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漫画作文讲解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漫画作文讲解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1 15:2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漫画作文讲解
高考题型回顾
2007年全国卷
1.
多一些空间
少一点关注
2.学会放手
3.让我们自己爬起来
立意:不要过度关注孩子成长
高考题型回顾
2016年全国卷
1.唯分赏罚,
教育之殇
2.每一个生命
都无需比较
3.巴掌之吻
教育之痛
立意:教育,勿以分数论英雄
高考题型回顾
(一)写作立意的角度
1.教师角度:社会呼唤有温度的教师;
知识传播者,人生摆渡人。
2.学生角度:在款款深情下扬鞭远行;
铭记师恩,勿负韶华。
3.教师和学生结合的角度:
师恩难忘,师爱情长;
师生情,一生相伴;
师生情,前行的动力;
爱心,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款款爱心助力学生成长;
真情相伴,助你我成长。
(二)立意升华的层次
作文的深层次立意不是无根之木,它的形成依然是在大多数学生都能分析出来的原点,也就是一些基本立意上生发出来的。所以,深层次不必求异求新,只需要考生在其他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加深一层思维就可以了。
比如一般学生想起“教师的深情”,你则想到“有温度的教师”,从而想到“社会需要有温度的教师”,再深一步则想到“社会需要有温度的教育”等。
比如一般学生想到“师生情”,只停留在对情感的感受与感知,而没有后来的影响,如果你想到“带着老师的恩情前行”就是前进了一步,如果加上“人生思索”这是更进一步,如“铭记师恩,勿负韶华”等。这是在有意地结合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达到两个思考角度的有机结合,而且有一种对未来对人生的思索,这样不但基于材料,而且也能达到思维开阔了。
(三) 立意游离:
由漫画的教师语言抽象出爱心,转而谈爱心;由漫画学生的学习是对教师付出的报答,转而写感恩,都是游离的文章。
要谈爱心也是教师的爱心,而不是泛泛的爱心;要谈感恩也是学生对教师的感恩,而不是泛泛的感恩。
如果要是想谈大话题爱心与感恩,就得由材料充分地分析生发,转而引申到社会,放大到社会,这样水到渠成,才是好的作品。
定义:一种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特征的,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画家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
漫画概念的理解
漫画的构成:
①标题(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可以没有);
②注释(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可以没有);
③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
漫画概念的理解
一、明画意
二、解寓意
三、写立意
2、看画面
1、品文字
抓细节 理关系 定主体
标题
画中字
明倾向
联生活
果推因
正面述
漫画材料立意方法总结
漫画选取了“新时代的老太太”的视角,左边画面中农村老太太到城市逛街购物,右边画面中城市老太太到乡下感受绿色健康生活,城乡老太太都笑逐颜开,既表现了城乡各自的优势,又体现了城乡交流,彼此走入对方生活的良性互动。
审题时要结合社会热点:前些年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徙,乡村空心化现状严重;近几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果显著,又出现了农民工回流情况,这些国家建设进程中出现的现象值得深思。
学生可以就城乡发展的现状、减小城乡差别联想议论,也可以对比今夕,挖掘城乡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当然,如果跳出城乡发展的思路,从“扬长避短,乐享生活”“打破界限,拥抱美好生活”的角度立意也可。
享受生活,城乡共美(张松)
破城乡差异,建城乡一体(张馨文)
城乡共发展,携手共同行(王俊杰)
城乡各有优势,相互协作发展(张子豪)
缩小城乡差距,共赴美好未来(李佳慧)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家园(李成硕)
城乡发展齐步走,建设绿色美中国(吕常添)
优秀标题
参考立意:
空间置换,乐享生活
美好家园,各美其美
让城与乡俱成桃源
打破界限,拥抱美好生活
城市乡村,共生共存(马玉钊)
促进区域协调,共赴幸福之路(项依墨)
城乡协同发展,共助美好生活《王慧》
城乡并举,行以致远《刘天豪》
城乡各有千秋,交融以促发展《高桂豹》
互补其缺,美美与共《王桂源》
协调发展,互利共赢《沙增鹏》
优秀标题
参考立意:
空间置换,乐享生活
美好家园,各美其美
让城与乡俱成桃源
打破界限,拥抱美好生活
观察下面这组漫画,按要求作文。(60分)
请在仔细观察上面这组漫画的基础上,理解漫画的寓意,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详解 漫画中三只乌鸦在喝水,“老一代”乌鸦的故事出自《伊索寓言》,后被收录在小学教科书上,这只乌鸦以善于动脑筋而受到人们的赞扬:它遇到困难不放弃,发挥聪明才智,衔来石子,石子满了水就溢出。显然,这只乌鸦代表的是旧传统,但现在它的方法已经过时了。 “新一代”乌鸦怎么解决喝水难的问题?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甲乌鸦创新方法,借助吸管,轻松喝到了水;而乙乌鸦直接将瓶子打破了,水流一地,乌鸦在地上喝。
那么,同样是新的喝水方法,哪只乌鸦的做法可取?我们通过比较两只“新一代”乌鸦的做法,不难发现命题人隐含的情感倾向∶乌鸦甲的做法可取,因为那是相对科学、可供借鉴的,是具有可持续性的,而乌鸦乙的做法不可取,那是简单粗暴、目光短浅的,无异于涸泽而渔,杀鸡取卵。
所以,综合起来立意,这组漫画意在告诉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要有长远的眼光,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当然,对于乌鸦们的做法,还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内涵。比如,老一代“垒石族”乌鸦,究竟是可笑还是可敬?新生代“吸管族”究竟是“智者”还是“懒人”?“破瓶族”乌鸦究竟是彻底革命,还是目光短浅?深入思考,我们觉得,老一代“垒石族”受制于时代局限,辛劳但不徒劳,面对瓶水,它没有选择悻悻离开,望“瓶”兴叹,而是开动脑筋并不懈努力,实属难得;而新生代“吸管族”,善于借助外物,轻巧取水,也无不妥,甚至可圈可点;而“破瓶族”,只图一时之便,而再无水可饮,实不可取。这样看来,三幅漫画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也就清晰了。漫画一和漫画三构成正反对比,漫画二和漫画三也构成正反对比,而漫画一和漫画二虽是两代人,但其精神实质具有传承性,形异而“神似”。因此,行文应处理三部分关系,而非三分天下,彼此割裂。
打破常规,善于创新
学会创新,与时俱进
不拘泥于旧思维 破传统,开新路
因时制宜,一脉相承
发挥才智,持续创新
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观念
乌鸦喝水的“可持续性”
请将目光放长远点
如此“新乌鸦喝水”该休矣
摒弃“杀鸡取卵”式思维
可怕的“砸瓶取水”
垒石不止精卫心 善假外物创新魂
寓言故事不是孩提王国的童话,而是现代社会的剧透;寓言里的乌鸦,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乌鸦喝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几代人的精神特质和思维方式。我们也不妨来个对号入座。
老一代乌鸦垒石不止,是可敬的。他们面对饮水“瓶颈”,没有彷徨退却,而是确立目标,驰而不息。就像精卫一样,“日日夜夜无穷已”,他们深信天道酬勤,功到自然成,这难道不是老一辈勤勉奋斗的写照吗?
从漫画入手,直接引题;同时关联自我,观照现实。
评议漫画,称颂“老一代”,态度鲜明,并揭示“老一代”的精神本质。
他们是当代愚公苏和,他深信白了头发,一定会绿了沙漠。一把锄头,一顶草帽,一个倔老头,一弯永远俯身的背影,终换来塞上江南的葳蕤。他们是建国初期的科技工作者,以古老的算盘拨拉声,手绘笔算的满屋子稿纸,一次次打破西方科技的壁垒。他们是老一辈垒石不止的乌鸦:心志坚定,心无旁骛,守拙勤奋,这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车轮。
然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质。世殊时异,在“变局”、创新成为主流精神的当今时代,再将垒石不止的守拙勤奋,奉为圭臬,就难免有些落伍了。新生代乌鸦,用吸管汲水,亦是可喜的。他们一方面感佩于父辈的奋毅,但绝不因袭,他们善用“思想的苇草”——一支轻巧的吸管,打破常规,改变生活。这支吸管,正是创新精神的外化,正是善假于物的智慧。
通过例证,
彰显时代精神,有意突出“守拙勤奋”。
继续评议漫画,肯定“新一代(甲)”的做法,再展开分析,揭示其本质。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其实何止是一支吸管,还是一缕电波,一个配件,一块芯片,一道思维火花,一次头脑风暴,一种洞悉未来世界的目光……这都将是影响乃至改变世界的力量。
新一代乌鸦,他们恰若新时期互联网创业者。当传统行业都在精打细算,日积月累,都在焦灼着如何“多收三五斗”时,新生代们却摈弃了“当铺思维”,搭乘了互联网的快车,他们看到了未来的货币是电子货币,未来的经济是数字经济,在日益内卷的行业竞争中,成为时代弄潮儿。
以小见大,以此类推,借以论证创新思维的巨大作用。
通过例证,有意凸显善假于物的“创新思维”。
是的,前辈们创业千辛万苦、胼手胝足,固然令人感佩,但是不可也不必复制。因为,时代浪潮翻涌,大可乘风破浪,“通往未来的的路,绝不是回家的路”。因此,从老一代“垒石族”,到新一代“吸管族”,我们无须伤怀艰苦奋斗的本色淡褪,无须感慨潜滋暗长的懒人思维。
其实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从石子到吸管的工具发展史。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到蒸汽时代,到光电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这一支支“吸管”,恰恰并非人类的好逸恶劳使然,他们用思想颠覆世界,比用双手改变世界,更具力量。他们都是敢想敢做的实干家和创新者。
关联新、老一代的做法,引入人类社会发展史,是对上文总结,也见思维提升。
将两代人做对照,分析理性,言简意赅。
时代发展,需要创新,需要颠覆传统,但这绝不赞成破瓶取水。那不是司马光砸缸的情急生智,而是贪图一时之快,是典型的急功近利。可在当下,不少人就在照此践行吗?为了眼前利益,工厂视江河为免费搭乘的公交,肆意排放;农民们将郁郁青山,砍伐成濯濯童山;官员们将“卓异”政绩,浓缩为短短的几年任期,刨地三尺也要大建“面子工程”……不夸张地说,我们都在推波助澜,将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变成自己的眼泪。
正所谓:垒石不止精卫心,善假外物创新魂。新生代的我们,更要从老一代新一代乌鸦身上,汲取守拙勤奋的力量和锐意创新的智慧,而摈弃粗暴和短视的思维。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
称颂与肯定之后,不忘清醒审视、批评,使内容更完整而有思辨性。注意过渡衔接,而非直接罗列。文中列举的短视行为,与“新一代(乙)”做法如出一辙。
再次照应漫画内容,关联三者,点明主旨,总结全文。
本文选取漫画一、二作为重点,求同存异,揭示两代人的精神特质,老一代勤奋守拙,脚踏实地;新一代身处“变局”,灵活创新,与时俱进,两代人共同彰显时代主流精神。
那漫画三怎么处理?若只字不提,也恐遗漏画面内容,扣题不严。若大篇幅批判,又冲淡了一和二的积极用意。
笔者建议,若重点写漫画一、二,则适当关联漫画三,形成对比,而不多费笔墨,点到即止;若重点写漫画三,也可将一和二作为铺垫与参照,适当简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