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类文阅读真题名师解析连载
前 言
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养成的关键,各种类型的考试中阅读所占的分量最大,失分也最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重点培养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现在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小古文的阅读理解将成为小升初的重要考查内容。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考查内容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考查题型主要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另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除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解题方法、梳理解题思路,并对照答案对失分点进行反思,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所以,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应乡多做有价值的阅读题,并学会通过做阅读题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属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期,这一阶段的阅读习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在给学生选择阅读资料时慎之又慎。
本系列连载将陆续选取全国知名小学的期中、期末测试题和各种能力竞赛题中的阅读真题进行解析。这些阅读真题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文章难易程度和题目设置上更符合年级训练要求,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有效资料。学生如果能长期坚持做阅读真题,定能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时间控制能力,以及对阅读试题类型更好的把控能力。
学生要检验自身学习的效果,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只有“到真题中去”,因为真题经过了一线教学的检验,学生可以通过做真题检验、改正、巩固、提高所学,通过真题来纠错提高。
通过做阅读真题, 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成年级训练的目标,于无形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真诚地希望我们这套阅读真题系列连载能为同学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能成为提升同学们阅读能力的好帮手!
第八讲 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话之美”,阅读训练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经典童话故事,充满奇思妙想,非常有趣。展示了人物的美好形象。《<宝 葫芦的秘密>(节选)》介绍了宝葫芦的故事,非常有趣、想象奇特。
有了宝葫芦,人们要什么就有什么。《巨人的花园》巨人把孩子们赶走后,花园里一派冬天的景象,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说明了只有学会分享,才能得到快乐、幸福的道理。《海的女儿》描写了小人鱼为了自己心爱的王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了小人鱼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学习本单元课文,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一.本讲专题: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一)阅读童话故事《刺猬和小鹿》,回答问题。(江苏 南通)
刺猬和小鹿(16分)
小刺猬很孤独,因为它找不到愿意和自己交朋友的人,小刺猬身上的刺总是扎伤人,小刺猬在草丛里哭泣:“呜呜呜——呜呜呜——”
“是谁在哭 ”小鹿轻轻地拨开草丛,发现哭得正伤心的小刺猬。
小鹿问小刺猬:“你为什么哭啊 ”
小刺猬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没有朋友,没人愿意和我做朋友。”
小鹿说 别哭了 我来和你做朋友
小刺猬瞪大眼睛高兴得直拍手,两个好朋友决定用握手的方式表示友好。“哎呀……”小刺猬身上的刺把小鹿的手扎伤了,疼得小鹿连路都走不了了!
经过上次和小鹿握手,害得小鹿被自己身上的刺扎伤,到现在都不能走路,小刺猬特别内疚,它觉得小鹿一定不愿意再和自己做朋友了。想着,小刺猬越来越讨厌自己身上的刺了小刺猬每天都会去果园摘一个红红的苹果,然后悄悄放在小鹿家的门口,小刺猬希望小鹿的伤快点好。
这天,小刺猬还是和以前一样把红苹果放在小鹿家门口,“原来是你放的啊!”小鹿笑着说。
小刺猬看到小鹿的伤已经好了,正打算要离开,小鹿邀请小刺猬到自己家做客,小刺猬说:“我可以进去么 ”
小鹿说:“当然,我们是朋友。”
小刺猬说:“你不怕被我扎伤
小鹿摇摇头说:“真正的好朋友是不会被刺伤的。”
1.请你认真读童话故事,并根据故事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说明原因。(6分)
小刺猬哭了,是因为 小刺猬常常扎伤别人,没人愿意和它交朋友 。
(2)小刺猬高兴得直拍手,是因为 。
(3)小刺猬特别内疚,是因为 。
小鹿笑了,是因为 。
2.请你给下面这句话标上标点符号。(2分)
小鹿说 别哭了 我来和你做朋友
3.作家在写童话故事时,有许多奇思妙想,现在请你说说,这个童话故事里,作家发挥了哪些想象呢 说说你的发现。(提示:不得少于两个角度的发现)(4分)
. .
4.故事结尾处,小鹿说:“真正的好朋友是不会被刺伤的。”明明是小鹿已经被刺伤了,为什么小鹿却说不会被刺伤 (2分)
. .
5.请你来简要评-评,小鹿的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2 分)
. .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武汉市武昌区月考)
做宝葫芦的主人(节选)
张天翼
水面上的钓丝抽动了一下,浮子慢慢地往下沉。我赶紧把钓竿一举,就钓上了一个东西,像有弹(dàn tán)性似(shì sì)的蹦到了岸上,还“咕咕噜”一声。
真的是一个葫芦!湿答答的。满身绿里透黄,像香蕉苹果那样的颜色。并不是很大,兜儿里也装得下。要是放在书包里,那从外面简直看不出来。
我把它拿在手里。很轻。稍微一晃动,里面就有核儿什么的咕噜咕噜地响——仔细一听,原来是在说话:“谢谢,谢谢!”
我的心里自问:“怎么,这就是那鼎鼎大名的宝葫芦吗 这就是使人幸福的宝葫芦吗 那神奇的宝葫芦就是这么一副样儿吗 ”
这个葫芦又像青蛙叫,又像核儿摇晃着响似的,它答话了(原来我心里想的什么,它竟完全知道!):“这你可不用怀疑。你别瞧表面我跟别的葫芦一个样子,可是里面装的玩意儿,各个葫芦就都不一样了。我的(de dí děi)确是一个可以使你幸福的葫芦,保你没错儿。我这回好容易才找上了你,你该做我的主人。我愿意听你的使喚,如你的意。
听听它的话! 说得多亲切!不过我还得(de dí děi)问个明白:“ 你为什么谁也不去找,偏偏要找上我呢 你为什么单要让我做你的主人呢 ”“因为你和别人不同,你是一个很好的少年……”
我连忙问:“什么 我怎么个好法 我哪方面好 你倒说说。”
它说,我在各方面都好。我听得真,它的确是这么说来着。可是我总希望它说得更具体些。
1.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2.选文从 和 两个方面来描写了宝葫芦。
3.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我”的 描写,写出了“我”对宝葫芦真假的质疑:“我”认为宝葫芦不该是这么 的。(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宝葫芦的外形特点)。
4.第6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文的省略。B.表示列举的省略。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D.表示话未说完。
5.宝葫芦为什么会找上“我”做主人
. .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金海螺小屋
金波
大海里有只小海豹,他想到陆地上去玩儿,就游出了大海,上了岸。他走啊走,走进一片森林迷了路。他饿极了,再也走不动了。
小海豹坐在树墩上呜呜地哭起来。
小鼹鼠听见了哭声,忙跑过来,问他:“你哭什么呀 我愿意帮助你。
小海豹擦干了眼泪,不好意思地说:“我迷路了,想妈妈也想爸爸。”
小鼹鼠很神气地说:“别哭,这好办。”说完,他就 跑向大海边。小鼹鼠是想跳进大海里,去找小海豹的妈妈爸爸。他刚跳进大海,一个浪头就把他打回海岸上了。
小鼹鼠抖掉满身的水,睁开眼睛一看,身边有一个金色的大海螺,他也是被海浪冲上岸的。
小鼹鼠钻进海螺里,听见了一阵阵海浪声,还听见了海豹妈妈呼唤小海豹的声音。小鼹鼠拖着海螺来到小海豹跟前:“你听听,你妈妈在叫你呢!”小海豹一听,真的是妈妈的声音。他赶快大声回答:“ ”
这时候,海螺里又传来海豹妈妈的声音:“ .
. ”
不一会儿,海豹妈妈和海豹爸爸就来到了小海豹的身边。他们背着自己的孩子向大海边走去。小海豹舍不得小鼹鼠,他多么希望他也能到大海里来玩儿呀!
可是,小鼹鼠不能,他安慰小海豹说:“你走以后,我就搬进大海螺里住,我就能常常听见你的声音了。我们还可以说话呀!”
从此,小鼹鼠有了一个金海螺小屋。
(选自《金波童话集》)
1.小海豹坐在树墩上呜呜地哭是因为( )。(2分)
A.他没有朋友很孤单。 B.他在大海中上不了岸。 C.他走进一片森林迷了路。
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补充合适的内容。(2分)
3.小鼹鼠用什么办法让小海豹与妈妈取得联系的 (2分)
. .
4.你喜欢文中的小鼹鼠吗 为什么 (3分)
. .
5.小鼹鼠住进了金海螺小屋,会发生怎样奇妙而又有趣的事情 请你猜一猜,写一写。(3分)
. .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苏州)
. .
太阳快要落下去了。河面上闪着金光。时不时“泼刺”的一声,就皱起一圈圈水纹,越漾越大,越漾越大,把我的钓丝荡得一上一下地晃动着。这一来鱼儿全都给吓跑了。我嚷起来:“是谁跟我捣乱 ”
有一个声音回答一好像是 青蛙叫,又好像是说话:“格咕噜,格咕噜。”
“什么 ”
又响了几声“咕噜,咕噜”一-可是再听听,又似乎是在说话,好像说:“是我,是我。”“谁呀,你是 ”
回答我的仍旧是“格咕噜,格咕噜”。叫了一遍又一遍,渐渐地可就听得出字音来了:“宝葫芦!宝葫芦!”
越听越真。越听越真。
“什么!”我把钓竿一扔,跳了起来,“宝葫.芦 别是我听错了吧 ”
那个声音回答——还是像青蛙叫,又听得出是一句话:“没错,没错,你并没听错。”
“怎么,你就是故事里面的那个宝葫芦吗 ”
“就是,就是!”——字音越来越清楚了。
我还是不大放心:“喂,喂,劳驾!你的的确确就是那个宝葫芦——就是那个那个
b,ǎo,bǎo,h,ú,hú,1,u,lu——听准了没有 ——就是那个宝葫芦吗 ”
“我的的确确是那个宝葫芦。”回答得再明白也没有。
我摸了摸脑袋。我跳一跳。我捏捏自己的鼻子。我在我自己腮帮子上使劲拧了一把:嗯,疼呢!
“这么看来,我不是做梦了。”
“不是梦,不是梦。”那个声音又来了,好像是我自己的回声似的。
我四面瞧瞧:“你在哪儿呢,可是 ”“这儿呢,这儿呢。”
“啊 什么‘这儿’ 是哪儿呀,到底 ”
“在水里。”
哈,我知道了——
1.短文选自《 》,短文中的“我”是 。
2.短文的第1自然段描写了 (时间)时 (地点)的景色。
3.结合短文内容,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我把钓竿一扔,跳了起来”写出了“我”( )的心情。
A.惊讶、激动 B.失望 C.委屈、失落 D.气愤
5.下列哪几句话写出了“我”不相信这是一个宝葫芦 ( )(多选)
A.“宝葫芦 别是我听错了吧 ”
B.“怎么.你就是故事里面的那个宝葫芦吗 ”
我捏捏自己的鼻子。我在我自己腮帮子,上使劲拧了一把。
D.“b,ǎo,bǎo,h,ú,hú,1,u,lu——听准了没有 ——就是那个宝葫芦吗 ”
6.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 )
A.“我”钓鱼时遇到了宝葫芦,几次询问后,确定它就是宝葫芦。
B.“我”钓鱼时钓到了一个宝葫芦。
C.“我”钓鱼时遇到了葫芦娃。
D.“我”钓鱼时丢了一个宝葫芦。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为了做起重机,我得把二十八号的漆包线绕到一个木轴儿上面去,又要绕得紧,又要绕得齐。假如让女孩儿来做这样的工作,那就再合适不过了。而我呢,恰巧不是个女孩儿。问题就在这里。
可是苏鸣凤简直看不到这个问题。你瞧,人家做得非常费劲,闹得汗珠儿都打鼻尖,上冒出来了,苏鸣凤可还一一个劲儿提意见,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我动了火:“这么做也不行,那么做也不行——你做!”
苏鸣凤说:“好,我来绕。你去做绞盘上的摇柄吧。”
这个绞盘上的摇柄——可再重要不过了。只有等我把摇柄做好安上去之后,你才能转动绞盘,使起重臂举起来。要不然,就不能算是一个起重机。所以我也很乐意做,我很愿意对这整个工程有这么重要的贡献。
可是忽然——苏鸣凤嚷了起来:“不对,王葆!你把它弄成‘之’字形了。这两处都得折成直角才成。”
等到我把它一矫正,苏鸣凤又来了:“这成了钝角了,不行!”
□怎么又不行□
□这么着没有用处□摇不起来□
“你怎么知道它摇不起来 ”
有人插嘴:“这实在不像个摇柄,倒像一个人——站在游泳池边刚要往下跳的姿势。”这真有点儿像。大家笑了起来。我把东西往地下一扔:“嗯,还兴讽刺人呢!我不干了,
我退出!”
我狠狠地把地上的东西顺脚一踢,就往外跑。
……
根据句子意思,在文中找到合适的词语。
用了很多力气。( )
把歪斜的或者错误的地方弄好。( )
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这段文字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 .
4.把二十八号的漆包线绕到木轴儿上面,要做到 。
5.对故事中的王葆,评价正确的是( )。
为了做好起重机,王葆想作贡献,但是没有耐心,,不愿意多出力。
B.王葆根本不想做这些事。
C.王葆虚心好学,做什么像什么。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南通)
蜗牛的荣誉
很久以前,蜗牛长着一对翅膀,四只脚,一对触角,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
在一次重大的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领先,(用 甩)下了所有的对手,夺得了冠军。于是,奖杯便授给了蜗牛。
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扬扬地飞舞着,叫喊着。这以后,它把奖杯时刻带在身边,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就只能在地上爬行了。晚上,蜗牛怕别人偷去奖杯,它就睡在奖杯里。
好心的朋友见蜗牛背着沉重的奖杯,(艰坚)难地爬行着,便 劝它把奖杯放下来。蜗牛却把别人的好心当成恶意。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劝它了。
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连在一起了。它再也不能飞行了,只能背着沉重的奖杯,在地_上慢慢地爬行,由于它睡觉时头缩在奖杯里,现在只能勉强地从奖杯里(伸申)出长着一对触角的头。
看,荣誉(竞 竟)成了蜗牛的负担。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2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5分)
害怕一( ) 困难一( ) 重要一( )
3.联系短文解释下列词语。(3分)
遥遥领先: 。
得意扬扬: 。
4.联系短文,说说你认为蜗牛错在哪两个方面。(2分)
(1) 。 (2) 。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请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2分)
(1)得奖后不能总是惦记着奖杯。 ( )
(2)得奖后应该把奖杯放在别的地方,而不应该时刻背在身上。 ( )
(3)取得了成绩也不能骄傲,要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盐城)
奇怪的花
一张糖纸被一阵风刮上了天空,在天上飞了一圈,打了几个旋儿,最后被树枝拦腰“抱”住了。
冬天的太阳照着那张五颜六色的糖纸,照得它发出夺目的光彩。一个人看见了,以为是严冬里开了一朵奇怪的花。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争相赶来,仰着脑袋欣赏那朵奇怪的“花”。那张糖纸呢,还以为自己真变成了一朵花,站在高高的树枝.上,洋洋得意地俯视着树下的人们。
这天,飞来一只金丝雀,落在树梢上。它好像没有看见那张糖纸似的。“怎么,你不认识我 ”糖纸生气了, 对着金丝雀大喊起来,“我是一朵漂亮的花呀!”说着,扭了扭身姿。
“你不就是一张糖纸嘛!看把你美的!”金丝雀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春天来了,天空中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风筝在飞,一只风筝飘飘悠悠,一不小心栽下来,挂在了树枝上。糖纸看见了,连忙说:“怎么 你也想变成一朵花吗 ”风筝正在为挂在树上着急呢,便不耐烦地说:“我才不像你那祥鼠目寸光呢!我要飞向高空!”
糖纸“哼”了一声,这时跑来一个小男孩,他爬上树解下了风筝。树枝被震动了一下,糖纸脱离了树枝,随着风飘落到地上。
这时再看那张糖纸,经过这段时间的风吹日晒,已变了样。它就是一张褪了色的糖纸!
1.双引号的作用一般有下列几种,短文第二段双引号的作用是( )。(2分)
①表示直接引用 ②表示讽刺和否定 ③表示特殊含义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洋洋得意: 。
(2)鼠目寸光: 。
3.第一段中画“ ”的部分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意思是: .
. 。(2分)
4.糖纸为什么会被当作一朵“奇怪的花” 用“ ”在文中画出来。(1分)
5.为什么金丝雀和风筝不欣赏“奇怪的花” (2分)
. .
6.读了这篇短文之后,你想对糖纸说些什么呢 (2分)
. .
二、说明文真题阅读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陕西 西安)
熟睡的鸟儿为何不会从树上跌落
人类习惯于躺着睡觉,即使某些特殊情况下能坐着入睡,但也总是睡得东倒(dǎo dào)西歪。不过乌儿却大都是以双足紧扣树枝的方式“坐”在数米高的树上睡觉的,却从不会跌落下来。这是为什么
据德通社报道,来自德国马普学会慕尼黑鸟类研究所的科学家日前揭开了这一谜底。鸟类学家京特.鲍尔解释说,他与同事们研究发现,人类和鸟类的肌肉作用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而在进行“抓”这一动作时,更是完全相反。鲍尔说,两者相(xiāng xiàng)比较,人类是去主动地抓,而鸟儿却是被动地抓。“当我们人类想要抓住什么东.西的时候,需要用力使肌肉紧张起来;而鸟儿只有用力使肌肉紧张起来,才能松开所抓住的物体。”也就是说,当乌儿飞离树枝时,其爪子的肌肉呈紧张状态;而当它们“坐”稳之后,肌肉松弛下来,爪子就自然地抓住了树枝。
鲍尔还介绍说,不同的乌类睡眠时间也大不相同,鸫(dōng)属的鸟基本只睡1到3个小时,而啄木鸟等穴洞孵卵鸟类则大约要睡6个小时,是睡得最长的鸟类。科学家还指出,同人类相比,鸟儿没有“深度睡眠”这一睡眠阶段,它们大多数只是进入一种“安静的状态”而已,因为它们必须随时警惕可能出现的天敌,及时地飞走逃生。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3分)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 说明方法 ( )(2分)
打比方 列数字 B.列数字 举例子
C.分类别 列数字 D.下定义 打比方
3.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人坐着人睡总是睡得东倒西歪,而鸟儿“坐”在高的树上睡觉,却从不会跌落下来。
B.人类和鸟类的肌肉作用方式区别很大,在进行“抓”这一动作时,则完全相同。
C.鸟类只有用力使肌肉紧张起来时,才能松开所抓住的物体。
D.对于“抓”,人类是去主动地抓,而鸟儿却是被动地抓。
4.鸟儿没有“深度睡眠”这一睡眠阶段,这是为什么 (2分)
. .
5.“它们大多数只是进人一种‘安静的状态””中的“大多数能否删掉 为什么 (3分)
. .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江苏 盐城)
隐形飞机
①我是一架隐形飞机。“隐形”的意思不是不被看见,而是很难被发现,这种能力在现代军事中很重要。举个例子,我与另一架飞机对着飞,哪怕我的隐形能力只比它强一点点,如果它要在距我300千米时才能发现我,但我早在350千米之外就看到了它,就能首先向它发射导弹。所以,你们说“隐形”重要不?
②要想发现飞机,靠眼睛是很难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雷达。雷达本质上也是一双超级灵敏的“眼睛”。你们之所以能看见东西,是因为光从物体上反射到了你们的眼睛里。而雷达就是向空中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后,发生反射,反射到了雷达里,雷达就能发现飞机了。表面上,人的眼睛是靠光的反射才能看见东西,而雷达是靠电磁波的反射才能发现目标,但是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因为光属于电磁波的一种。
③所以,飞机要想隐形,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减少对雷达波的反射。怎么减少呢?经过大量实验,人们发现,对于一些常见的物体形状,雷达波反射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腔体 >三面垂直角体 > 两面直角体 > 矩形平面 > 圆柱体 > 球体。
④你瞧我的外形,既没有发动机的进气道,也没有互相垂直的地方,大多数地方要么是圆柱状,要么是球状。也就是说从外形上,我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雷达波的反射,这就是我能被称为隐形飞机的原因。
下列表述和短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隐形”的意思是不被看见。
B.飞机“隐形”在现代军事中很重要。
C.雷达是靠电磁波的反射才能发现目标。
D.飞机要想隐身,就要减少对雷达波的反射。
2.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2分)
A.举例子 B.下定义 C.列数字 D.打比方
3.隐形飞机能“隐形”的原因是( )(2分)
A.机上的雷达设备十分灵敏 B.外形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雷达波反射
C.能够吸收所有光波 D.干扰了雷达发出的电磁波
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对“雷达本质上也是一双超级灵敏的‘眼睛’”这句话
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自然段中的加点词“大多数地方”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江苏 南通)阅读材料,完成练习。(6分)
XX网站图书满100减30促销活动说明
①活动开始时间:2021年4月9日9:00。
②活动范围:本专题内自营图书,具体请以商品详情页促销信息为准。
③专题内自营图书,购书满100减30,最高减30。
④同一IP/ID,同一收货人,同一收货地址,每种商品限购5件。
1.“购买任何图书都可以参加满100减30促销活动。”这种说法( )。(2分)
A.正确 B.错误
2.小明订购了4本该专题内自营图书,总价150元。他应该付( )元。(2分)
A.150 B.120 C.105 D.90
3.某班开展读书活动,需要购买15本属于该专题的某种自营图书(售价40元/册),按照促销活动说明,最少要( )个同学分别下单购买才最省钱。(2分)
A.3 B.4 C.5 D.6
(二)(江苏 南京)阅读材料,完成练习。(7分)
材料一: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练习。
材料二: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84.7%的受访者认为,即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书法是戴敏的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时,天天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1.阅读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
B.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少数受访者认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D.书法教育可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 .
. .
3.请你就“学习书法”这个话题对小学生说几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 .
四、国学经典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山西 晋城)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链接材料]
春雨后 [唐]孟郊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1.这首诗的作者和苏洵、苏辙并称为“ ” 。(1分)
2.这首诗与《墨梅》有一个共同点,都是 。这首诗是苏轼为 的画作《春江晚景》题写的。(1分)
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3分)
4.诗中描写作者由眼前的景物产生联想的诗句是哪一句 写在横线上。(2分)
. 。
5.这首诗中的“ 。”与“链接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相似,都指出了最先知春的事物。(2分)
(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吉林 通化)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从第一句我可以提炼出 个成语,从第三句我得出的成语是 。
2.第一句写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一词写出了石灰石开采出来时要经历艰难困苦。第二句“ ”与“ ”对照,写出了石灰的顽强。
3.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后两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上是在说石灰,纵然粉骨碎身也不害怕,要将清白留在人间,实际上是诗人在抒发自身情怀,无论做官还是做人,都要做到纯洁、高尚。( )
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
4.朗读本诗时应该采用的语气是( )
A.高傲自信 B.高昂坚定 C.平静舒缓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江苏 南通)
闻鸡起舞
初,范阳祖逖 ( https: / / www. / s wd=%E7%A5%96%E9%80%96&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少有大志,与刘琨 ( https: / / www. / s wd=%E5%88%98%E7%90%A8&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俱为司州①主簿②,同寝,中夜闻鸡鸣,蹴③琨觉④,曰:“此非恶声也!”因⑤起舞。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司州:古州名。 ②主簿:州、府长官的佐僚,主管文书的官员。 ③蹴:用脚踢。成语有“一蹴而就”,此“蹴”引申为轻易的举动。 ④觉:醒。 ⑤因:于是。
1.解释词语。(2分)
闻: 少:
2.翻译句子:此非恶声也!(1分)
. .
3. 祖逖 ( https: / / www. / s wd=%E7%A5%96%E9%80%96&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为什么认为“此非恶声也!”?(1.5分)
. .
4.有一句和“闻鸡起舞”意思很相近的诗句,劝人珍惜时间,勤奋读书,你知道是哪一句吗?(2分)
. .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山东 济南 )
杨时①见程颐②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③,时与游酢(zu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①杨时: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 ②程颐:宋代著名理学家,与其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 ③瞑坐:坐着小睡。
1.给这则小古文加标题,下面不合适的一项是 ( )
A.立雪求道 B.尊师重道 C.雪中送炭 D.程门立雪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杨时见程颐于洛(求见) B.时盖年四十矣(大概)
C.时与游酢侍立不去(离开) D.颐既觉(睡觉)
3.翻译下列的句子。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 .
4.读了这篇文言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 .
答案见下一页
阅读真题名师解析(八)答案
一、
(一)
(2)小鹿说要和它做朋友
(3)小刺猬身上的刺把小鹿的手扎伤了
(4)知道了家门口的苹果是小刺猬放的。
小鹿说:“别哭了,我来和你做朋友。”
3.①赋子小动物非凡的能力,小刺猬和小鹿会哭,会笑会说话。
②赋予故事人物小鹿真善美的形象。
③想象立足于现实,保留小动物本来的特性,如小刺猬会刺伤其他的小动物。
4.因为小刺猬是真心地想和小鹿交朋友,它不是故意刺伤小鹿,小鹿家门口的红苹果显示了刺猬的真心诚意。真正的朋友在于接纳不足,互相包容。
5.小鹿身上有对人热情、友好、不计较的品质。
(二)
1.tán shì dí děi 2.外形 语言 3.心理 示例:其貌不扬、平淡无奇 4.D
5.因为宝葫芦觉得“我”是一个好少年,各方面都很好,适合做它的主人。
(三)
1.C
2.示例:妈妈,我在这里,快来接我呀!亲爱的宝贝,不要害怕,等着我,我马上去接你回家。
小鼹鼠拖着海螺来到小海豹跟前,让小海豹与妈妈取得联系。
4.示例:我喜欢文中的小鼹鼠,因为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5.示例:小鼹鼠住进了金海螺小屋,它每天都能听到小海豹给他唱美妙的歌,有时候,小海豹的妈妈还会给他讲有趣的故事呢!
(四)
1.宝葫芦的秘密 王葆 2.傍晚 河面上 3.示例:王葆遇宝葫芦 4.A 5.ABCD 6.A
(五)
(1)费劲 (2)矫正
2.“ ” “ ,。 ”
3.“我”费劲地做起重机,苏鸣凤一个劲儿提意见,最后“我”生气退出。
4.既绕得紧,又绕得齐
5. A
(六)1.甩 艰 伸 竟 2. 生怕 艰难 重大
3.指蜗牛远远地飞在最前面 指蜗牛贏了比赛,神气十足的样子
4.(1)骄傲自满,四处炫耀。 (2)担心奖杯被偷,爱慕虚荣
5.(3)√
(七)
1.②
2.(1)形容得意时神气的样子。 (2)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3.拟人最后糖纸落在了树枝上
4.冬天的太阳照着那张五颜六色的糖纸,照得它发出夺目的光彩。
5.因为金丝雀和风筝知道它是一张糖纸。
6.我想对糖纸说:“糖纸,你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要让外人的评价蒙蔽了自己。”(答案不唯一)
二、
(一)
1.dǎo xiāng
2.B
3.B
4.因为它们必须随时警惕可能出现的天敌,及时地飞走逃生。
5.不能。删掉后就把个别情况排除了,表达的意思不准确。
(二)
1.A 2.C 3.B 4.雷达本质上和眼睛一样,都是靠电磁波的反射来发现目标。 5.不能。“大多数地方”并不是指所有地方,删去后意思改变,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
(一)
1.C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由“活动开始时间”,可知答案为C。
2.B
解析本题考查实际运用的能力。由“专题内图书,购书满100减30,最高减30”,可知购书总价超过100,最多只能减30。小明应付款为150-30=120元。
3.C
解析本题考查实际运用的能力。由“专题内图书,购书满100减30,最高减30”,可知购书总价超过100,最多只能减30。因此,为了更省钱,可以分单购买。由于图书单价为40元,因此可分为5单,每单3本120元,实际付款120-30=90元,这样最省钱。
(二)1.C 2.①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形象气质;②培养特长,增加自信心。 3.示例:练习书法能培养我们耐心细致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一手好字也能增加我们的自信心,所以,我希望我们小学生都能认真学习书法。
四、
(一)
1.三苏 2.题画诗 惠崇 3.竹子 、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
4.正是河豚欲上时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
1.千锤万凿 粉身碎骨
2.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若等闲
3.(1)√ (2)√
4.B
分析
4.《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表面写石灰,实际是诗人用石灰比喻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朗读时应采用高昂坚定的语气,所以A、C的说法都不正确,应该选B。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
(三)
1.听见 年少 2.这不是不吉祥的叫声。
3.祖逖认为半夜鸡鸣正可以令人觉醒,振奋精神,所以说“此非恶声也”。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译文】
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叫声。”于是起床舞剑。
(四)
1.C 2.D 3.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正坐着小睡,杨时与游酢恭敬地站在一旁没有离开。 4.我们要学习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尊师重道的精神。
【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当时大概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正坐着小睡,杨时与游酢恭敬地站在一旁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童话的特点
童话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的故事。童话中的主人公的行动,可以不依照自然的法则和科学的规律,但是它又是曲折地反映着现实生活。
童话大都采用拟人化的象征手法。童话往往让动物、植物、矿物等等披上人的外衣,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意识,像人一样地生活着、活动着。
童话的情节紧凑,故事性强,富有浓厚的趣味性。
还等什么,快来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