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浮力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拓展基础(4份打包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浮力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拓展基础(4份打包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1 13:25:24

文档简介

第九章浮力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拓展基础(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弹簧秤下挂一物体,将物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直到物体的底部刚刚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F随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线。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3~7cm时物体浸没在水中
B.3~7cm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在减小
C.7~9cm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8N
D.7~9cm时物体受到的重力是4N
2.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潜水艇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总是变大的
B.密度计上的刻度示数从下到上是逐渐变大的
C.气象用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D.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关于物体沉浮条件及应用实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浮力大小不同
B.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
C.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
D.潜水艇靠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
4.用手将一木块浸没在水中0.1米深处,松手后,在木块浮出水面以前(  )
A.木块所受水的压强、浮力都不变
B.木块所受水的压强变小,浮力不变
C.木块所受水的压强不变、浮力变小
D.木块所受水的压强、浮力都变小
5.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质量相等。现有物体丙分别放在物体甲上和浸没在液体乙中(液体没有溢出),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若甲、乙和丙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ρ丙,则(  )
A.ρ甲可能等于ρ乙 B.ρ丙一定大于ρ乙
C.ρ丙可能小于ρ甲 D.ρ丙一定小于ρ乙
6.将一块-12℃的冰块放到盛有0℃水的杯中,室内气温与水相同,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仍然漂浮在水面上,这时(  )
A.冰块的体积比原来的大,杯中水面比原来高
B.冰块的体积比原来的小,杯中水面与原来一样高
C.冰块的体积比原来的大,杯中水温比原来低
D.冰块的体积比原来的大,杯中水温与原来一样高
7.把一实心金属块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ρ酒精=0.8×103千克/米3),从杯中溢出8克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  )
A.大于8克 B.等于8克 C.小于8克 D.大于10克
8.小乐在洗碗时发现,家里买的同一批筷子(筷子的体积相同),有些浮在水面上,有些则沉在水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漂浮的筷子受到浮力大于沉底的筷子
B.漂浮的筷子受到浮力小于沉底的筷子
C.漂浮的筷子密度和水相同
D.漂浮的筷子受到浮力大于重力
9.如图所示,用手将一气球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在气球浮出水面以前(  )
A.气球所受重力、浮力都变大
B.气球所受重力变大、浮力不变
C.气球所受重力不变、浮力变大
D.气球所受重力、浮力都不变
10.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放入容器中,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高度相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B.甲容器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容器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C.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
D.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二、填空题
11.目前中国最先进的海监船为中国海监50,排水量达3980吨,若由黄浦江码头补给后,驶向东海,入海过程中,所受浮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______(“上浮”或“下沉”);若满载时,所装补给用品质量为1000吨,则该船的质量为______吨。
12.将一物块浸入水中静止时排开水重为18N,浸入酒精中静止时排开酒精重为16N,则物块的体积为______,物块的密度为______。(,)
13.重为5牛的物块,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牛,则物块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_____牛,方向______;增大物块浸没的深度,它受到浮力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大明湖公园景色宜人,于2017年1月1日重新对游客免费开放。周末小军一家高兴的前去湖中划船游玩。当小军登上停放在湖边的小船时,小船受到的浮力将会_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小船将________一些(选填“上浮”或“下沉”)。
15.将密度为0.9g/cm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冰块,放入盛有水的柱状容器中,静止时冰块有2cm露出水面,如图所示。对容器缓慢加热,直至冰块完全熔化。在冰熔化过程中,水面高度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冰块熔化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大了________N。
16.一体积为80cm3的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6g水溢出,则此物块在水中的状态是______(填“漂浮”、“悬浮”或“沉底”),且此物体的密度为______kg/m3;若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则此物块在酒精中的状态是______(填“漂浮”、“悬浮”或“沉底”),静止后会有______g酒精溢出,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
17.底面积为100cm2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体积为500cm3,重为3N的木块A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后水面的高度为8cm,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6N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其恰好浸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不计绳重及其体积,图甲中木块A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_________m3;物体B的密度________kg/m3。(g=10N/kg)
三、实验题
18.如图所示的情景,是为了验证__原理,其实验目的为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__之间的关系;图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__。(按图中所示字母表示),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换用不同的物体和__进行多次实验。
19.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用来做验证“______”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由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量筒中液面的两次示数差(V2-V1)表示物体______。若用ρ水 表示水的密度,则验证此实验结论只需要比较浮力大小与______的大小。
20.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图中物体浸没某种酒精在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
(2)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重力是___________N;
(3)比较CE两幅图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4)由ABCD四个步骤可知,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又与深度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___________有关,与物体___________无关。
四、计算题
21.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溢水杯的底面积为S,装满水后总质量为m1,现将质量为m2的小球放入溢水杯中,小球静止时沉到杯底,且从溢水杯中溢出了质量为m3的水,如图乙所示。(g取10N/kg)求:
(1)图甲中,溢水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图乙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3)小球的密度。
22.将一盛有水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 4×10-3m2,容器的质量忽略不计,容器中水的重力 G水=3N,水面距容器底的距离 h=0.06m,如图甲所示。现将一金属圆柱体A 用细线吊着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容器中的水未溢出,A 未碰触容器底和容器壁,如图乙所示。已知 A 的重力 GA=0.6N,体积 VA=2×10-5m3,g=10N/kg。求:
(1)A未浸入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A未浸入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A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它受到细线的拉力大小。
23.中国骄傲!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所谓坐底,是在综合考虑潜水器速度、姿态和海底地质情况下,让潜水器人为地在海底着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后,三位潜航员在海底进行了约六个小时的采样工作。(海水密度取1.0×103kg/m3,g=10N/kg)
(1)当“奋斗者”号浸没在海水中,排开海水的体积为30m3时,受到海水的浮力是多大?
(2)在10000m深度时承受的压强是多大?海水对“奋斗者”壳体的一个面积约为2.0×10-2m2的器壁上的压力是多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B
6.D
7.A
8.B
9.C
10.C
11.不变 上浮 2980
12.2000
13.3 竖直向上 不变
14.增大 下沉
15.上升 1
16.漂浮 0.95×103 沉底 64
17.3×10-4 1.5×103
18.阿基米德 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液体
19.阿基米德原理 F1-F2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ρ水g(V2-V1)
20. 竖直向上 液体的密度 排开液体的体积 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21.(1);(2)m3g;(3)
22.(1)600Pa;(2)750Pa;(3)0.4N
23.(1)3×105N;(2)1×108Pa,2×106N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九章浮力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拓展基础(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现将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实心长方体甲和乙放入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乙一定沉入水底
B.物体甲一定漂浮在水面
C.若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则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
D.若甲、乙两物体的体积相等,则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
2.关于物体沉浮条件及应用实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浮力大小不同
B.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
C.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
D.潜水艇靠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
3.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p乙,则它们的关系是(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4.重为10牛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水的重力为6牛,关于物体所受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能为5牛 B.一定为6牛 C.可能为8牛 D.一定为10牛
5.有一空心金属球,质量为280g,把它放入装满水的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300g,待球静止时,它将(  )
A.悬浮 B.漂浮 C.沉到水底 D.无法判断
6.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盛有同种液体,现将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则(  )
A.甲物块所受浮力较大 B.乙物块底部受到的压强较小
C.甲所在容器中液体的质量较大 D.乙所在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较小
7.某潜水艇从珠江潜行(在水面下航行)到南海某地执行任务。若它悬浮在江面下所受的重力、浮力分别为G1、F1,悬浮在海面下所受重力、浮力分别为G2、F2,则(  )
A. B.
C. D.
8.一弹簧秤下挂一物体,将物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直到物体的底部刚刚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F随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线。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3~7cm时物体浸没在水中
B.3~7cm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在减小
C.7~9cm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8N
D.7~9cm时物体受到的重力是4N
9.如图所示,用手将一气球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在气球浮出水面以前(  )
A.气球所受重力、浮力都变大
B.气球所受重力变大、浮力不变
C.气球所受重力不变、浮力变大
D.气球所受重力、浮力都不变
二、填空题
10.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到深度为10909m的海底,潜水器在该处受海水压强为______Pa。当接近某一深度时,潜水器会抛掉部分压载铁以使其处于悬浮状态,便于在水下作业。完成作业后,再抛掉部分压载铁,使潜水器所受的浮力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自身的重力,从而实现上浮回收。潜水器在上浮的过程中,所受的浮力一直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海水密度取ρ海水=1.0×103kg/m3)。
11.潜水艇是靠改变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受到的浮力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______(填“浮起”或“沉下”)一些。
12.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分布在深海沉积物里(如下图所示)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其生成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要低温,可燃冰在0~10℃时生成,超过20℃便会分解;其次要高压,可燃冰在0℃时,只需要海水产生2.94106帕的压强即可生成;最后要有充足的气源。在温度、压强、气源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就会生成。
(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若要在0℃的海底生成可燃冰,海水的深度至少要______米(设海水密度为1.0103千克/立方米)。
(3)如图所示,海底有一块体积为0.1米3且底部与海底紧密相连的可燃冰A,其受到海水的浮力为______牛。
13.如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如果直接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该物体将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14.将重为5牛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将其逐渐没入水中,这时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当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3牛,则铁块受到浮力为________牛,铁块受到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________牛。
15.如图所示为同一艘潜水艇在水中上浮和下潜时的情景,其中潜水艇正在水中上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正在水中下潜的是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在两种情景中,潜水艇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_________F乙(选填“>”、“=”或“<”)。
16.图中用手将空的饮料罐缓慢按入水中,在饮料罐浸没之前,越往下按,需要用的力越________,说明饮料罐受到的浮力越_________,这个实验现象告诉我们,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________有关。
17.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两物体A、B用不可伸长的细线系住,放入水中后,A有四分之一体积露出水面,细线被拉直。已知A重4N,B受到的浮力为8N,A、B密度之比为2∶5,则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N,物体B受到重力为 ______N,物体B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______N。
三、实验题
18.小华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先在空气中测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是0.9N,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水不溢出),如图甲所示,她测得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和其底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对应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h/cm 2 4 5 8 10 12
F/N 0.2 0.4 0.5 0.6 0.6 0.6
(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画出F-h图像;(________)
(2)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当h=_______cm时圆柱体刚好浸没在水中;
(3) 从实验次数1→2→3,弹簧测力计示数变____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有关;
(4)如改用浓盐水做实验,在图乙中再画出F-h图线,图线上h=6cm点的位置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这样的比较是为了探究液体的_______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5)小华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
19.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盐水,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其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
(1)分析图甲、乙、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2)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可选用图甲、________、_______ 的装置来进行操作。
(3)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 N,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_m3(g取10N/kg)
(4)用图示实验数据测出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
20.小明用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所用器材有弹簧测力计、圆柱体金属块、两个相同的大烧杯、适量的水及未知密度的某种液体。如图A所示,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及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B、C、D、E、F所示。
步骤 B C D E F
弹簧示数/N 2.2 2.0 1.7 1.7 1.9
(1)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_________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___________有关;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______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__N,F中液体密度为_________kg/m3(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
(3)实验B中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
四、计算题
21.竹筏漂流是许多地区的旅游项目之一,现有一竹筏,质量为64kg,体积为0.8m 。求:
(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于水面上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为安全起见,竹筏最多能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求该竹筏最大载重为多少kg?
22.如图所示容器放在桌面上,下半部分是边长为0.3m的正方体,上半部分是边长为0.2m的正方体,容器的质量为3.5kg,容器内盛满密度是0.8×103kg/m3的液体,求: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B
4.B
5.B
6.C
7.C
8.C
9.C
10. 大于 不变
11.自身重力 不变 浮起
12.甲烷和水 300 0
13.1 下沉
14.变小 2 3
15.乙 甲 =
16.大 大 体积
17.6 10 0
18. 0.7 6 小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高 密度 1.5×103
19.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丙 丁 4 4×10-4 1.1×103
20.排开液体体积 液体密度 D、E 1 0.8×103 50
21.(1)640N;(2)336kg
22.(1)4000Pa;360N;(2)315N;3500P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九章浮力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拓展基础(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装有水的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正方体物块M悬浮在水中,其上表面与水面平行,水对物体M竖直向下的压力,竖直向上的压力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于
B.与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C.与合力大小等于物体M受到的重力大小
D.物体M受到水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零
2.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筝是靠空气的浮力上升的
B.高压锅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C.气象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D.同一支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
3.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缸,缸①装满了水,缸②装满了水且水面上漂浮着一只小鸭子,缸③装满了酒精且液面上漂浮着一只大鸭子(大、小鸭子的密度相同)。若将三个玻璃缸分别放到台秤上称量,则台秤的示数大小情况是(  )
A.①比②大 B.②比①大 C.③最小 D.①②③一样大
4.小乐在洗碗时发现,家里买的同一批筷子(筷子的体积相同),有些浮在水面上,有些则沉在水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漂浮的筷子受到浮力大于沉底的筷子
B.漂浮的筷子受到浮力小于沉底的筷子
C.漂浮的筷子密度和水相同
D.漂浮的筷子受到浮力大于重力
5.如图所示,把两支完全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若放入后两液体的深度刚好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关系为F浮甲<F浮乙
B.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
C.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
D.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为F甲<F乙
6.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牛
B.图乙中盐水的密度是
C.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
D.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
7.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300cm2、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A,内有质量为400g、边长为10cm、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B,通过一根长10cm的细线与容器底相连,如图所示,此时水面距容器底30cm,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时物块B受到的拉力为6N
B.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84N
C.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200Pa
D.该物块的密度是0.6×103 kg/m3
8.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鸡蛋在甲杯里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C.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D.甲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9.如图,是鸡蛋漂浮盐水面上情况,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鸡蛋的重力小于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
B.浮在盐水中的鸡蛋所受的浮力比沉在清水中所受浮力小
C.鸡蛋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
D.鸡蛋的重力等于沉在清水中所受的浮力
10.下列应用与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锅炉水位计——连通器原理
B.轮船——物体漂浮条件
C.塑料吸盘——大气压的存在
D.船闸——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1.如图所示,三个实心小球a、b、c,其中a和b质量相等,b和c体积相等,将三个小球放入水中静止时。a物体漂浮,b物体悬浮,c物体沉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比a物体大 B.三个物体中,a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最大
C.a、b、c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相等 D.三个物体中,c物体的密度最小
二、填空题
12.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已达7000m;当其下潜至500m深度时,该处海水的压强约为______Pa;若此时排开海水的体积为3m3,受到浮力的大小约为______N;潜水器继续向7000米深处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______,所受海水的压强将______(后两空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海水的密度近似取1×103kg/m3)。
13.将重为5牛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将其逐渐没入水中,这时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当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3牛,则铁块受到浮力为________牛,铁块受到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________牛。
14.2020年11月10日,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m,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潜水器在完全浸没后下潜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______,浮力______(不考虑海水密度的变化,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5.用手把体积为1×10-4米3的小球浸没在水中,小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牛,方向_______;若该小球重为0.8牛,放手后,小球将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16.在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瓜浮李沉”即西瓜在水中漂浮而李子在水中沉底,试比较李子受到的浮力_____西瓜受到的浮力,西瓜的密度_____李子的密度。(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大明湖公园景色宜人,于2017年1月1日重新对游客免费开放。周末小军一家高兴的前去湖中划船游玩。当小军登上停放在湖边的小船时,小船受到的浮力将会_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小船将________一些(选填“上浮”或“下沉”)。
18.如图所示,一块重为30牛,体积为的金属块,用细绳拉着浸没在水中,所受重力与拉力的合力为______牛。现将金属块从完全浸没到彻底拉出水面,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量为______牛,容器对桌面压力的变化量为______牛。
19.在图甲中,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则该石料的重力是______N,石料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该石料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三、实验题
20.在学习了质量、密度、浮力的知识后,小琳进行以下实验:
(1)在练习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实验中,调节天平平衡时,小琳发现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由图乙可知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g;
(2)小琳利用浮力知识测量橡皮泥的密度,实验步骤:
A.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橡皮泥捏成碗状,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漂浮,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如图a);
C.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D.将该橡皮泥取出捏成团,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沉底,用另一相同的空烧杯接住溢出的水(如图b);
E.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分析以上实验步骤,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用m0、m1、m2及ρ水等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1.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人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________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_N;
(2) 圆柱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m3 ,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3)小王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第一到五次实验,浮力越来越大,因此得出结论,深度越深,浮力越大,该结论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若后面还有第八次实验,深度为14cm,弹簧测力计示数应该为___________N;
(4)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是___________
A. B. C. D.
四、计算题
22.如图所示是一种木制的“菱桶”(可看成是圆柱体),是江南地区常见的采菱时的载人工具。已知菱桶的底面积为2m2,高约25厘米,质量为20千克。请通过计算回答问题:
(1)一只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静止时,空“菱桶”露出水面的高度是多少?
(3)若图中采菱人的质量为60千克,“菱桶”此时露出水面高度为20厘米,则“菱桶”内放了多少千克的菱角?
2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1.5×10﹣2m2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水深40cm,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通过一根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细线受到的拉力为4N;求:
(1)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
(2)物块的密度;
(3)细线剪断后,物块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D
6.B
7.D
8.C
9.C
10.D
11.C
12.5×106 3×104 不变 变大
13.变小 2 3
14.增大 不变
15.1 竖直向上 上浮
16.小于 小于
17.增大 下沉
18.10.4 19.6 19.6
19.1400 500 2.8×103kg/m3
20.左 32
21.6.75 1.5 不正确 4.25 B
22.(1)200N;(2)24cm;(3)20kg
23.(1)10N;(2)0.6×103kg/m3;(3)4×10﹣4m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九章浮力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拓展基础(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一空心金属球,质量为280g,把它放入装满水的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300g,待球静止时,它将(  )
A.悬浮 B.漂浮 C.沉到水底 D.无法判断
2.将完全相同的A、B两个小球放入相同容器的不同液体中,它们静止后两容器内的液面相平,则小球所受浮力F和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p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3.某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其总体积的,则该物体的密度为(  )
A.0.2×103kg/m3 B.1×103kg/m3
C.0.8×103kg/m3 D.1.25×103kg/m3
4.2012年9月25日,中国制造航母“辽宁号”交付使用。当一架的舰载机降落到航母后,则(  )
A.航母将上浮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B.航母将上浮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D.航母将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5.两个相同的量筒内装有不同的液体甲、乙,将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两液体中,静止后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小
B.密度计在乙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较大
C.密度计排开甲液体的质量大于乙液体的质量
D.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
6.为了测量硬塑料制成的锅形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先用一圆柱形容器盛满水,该容器底面积为100cm2(壁厚度不计)。将锅形物体开口向上放入容器中,物体漂浮(如图所示),溢出了300cm3的水。然后慢慢翻转使物体浸没沉底,液面下降了1cm,关于该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0.2kg ρ=1.6g/cm3
B.m=0.3kg ρ=1.5g/cm3
C.m=0.3kg ρ=2.0g/cm3
D.m=0.2kg ρ=1.8g/cm3
7.如图所示,三个实心小球a、b、c,其中a和b质量相等,b和c体积相等,将三个小球放入水中静止时。a物体漂浮,b物体悬浮,c物体沉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比a物体大 B.三个物体中,a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最大
C.a、b、c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相等 D.三个物体中,c物体的密度最小
8.将两个相同的物体放入甲、乙两个容器内中央位置,同时等量缓慢地向甲、乙容器中注水,假设物体密度小于水且注水过程中物体不会倾倒,则(  )
A.甲容器中的物体先浮起 B.乙容器中的物体先浮起
C.甲、乙容器中的物体同时浮起 D.都有可能
9.盛有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00Pa;用细线拴一金属球,金属球的密度为8g/cm3,将金属球浸没在液体中,如图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600Pa;将细线剪断,金属球沉到容器底部,如图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500P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球所受浮力是6N B.金属球的体积是100cm3
C.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D.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10N
10.如图,是鸡蛋漂浮盐水面上情况,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鸡蛋的重力小于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
B.浮在盐水中的鸡蛋所受的浮力比沉在清水中所受浮力小
C.鸡蛋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
D.鸡蛋的重力等于沉在清水中所受的浮力
11.将一支液体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最终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密度计在甲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密度计在乙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 D.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小
12.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正方体A、B(VAA.甲液体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对杯底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C.甲液体对B下表面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A下表面的压强
D.装甲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装乙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为同一艘潜水艇在水中上浮和下潜时的情景,其中潜水艇正在水中上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正在水中下潜的是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在两种情景中,潜水艇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_________F乙(选填“>”、“=”或“<”)。
14.我国某新型战略核潜艇在水面航行时排水量为9000t,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它在从水面下潜到水下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g取10N/kg。
15.大明湖公园景色宜人,于2017年1月1日重新对游客免费开放。周末小军一家高兴的前去湖中划船游玩。当小军登上停放在湖边的小船时,小船受到的浮力将会_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小船将________一些(选填“上浮”或“下沉”)。
16.如图所示,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向下的压力分别为15牛、5牛,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牛,物块侧面受到各个方向液体的压力相互___________。若物块继续下沉,则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如图所示,把一个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木块有的体积浸入水中,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是______Pa。(g取10N/kg,ρ水=1.0×103kg/m3)
18.把正方体合金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的示数为10牛,再把合金块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了4牛。该合金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牛。已知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现将该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则跟其浸没在水中相比,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______,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合力______(后两格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9.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正方体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则对地面压强较大的是______,密度较大的是______;将它们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较大的是______。(均选填“甲”或“乙”)
20.将一石块悬挂在弹簧秤下,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秤的示数为5N,石块浸没在水中称量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N,则该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N,该石块的密度是______千克/米 ,若将石块放入密度为7.5×103千克/米3的某种液体中静止时,小石块露出液面的体积占石块体积的______(填分数)。
三、实验题
21.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时,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首先,将一金属块悬挂于弹簧测力计下,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读数。接着在量筒中倒入______的水,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液面变化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实验中的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差()等于物体所受的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的表达式为______(用实验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
(2)如果用小木块替换金属块,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用细线悬挂小木块,缓慢浸入水中,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木块在水中处于______状态。
22.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人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________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_N;
(2) 圆柱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m3 ,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3)小王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第一到五次实验,浮力越来越大,因此得出结论,深度越深,浮力越大,该结论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若后面还有第八次实验,深度为14cm,弹簧测力计示数应该为___________N;
(4)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是___________
A. B. C. D.
四、计算题
23.在一个体积为550cm3,重为0.5N的瓶中加入2N的煤油,将此瓶正立放置于水中如图甲所示。求:
(1)正立放置时,瓶底受到水的压强;
(2)若将瓶子倒立放置于水中如图乙所示,瓶子受到的浮力;
(3)将瓶中煤油全部倒出,在瓶中加入0.5L的水,再次放入水中,请判断瓶子的浮沉情况。
24.一边长为0.1m,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用细线置于容器的水中,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3m,如图所示;(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木块所受的浮力大小;
(3)细线对木块的拉力大小;
(4)剪断细线后,木块最终静止后受到的浮力。
25.图甲是小勇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下表现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实验装置,其中A是底面积为20cm2的实心均匀圆柱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A,使其缓慢浸入水中(水未溢出),得到F与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中实线所示。
(1)物体A受到的重力。
(2)物体A在容器中刚好浸没时,物体A的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多少Pa?
(3)小勇换用另一种未知液体重复上述实验并绘制出图乙中虚线所示图像。则求该液体的密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D
6.B
7.C
8.B
9.C
10.C
11.C
12.D
13.乙 甲 =
14.9×107 增大
15.增大 下沉
16.10 抵消 不变
17.48 1200
18.4 变小 变大
19.乙 乙 甲
20.2 2.5103
21.适量 浮力 漂浮
22.6.75 1.5 不正确 4.25 B
23.(1)800Pa;(2)2.5N;(3)悬浮
24.(1)3000Pa;(2)10N;(3)6N;(4)6N
25.(1)3N;(2)1×103Pa;(3)0.8×103kg/m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