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 欣赏 单簧管波尔卡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 欣赏 单簧管波尔卡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1-21 13:5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课学习设计
学习内容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学生是我校6.1班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教学,我了解到这个班的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比较高,对乐曲的节奏、情绪、力度等要素有一定的把握。其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好动,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在逐步减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恩威并重、有收有放,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而不乱,这就需要我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一个“度”。
教学内容分析 《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以波兰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这首经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普罗修斯卡改编成的器乐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后来,乐曲又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和合奏曲。本曲为回旋曲式,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本曲采用回旋曲式,在钢琴弹奏出三个响亮有力的和弦之后,单簧管以坚定明亮的音色快速奏出第一主题。全曲的曲式结构为:A - B- A – C – A.
教学理念 以一首乐曲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教学,即在一节课以欣赏一首乐曲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课型中的音乐作品一般是需要“精听”的经典名曲。教学时不只是整体性的、浏览性地聆听乐曲,而是需要“借曲发挥”,即以问题为引导,采取整体聆听与片断聆听的欣赏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表现力、熟记乐曲的音乐主题,了解音乐的表现特点及相关的音乐常识。本课正是此种类型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围绕欣赏一首经典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展开,通过多种聆听欣赏和参与表现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作品的音乐表现魅力,同时教学又不拘泥于这一首乐曲的欣赏,而是由对一首经典的乐曲的欣赏,拓展到同体裁一类乐曲的特点认知,如,对“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以及其音乐风格特征的体验与认知,对于小学6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种欣赏教学的目标定位非常准确,充分体现了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特点。
课标要求: 能够体会乐曲的速度及情绪,并能够简单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知道常见的西洋乐器。3. 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学习目标 体会乐曲轻松活泼的情绪,用声势表现各乐段。能够区分乐曲的三个主题,并能知道乐曲的曲式结构。了解波尔卡及单簧管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 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学习难点 利用声势动作表现各乐段。
学习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
课 型 欣赏课
课 时 1课时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雷鸣电闪波尔卡》,提问:大家还记得这首乐曲的名字吗?乐曲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2.介绍波尔卡,并导出本课课题及介绍作者。 聆听乐曲思考问题举手回答观看介绍了解相关知识。 用聆听乐曲的形式导入新课一开始就从听觉上把学生紧紧的抓住。
新课教学 播放《单簧管波尔卡》,并提问:你知道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多媒体出示单簧管的图片及简介。复播放《单簧管波尔卡》,提问:乐曲给你怎样的感觉?再播放《单簧管波尔卡》并提问:乐曲共有几个主题?(3个)播放A主题。播放B主题。播放C主题。尾声乐段。播放全曲并且引导学生画出曲式结构图。播放全曲 聆听乐曲,思考问题,给出答案(单簧管)。观看图片,了解单簧管的相关知识。通过齐读,了解相关知识。聆听乐曲,思考问题,给出答案。聆听A主题并利用声势(吹单簧管)进行表现该主题。聆听B主题并利用声势(轻敲桌子)进行表现该主题。聆听C主题利用声势(轻跺脚)进行表现该主题。聆听音乐,思考并回答问题A - B- A – C – A.利用三种不同的声势表现全曲。 引导学生积极聆听、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解作者及演奏乐器。利用“总—分—总”的形式欣赏乐曲,既符合课标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水平。
知识拓展及课堂延伸 多媒体分别播放《火车波尔卡》《狩猎波尔卡》《闲聊波尔卡》这些乐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聆听音乐,回答问题,进一步感受和了解乐波尔卡的旋律特点。 多感官联动学习,学生理解、感受乐曲得到升华。
课堂小结及德育教育 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了木管类乐器—单簧管的世界,欣赏了一首经典的单簧管独奏曲《单簧管波尔卡》,希望大家做一个懂音乐的人。(播放乐曲) 聆听随音乐走出教室。 完成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