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庖丁解牛》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哲学思想。
2、掌握重要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思考其解牛之道的现代意义。4、欣赏本文通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散文说理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言知识,赏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及散文说理的艺术魅力
难点:分析庖丁人物形象,思考其解牛之道的现代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是庄子关于什么的观点呢?(生答:养生之道)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庖丁解牛》这篇文章,来探究庄子的养生之道。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学派”。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宋王偃昏庸残暴以致亡国的现实对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不再出仕(做官)与统治者合作。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
2、作品介绍:《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是著名的经典著作。原有 52篇,现存 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共 7篇,是庄子本人所作,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全面阐述了庄子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论和政治论;外篇 15篇,是内篇的补充和发挥,观点阐述的更为明确和具体,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的更为强烈;杂篇共 11篇,是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养生主》选自内篇,是庄子宣扬其养生之道的文章,其中引入了《庖丁解牛》的寓言加以论证: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那样,顺应自然,避开一切矛盾,“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保身” “全生”。这种思想无疑是消极的。
三、深入研读
(一)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正音
踦yǐ騞huō卻 xì 窾kuǎn綮 qìng 軱 gū硎 xíng 怵 chù 謋 huò
3(二)疏通文意根据课前预习及课下注释,学生自主翻译,教师点评并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通假字
1、砉然向然向通“响”
2、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何,怎样
3、批大郤 郤通“隙”,空隙
4、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支脉
5、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擦拭)古今异义
1、依乎天理(古义:牛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
2、因其固然(古义:牛体本来的结构今义:连词)
3、虽然,每至于族(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关系连词)
4、吾见其难为(古义:难解今义:使人为难)
5、所见无非牛者(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副词,只,不外乎)
6、视为止,行为迟(古义:举止行动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词类活用
1、足之所履(名作动,踩)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名作状,每年,每月)
3、而刀刃者无厚(形作名,厚度)4、视为之止 (动作名,目光)
4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2、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
3、如土委地(省略句)
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
5、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
一词多义会
1、会天大雨(动词,恰逢)
2、会盟而谋弱秦(动词,集会)
3、乃中《经首》之会(名词,节奏)
善
1、善哉(应答词,好的)
2、素善留侯张良(形作动,与......友好)
3、积善成德(形作名,善行)
4、善万物之得时(形作动,喜爱)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动词,擅长,善于)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动,做好)
7、善刀而藏之(动词,修治(擦拭))8、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名词,琵琶师)
族
1、族庖月更刀(形容词,一般的)
2、每至于族(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3、士大夫之族(名词,指一类人)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
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作动,灭族)
委
1、如土委地(动词,卸落)
2、曷不委心任去留(动词,顺,随)
3、委身为贾人妇(动词,托付,交托)
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剖开,分解肢体)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释,解答)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动词,解决)
4、天下土崩瓦解(动词,涣散,分裂)
5、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消除,免除)
6、好读书,不求甚解(动词,理解,明白)
道1、臣之所好者道也(名词,天道,自然规律)
2、于是费先王之道(名词,主张,学说)
3、得道多助(名词,道义,正义)
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名作动,取道,经过)
间1、间不容发(名词,中间)
2、奉命于危难之间(名词,期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名词,顷刻,片刻)
4、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
5、彼节者有间(名词,空隙)
6、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
7、肉食者谋,又何间焉(动词,参与)
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
9、谗人间之(动词,离间)
10、间或一轮(副词,偶尔,有时)
11、侯生乃屏人间语(副词,秘密地)
(三)文本解读
1.文章四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各段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明确:第一段: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第二段:梁惠王的赞叹。第三段:庖丁解牛的过程和解牛之道,对道的阐述。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从纵的方面介绍掌握道的三个阶段,突出掌握道以后的特点;二是从横的方面将庖丁与良庖、族庖进行比较,以说明得道与否的异同;三是说明成功地解决了难以处理的“族”的问题。第四段:总结,点明寓意。全文围绕解牛的事件,阐述一个“道”字,由具体到抽象,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将道理说得晓畅透彻。
2、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动作描写:手、肩、足、膝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如同琵琶女演奏琵琶“轻拢慢捻抹复挑”,已初见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和动作的娴熟。描摹声音:砉騞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两个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3.庖丁解牛到达“道”的境界经历了几个阶段?
明确:
三个阶段
“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全牛也” 目有全牛(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 目无全牛(认识规律)
“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游刃有余(运用规律)
4.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1)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2)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3)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5.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
8生”之道有什么联系?明确: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满意足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
(四)拓展延伸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明确: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此答案不唯一,学生可自由发挥)
(五)小结作业课下自主学习庄子的《逍遥游》,感悟其体现的人生哲理,体会语言特色及行文特点,与本文进行比较,下节课一起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