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
世界格局的演变
1、人口迁移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39,概括人口迁移的表现、特征。
表现:
①欧洲人入侵、大批来到美洲;
②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③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人口迁移。
特征: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如英国向美洲、印度等地迁移人口;
②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如欧洲向拉美各国移居;
③ 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如亚非欧三洲人口向北美、拉美、大洋洲迁移。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流
(1)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家畜、农作物、水果等引入美洲;
(2)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甘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2、物种交换
新物种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欧洲和亚洲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改变了欧洲、亚洲人的饮食结构。
思考探究: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也大大增加了中国的粮食产量,对明清两代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另一方面,猪、马、牛、羊等牲畜被欧洲人引入美洲,为生活在美洲的人们提供了肉食、奶类、皮毛和畜力。老鼠也藏在船舱里飘洋过海到达美洲,影响了美洲原有的生态链。
(1)表现:天花等疾病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3、疾病传播
英国人把沾染天花病毒的衣物、被子送给印第安人
天花病毒让整个南美州人口减少了75%。
材料:从1514年开始的15年间,巴拿马有大约200万印第安人死亡;在圣多明各,欧洲人到来之间约有印第安人上百万,到1548年只剩下不到500人。据估计,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的100到150年间,80%-95%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传染病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和凝聚力。很多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弃了自己,转而寻求欧洲人的保护并信奉了基督教。
(2)影响: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航路开辟后所引发的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有人称之为“全球物种大交换”,也有人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
原因: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大西洋贸易
三角贸易示意图
出程:欧洲到非洲(用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换取非洲黑人)
中程:非洲到美洲(运奴隶到美洲贩卖)
归程:美洲到欧洲(从美洲运贵金属、蔗糖、烟草到欧洲)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得600%-800%
印度洋贸易
欧洲各国
中国大陆
果阿
澳门
葡萄牙人
生丝、瓷器
时间 数量
1580-1590年 3000余担、价值白银24万两
1635年 6000担、价值白银48万两
葡萄牙运至果阿生丝数量价值表
商品名 1505年 1518年
胡椒 1074003 2128962
桂皮 8789 1342
肉豆蔻 -- 986
紫胶 411 66443
红檀木 - 27978
丝绸 - 2660
总数 1121959 2242112
白银
葡萄牙船只1505年和1518年运回欧洲的货物清单(单位:公斤)
太平洋贸易
中国大陆
美洲墨西哥
马尼拉
西班牙人
生丝、棉布、瓷器
白银
马尼拉大帆船(中国帆船)
墨西哥鹰洋
主导国家 中转站 商品贸易
对中国影响
葡萄牙
西班牙
印度洋贸易 &太平洋贸易
(丝-银对流)
在近代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而言,显然曾经有过一段光荣的历史。
——全汉升《略论新航路发现后的海上丝绸之路》
澳门
丝、瓷—白银
马尼拉
丝、棉、瓷—白银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进一步刺激了中国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
的发展。
白 银
(葡) 丝银贸易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雏形出现)
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欧洲
美洲
非洲
中国
日本
(葡)印度洋贸易
(西)太平洋贸易
白银
大西洋三角贸易
手工制品
黑人奴隶
贵金属
白银
1.西欧的殖民掠夺
(1)概况
①葡萄牙:
将巴西变为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
②西班牙:
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③新兴大国(英法荷):
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在亚非北美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西方的早期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
三、早期殖民扩张
1.西欧的殖民掠夺
【拓展提升】
◎教皇子午线示意图
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根据这个条约,巴西部分地区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1.西欧的殖民掠夺
(2)影响
16世纪的修道士拉斯·卡萨斯关于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的一段记载:
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他们掳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躏他们。整个岛屿全部被摧毁,一片荒凉。
——摘编自[西]卡萨斯著,孙家望译《西印度毁灭述略》
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图说历史三角贸易
2.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商业革命
材料一 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所排挤。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二 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国所取代。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①原因: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
②表现: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2.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价格革命
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①原因:
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
②表现: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
③影响:
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2.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归纳探究】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对亚非拉美以及对世界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对欧洲:
增加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掀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亚非拉美:
文明的冲突对亚非拉美传统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冲击,客观上推动了社会转型。
(3)对世界: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市场的形成,文明的冲突与交融。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课堂检测
1.美洲大陆最早的主人是印第安人,而今他们却成为了美洲大陆人数很少的民族,白种人、黑种人的数量超越他们成为了人数最多的民族。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西欧列强的殖民掠夺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西方文明的传播
B
2.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服御用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皇帝服用后疟疾速愈。这反映了
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 D.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繁荣
B
3.1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对于一个西班牙人来说,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这一历史现象导致
A.大西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B.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
C.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B
4.据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运进欧洲的黄金约为250万公斤,白银约为9000万至1亿公斤,约合25.84亿两,或36.18亿元,其中16世纪欧洲金银数量约增长10倍。从社会转型这一视角来看,这一现象
A.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诱因 B.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
C.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基础 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
5.杰里·本特利学者在他的书中《新全球史》中写道:“至17世纪中叶,马尼拉的42000人口中有四分之一是中国商人。他们给西班牙商人供应丝绸,然后这些丝绸就被装在大帆船中运往墨西哥,这种大帆船也因此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影响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B.推动了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C.为中国的财税改革提供了保障 D.使全球饮食结构不断地完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