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落日的幻觉

文档属性

名称 20落日的幻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18 13:3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时 教 案
课题:20落日的幻觉
第 1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说出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2、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了解掌握说明方法。
批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了解掌握说明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展示图片)——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让学生朗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字
幻huan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吟咏yinyong: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绮qi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绚xuan丽:灿烂美丽。
殷yan红:带黑的红色。殷yin勤 殷殷yin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方面、项目。
2、课文题目是“落日的幻觉”,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明确。
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
明确要点: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
2、第4——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
明确要点:第4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因为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波光较短的黄色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是光线散射原理。
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有光线散射原理,同时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高层和低层密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美丽的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造成的。
第6段:日落时肉眼看见的太阳是扁的,这是光线折射原理。
第7段:说明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这一段没有说明原理,而是用仪器观察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照相证明,所谓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而不是太阳真的变大了。
师生共同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
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3、在介绍幻觉现象时,按照“体积变大,颜色殷红,形状变扁,背后有暗弧亮弧,有时有紫光出现,”这样的顺序介绍的,但是,原理介绍中却不是这样的顺序介绍的,这样行文的原因是什么? ????? 明确要点:文章说明部分的顺序,既照顾了第二段的描写顺序,同时也遵循“由主到次的顺序,由复杂到简单”的规律来介绍,所以是从颜色以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以及大小。
4、再读课文4--7段,思考在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明确要点:
1)、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准确生动形象说明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2)、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打比方、作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由于幻觉,人们看到黄昏的太阳远大于中午的太阳,把黄昏的太阳比作巨大的玉盘,形象说明黄昏太阳的巨大形状。
5、朗读课文第1——3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段从人们观注日出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要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 2)、第2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
明确要点:描写、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点明这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是人的一种幻觉,引出下文对这种幻觉产生原因的说明。
明确要点:过渡段、承上启下
6、本文是说明文,文章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教学(后记)后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20落日的幻觉
第 2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说出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2、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了解掌握说明方法。
批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了解掌握说明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关于落日描写语句的品读
1、导入:
? ??观察提供的一幅有关落日的图片,请学生略作思考,说一句话。
??? 用抒情的方法讲一下自己看了这幅画后的感受
? ??用描写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 ??用说明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 ??引出关于《落日的幻觉》中描写落日语段的学习
2、品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正音,全班齐读
(3)请学生讲讲这样的描写落日,美在何处?
(4)根据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
由“幻觉”一词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
第二:关于说明文主体语段的阅读
1、概括4~7各段说明的主体,提炼各段的中心句
快速默读课文第4~7段。思考:
示例:第7段作者从利用科学仪器观测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并没有真正变大的原因。
第4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5段作者从????????????这些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6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2、根据4~7段中心的提炼,概括全文说明的中心
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觉》一文,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这一事理。
3、研读课文第5段,打乱顺序排序,体会说明文语言和结构的严谨性
? ??排序(5241637)??? 为什么这么排序?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 ??可否互换顺序?为什么?能不能根据全文来找出必须这样排序的理由
第三:关于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
学习本文,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第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这篇文章对日落产生的自然景象缘于幻觉以及产生幻觉的原因的说明,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引导学生要用心去感知身边的世界,培养学生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第五: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