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件(22张PPT)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2022年)

文档属性

名称 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件(22张PPT)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2022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1 16:2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7.1课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冯至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社会评价。
2.品读文章,涵咏主旨,理解冯至先生在文中体现的富有现代意味。
3.学习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
预读先学
1
板块一 文本常识积累
文本常识积累 · 了解作者
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外语系。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
文本常识积累 · 了解作者
鲁迅曾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
冯至也是中国文学研究家,他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酝酿《杜甫传》,至五十年代初才发表出来,当《杜甫传》在“新观察”上连载时,毛泽东就读了,有一次毛泽东曾握住冯至的手,说他写《杜甫传》是“为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文本常识积累 · 创作背景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选自冯至的散文集《山水》。《山水》的出版有一个过程,1942年秋,冯至将过去写的十篇散文集在一起,题名“山水”,1943年9月在重庆出版。身处自然怀抱中的冯至得以短暂地远离战争的阴影以及都市的喧哗,孤独地面对自然,开始思考生命与自然的更深层的维系,写下了《一棵老树》《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等散文精品。
板块二 语言知识强化
语言知识强化 · 读准字音
采撷(xié) 赭色(zhě) 靛蓝(diàn) 悚然(sǒnɡ)
嗥叫(háo) 飓风(jù) 麂子(jǐ) 孑然一身(jié)
语言知识强化 · 解释词语
①清冽:清冷,清凉。
②浩劫:大灾难。
③卑躬:谦恭逊让;低身、屈身、伏身。
④矜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
⑤声息:声音(多用于否定式);声气,消息。
⑥孑然一身:只有孤单的一个人,没有亲友。
⑦俯拾皆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⑧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后用来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
品读研析
2
通读 ·概览全文
1.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
明确 文章先交代了作者发现山谷里隐藏着一小段兴衰历史的村庄;然后写,作者的感知,描写看到的草木间的余韵,如小溪、鼠麹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的嗥叫等;最后,写作者对事物在生命深处有某种关联的思考。
通读 ·深入品读,体悟主旨
1.第一段最后一句中的“秘密”指的是什么?这一段所说的山林是否属于“人类以外”的那种去处?
明确 (1)“秘密”指山路的尽头曾经有过人类生活的村庄,有过房屋,有过田园。
(2)不属于。因为作者是从一条石路的残迹获悉了这座山林的秘密,从而开始了对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寻踪。
通读 ·深入品读,体悟主旨
2.第四段说:“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请结合全文,分条阐释作者是通过怎样的事物感受到“余韵”的。
明确 ①养育过山村人的流水;
②围绕过村庄的鼠麹草;
③滋养过山村人的彩菌;
④陪伴过山村人的有加利树;
⑤威胁过山村人的野狗的嗥声;
⑥被山村人设计的麂子。
通读 ·深入品读,体悟主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1)如何理解“风雨如晦的时刻”的内涵?
明确 “风雨如晦的时刻”即作者写作的年代——1942年,也是一个浩劫的年代。作者的感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寄予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通读 ·深入品读,体悟主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2)如何理解“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明确 作者认为人与人,只要有相联系的事物,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如今土地上的一切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山村;现今居住的村庄同样给了“我”的生命许多滋养。
通读 ·鉴赏艺术手法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两句话。
(1)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
明确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花朵的纯洁和坚强。
通读 ·鉴赏艺术手法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两句话。
(2)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
明确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出来后,草间菌子的色彩斑斓和旺盛的生命力。
拓展思考
3
拓展思考
第五段,作者引用宋代词人李之仪《卜算子》中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有何巧妙之处?
【知识链接】
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拓展思考
明确 引用诗句使文章显得富有文采,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表明人和人,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他们隔离得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