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一单元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学案
一、巩固练习
1.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冠者五六人 D.唯求则非邦也与
2.请解释加粗词语。
子路率尔①___________而对曰:“千乘之国,摄②___________乎③___________大国之间,加④___________之以师旅⑤___________,因⑥___________之以饥馑⑦___________;由也为⑧___________之⑨___________,比及⑩___________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___________也。”夫子哂 ___________之。
3.下列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不吾知也 B.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浴乎沂,风乎舞雩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宗庙之事,如会同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5.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端章甫
A.曾皙后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及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毋吾以也
②加之以师旅
③宗庙之事,如会同
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7.下列各句中对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相:宰相
B.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指为政的才能
C.因之以饥馑 因:接续
D.浴乎沂,风乎舞雩 风:吹风
8.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C.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D.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华的谦辞。
9.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为国以礼
A.加之以师旅 B.不吾知也
C.则何以哉 D.毋吾以也
10.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如会同,端章甫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风乎舞雩
D.鼓瑟希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希”同“稀”。B项,“莫”同“暮”。D项,“与”同“欤”。
2.答案:①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②夹处;③在;④加到……上;⑤军队;⑥接续;⑦泛指饥荒;⑧治;⑨代词,指千乘之国;⑩等到; 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微笑
解析:尔:相当于“然”,……的样子。师旅: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指军队。“方”,做“知”的宾语,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3.答案:B
解析:A项,宾语前置句;B项,省略句,应为“可使(人民)有勇”;C、D两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4.答案:B
解析:A项,“一日”古义:很短的时间;今义:一天。B项,“饥馑”:饥荒。C项,“会同”古义: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D项,“童子”古义:少年,不到20岁的人;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5.答案:A
解析:例句是名词作动词,戴着礼帽。A项,是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C项,形容词作名词,勇气。D项,形容词作名词,小事,指做小相。
6.答案:D
解析:①动词,“用”(一说同“已”,是“止”的意思);②介词,把。③连词,或者;④连词,至于。
7.答案:A
解析:此处的“相”指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8.答案:C
解析:“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错,应该是“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
9.答案:A
解析:A项与例句为状语后置句,“以师旅加之”,“以礼为国”。B、C、D三项为宾语前置句,“不知吾也”,“则以何哉”,“毋以吾也”。
10.答案:B
解析:B项,“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相。A项,“章甫”,名词作动词,戴着礼帽。C项,“风”,名词作动词,吹风。D项,“鼓”,名词作动词,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