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真题名师解析连载
前 言
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养成的关键,各种类型的考试中阅读所占的分量最大,失分也最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重点培养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现在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小古文的阅读理解将成为小升初的重要考查内容。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考查内容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考查题型主要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另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除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解题方法、梳理解题思路,并对照答案对失分点进行反思,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所以,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应乡多做有价值的阅读题,并学会通过做阅读题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属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期,这一阶段的阅读习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在给学生选择阅读资料时慎之又慎。
本系列连载将陆续选取全国知名小学的期中、期末测试题和各种能力竞赛题中的阅读真题进行解析。这些阅读真题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文章难易程度和题目设置上更符合年级训练要求,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有效资料。学生如果能长期坚持做阅读真题,定能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时间控制能力,以及对阅读试题类型更好的把控能力。
学生要检验自身学习的效果,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只有“到真题中去”,因为真题经过了一线教学的检验,学生可以通过做真题检验、改正、巩固、提高所学,通过真题来纠错提高。
通过做阅读真题, 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成年级训练的目标,于无形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真诚地希望这套阅读真题系列连载能为同学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能成为提升同学们阅读能力的好帮手!
第一讲 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乡村生活”,阅读训练要素是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春夏之交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初夏江南农村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辛苦劳作的同情。《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
《乡下人家》通过描写乡村房前屋后和春夏秋三个季节及白天、傍晚和夜晚的独特迷人的景色,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天窗》一文概括了孩子们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产生了无限遐想,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与向往,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使用语言,可以创设语境造句或写一段话;
☆也可以运用关键词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本讲专题训练要点: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河北 邯郸)
我爱家乡的秋夜(节选)(14分)
①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②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主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③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④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1.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2分)
(1)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
(2)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 )
(3)擅长唱歌和跳舞,多才多艺。( )
(4)不甘心显得比别人差。( )
2.用“ ”画出文中第3、4自然段的中心句。(2分)
3.“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都有谁来演奏呢 简要写写。(2分)
. .
4.第1、2自然段分别描写田野的绿和竹林的绿,请概括它们绿的特点。(2分)
. .
5.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 .
. .
6.用“ ”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句子,并把喜欢的理由写在横线上。(2分)
. .
. .
7.在最准确的一项说法后面打“√”。(2分)
(1)短文描写了家乡夜晚美丽的景色。( )
(2)短文描写了家乡夜晚美妙的声音。( )
(3)短文描写了家乡夜晚美丽的景色和美妙的声音。( )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湖北 武汉)
乡村图景(10分)
第一部分
雨中的乡村,朦朦胧胧的,让人感到非常舒服。烟雨中,不时传来几声杜鹃的啼叫声,和雨声交织在一起,奏出优美的旋律,让人心旷神怡。乡村的房屋已经洗刷过了,虽然比不.上城里的别墅,却有一种干净朴素之美。
第二部分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暖洋洋的。“啊!”乡村孩子都叫了起来。原来,彩虹出来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一样都不少。如果你使劲儿往,上跳,似乎能抓住彩虹!
彩虹的颜色渐渐淡了,慢慢地消失了……
第三部分
这时,小竹林就是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了。
村子的小河边有一片小竹林,每到七八月时,数那儿最热闹了。刚踏进竹林,就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从炎热走进了凉爽。在有空隙的地方,几束阳光溜进来了,风儿也跳着舞来了,竹林中发出“沙沙”的声音,这是竹叶在唱歌呢。
第四部分
一转眼,太阳就要落山了。瞧!天边的白云已经换了件衣服,变成了红霞;鸟儿也要归巢了;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也该休息了……农家菜虽然不比城里的精致,却清淡、爽口,营养也很充足。这些菜还是自个儿种的呢!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乡下人心里多么欣慰啊!
乡村,有一些独特的风景是城里远远比不上的!
1.给短文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合适的小标题。(4分)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2.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最后一句中“独特的风景”指的是什么 (2分)
. .
. .
3.短文第四部分中写“天边的白云已经换了件衣服,变成了红霞”,白云还会在什么情况下换上什么衣服呢 想一想,写下来吧。(2分)
. .
4.“竹叶的歌儿”-定很好听,请你帮竹叶写几句歌词吧。(2分)
. .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重庆)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 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②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③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 )的空气 ( )地呼吸 ( )的晚景 ( )地欣赏
( )的夕阳 ( )地爱抚 ( )的炊烟 ( )地啃着草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1)阔别已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水马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用“一边……一边……”“仿佛”各写一个句子。(2分)
一边……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按由到的顺序观察了的乡村,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的情感。(5分)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盐城)
难忘童年的小河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我的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最令我难忘的是家乡的那条小河。
在我六岁那年炙热的一天,哥哥带着我,拿着木杆、水桶、遮阳伞等,到村南的小河去捞鱼捕虾。
我们顶着炙热的太阳,来到了小河旁边。多美的景象呀!一棵棵高大的杨树(挺立 耸立)在小河两边,已经长出了嫩黄的小叶子阳光把小河照成了一条银带,一闪一闪地发着光。
哥哥开始捞鱼了,我则提着一个小水桶,四处寻找“猎物”我(吃惊 惊喜)地发现,在河边大约一寸深的地方,来回穿梭着许多小虾。我踏着水洼走过去,蹲下身,双手合拢,屏住呼吸,快速地吐下去,终于扣住了!小虾不断地在我的手里乱蹦,弄得我手心痒痒的我小心地把它放进小桶里,仔细地观察着它。多可爱的小虾啊,晶莹剔透的身体,黑溜溜的眼睛,细长的触须。手指一碰它,它就“啪啪”地跳起来,可爱极了。
光阴似箭,虽然事情过去了很久,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童年那一幕幕有趣的情景。在我美好的童年记忆里,家乡那条小河,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1.选择括号里恰当的词语,用“√”画出。
照样子,写词语。
五彩缤纷(描写颜色的四字词语): 、 .
光阴似箭(描写时间快的四字词语): 、 .
3.画线句子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请用其中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
4.童年的小河为什么令“我”难忘 联系短文写一写。
. 。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南京)
窗(11分)
我最喜欢从窗子里看外面的景物。
四岁时,我家住在哈尔滨的松花江畔,从窗口往外望去,一派江水,茫茫东去。早上雾很大,看不到对岸。中午却异常晴朗,一目了然,连太阳岛都看得清清楚楚。夜晚,坐在窗口看月亮在水里的倒影,倒也十分有趣沙沙沙,一群鱼儿游过来,水中玉盘破碎了,一会儿又合拢了。
五岁时,我从武汉坐客轮去重庆。从窗里眺望长江,江面平静得很,像面镜子。远处的龟山和蛇山的轮廓十分清晰,我还看到了黄鹤楼,红红的墙壁,小小的楼阁,一面旗子迎风飘扬。大小数百只渔船,停在江面上,密密麻麻的,跟煮饺子一样。
六岁时,我同爸爸坐火车到北京,我又选择了靠窗子的座位。窗外是平旷的土地,绿色的原野,近处的树木飞快地向后退晚上,火车的轮子隆隆地响着,吵得不能入眠。这时,欣赏窗外的景色,却别具风味。火车道旁的路灯发出黄色昏暗的光,远处的灯光像一朵朵金花,一颗颗星星,点缀着大地,真是个神奇的世界。
现在,我从窗口往外一看,就是马路,一辆无轨电车,在马路上奔驰着。
每天我都倚着窗子看风景。祖国的美景吸引着我,常常引起我的遐想。透过窗户,我看到了祖国前进的步伐。每年我都坐在窗口迎接春天。窗子已成了我的朋友,我们分不开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遐想( ) 平旷( ) 异常( ) 清晰( )
2.文章中提到了“黄鹤楼”,用“ ”画出描写黄鹤楼的语句。(1分)
3.“祖国的美景吸引着我,常常引起我的遐想。”作者想到了什么 (1分)
. .
4.第②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1.5分)
5.在作者眼里,窗是“一幅生动而又宁静的画”。下列选项中,( )不是作者描绘的事物。(1分)
A.牵牛花 B.燕子 C.芭蕉 D.木瓜树
6.从第②自然段作者描绘的画面中,你看到的色彩有__________________。(1分)
7.在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选项后面画“√”。(2分)
(1)当外面条件发生变化时,看到的窗外的景致也不相同。( )
(2)无论何时,你都会发现眼前的一切永远是美好的。( )
(3)暗含了对窗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
8.透过玻璃窗望向外面的世界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请你写一个片段。(1.5分)
. .
. .
. .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南通)
乡村的黄昏
黄昏时的小河是那样的安逸,血红的夕阳把河水染得通红。在晚风的抚摸下,河水荡起无,数的涟漪,犹如一条条红绸子似的轻轻地流动着。几片落叶在水中悠悠地飘向远方,几位老人正在河边垂钓。
乡村的小路上,别有一番情趣。孩子们正沐浴着夕阳的余晖,驱赶着一群群牛羊, 走在回家的路上。几个淘气的孩子正在牛背上,哼着乡村小调,歌声、“哞哞、咩咩”的叫声组成了-首动听的“牧歌”,与夕阳、晚霞一起撒在这弥漫乡村气息的小路上。
田野里,升腾着柔和的晚霞,红红的霞光像彩缎一样披散开来,抹在云天,铺在地面。劳动了-天的人们笑脸更加红润了,他们望着那黄澄澄、金灿灿的田野,一天的疲劳顿时消得无影无踪。
夕阳余韵,透过浓密的树木洒在这红砖青瓦的房舍上,给它抹上了一层光灿灿的颜色。烟囱冒着缕缕炊烟。当最后- -缕晚霞隐去时,整个村庄晚霞缭绕,万家灯火微微闪烁,忽明忽暗,烘托出美丽而又安静的夜,人们沉浸在这个村庄晚霞缭绕,万家灯火微微闪烁,忽明忽暗,烘托出美丽而又安静的夜,人们沉浸在这恬静的气氛中。
1.文中介绍了乡村的四处美景,分别是小河、 、 、夕阳。
2.按原文补充词语,体味语言的优美。
( )的牧歌 ( )气氛
( )的房舍 ( )夕阳
3.下列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文字的运用非常到位,突出了乡村的特点。
B.短文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气的乡村黄昏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C.乡村的男女老少不停地忙碌着,疲惫不堪。
4.你最喜欢乡村黄昏的哪一处风光 先选一处,再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 .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真题: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四川成都)
84消毒液使用说明书适用范围: 用于饭店、宾馆、医院和家庭中被一般细菌污染的物品及肝炎病毒污染物品的消毒,及瓜果蔬菜、餐饮用具的消毒。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消毒剂,必须稀释后使用,不得内服。2.本品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对棉纺织品有漂泊脱色的作用。3.如不慎溅入眼内或与皮肤接触,请用清水冲洗并就医。4.密封、避光、避热,置于阴凉处保存
5.产品有效期为一年。(生产日期:2020年1月12日)
1.判断下面做法,对的打“√”,错的打“×”。
(1)宾馆的服务员经常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对客房的门,桌椅和地面等进行消毒。( )
(2)阿布踢足球时摔破膝盖,用“84消毒液”给伤口消毒。( )
(3)田叔叔新买了一件深蓝色的纯棉衬衫,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 )
(4)整个夏天,奶奶家的“84消毒液”都放在朝阳的阳台上。( )
2.2021年1月19日,妈妈想用这瓶“84消毒液”消毒厨房的餐具,可以用吗 为什么
. .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江苏 苏州)
某市“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的部分线路如下所示,根据表格,完成练习(6分)
线路名称 游览内容 发车地点 往返时间
石塘人家线 游古村落,赏竹海,体验怪坡 国展中心南门对面 发车:早上9点区程:下午2点(每周六、周日)
世外桃源线 亲历农事,种植桃树,观赏桃花
汤山线 参观茶坊等七坊,采购农副产品
六合竹镇线 游桃花岛和大泉村黑松林,采摘草莓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①王丽周六想去乡下观赏桃花,她可以选择早上9点的“世外桃源线”。( )
②妈妈喜欢古村,她可选择“石塘人家线”,在国展中心北门乘坐直通车去。( )
2.小田计划周六早上来到该市开始两日游。她打算第一天先观桃花、摘草莓,那她应该选择____线;第二天游茶坊、购买农副产品,她应该选择____线。(2分)
三、国学经典阅读真题
(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福建泉州)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下列对诗中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应:应该 B.借问:向人打听
C.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D.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2.结合诗中对小儿的描写,找出下面与之相符的图片打“√”。(1分)
图一( ) 图二( )
3.是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遥招手”的是( ),
遥招手”的原因是( )。(2分)
4.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一个( )的儿童形象。(多选)(2分)
A.不讲礼貌 B.认真专注 C.天真烂漫 D.聪明可爱
(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晚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① ,知有行商来买茶。
[注释]①窦(dòu):孔,洞。
1.描写蝴蝶飞入菜花的诗句是“ , 。”
2.鸡飞狗吠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诗中的原句来回答)
. .
3.关于这首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描写了农村恬静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B.日长人静,无客到家,侧面反映了田野无闲人的农忙情况。
C.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春时节的景色,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安静美好。
(三)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田登作郡(安徽)
何晏七岁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日:“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注释]①若:好像。②奇爱:十分喜欢。③以:把。④欲:想,希望。⑤乃:于是。⑥知:明白。
1.对“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何晏于是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从方框中跳了出来。
B.何晏于是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坐在里面。
C.何晏于是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让魏武帝站在里面。
2.为什么魏武帝十分喜欢何晏 ( )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
B.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C.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3.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何晏的什么特点 ( )
A.横行霸道 B.当机立断 C.聪明机智
4.如果你是何晏,面对魏武帝的盛情,你会如何拒绝
. 。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引婴投江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日:“此其父善游!”
[注释]①过:经过。②方:正。③引:拉着。④故:缘故。⑤善:擅长、善于
1.“有过于江上者”看到了一件什么事 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2.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加点字“啼”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哭哭啼啼 B.啼哭 C.虎啸猿啼 D.啼笑皆非
3.这个人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用文中原句回答)
. 。
4.关于这则寓言,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领的获得既要靠自己,也要靠先天的遗传。
B.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事物所处的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
C.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
答案见下一页
四年级下册阅读真题名师解析(一)答案
一、
1.(1)亭亭玉立 (2)垂涎欲滴 (3)能歌善舞 (4)不甘示弱
2. ③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
④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3.①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 ②田野里的蝈蝈、蛤蟆、青蛙、蟋蟀等
4.田野绿得 如同碧绿的翡翠,逗你的眼;竹林绿得 深线明暗,错落有致。
5.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月光人格化,三个“撒在”,加强语气,使文章的节奏感增强,突出了月光洒在竹林中的美丽景象
6.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艺术家们”的音乐的美妙,结尾的省略号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7.(3)√
(二)
1.第一部分:雨中的乡村 第二部分:雨后的彩虹
第三部分:热闹的小竹林 第四部分:清淡、爽口的农家菜
2.短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独特的风景”指的是雨中的乡村、雨后的彩虹、热闹的小竹林和傍晚乡下人家吃晚饭等景色。
3.示例:天晴时,换上白色衣服,阴天或下雨时,换上灰黑色衣服。
4.示例:风儿轻轻吹,竹叶轻轻摇,摇出美妙的歌声,飘向那淘气的小宝宝……
(三)
1.(清新)的空气(美美)地呼吸(美丽)的晚景(尽情)地欣赏
(柔和)的夕阳(轻轻)地爱抚(袅袅)的炊烟(悠闲)地啃着草
2.(1)阔别已久:离别家乡很久了。
(2)车水马龙:形容街道十分热闹。。
3. 比喻 拟人 比喻、拟人
一边……一边……--明明一边走路,一边哼着小曲。
仿佛--眼前千万片树叶在空中飞舞盘旋,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生命之画。
4.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及引颈高歌的大水牛
(四)
1.挺立 惊喜
2.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白驹过隙 日月如梭
3. 排比、比喻 此刻,我眼前的风景宛如一幅山水画。
4.因为它带给“我”童年的欢乐,记录着“我”童年的幸福。
(五)
遐想(联想) 平旷(空旷) 异常(特别) 清晰(清楚)
红红的墙壁,小小的楼阁,一面旗子迎风飘扬
作者想到了祖国前进的步伐。
4.排比 比喻 拟人 5.B
6.紫色、绿色、淡灰色、深红、浅绿、淡蓝色
7.(1)√ (3)√
8.示例:透过家里的玻璃窗望向外面时,我看到了路上脚步匆匆的行人,看到了骑着自行车、电动车的叔叔阿姨们,也看到了牵着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的手一蹦一跳去上学的弟弟妹妹们,想到每个人每天都有自己的事要忙,想到我们应珍惜当下,因为“昨天”失去了就不会再回来。
(六)
1.小路 田野
2.动听 恬静的 红砖青瓦 血红的
3.C
4.示例:我最喜欢田野里的风光。田野里,霞光如缎,衬得劳动了一天的人们的笑脸更加红润,让人感受到了景致的美丽与人们对丰收的期待。
二、
1.√ ×××
2.不可以。该消毒液的有效期为一年,从2021年1月12日后,就不能再使用该消毒液了。
(二)
1.(1)√ (2)× 2. 六合竹镇 汤山
三、
(一)1.A 2.图一 3.唐 胡令能 垂钓儿童 他怕说话声把鱼惊走了。4.BCD
(二)1.蝴蝶双双人菜花2.知有行 商来买茶。3.C,
解析
第1题,可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蝴蝶飞入菜花”直接匹配到相应诗句。
第2题,联系下文的“行商来买茶”,可知鸡飞犬吠的原因是来了陌生人,这里描写的是茶商来到时的情景。
第3题,通过标题的“晚春”可知C选项的“早春”表述有误。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村庄静悄悄的,描写了农村的恬静,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忙着采茶,村庄里无人的农忙景象。诗的后两句通过写茶商到来时连鸡犬都为之震动的表现,进一步说明农村的恬静。AB两项说法正确。
(三)
1.B 2.A 3.C
4,示例:我会对魏武帝说:“君子不强人所难,感谢您的厚爱,但我志不在此,请您让我回家。”
(四)
1.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2.C 3.此其父善游!
4.A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重点句子?
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等关键句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关键句: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乡下人家》中“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从这最后一句中心句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法。)
《天窗》中“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我从这句中心句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还等什么,快来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