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2单元 比例
第1课时 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了解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比例的意义。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作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化简下列各比。
12∶4 8∶16 25∶5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5.4∶0.9 24∶8 ∶
二、比例的意义 1.比例的概念。
师:在学习比时,我们讨论过“图片像不像”的问题。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
学生观察教材第16页的图片后回答。
生1:比相等的像,不相等的不像。比如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相等,即12∶6=8∶4,所以就像。
生2:图A长与宽的比是6∶4,图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也像。
……
教师板书提到的两个等式:
12∶6=8∶4 6∶4=3∶2
揭示: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2.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两端的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例如:
12∶6=8∶4,也可以写成=。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下列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
3.写比例。
下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
蜂蜜水A蜂蜜水B蜂蜜/杯23水/杯1015师:你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写出比例吗?
二、比例的意义
(续)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反馈。
小组1:A杯和B杯中的蜂蜜比是2∶3,水的比是10∶15,计算这两个比的比值,发现都等于,所以2∶3=10∶15。
小组2:B杯和A杯中的蜂蜜比是3∶2,水的比是15∶10,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5,所以3∶2=15∶10。
小组3:A杯中蜂蜜和水的比是2∶10,B杯中蜂蜜和水的比是3∶15,这两个比化简后都是1∶5,所以2∶10=3∶15,也说明这两杯水一样甜。
……
思考:比例由几个比组成的?这几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
三、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教材第17页“试一试”。
1.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下列各个比例:
12∶6=8∶4 6∶4=3∶2 3∶2=15∶10 10∶2=15∶3
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些比例中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的积,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计算后观察发现:
12×4=6×8 6×2=4×3……
(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
让学生再写几个比例验证一下。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2.拓展延伸。
师:因为比的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时,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如:。
师:学到这里,大家已经学习了几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生:两种。
师:哪两种呢?
生1:第一种是依据比例的意义,看两个比是否相等。
生2:第二种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看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乘积是否相等。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意义。
2.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3.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比例的认识
12∶6=8∶4 6∶4=3∶2 3∶2=15∶10 10∶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