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1 17:0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内容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1.了解孔子及《论语》,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 2.能够从人物对话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审美鉴赏与创造 3.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解读文中孔子评志的部分;启发学生追求理想,塑造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比及(  ) 哂(  ) 俟(  )  甫(  )
铿(  ) 沂(  ) 喟然(  ) 莫(  )
2.填空。
(1)孔子,名     ,字     ,     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
(2)《      》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散文集,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集而成。宋代朱熹把《论语》与      、      、     合称“四书”。
(3)本文以     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和弟子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反映了儒家以     治国的政治主张。
3.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作解释。
(1)毋吾以也:
(2)鼓瑟希,铿尔:
(3)莫春者,春服既成: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以吾一日长乎尔(    )
(2)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
(3)夫子哂之(    )
(4)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5)吾与点也(    )
(6)夫子何哂由也(    )
(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
(8)风乎舞雩,咏而归(    )
(9)舍瑟而作(    )
(10)异乎三子者之撰(    )
5.古人的称谓有名有字,下面四人的名与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求——子路 赤——曾皙 点——冉有 由——公西华
B.由——子路 求——曾皙 赤——冉有 点——公西华
C.点——子路 求——曾皙 赤——冉有 由——公西华
D.由——子路 点——曾皙 求——冉有 赤——公西华
课堂探究
1.文中孔子四个弟子的志向分别是什么,从他们的言谈、动作和神态中,可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分别作了什么评价 孔子为什么这样评价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形象特征 孔子评志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2.从表面上看,曾皙并没有从正面回答志向的问题,只是描绘了一幅和谐融洽的春乐图,可孔子却“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回答呢
3.读了本文,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你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孔子“礼”与“和”的思想还有没有现实的意义,举例说明。
5.设计“文字云”。
课后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 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②。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 ”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③,爵之大夫,起累绁④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⑤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祇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时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 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①料量平:账目清楚,收支平衡。出纳钱粮算得公平准确。②司空:官名。③羖(gǔ):公羊,黑色的公羊。④累绁:即缧绁,用绳索捆绑。⑤大司寇:官名。⑥粥:同“鬻”,卖。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其嗣懿子曰 诫:告诫
B.已而去鲁 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
D.然心乡往之 乡:向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斥乎齐,逐乎宋、卫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孔子遂行 遂拔以击荆轲
D.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学有才”的一组是(  )
A.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吾即没,若必师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厘子的赞誉,孟厘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受到了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然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情不自禁和痴迷以及齐国人对此的赞赏,却让齐景公感到了宝座的倾危而没能重用他。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 吾即没,若必师之。
(2)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bǐ shěn sì fǔ kēng yí kuì mù
2.(1)丘 仲尼 春秋 儒
(2)论语 语录体 《孟子》 《大学》 《中庸》
(3)言志 礼
3.(1)“以”同“已”,止。
(2)“希”同“稀”,稀疏。
(3)“莫”同“暮”,晚、末。
4.(1)因为 (2)等到 (3)微笑 (4)等待 (5)赞成
(6)为什么 (7)治理 (8)吹风 (9)起身、站起来 (10)才能
5.D
课堂探究

课后拓展
1.B 解析:去:离开。
2.A 解析:A.介词“在”/介词“对”;B.都是介词“把”;C.都是副词“于是,就”;D.都是副词“将要”。
3.B 解析:A项中“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是说明孔子的经历,并未体现“好学有才”;
C项中“于是反鲁,鲁复善待”说明的是鲁国对孔子的态度,并未体现“好学有才”;
D项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说明的是孔子对职位变动的态度,并未体现“执政才能”。
4.D 解析:齐景公不重用孔子的原因是齐大夫欲害的影响使齐景公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保证他所喜爱的孔子在自己退位后仍能被赏识而受到迫害。
5.(1)现在孔丘从小就喜好礼仪,难道他不是才德显达的人吗 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
(2)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谈音乐,听到韶乐,就学起来,三个月竟然尝不出肉味来,齐国人称赞他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
【参考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的大夫孟厘子病重,临终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凡是圣人的后代,即便不一定能当国君执政,也一定会才德显达。现在孔丘从小就喜好礼仪,难道他不是才德显达的人吗 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贱。成年后,曾经在季氏的门下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出纳钱粮计量公平准确。又曾担任管理牧场的小官,畜牧繁殖增长。由此,担任司空。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到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又返回鲁国,鲁国又很好地对待他。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约已经三十岁了,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从前秦穆公国家小,又处在偏僻的地方,他能称霸是靠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是他的志向很大,虽然处于偏僻的地方,但施政却很得当。他亲自推举用五张羊皮赎回的百里溪,授予他大夫的爵位,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和他谈了三天的话,然后让他执掌国政。用这种精神治理国家,就是称王于天下也能做到,他只称霸还小了一点。”景公听后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到了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高昭子的关系接触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谈音乐,听到韶乐,就学起来,三个月竟然尝不出肉味来,齐国人称赞他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齐国的大夫想害孔子,孔子知道了。景公说:“我老了,不能任用你了。”孔子于是辞行,返回了鲁国。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又从大司寇被任命为代理丞相职务,脸上露出很高兴的神色。他的弟子对他说:“人们常说,君子在大祸临头不惧怕,在大喜到来不喜形于色。”孔子说:“的确有这么一说,但不是还说‘君子有了高位能礼贤下士为乐’吗 ”于是孔子掌权后杀了扰乱政治的少正卯。孔子参与鲁国政权三个月,鲁国那些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随意哄抬物价,男女在路上行走时也自觉地分开来各走一边,丢在路上的东西也都没有人拾取。四面八方来到鲁国的客人,不必向当官的求情送礼,都给予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孔子七十三岁时,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太史公说:《诗经》里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达不到那样的境界,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读孔子的书,想见他的为人。我曾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但他们大多数都是活着的时候非常显赫,而死后也就什么都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学案设计(二)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内容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1.了解孔子及《论语》,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 2.能够从人物对话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审美鉴赏与创造 3.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解读文中孔子评志的部分;启发学生追求理想,塑造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自主预习
一、知人论世:走近孔子,走近《论语》。
1.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出身在没落的贵族世家,曾短期在鲁国做官,又周游许多诸侯国,想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未被采纳,后来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相传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来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许多教学理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儒家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深远。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礼”,实施“礼”。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论语》:“论”是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孔子言行而整理的一本书,从书中可以看到孔子的哲学、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观点,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的资料。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有很高的价值,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3.《幽兰操》歌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知识链接:《幽兰操》又名《猗兰操》,最早相传是孔子所作,琴曲似诉似泣,如怨如愤,把孔子的内心世界抒发得淋漓尽致,孔子在兰这一意象上寄托了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优美的兰诗,也是一首幽怨悱恻的抒情曲。
蔡邕在《琴操·猗兰操》条目下说:“《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据这个记载,可见孔子因身不逢时,略有感伤、喟叹,却并不改变其如兰草一般的高洁志趣。
二、考题链接
1.(2018年海淀期末试题)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如果从以下《论语》名句中选择一句,写入孔子学院的宣传册,你会选择哪一句 请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甲:德不孤,必有邻。乙:君子和而不同。
2.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句话。要求观点鲜明,句式基本一致。
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        ,        ;         ,         。
3.《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1)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
(2)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
课堂探究
任务活动一:杏坛论道——揣摩入境,展示风采。
(一)揣摩角色,合作入境。
主要内容:主要故事、人物动作、动作动机、人物性格、台词(文言、白话均可)、画外音等。
小组分工:组合成表演小组,5~6人。
围绕表格揣摩角色:
人物 形象(性格特征) 台词、语调、动作、表演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孔子
  (二)小组展示,领悟内涵。
展示三阶段:
1.表演前:围绕表格,学生各自陈述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
2.表演时:演员专注投入,其余各小组准备点评、完成打分。
3.表演后:该组学生自主完成归纳,完成表格书写;其余同学对该组表演进行点评,有理有据。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形象特征 孔子评志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孔子
  任务活动二:建言献策——评价整合,畅谈所得。
任务活动三:高屋建瓴——深度解读,撰写成果。
微电影要求有一段解说,针对文本内容及表演体会,请你写一则画外音,并思考你的画外音是置于影片开头、中间或结束的哪个部分。
知识链接:
1.定义:凡影片中发出的声音,其声源不在画面内的,即不是由画面中人或物直接发出的声音,都称为“画外音”。画外音通俗点理解就是:注解,题外话。事实上它就是旁注与补充,以便人们对事实能更详细、明确地理解,它往往与主题相关,具有辅助的作用。
2.注意:画外音不应重复画面的内容,而应有所升华和提炼。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
3.示例: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多,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人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唐之韵》之《千古唐诗》
课后拓展
1.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微电影已顺利完成,为使电影演出效果更佳,需在电影中加上配乐,请你根据文本内容及风格,推荐配乐并简述理由。
  2.拓展阅读:《论语》
《孔子世家》(司马迁《史记》)
《天纵圣贤》/《风流去》(鲍鹏山)
《不读论语枉少年》(谢然)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二、1.答案示例:我会选择乙句。首先,这句话契合我们在各地办孔子学院的初衷。这句话是在说君子纵然有所不同,但仍可和平共处,我们传播中华文化,旨在让各国人民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哲理与智慧,而在“文化侵略”上绝无用心。因此“和而不同”能够让他国人民在葆有自身文化的独到性的前提下,让血液中另一种炎黄子孙的脉动与之和平共处,这样才可彰显中国文化传播却不同化他人的大国责任感。此外,文化对政治有着深刻影响,宣传“和而不同”能让世界大团结和尊重个异共存的日子计日以待。选择这句话,于己、于人禆益匪浅。
解析:此题要求阐明从《论语》名句中选择一句,写入孔子学院的宣传册的理由。答题时首先确定选择哪句,然后明确理由,如选“君子和而不同”,然后从“这句话契合我们在各地办孔子学院的初衷”“文化对政治有着深刻影响,宣传‘和而不同’能让世界大团结和尊重个异共存的日子计日以待”的角度分析原因。
2.答案示例一:是一个四处游说 却不被统治者赏识的人 是一个才华满腹 却始终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
答案示例二:是一个颠沛流离 精神却永远高高在上的人 是一个平凡普通 却被世代人民无限景仰的人 (答案不唯一)
3.(1)曾皙 孔子 曾皙 孔子
(2)不同之处:
要点一:第一种解读认为在对话中,曾皙一次发问,孔子一次作答;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三次发问,孔子三次作答。
要点二: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和孔子的关注点不同,直到最后二人也没有谈拢。孔子关注的是“为国以礼”,应该谦虚,故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曾皙的志向与其他三人不同,他不想从政(有出世倾向),他的关注点是从政与不从政的差别,他认为孔子既然对子路的从政“哂之”,就应该也对冉有和公西华“哂之”,所以才会有连续的发问。第一种解读没有体现上述内容。
看法及理由:
示例一:赞同第一种解读。理由:孔子的关注点在于“为国”是否“以礼”,所以他用一连串的反问句,强调冉有和公西华同样也是为政但是却表现得谦虚,反衬子路不够谦虚。孔子细致地回答了曾皙的提问,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示例二:赞同第二种解读。理由:这一解读与前文四人各言其志衔接紧密,生动地再现了师生间的对话过程和各自不同的关注点。曾皙一再追问,孔子耐心作答,表现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解读文气更顺。
课堂探究

课后拓展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孟子、《孟子》及其“仁政”思想,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习孟子富有论辩的语言和正确严谨的逻辑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磅礴气势及形象的说理艺术,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胡龁(    )    (2)忖度(    )
(3)放辟邪侈(    ) (4)觳觫(    )
(5)戚戚(    ) (6)庠序(    )
(7)褊小(    ) (8)便嬖(    )
(9)孝悌(    ) (10)彼恶知之(    )
(11)惛(    ) (12)颁白(    )
2.解释重点词语
(1)保民而王(    )
(2)牛何之(    )
(3)衅钟(    )
(4)觳觫(    )
(5)若无罪而就死地(    )
(6)以羊易之(    )
(7)不识有诸(    )(    )
(8)吾何爱一牛(    )
(9)彼恶知之(    )
(10)隐其无罪(    )
(11)则牛羊何择焉(    )
(12)戚戚(    )
(13)有复于王者(    )
(14)独何与(    )
(15)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
(16)抑王兴甲兵(    )
(17)便嬖(    )
(18)莅中国(    )
(19)缘木求鱼(    )
(20)疾其君者(    )
(21)惛(    )
(22)我虽不敏(    )
(23)放辟邪侈(    )(    )(    )
(24)制民之产(    )
(25)畜妻子(    )
(26)凶年(    )
(27)救死而恐不赡(    )
(28)庠序(    )
(29)申之以孝悌之义(    )(    )
3.通假字
①无以,则王乎:
②王说:
③为长者折枝:
④刑于寡妻:
⑤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⑥盖亦反其本矣:
⑦是罔民也:
⑧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4.词类活用
①无以,则王乎(王:      )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      )
③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      )
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      )
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    
老:       幼:       幼:      )
⑥危士臣(危:      )
⑦朝秦楚(朝:      )
⑧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保:      )
⑨以一服八(服:      )
5.古今异义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    
②至于兄弟 至于:    
③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妻子:    
④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中国:    
⑤然后从而刑之 从而:    
6.一词多义
(1)爱: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②吴广素爱人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明: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②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③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道: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④任重道远     
7.特殊句式
①臣未之闻也。     
②何由知吾可也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 ”     
④百姓之不见保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不为者与不能者何以异      
⑦夫子之谓也。     
课堂探究
1.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了解孟子、《孟子》及齐桓公、晋文公。
2.孟子和齐宣王的这次对话主要内容是什么 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3.在文中找出话题切换,理出作者论辩思路。
4.分析齐宣王在这场对话的始末思想的变化。
5.分析孟子在论辩过程中的说理技巧。
核心素养专练
1.孟子名言警句积累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9)尽信书不如无书。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名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齐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阅读这则材料,选好角度,合理阐述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1)hé (2)cǔn duó (3)pì (4)hú sù (5)qī qī (6)xiáng (7)biǎn (8)pián bì (9)tì (10)wū (11)hūn
(12)bān
2.(1)安民,养民 (2)往 (3)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行祭,叫作“衅钟” (4)恐惧战栗的样子 (5)走向
(6)交换 (7)知道 “之乎”的合音 (8)吝惜,舍不得 (9)怎么,哪里 (10)痛惜,哀怜 (11)区别 (12)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13)禀报 (14)偏偏,却 (15)……的原因 (16)表反问,难道 (17)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 (18)统治
(19)爬上树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20)憎恨 (21)不明事理,糊涂 (22)谦辞,愚钝 (23)放纵
不正 过度 (24)规定 (25)养活 (26)荒年 (27)足 (28)古代的地方学校 (29)申诫、告诫 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3.①“以”同“已” ②“说”同“悦”,高兴 ③“枝”同“肢”,肢体 ④“刑”同“型”,做榜样 ⑤“采”同“彩” ⑥“盖”同“盍”,何不 ⑦“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⑧“涂”同“途”,道路 ⑨“颁”同“斑”
4.①王:名作动,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②异:形作意动,对……感到奇怪
③远:形作动,远离
④明:形作名,视力
⑤老:形作动,尊敬 老:形作名,老人 幼:形作动,爱护 幼:形作名,小孩
⑥危:形作使动,使……处于险境
⑦朝:使动用法,使……朝见
⑧保:使动用法,使……安定
⑨服:使动用法,使……服从
5.①用来推及到 ②推广到 ③妻子和儿女 ④指中原一带 ⑤接着就
6.(1)①吝惜 ②爱护 ③喜爱,喜欢
(2)①名词,视力 ②形容词,清楚、明白 ③形容词,贤明的 ④形容词,明亮
(3)①述说,谈论 ②说,讲 ③道义、道理 ④路,道路
7.①宾语前置 ②宾语前置 ③宾语前置 ④被动句
⑤宾语前置 ⑥宾语前置 ⑦文言固定句式,……之谓也,……说的就是……
课堂探究

核心素养专练

庖丁解牛
学案设计(一)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大意,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切中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了解赏析庖丁解牛的过程及方法,体会庄子文风的汪洋恣肆,探讨作品主旨。
3.参与讨论与交流,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
自主预习
一、预习走近庄子和《庄子》
1.作者简介
庄子,名     ,     时期     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     并称为“     ”。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2.《庄子》现存   篇:《内篇》   篇、《外篇》   篇、《杂篇》   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     ,外篇、杂篇出于        。
二、预习完成文言基础知识
1.字词正音及解释
踦  (     )    (     )
卻  (     ) 窾  (     )
綮  (     )   (     )
硎  (     ) 怵  (     )
謋  (     )
2.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
③视为止,行为迟(     )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
(2)乎
①技盖至此乎 (     )
②进乎技矣(     )
③依乎天理(     )
④而况大乎!(     )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3)然
①奏刀然(     )
②因其固然(     )
③虽然,每至于族……(     )
④怵然为戒(     )
(4)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     )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④虽然,每至于族……(     )
3.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有疑难困惑写在下面横线上,待课堂探讨解答。


课堂探究
任务一:赏析解牛之道
奇文共欣赏——审美鉴赏与创造
鲁迅曾高度赞扬《庄子》的文字“汪洋辟阖,仪态万方”,闻一多也称赞“南华的文辞是千真万真的文学”。《庄子》是先秦散文中最具特色的,不仅以说理为目的,还创造了一种优美飘逸、恢诡谲怪的文学风格,使其散文的文学性甚至超越了哲理性。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 方勇
你如何理解这段评述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参考答案见教案)
1.解牛本为杀生,是血淋淋的场面,庄子是如何描写庖丁解牛场面的
2.追问: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它贴合《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的节奏
3.探讨庖丁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4.文中的良庖族庖分别比喻哪两类人
任务二:描绘庖丁其形
横看成岭侧成峰——探究与迁移
揣摩庖丁形象
任务三:评价庖丁其人
兴酣落笔摇五岳——写作与表达
1.思维发展与提升——口头交流:庖丁跟文惠君谈解牛之道,为何文惠君会领会到养生之道
2.听听庄子怎么说——如何理解“养生主(即养生之宗旨)”
补充【《庄子·养生主》第一节原文】
吾生也有涯①,而知②也无涯。以有涯随③无涯,殆④已;已⑤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⑥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⑦,能够保身,能够全生⑧,能够养亲⑨,能够尽年⑩。
注释:①涯:边际,极限。②知(zhì):知识,才智。③随:追随,索求。④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⑤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状况。⑥近:接近,这里内含追求、贪图的意思。⑦缘:顺着,遵循。督:中,正道。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经:常。⑧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⑨养亲:旧说称不残生伤性,以辱双亲。⑩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课后拓展巩固练习
1.默写出与庖丁解牛三阶段相对应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
(                    )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                    )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                    )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2.(1)下列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乎)
B.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会合)
C.庖丁释刀对曰(放下)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接触)
(2)下列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官知止而神欲行(感觉器官)
B.批大卻,导大窾(批判)
C.因其固然(顺着)
D.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换)
(3)下列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出)
B.虽然,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警惕)
D.视为止,行为迟(阻止)
3.成语的使用判断
①他做事情只考虑自己,毫无集体观念,真是目无全牛。(  )
②小王下棋总是输多赢少,因为他目无全牛,没能做到“走一步看三招”。(  )
③张师傅很有修车经验,对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结构等了如指掌,修理技术已达到目无全牛的地步。(  )
④你做事老是怕这怕那的,犹豫不决,真是踌躇满志。(  )
⑤他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又被提升为处长,难怪他最近总是踌躇满志。(  )
⑥老师揭穿了他的谎言,他羞愧得游刃有余。(  )
⑦他曾在英国专修英国文学,要他用英文写作自然游刃有余。(  )
⑧警方布下天罗地网,那几个歹徒一定游刃有余。(  )
4.兴酣落笔摇五岳——写作与表达(当堂列提纲,课后完成全篇)
人物小传写作《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一、1.周 战国 宋 道 老子 老庄
2.33 7 15 11 庄子自撰 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二、1.yǐ 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 huō 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 xì 同“隙”,空隙 kuǎn 空隙
qìng 筋骨结合处 gū 大骨 xíng 磨刀石 chù 戒惧 huò 拟声词,迅速裂开的声音
2.(1)①介词,替,给 ②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 ③都是因为 ④都是因为
(2)①疑问语气词,呢 ②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同② ④表疑问语气,呢 ⑤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3)①象声词词尾 ②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代词,这样 ④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4)①介词,引出对象 ②介词,从 ③介词,对于 ④动词后缀
3.略
课堂探究
任务一
1.视觉(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
听觉(响声):砉、;——莫不中音(音乐化)
2.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3.①追求高: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规律),不满足于技艺。
②重探索:长期的摸索,反复的实践,去了解牛的复杂的结构。
③态度好:谦虚谨慎懂变通。
4.不懂规律固执蛮干,容易受到伤害。 遇到事情不明白变通,也容易受到伤害。
任务二
①生活的艺术家。
②怡然自适的处士。
③收敛锋芒、低调的道者。
任务三
1.①生命就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就像美丽的舞蹈家一样,不断修饰自己的不足,把自己完美地展现在舞台上,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道化人,无声无形。“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可见技以载道的庖丁,把对解牛工作的高度忠实、对解牛技艺的精益求精塑造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他顺应生活,敬畏生活,敬事如仪,对解牛工作保持敬畏,方可摒弃功利之心、浮躁情绪,方可淬炼技艺,成就极致;同样,对文惠君持敬畏之心,不直言国事,不动声色地委婉劝谏君王“治大国若烹小鲜”“与民休养生息”方可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②注意寓言的比喻义 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满意足的同时,应该好好地收敛自己的态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则还是容易受伤害的。
2.养生,保养生命;主,道理,方法,或精神。庄子的人生观首先立足于解决人的人生困境,与其他先秦诸子将眼光着落于短暂而有限的现实社会不同,庄子一开始就企图为人类寻找一个不仅摆脱现时社会困境,而且摆脱最终生命困境的途径。因此,庄子一方面要求鄙弃人间的世俗道德、功名利禄,以达到远祸全身、逍遥自适的境界;另一方面要求齐同生死,不悦生亦不恶死,达到真正自由的目的。
【译文】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应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能够护卫自身,就能够保全天性,就能够不残生伤性,辱没双亲,就能够终享天年。
课后拓展巩固练习
1.起初的迷惘: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继而的执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最后的顿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1)B (2)B (3)D
3.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4.人物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写作注意点:
①真实客观。小传要求实事求是,要保证材料的准确真实,客观地让人物“自行”展现其思想感情。
②生动形象。事例典型,能突出人物个性特点和情感品质。
③再现场景。合理想象描写生活场景,给读者以现场感。
④条理清晰。动笔时,要恰当组织材料,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序手法写,适度凸显细节描写,再现人物生活场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传主的一生。
⑤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客观叙述,有时也可适当插入议论,但要保持全面、客观、公正。
学案设计(二)
学习目标
梳通文意,审美鉴赏庄子散文特色;合作探究,多元解读,思辨性表达本文含蓄深远的寓意;领悟道家思想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
自主预习
一、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
(2)良庖岁更刀,割也(  )
(3)肯綮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  )
(4)怵然为戒(  )(  )
(5)膝之所踦(  )
(6)新发于硎(  )
(7)奏刀然(  )
(8)砉然向然(  )(  )
(9)批大卻,导大窾(  )(  )
(10)恢恢乎(  )
(11)而况大乎(  )
(12)切中肯qìng(  )
(13)游rèn(  )有余
(14)如土wěi(  )地
(15)chóu chú(  )(  )满志
(16)páo(  )丁解牛
(17)越zǔ(  )代庖
(18)jué(  )择
(19)永zǎi(  )史册
2.一词多义
善:(1)善哉 (       )
(2)善刀而藏之 (       )
(3)素善留侯张良 (       )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
(5)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
3.文学常识积累
庄子,名     ,     时期     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     并称为“     ”。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    和比喻,文笔    ,具有     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庄子》现存   篇:《内篇》   篇、《外篇》   篇、《杂篇》   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     ,外篇、杂篇出于          之手。
课堂探究
任务一:析解牛之道。
活动一:自读与交流——解疑
小组交流字词障碍及文本阅读理解的疑惑。
1.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一句话是: 。
2.庖丁解牛经过三个阶段,请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
3.根据原文中的几句话,写出所衍生出来的成语。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2)技经肯綮之未尝(      )
(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
(4)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5)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活动二:梳理与赏析——品悟
1.概述故事。
2.小组品悟文惠君二叹“善哉!”
第一叹“善哉!”是叹什么之善
3.如果让你来写杀牛的场面,你会如何写
4.请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庖丁解牛的这段表演。
任务二:探养生之理。
活动:探究与迁移——思辨
第二叹“善哉!”是叹什么之善
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小组合作探究,力求多元解读)
任务三:抒多元之见
活动一:阅读与表达——阐述
(1)阅读“单元学习任务”中《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文,用思维导图梳理文中给出的方法,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
(2)我看庄子的人生观(当堂口头交流)
孟子“诵其诗,读其文,不识其人,可乎 ”文章内隐的是作者的人格,外化的是情感和观点。
补充阅读《庄子·养生主》第一节
【原文】 吾生也有涯①,而知②也无涯。以有涯随③无涯,殆④已;已⑤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⑥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⑦,能够保身,能够全生⑧,能够养亲⑨,能够尽年⑩。
注释:①涯:边际,极限。②知(zhì):知识,才智。③随:追随,索求。④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⑤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状况。⑥近:接近,这里内含追求、贪图的意思。⑦缘:顺着,遵循。督:中,正道。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经:常。⑧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⑨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姑备参考。⑩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活动二:写作与表达——个性化叙述或阐述
①与庄子对话,探讨人生之道,《写给庄子的一封信》(实用类)
②《我眼中的文惠君》(论述类)
【任务型学习评价维度表】
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 评价标准 小组评价结果
任务一 析解牛之道 优秀 积极讨论与交流,赏析语言简洁优美,鉴赏角度全面。
良好 认真参与解惑过程,概述正确,鉴赏角度多。
再努力 质疑与解惑参与不足,概述与赏析语言繁复。
任务二 探养生之理 优秀 思维活跃,鉴古论今,迁移能力强,表达能力强。
良好 能认真研读文本,正确理解寓意。
再努力 基本读懂文章,理解大致寓意。
任务三 抒多元之见 优秀 立论正确鲜明有个性,分析论证多维多角度,论据典型,逻辑性强。
良好 观点正确鲜明,分析论证多角度,论据恰当,有条理。
再努力 观点立场模糊,论据不足,论证无力,少条理。
核心素养专练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 导:指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D.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散落,卸落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批大郤,导大窾 批:击
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怵然:戒惧的样子
D.善刀而藏之 善:揩拭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砉然向然,奏刀然 B.技盖至此乎
C.而况大乎 D.批大郤,导大窾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官知/止而神/欲行 B.视/为止,行为/迟
C.官/知止而神欲/行 D.视/为止,行/为迟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杳不知其所之也
B.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族庖月更刀
C.为之四顾 视为止,行为迟
D.技盖至此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7.下列加点字词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愿为诸君快战
B.而刀刃新发于硎 合于《桑林》之舞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况大乎      儿之成,则可待乎
B.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瞋目而叱之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吾见其难为
D.善刀而藏之 善哉!吾闻庖丁之言
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
B.导大窾,因其固然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臣之所好者道也
D.乃中《经首》之会 乃有二十八骑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最终的顿悟;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就算技艺再高超在关键地方也要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形有声有态;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尊重规律;其三,谨慎小心,收藏锋芒:“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简而言之,“依理——谨行——藏锋”。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要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庄子名言积累
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2.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3.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5.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
6.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7.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8.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9.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10.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11.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1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1)zhòng (2)ɡēnɡ (3)qìnɡ jiàn (4)chù jiè
(5)yǐ (6)xínɡ (7)huō (8)xū xiǎnɡ (9)xì kuǎn
(10)huī (11)ɡū (12)綮 (13)刃 (14)委 (15)踌 躇 (16)庖 (17)俎 (18)抉 (19)载
2.(1)表示同意的答应词
(2)同“缮”,修治,擦拭
(3)交好,友好
(4)擅长,善于
(5)喜好,羡慕
(6)做好
3.周 战国 宋 道 老子 老庄 寓言 汪洋恣肆
浪漫主义 33 7 15 11 庄子自撰 庄子门人及后学
课堂探究
任务一
活动一:自读与交流——解疑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3.(1)目无全牛 (2)切中肯綮 (3)官止神行 (4)游刃有余 (5)踌躇满志
活动二:梳理与赏析——品悟
2.解牛之技善
(1)动作描述:解、触、倚、履。(画面美)
(2)声音描述:
①两个拟声词:砉、。
②两个比喻句:《桑林》之舞,《经首》之会。(节奏美)
3.牛惨叫,牛流血,牛那双浑浊的眼睛……
4.“善”=出神入化
任务二
活动:探究与迁移——思辨
1.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人生的过程也应当是一种艺术,应当有自身的节奏与韵律。我们保持身心健康,就能诗意地享受生活。
2.解牛之道:依理 谨行 藏锋 为人处世之道
3.解牛 解难
养刀 养生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应当认识并掌握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并顺应规律,反复实践,避开各种矛盾,谨慎做事,善于藏锋,从而成功解决各种问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全自己的身心,游刃有余地养生。
4.庖丁解牛 文惠悟道
杀牛之技 养生之道
解牛之事 处世之道
5.小寓言比喻大道理
庖丁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
牛 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
肯綮、族 问题的棘手之处,关键之处
刀刃 人强健的身体、优秀的才华和智慧
解牛 解难
养刀 养生(养国、养自然、养心、治学、治业、种树、育儿……)
核心素养专练
1.B 解析:导:顺着,循着,导入。
2.A 解析:同“盍”,何、怎么。
3.C 解析:A.向—响;B.盖—盍;D.郤—隙。
4.D 解析: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官知止而神欲行断句为官知/止/而/神欲/行。
5.D 解析:D.介词,用。A.介词,替,给/介词,因为;B.结构助词,的/取独;C.表转接/表修饰。
6.C 解析:C.因为。A.结构助词,的/动词,到;B.筋骨交错处/众,一般;D.表疑问/“然”。
7.A 解析:A.介词,替,给;B.介词,从,在/表对象,不译,或者做“同,跟”讲;C.表转接/表修饰;D.介词,用/因为。
8.B 解析:B.连词,表修饰;A.语气助词,表反问/表感叹;C.句末语气助词/动词,下刀;D.同“缮”,擦拭/好。
9.A 解析:A.所+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B.介词,依照/经由,通过;C.表停顿/引判断;D.连词,又/副词,仅仅,只。
10.C 解析: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