.AB2 D.A2B4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之比等于元素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据此计算出二者的原子个数比,从而写出化学式。
【解答】该化合物中A、B的原子个数之比:,则化学式为:A2B,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0分)
21.(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用化学式或符号表示。
①氩气   ;②氯气   ;③硫磺   ;④汞   ;
⑤金刚石   ;⑥氯化钠   ;⑦水   ;⑧过氧化氢   ;
⑨五氧化二磷   ;⑩硝酸铵   ; 一氧化氮   ; 氧化镁   ;
四氧化三铁   ; 氢氧化铜   ; 碳酸钾   ; 3个二氧化碳分子   ;
2个钡离子   ; 两个银原子   ; 硫酸根离子   ; +3价的铝元素   。
【答案】Ar;Cl2;S;Hg;C;NaCl;H2O;H2O2;P2O5;NH4NO3;NO;MgO;Fe3O4;Cu(OH)2;K2CO3;3CO2;2Ba2+;2Ag;SO42-;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①氩气由原子直接构成,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为Ar;
②氯气由分子构成,而氯分子由两个氯原子构成,即Cl2;
③硫磺为固体非金属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即S;
④汞为金属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即Hg;
⑤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即C;
⑥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即NaCl;
⑦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即H2O;
⑧过氧化氢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即H2O2;
⑨五氧化二磷由两个磷原子和五个氧原子构成,即 P2O5 ;
⑩硝酸铵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即 NH4NO3 ;
一氧化氮由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即NO;
氧化镁由一个镁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即MgO;
四氧化三铁由三个铁原子和四个氧原子,即 Fe3O4 ;
氢氧化铜由一个铜离子和两个氢氧根离子构成,即 Cu(OH)2 ;
碳酸钾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即 K2CO3 ;
3个二氧化碳分子写作: 3CO2 ;
2个钡离子写作 2Ba2+ ;
两个银原子写作 2Ag ;
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写作 SO42- ;
+3价的铝元素写作 。
22.(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写出下列符号或化学式的含义
“O”:①   ;②   ;
“SO3”: ①代表什么物质   ;
②代表一个什么分子   ;
③物质的元素组成   ;
④一个分子内原子构成情况   ;
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
【答案】“O”;氧元素 ②一个氧原子;“SO3”: ①三氧化硫;;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三氧化硫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一个三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三氧化硫相对分子质量为80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围数字的含义和化学式的意义分析作答。
【解答】(1)“O”:①氧元素;②一个氧原子;
(2)“SO3”: ①代表的物质为三氧化硫;
②代表一个三氧化硫分子;
③说明三氧化硫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
④说明一个三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
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32+16×3=80。
23.(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写出下列数字“2”表示的含义
SO42-中2表示   ;H2O中2表示   ;
2N中2表示   ;MgO+2中2表示   ;
【答案】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氧化镁中镁的化合价为+2价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所带电荷数,正负号表示电性;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3)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4)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1)SO42-中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2)H2O中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3)2N中2表示2个氮原子;
(4)中2表示氧化镁中镁的化合价为+2价。
24.(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标号②所示部位叫   ,该部位含有分裂能力的细胞。
(2)图中显示细胞伸长最快的部位是标号   所示部分。
(3)图中标号④所示部位叫   ,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答案】(1)分生区
(2)③
(3)根毛区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对根起着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根冠细胞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分生区中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以使根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伸长区中的细胞逐渐停止分裂,能较快生长,因而能使根伸长;根毛区中的细胞停止分裂,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根毛伸入土壤颗粒的空隙内,增大 了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图中①是根冠区,②是分生区,③是伸长区,④是成熟区。
【解答】(1)②是分生区,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的能力,使细胞数量不断地增大;(2)③是伸长区,能较快的生长,细胞停止分裂;(3)根毛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也成为成熟区。
故答案为:(1)分生区;(2)③;(3)根毛区。
25.(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右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具有保护结构的是①   ,构成它的细胞颜色是无色透明的。
(2)叶片的制造并储存营养的结构是②和④   ,它的细胞内部都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具有输导作用的结构是③   ,内有导管和筛管。
(4)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⑤   ,其开闭由   控制。
【答案】(1)表皮
(2)叶肉
(3)叶脉
(4)气孔;保卫细胞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的形态虽然是多种多样的,它的基本结构却是相似的。一片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组成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是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的,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①是表皮,②和④是叶肉,③是叶脉。
【解答】(1)①上表皮和下表皮都具有保护;(2)②和④都是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合称叶肉,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片是绿色,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3)叶脉里面有导管和筛管,具有疏导作用;(4)叶是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门户是气孔,它是由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控制,保卫细胞两侧的细胞壁的厚度不同,靠近气孔的细胞壁厚,远离气孔的细胞壁薄,吸水膨胀时细胞向外弯曲,气孔张开,失水体积缩小,细胞壁拉直,气孔关闭。
故答案为:(1)表皮;(2)叶肉;(3)叶脉;(4)气孔,保卫细胞。
26.(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铝④氯化钙⑤氖气⑥石墨⑦甲烷,由分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构成的是   ,由离子构成的是   。(填序号)
【答案】①②⑦;③⑤⑥;④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2)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和大多数固体非金属单质,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3)大多数的盐、碱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都由离子构成。
【解答】(1)由分子构成的是二氧化碳、氧气和甲烷,故选①②⑦;
(2)由原子构成的是铝、氖气和石墨,故选③⑤⑥;
(3)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钙,故选④。
27.(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下列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
【答案】A;BD;C;A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和C中只有一种分子,即只有一种物质,为纯净物;
(2)A中只有一种元素,为单质;
(3)C中由两种元素组成,为化合物;
(4)B和D中都有两种分子,即由两种物质组成,为混合物。
28.(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用“ ”、“ ”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汞原子。如图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变化的微观模型图。结合该图回答:
(1)此过程为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C变化的实质是   。
【答案】(1)化学
(2)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该过程中生成了氧气和汞两种新物质,即发生了化学变化。
(2)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C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9.(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某一千年古树已经空心,但依然枝繁叶茂,根据茎的结构分析并回答:
(1)若古树树皮剥去一圈,则树将死亡,原因是破坏了树皮韧皮部中的   ,有机物的运输受阻,所以要保护树木最主要是保护树皮。
(2)竹子不像古树一样能逐年加粗,原因是竹子没有   。
【答案】(1)筛管
(2)形成层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 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韧皮部外面的树皮对植物具有保护作用。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就是能用手剥开树皮的地方)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只有 2 ~ 3层,它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毛竹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在生长过程中不能加粗。
【解答】(1)树皮中由韧皮部组成,韧皮部中有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2)形成层位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形成层的细胞只有 2 ~ 3层,它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它的茎在生长过程中不能加粗。
故答案为:(1)筛管;(2)形成层。
三、实验探究题(本部分共有7道题,共60分)
30.(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色部位是   。
(2)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__________。
A.上面水太多,把红色冲淡了
B.上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C.水分是从下往上输送的,越上就越浅
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3)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快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_。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
C.让红黑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答案】(1)木质部
(2)C
(3)A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 中;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 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韧皮部外面的树皮对植物具有保护作用;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动力来源于蒸腾作用强弱,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1)水分和无机盐在茎的木质部的导管中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故植物的茎变红色部位在木质部;
(2)红色液体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越到上面颜色会越浅,故C符合题意;
(3)实验效果更加明显,需要加快蒸腾作用,故放阳光下照射,温度升高加快叶片蒸腾作用,加快空气流速加快叶片蒸腾,红墨水浓度大,颜色会更深,故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放在黑暗下,蒸腾作用不会加强,效果不明显。
故答案为:(1)木质部;(2)C;(3)A。
31.(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这种适应性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各个方面。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叶片上气孔的数量和分布是不同的。下表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   。取四枝大小且叶片数大致相同的乙种植物嫩枝,在光照条件下,依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凡士林具有密封作用)。实验开始时各装置的质量相同,24小时后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质量明显减小的是   。(填编号)
植物种类类 甲 乙 丙 丁
气孔数/cm2 上表皮 2500 0 8900 2700
下表皮 2300 29400 0 12300
【答案】丙;A
【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是通过这种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蒸腾作用不仅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它还能把茎内木质部的水往上拉,根部的水也随着上升,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同时也促进了植物体内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此外,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A图中叶片未经处理,油封水,防止水分自身蒸发,A对照组,B为下表面涂上凡士林,封闭叶片气孔,C为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将叶片气孔都封住,D将叶片除去,B、C、D为实验组。
【解答】甲中上表皮数量为2500,下表皮为2300,乙中上表皮为0,下表皮为29400,丙中上表皮为8900,下表皮为0,丁上表皮2700,下表皮为12300,叶的表皮细胞排列非常紧密,对叶起保护作用。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其中丙植物气孔的门户位于上表皮,下表面气孔为0,说明浮在水面上生长;水分通过叶片气孔进行蒸腾作用,在相同条件下,水分蒸发的快慢与叶片数量有关,A中叶片数量最多,蒸腾作用最快,水分散失的最多,质量明显减小。
故答案为:丙,A。
32.(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将药品装入试管,塞一团棉花,用带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熄灭酒精灯;
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2)在下列各项中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代号,回答注意事项:
A.正放在桌上
B.倒放在桌上
C.导管口一有气泡放出时
D.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
E.防止水沿导管回流,引起灼热试管炸裂
F.加热时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①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目的是   。(填字母,下同)
②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   。
③待瓶内的水排净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瓶移出水面后并   。
④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   。
【答案】(1)bcadfe
(2)F;D;A;E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步骤如下: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将药品装入试管,塞一团棉花,用带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e.熄灭酒精灯。
即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cadfe。
(2)①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目的是加热时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故选F。
②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
,故选D。
③待瓶内的水排净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瓶移出水面后并正放在桌上,故选A。
④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沿导管回流,引起灼热试管炸裂,故选E。
33.(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相比,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以选用C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   。
(3)若用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填“a”或“b”)端通入。
(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   (填字母)。
【答案】(1)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不用加热,节能(或操作简便、安全,合理即可)
(2)可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和量的多少
(3)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4)a;b
(5)F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从而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无需加热,从是否节能的角度分析其优点。
(2)装置B中,反应一旦开始,就无法控制反应的进度,只能等待反应结束。而装置C中,注射器可以精确控制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从而准确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和多少。
(3)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解答;
(4)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密度小于空气,则从短管进入;密度大于空气,则从长管进入。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气体需要从短管进入,而水从长管排出,据此分析解答。
(5)当气体难溶于水时,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
【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相比,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优点是:不用加热,节能等。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以选用C作为发生装置,我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和量的多少。
(3)若用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
(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F。
34.(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有很多,如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请按要求填空:
(1)在空气中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并迅速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此时看到的主要现象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当红磷燃烧完毕,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看到现象是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3)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造成此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写两条)   ,   。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上述实验中的红磷   (填“能”或“否”)用木炭或铁丝代替红磷,为什么?(选择一种物质叙述原因)   。
【答案】(1)红磷燃烧生成了大量白烟;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2)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瓶内空气的1/5,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合理即可)
(4)实验数据准确,减少空气污染;否;木炭燃烧的产物是气体,瓶内压强不变;(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从而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因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1/5,所以进入水的体积大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据此分析解答。
(3)如果装置漏气,那么外界的空气进入瓶内,则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偏小;如果红磷量不足,那么氧气会有剩余,也会造成测出的氧气体积偏小。
(4)根据图2可知,用凸透镜点燃红磷,不用打开集气瓶,则会避免内外气体流动,从而减小测量误差;由于整个装置封闭,因此里面的生成物不会排到空气中,避免了空气污染。
用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时,产物不能是气体,这会导致瓶内气压变化太小,几乎没有水流入,因此不能完成测量。
【解答】(1)在空气中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并迅速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此时看到的主要现象是:红磷燃烧生成了大量白烟。红磷和氧气点燃后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当红磷燃烧完毕,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看到现象是: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瓶内空气的1/5。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
,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造成此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我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实验数据准确,减少空气污染。上述实验中的红磷不能用木炭或铁丝代替红磷,原因:木炭燃烧的产物是气体,瓶内压强不变;(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35.(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用如图甲、乙两个装置来研究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装置中玻璃板与钟罩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实验时将2个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实验不考虑红墨水中水的蒸发,2小时后,比较红墨水的下降程度。
(1)在实验材料上,选择了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其原因是   ;
(2)甲装置中的红墨水下降程度明显说明   ;
(3)利用以上装置还可以研究温度是否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   ;
(4)树荫周围的温度往往会比周围低,因为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的缘故。
【答案】(1)阔叶的蒸腾作用更强,实验现象更明显
(2)光照条件下的蒸腾作用强
(3)将乙装置的遮光布去掉,放在与甲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观察两个装置的红墨水下降程度
(4)汽化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 甲、乙两个装置来研究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2个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控制变量为有无光照,通过红墨水减少的量证明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甲中为无色的玻璃钟罩,乙中为黑色遮光布的玻璃钟罩,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解答】(1)阔叶的梧桐叶片,气孔数量更多,蒸腾作用更强,水分散失的更多,实验现象会更加的明显;
(2)甲装置是有光照,乙装置中是无光的条件,甲中红墨水下降明显,水分散失更多,说明蒸腾作用加强,故结论为光照条件下的蒸腾作用强;
(3)设置实验研究温度是否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需要设置温度变量,实验过程与光照装置相同,只是改变温度,故可以将乙装置黑色的遮光布撤去,将甲乙装置放置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红墨水下降程度;
(4)蒸腾作用水分从植物体散失到大气中,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为汽化,汽化过程是吸收热量的过程,导致周围温度就下降。
故答案为:(1) 阔叶的蒸腾作用更强,实验现象更明显 ;(2) 光照条件下的蒸腾作用强 ;
(3) 将乙装置的遮光布去掉,放在与甲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观察两个装置的红墨水下降程度 ;(4)汽化。
四、解答题(共10分)
36.(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如图是已破损的维生素C(简写VC,其化学式:C6H8OX)的说明书部分信息。请回答:
(1)VC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VC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3)VC的化学式为   。
(4)小辉妈妈每天服用该VC片剂,其每天共需服用6片。小辉建议妈妈可食用西红柿来代替VC片,若100g西红柿含VC30mg,则小辉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   g即可达到服用上述VC片的效果。
【答案】(1)三;9:1
(2)40.9%
(3)C6H8O6
(4)200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与式量的比值。
(3)根据化学式的式量计算出x的值,从而推算出化学式。
(4)用每片VC中的含量×片数计算出一天需要的VC的质量,再除以30mg/100g计算出西红柿的质量。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6H8OX 可知,VC由C、H、O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的元素质量比为:(12×6):(1×8)=9:1。
(2)V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根据化学式式量的定义得到:176=12×6+1×8+16X,解得:X=6,则VC的化学式为: C6H8O6 。
(4)小辉妈妈一天需要VC的质量:10mg×6=60mg;
她每天需要食用西红柿的质量:。
1 /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二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下列选项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s=vt D.
2.(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水中溶解的氧气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D.在常温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3.如下图,下列实验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4.(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是(  )
①质量很小 ②体积很小 ③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④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⑤微粒间有空隙 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5.(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 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几位同学设想了四种M内分子变化示意图,你认为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6.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
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7.(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不同作物缺少不同无机盐,表现不同的症状: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油菜只开花,不结果;向日葵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无机盐是(  )
①硼 ②钾 ③磷 ④氮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8.(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将一马玲薯切削成图示的形状,然后放一小容器中,分别加入1、2两种液体,过一会儿后,其液面发生图示的变化,则关于1、2二种液体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A.1、2都是清水 B.1、2都是盐水
C.1是清水,2是盐水 D.1是盐水,2是清水
9.(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氮气的用途很广泛,下列不属于氮气的用途的是(  )
A.合成氨制氮肥 B.充入灯泡作保护气
C.液氮作制冷剂 D.医疗上作为危重病人的急救气
10.(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所占体积很小;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③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④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内中子数;
⑤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
11.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12.(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13.(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氯原子得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D.钠原子失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14.(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枇杷是塘栖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枇杷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
A. B.
C. D.
15.(2019八下·永康期末)很多人都喜欢种植多肉植物。多肉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具有较强的贮水能力,在生活习性上他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以下关于多肉植物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孔白天关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
B.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
C.根吸收的水份大部分成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D.气孔夜间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
16.(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氯酸钾(KClO3)是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氯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3 C.+5 D.+7
17.(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原子结构的模型在实验和探索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
A.6个质子和8个中子 B.8个质子和6个中子
C.6个质子和8个电子 D.8个质子和6个电子
18.(2019·温州)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01 B.157 C.258 D.359
19.(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移栽幼苗时,为了提高成功率,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在阴天或早晚移栽 ②不要碰到叶 ③剪去一部分叶 ④给植物覆盖遮阴 ⑤及时施肥 ⑥让植物尽快光照,制造营养 ⑦根带一个土砣 ⑧减掉部分根尖
A.①③⑤⑦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⑦ D.①③④⑤⑧
20.(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某化合物由A、B两种元素组成,已知A,B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4,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8,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A2B B.AB C.AB2 D.A2B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0分)
21.(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用化学式或符号表示。
①氩气   ;②氯气   ;③硫磺   ;④汞   ;
⑤金刚石   ;⑥氯化钠   ;⑦水   ;⑧过氧化氢   ;
⑨五氧化二磷   ;⑩硝酸铵   ; 一氧化氮   ; 氧化镁   ;
四氧化三铁   ; 氢氧化铜   ; 碳酸钾   ; 3个二氧化碳分子   ;
2个钡离子   ; 两个银原子   ; 硫酸根离子   ; +3价的铝元素   。
22.(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写出下列符号或化学式的含义
“O”:①   ;②   ;
“SO3”: ①代表什么物质   ;
②代表一个什么分子   ;
③物质的元素组成   ;
④一个分子内原子构成情况   ;
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
23.(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写出下列数字“2”表示的含义
SO42-中2表示   ;H2O中2表示   ;
2N中2表示   ;MgO+2中2表示   ;
24.(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标号②所示部位叫   ,该部位含有分裂能力的细胞。
(2)图中显示细胞伸长最快的部位是标号   所示部分。
(3)图中标号④所示部位叫   ,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5.(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右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具有保护结构的是①   ,构成它的细胞颜色是无色透明的。
(2)叶片的制造并储存营养的结构是②和④   ,它的细胞内部都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具有输导作用的结构是③   ,内有导管和筛管。
(4)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⑤   ,其开闭由   控制。
26.(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铝④氯化钙⑤氖气⑥石墨⑦甲烷,由分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构成的是   ,由离子构成的是   。(填序号)
27.(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下列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
28.(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用“ ”、“ ”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汞原子。如图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变化的微观模型图。结合该图回答:
(1)此过程为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C变化的实质是   。
29.(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某一千年古树已经空心,但依然枝繁叶茂,根据茎的结构分析并回答:
(1)若古树树皮剥去一圈,则树将死亡,原因是破坏了树皮韧皮部中的   ,有机物的运输受阻,所以要保护树木最主要是保护树皮。
(2)竹子不像古树一样能逐年加粗,原因是竹子没有   。
三、实验探究题(本部分共有7道题,共60分)
30.(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色部位是   。
(2)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__________。
A.上面水太多,把红色冲淡了
B.上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C.水分是从下往上输送的,越上就越浅
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3)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快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_。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
C.让红黑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31.(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这种适应性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各个方面。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叶片上气孔的数量和分布是不同的。下表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   。取四枝大小且叶片数大致相同的乙种植物嫩枝,在光照条件下,依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凡士林具有密封作用)。实验开始时各装置的质量相同,24小时后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质量明显减小的是   。(填编号)
植物种类类 甲 乙 丙 丁
气孔数/cm2 上表皮 2500 0 8900 2700
下表皮 2300 29400 0 12300
32.(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将药品装入试管,塞一团棉花,用带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熄灭酒精灯;
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2)在下列各项中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代号,回答注意事项:
A.正放在桌上
B.倒放在桌上
C.导管口一有气泡放出时
D.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
E.防止水沿导管回流,引起灼热试管炸裂
F.加热时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①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目的是   。(填字母,下同)
②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   。
③待瓶内的水排净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瓶移出水面后并   。
④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   。
33.(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相比,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以选用C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   。
(3)若用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填“a”或“b”)端通入。
(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   (填字母)。
34.(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有很多,如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请按要求填空:
(1)在空气中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并迅速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此时看到的主要现象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当红磷燃烧完毕,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看到现象是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3)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造成此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写两条)   ,   。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上述实验中的红磷   (填“能”或“否”)用木炭或铁丝代替红磷,为什么?(选择一种物质叙述原因)   。
35.(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用如图甲、乙两个装置来研究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装置中玻璃板与钟罩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实验时将2个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实验不考虑红墨水中水的蒸发,2小时后,比较红墨水的下降程度。
(1)在实验材料上,选择了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其原因是   ;
(2)甲装置中的红墨水下降程度明显说明   ;
(3)利用以上装置还可以研究温度是否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   ;
(4)树荫周围的温度往往会比周围低,因为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的缘故。
四、解答题(共10分)
36.(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如图是已破损的维生素C(简写VC,其化学式:C6H8OX)的说明书部分信息。请回答:
(1)VC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VC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3)VC的化学式为   。
(4)小辉妈妈每天服用该VC片剂,其每天共需服用6片。小辉建议妈妈可食用西红柿来代替VC片,若100g西红柿含VC30mg,则小辉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   g即可达到服用上述VC片的效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过许多符号,例如 v (速度)、(风向)等。
【解答】A中是一个提醒注意的标志,属于符号;B是一个细胞模式图,是属于模型;C是一个公式,属于模型;D是一个图像,模型可以是一幅图、图像、复杂的对象或者过程,故属于模型。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氧气不能燃烧,故A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B错误;
C.水中溶解的氧气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故C正确;
D.在常温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有机物的特征及定量实验的基本要求解题即可。
【解答】解: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加热,如果质量减少、有焦味,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和理解判断。
【解答】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与体积很小,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且微粒之间都有空隙,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故①②③⑤⑥符合题意;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但原子不能再分,故④不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质微观组成的认识判断。
【解答】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后,氮分子仍然由两个氮原子组成,它的质量和体积都不会发生改变,只是相邻氮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了,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中碳氧原子种类相同,但因分子构成中数目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解答】A、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而数目不同,不符合题意;
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相同,不符合题意;
C、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符合题意;
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氮磷钾为植物生长的营养素,根据植物缺乏营养素的症状分析解答。
【解答】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缺少氮元素,故选④;油菜只开花,不结果,缺少硼元素,故选①;向日葵杆细茎弱,易倒伏,缺少钾元素,故选②;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缺少磷元素,故选③。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答案】D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过许多符号,例如 v (速度)、(风向)等。
【解答】A中是一个提醒注意的标志,属于符号;B是一个细胞模式图,是属于模型;C是一个公式,属于模型;D是一个图像,模型可以是一幅图、图像、复杂的对象或者过程,故属于模型。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解析】【分析】性质决定用途,根据氮气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氮元素是植物生成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利用氨气合成氨制氮肥,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充入灯泡作保护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液氮的沸点很低,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以作制冷剂,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氮气不能供给人类呼吸,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对原子和原子核的认识判断。
【解答】①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所占体积很小,故①正确;
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②正确;
③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仍然可以再分,故③错误;
④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故④错误;
⑤氢原子就由质子和电子构成,没有中子,故⑤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
故选A。
11.【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答】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所以装置中火柴头燃烧,是因为与空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火柴梗是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 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韧皮部外面的树皮对植物具有保护作用。
【解答】A 在B的上方进行了树皮环剥导致叶片上产生的有机物无法通过筛管运输,B就无法吸收营养而不长大;
B环剥部位在A下方,切断了筛管,但是有机物能从叶片运输到A,A能继续生长;
C从上到下的环剥部位为1、2、3、4,故有机物被阻断在1处,应该在1处出现肿胀;
D树皮被环剥,只是切断了筛管,茎中的木质部导管未被损坏,水正常运输。
故答案为:C。
13.【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钠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此时正电荷数比负电荷数多1,因此形成带一个正电荷的钠离子,故A、D正确不合题意;
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此时负电荷数比正电荷数多1,因此形成带一个负电荷的氯离子,故C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钠原子带正电荷,氯原子带负电荷,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黏性较强的土壤,土壤的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砂土类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壤土类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解答】 种植枇杷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 , 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壤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 ( 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 ) 占土壤总体积的 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 1% ~ 5%;水和空气各占 25%,这样的土壤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故A符合条件。
故答案为:A。
15.【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1)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2)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是通过这种蒸腾作用 散发出去的。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答】A、气孔是植物体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所以 气孔白天关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多肉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具有较强的贮水能力 , 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是通过这种蒸腾作用 散发出去的,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气孔夜间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氯酸钾的化学式为 KClO3 ,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3=0,解得:x=+5,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7.【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且正电荷数等于负电荷数,而中子不带电,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该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因为正电荷数等于负电荷数,即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8.【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由于原子的质量很小,描述起来非常的不方便,于是用碳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用其它原子的质量与这个标准的比值来描述原子质量,这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由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而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因此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正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和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因此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解答】根据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可知,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那么钔原子的质子数就是101,故A正确。
故选A。
19.【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许多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的范围比枝叶大,能把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地上,同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是通过这种蒸腾作用 散发出去的。蒸腾作用不仅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它还能把茎内木质部的水往上
拉,根部的水也随着上升,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同时也促进了植物体内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此外,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移栽幼苗时,根离开了土壤,无法吸收水和无机盐,需要保持植物的生长,在阴天或者早晚移栽,①正确;为了减少叶子的蒸腾作用,水分的散失,需要减去一部分叶子,③正确;遮荫处理,防止温度过高,蒸腾作用加快,水分散失过快,④正确;为了保护根毛可以根带一个土砣,⑦正确;不能减掉根尖或者施肥,会导致根毛区被破坏故⑤、⑦错误;⑥植物只要有光照和叶绿素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⑥无法提高成功率,①③④⑦正确。
故答案为:C。
20.【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之比等于元素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据此计算出二者的原子个数比,从而写出化学式。
【解答】该化合物中A、B的原子个数之比:,则化学式为:A2B,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1.【答案】Ar;Cl2;S;Hg;C;NaCl;H2O;H2O2;P2O5;NH4NO3;NO;MgO;Fe3O4;Cu(OH)2;K2CO3;3CO2;2Ba2+;2Ag;SO42-;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①氩气由原子直接构成,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为Ar;
②氯气由分子构成,而氯分子由两个氯原子构成,即Cl2;
③硫磺为固体非金属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即S;
④汞为金属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即Hg;
⑤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即C;
⑥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即NaCl;
⑦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即H2O;
⑧过氧化氢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即H2O2;
⑨五氧化二磷由两个磷原子和五个氧原子构成,即 P2O5 ;
⑩硝酸铵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即 NH4NO3 ;
一氧化氮由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即NO;
氧化镁由一个镁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即MgO;
四氧化三铁由三个铁原子和四个氧原子,即 Fe3O4 ;
氢氧化铜由一个铜离子和两个氢氧根离子构成,即 Cu(OH)2 ;
碳酸钾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即 K2CO3 ;
3个二氧化碳分子写作: 3CO2 ;
2个钡离子写作 2Ba2+ ;
两个银原子写作 2Ag ;
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写作 SO42- ;
+3价的铝元素写作 。
22.【答案】“O”;氧元素 ②一个氧原子;“SO3”: ①三氧化硫;;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三氧化硫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一个三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三氧化硫相对分子质量为80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围数字的含义和化学式的意义分析作答。
【解答】(1)“O”:①氧元素;②一个氧原子;
(2)“SO3”: ①代表的物质为三氧化硫;
②代表一个三氧化硫分子;
③说明三氧化硫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
④说明一个三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
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32+16×3=80。
23.【答案】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氧化镁中镁的化合价为+2价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所带电荷数,正负号表示电性;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3)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4)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1)SO42-中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2)H2O中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3)2N中2表示2个氮原子;
(4)中2表示氧化镁中镁的化合价为+2价。
24.【答案】(1)分生区
(2)③
(3)根毛区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对根起着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根冠细胞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分生区中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以使根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伸长区中的细胞逐渐停止分裂,能较快生长,因而能使根伸长;根毛区中的细胞停止分裂,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根毛伸入土壤颗粒的空隙内,增大 了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图中①是根冠区,②是分生区,③是伸长区,④是成熟区。
【解答】(1)②是分生区,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的能力,使细胞数量不断地增大;(2)③是伸长区,能较快的生长,细胞停止分裂;(3)根毛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也成为成熟区。
故答案为:(1)分生区;(2)③;(3)根毛区。
25.【答案】(1)表皮
(2)叶肉
(3)叶脉
(4)气孔;保卫细胞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的形态虽然是多种多样的,它的基本结构却是相似的。一片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组成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是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的,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①是表皮,②和④是叶肉,③是叶脉。
【解答】(1)①上表皮和下表皮都具有保护;(2)②和④都是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合称叶肉,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片是绿色,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3)叶脉里面有导管和筛管,具有疏导作用;(4)叶是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门户是气孔,它是由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控制,保卫细胞两侧的细胞壁的厚度不同,靠近气孔的细胞壁厚,远离气孔的细胞壁薄,吸水膨胀时细胞向外弯曲,气孔张开,失水体积缩小,细胞壁拉直,气孔关闭。
故答案为:(1)表皮;(2)叶肉;(3)叶脉;(4)气孔,保卫细胞。
26.【答案】①②⑦;③⑤⑥;④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2)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和大多数固体非金属单质,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3)大多数的盐、碱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都由离子构成。
【解答】(1)由分子构成的是二氧化碳、氧气和甲烷,故选①②⑦;
(2)由原子构成的是铝、氖气和石墨,故选③⑤⑥;
(3)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钙,故选④。
27.【答案】A;BD;C;A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和C中只有一种分子,即只有一种物质,为纯净物;
(2)A中只有一种元素,为单质;
(3)C中由两种元素组成,为化合物;
(4)B和D中都有两种分子,即由两种物质组成,为混合物。
28.【答案】(1)化学
(2)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该过程中生成了氧气和汞两种新物质,即发生了化学变化。
(2)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C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9.【答案】(1)筛管
(2)形成层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 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韧皮部外面的树皮对植物具有保护作用。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就是能用手剥开树皮的地方)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只有 2 ~ 3层,它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毛竹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在生长过程中不能加粗。
【解答】(1)树皮中由韧皮部组成,韧皮部中有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2)形成层位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形成层的细胞只有 2 ~ 3层,它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它的茎在生长过程中不能加粗。
故答案为:(1)筛管;(2)形成层。
30.【答案】(1)木质部
(2)C
(3)A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 中;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 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韧皮部外面的树皮对植物具有保护作用;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动力来源于蒸腾作用强弱,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1)水分和无机盐在茎的木质部的导管中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故植物的茎变红色部位在木质部;
(2)红色液体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越到上面颜色会越浅,故C符合题意;
(3)实验效果更加明显,需要加快蒸腾作用,故放阳光下照射,温度升高加快叶片蒸腾作用,加快空气流速加快叶片蒸腾,红墨水浓度大,颜色会更深,故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放在黑暗下,蒸腾作用不会加强,效果不明显。
故答案为:(1)木质部;(2)C;(3)A。
31.【答案】丙;A
【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是通过这种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蒸腾作用不仅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它还能把茎内木质部的水往上拉,根部的水也随着上升,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同时也促进了植物体内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此外,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A图中叶片未经处理,油封水,防止水分自身蒸发,A对照组,B为下表面涂上凡士林,封闭叶片气孔,C为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将叶片气孔都封住,D将叶片除去,B、C、D为实验组。
【解答】甲中上表皮数量为2500,下表皮为2300,乙中上表皮为0,下表皮为29400,丙中上表皮为8900,下表皮为0,丁上表皮2700,下表皮为12300,叶的表皮细胞排列非常紧密,对叶起保护作用。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其中丙植物气孔的门户位于上表皮,下表面气孔为0,说明浮在水面上生长;水分通过叶片气孔进行蒸腾作用,在相同条件下,水分蒸发的快慢与叶片数量有关,A中叶片数量最多,蒸腾作用最快,水分散失的最多,质量明显减小。
故答案为:丙,A。
32.【答案】(1)bcadfe
(2)F;D;A;E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步骤如下: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将药品装入试管,塞一团棉花,用带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e.熄灭酒精灯。
即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cadfe。
(2)①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目的是加热时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故选F。
②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
,故选D。
③待瓶内的水排净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瓶移出水面后并正放在桌上,故选A。
④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沿导管回流,引起灼热试管炸裂,故选E。
33.【答案】(1)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不用加热,节能(或操作简便、安全,合理即可)
(2)可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和量的多少
(3)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4)a;b
(5)F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从而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无需加热,从是否节能的角度分析其优点。
(2)装置B中,反应一旦开始,就无法控制反应的进度,只能等待反应结束。而装置C中,注射器可以精确控制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从而准确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和多少。
(3)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解答;
(4)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密度小于空气,则从短管进入;密度大于空气,则从长管进入。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气体需要从短管进入,而水从长管排出,据此分析解答。
(5)当气体难溶于水时,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
【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相比,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优点是:不用加热,节能等。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以选用C作为发生装置,我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和量的多少。
(3)若用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
(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F。
34.【答案】(1)红磷燃烧生成了大量白烟;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2)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瓶内空气的1/5,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合理即可)
(4)实验数据准确,减少空气污染;否;木炭燃烧的产物是气体,瓶内压强不变;(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从而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因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1/5,所以进入水的体积大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据此分析解答。
(3)如果装置漏气,那么外界的空气进入瓶内,则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偏小;如果红磷量不足,那么氧气会有剩余,也会造成测出的氧气体积偏小。
(4)根据图2可知,用凸透镜点燃红磷,不用打开集气瓶,则会避免内外气体流动,从而减小测量误差;由于整个装置封闭,因此里面的生成物不会排到空气中,避免了空气污染。
用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时,产物不能是气体,这会导致瓶内气压变化太小,几乎没有水流入,因此不能完成测量。
【解答】(1)在空气中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并迅速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此时看到的主要现象是:红磷燃烧生成了大量白烟。红磷和氧气点燃后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当红磷燃烧完毕,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看到现象是: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瓶内空气的1/5。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
,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造成此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我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实验数据准确,减少空气污染。上述实验中的红磷不能用木炭或铁丝代替红磷,原因:木炭燃烧的产物是气体,瓶内压强不变;(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35.【答案】(1)阔叶的蒸腾作用更强,实验现象更明显
(2)光照条件下的蒸腾作用强
(3)将乙装置的遮光布去掉,放在与甲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观察两个装置的红墨水下降程度
(4)汽化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 甲、乙两个装置来研究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2个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控制变量为有无光照,通过红墨水减少的量证明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甲中为无色的玻璃钟罩,乙中为黑色遮光布的玻璃钟罩,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解答】(1)阔叶的梧桐叶片,气孔数量更多,蒸腾作用更强,水分散失的更多,实验现象会更加的明显;
(2)甲装置是有光照,乙装置中是无光的条件,甲中红墨水下降明显,水分散失更多,说明蒸腾作用加强,故结论为光照条件下的蒸腾作用强;
(3)设置实验研究温度是否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需要设置温度变量,实验过程与光照装置相同,只是改变温度,故可以将乙装置黑色的遮光布撤去,将甲乙装置放置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红墨水下降程度;
(4)蒸腾作用水分从植物体散失到大气中,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为汽化,汽化过程是吸收热量的过程,导致周围温度就下降。
故答案为:(1) 阔叶的蒸腾作用更强,实验现象更明显 ;(2) 光照条件下的蒸腾作用强 ;
(3) 将乙装置的遮光布去掉,放在与甲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观察两个装置的红墨水下降程度 ;(4)汽化。
36.【答案】(1)三;9:1
(2)40.9%
(3)C6H8O6
(4)200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与式量的比值。
(3)根据化学式的式量计算出x的值,从而推算出化学式。
(4)用每片VC中的含量×片数计算出一天需要的VC的质量,再除以30mg/100g计算出西红柿的质量。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6H8OX 可知,VC由C、H、O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的元素质量比为:(12×6):(1×8)=9:1。
(2)V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根据化学式式量的定义得到:176=12×6+1×8+16X,解得:X=6,则VC的化学式为: C6H8O6 。
(4)小辉妈妈一天需要VC的质量:10mg×6=60mg;
她每天需要食用西红柿的质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