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八角楼上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字,会写“八角楼、深夜、军衣”等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片和课文理解“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字。
2.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楼、争、代、临”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夜”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
3.初步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在1927年的时候,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茅坪村的一座小楼里,因为那座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就叫八角楼。每到夜晚,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工作,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角楼上》。
我们先来看题目中的“楼”字,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木”的横笔和“米”的横笔大致持平,“女”的横要长。请同学们认真书写“楼”字。
二、观察插图
1.图上画的是谁?
预设:画的是毛主席。
2.毛主席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正在干什么?他的神态怎样?
预设:毛主席穿着单薄的衣服,右手拿着笔,左右挑动灯芯,他的神情很严肃,好像在思考问题。
3.看一看桌子上还有什么?
预设:有一盏油灯,一个砚台和几张稿纸。
(设计意图:通过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由主要人物到环境,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体会战争年代毛主席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都十分艰苦,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毛主席忘我的工作精神奠定基础。)
三、生字认读
1.同学们,本课的词语出现在屏幕上,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2.加大难度,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提出要求:先试着自己读一读。
3.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1)加一加:“章、握、视、油”
(2)换一换:“楼、腊、”
(3)组词识字:“战争、争斗”“古代、代表”“光临、来临”“观察、视察”
(设计意图:为阅读扫清障碍,采用多元识字方法,丰富学生的识字方法。)
4.识字游戏。
四、课文学习
认识了生字,让我们把整篇课文读一读。
第一自然段
1.第1 自然段一共几句话?每句话的讲的是什么?
2.第1句介绍了八角楼的位置以及故事发生的时间。(板书:井冈山 艰苦奋斗 茅坪村)
3.出示第2句话:“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思考“夜幕降临”是什么意思?
4.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从“每当”一词中,读懂了毛主席每天都是这样办公的。毛主席这样辛苦工作是为了中国革命能够胜利!
五、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观察“年、夜”,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范写指导:
(1)年:独体字,注意结构安排,横与横之间的距离相等,末笔竖不出头。
(2)夜:上宽下窄,第三笔撇写舒展,撇尖超过横左端,末笔捺同样写舒展,超过横右端,露出捺脚。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提示书写姿势。
4.书写展示,集中点评。
六、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巩固本课学习的会认字。
七、板书设计
15 八角楼上
艰苦奋斗
井冈山
茅坪村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革命传统教育篇目,通过革命领袖的事迹传承红色文化经典。本课语言平实,通俗易懂,课文插图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学生在阅读上难度不大。但是,学生生活距离文中环境差距较大。所以在课堂伊始,介绍清楚当时的历史背景,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十分必要。
在进行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通过出示毛泽东的图片导入今天的新课,同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思考: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引导孩子用之前的句式进行练习。有的孩子还进行了修饰,使句子更加的饱满。对于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我则通过图片,联系实际,引导孩子理解,如在理解“夜幕降临”时,我先让孩子猜一猜意思,同时借住图片补充:到了夜晚,天色渐渐变黑,天空仿佛被幕布盖住一样,所以称为“夜幕降临”,同时提示学生“临”有来到的意思,并进行组词“来临,临时”帮助巩固识记。
不足之处是在识字环节,虽然用时比较多,但是形式不够多样,不能在具体语境或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降低识字难度,提高自主识字能力。(共31张PPT)
15
八角楼上
在1927年的时候,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茅坪村的一座小楼里,因为那座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就叫八角楼。每到夜晚,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工作。
15 八角楼上
我们先来看题目中的“楼”字,
这个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木”的横笔和“米”的横笔大致持平,“女”的
横要长。
读一读: 高楼 楼梯 上楼
下楼 茶楼 阁楼 楼层 危楼
楼房 年代 文章 凝视
握着 察觉 清油灯
夜幕降临 寒冬腊月 艰苦斗争
dài
lín
zhānɡ
lóu
shì
là
zhēnɡ
wò
chá
yóu
楼房 年代 文章 凝视
握着 察觉 清油灯
夜幕降临 寒冬腊月 艰苦斗争
楼 争 代 临 腊
章 握 视 察 油
视shì 察chá 为翘舌音
临lín 年nián 为前鼻音
争zhēnɡ 章zhānɡ 为后鼻音
楼 争 代 临 腊
章 握 视 察 油
加一加的方法
换一换的方法
章=立+早 握=扌+屋
视=礻+见 油=氵+由
篓 搂 → 楼
惜 错 → 腊
战争 争斗 古代 代表
光临 来临 观察 视察
组词的方法
楼 腊 握 视 察 油
腊
楼
握
争
油
视
察
临
代
章
腊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
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读第1 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讲的是什么?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两句话)
①
②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
第1句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八角楼的位置。
位置
故事发生的时间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文中插图,想想“夜幕降临”是什么意思?你从这句话中读懂
了什么?
夜幕降临的意思:夜晚来临,天空像被幕布盖住一样。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每当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每当……就……
朗读这段话时,语速要不紧不慢,读出讲故事的语气。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独体字
楼
披
轻
利
夜
年
书写指导
请同学们观察“年、夜”,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独体字,第四笔竖略短,第五笔横长,横与横之间的距离相等,末笔竖不出头。
新年
年级
年华
上下结构,上部横要长,第三笔撇写舒展,末笔捺舒展,超过横右端。
夜空
午夜
夜深人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