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生物三年真题模拟题汇编08 健康的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中考生物三年真题模拟题汇编08 健康的生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13 11:13:0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中考生物三年真题模拟题汇编08 健康的生活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乾安期末)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B.HIV病毒
C.手足口病患儿 D.流感患者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分析可知,流感患者、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和手足口病患儿属于传染源,HIV病毒属于病原体。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大量生殖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人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生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传染源不一定都是传染病患者,有些没有临床症状的病原体携带者因未现,更容易成为疾病的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病的人或动物,以及病原体携带者。
2.(2021·吉林)2020年流行全球的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B.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C.通过水、食物等饮食传播 D.通过饲养、投喂动物传播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传播途径为飞沫、接触。
故答案为:B。
【分析】这四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病例如下表所示: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癣等
3.(2021·长春)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最有效措施,我国为符合接种要求的人群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疫苗及由此产生的免疫分别属于(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其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B。
【分析】 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4.(2021·吉林)近年来,心梗患者出现低龄化趋势,因此青少年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熬夜玩网络游戏 B.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
C.多吃高热量、油腻的食物 D.学习起来废寝忘食,久坐不动
【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通宵达旦沉迷游戏,危害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
B.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有良好的精神状况进行学习,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B符合题意。
C.多吃高热量、油腻的食物,会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C不符合题意。
D.学习起来废寝忘食,久坐不动,危害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5.(2021·吉林模拟)目前,我市正全面有序地推进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工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注射该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疫苗进入人体相当于抗原
C.注射该疫苗也可预防“非典型性肺炎”
D.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所以注射该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不符合题意。
B.抗原是疫苗,病原体等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特殊的蛋白质,所以疫苗进入人体相当于抗原,B不符合题意。
C.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注身该疫苗不能预防“非典型性肺炎”,C符合题意。
D.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6.(2021·吉林模拟)下列关于用药知识和急救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做人工呼吸时,必须要保证呼吸道通畅
B.动脉出血,要压迫伤口远心端止血
C.处方药适用于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D.感冒药是家庭小药箱常备药物,过期一两周仍可服用
【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病人仰卧,颈下垫高,头后仰。将病人的衣服解开,腰带放松;救护者跪在病人的一侧,用手帕或是纱布盖在病人的口鼻上,用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吹气的过程中,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A符合题意。
B.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在近心端止血,可以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B不符合题意。
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C不符合题意。
D.药品都有一定的有效期,要在有效期内服药,超过有效期药性会发生变化,不能服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识。
7.(2021·长春模拟)2020年开始流行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B.通过饲养、投喂动物传播
C.通过蚊虫、蜱螨叮咬传播 D.通过水、食物等饮食传播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新冠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空气和飞沫传播。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进入健康人体内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水传播、技触传播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存在于呼吸道黏膜上的病原体会喷射到周围的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病原体的空气后会被感染。消化道传染病和寄生虫传染病可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如人食用被蝈虫卵污染的瓜果蔬菜后可能患蝈虫病。狂犬病等体表传染病可通过体表的伤口传播。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等传播的传染病。
8.(2020·吉林模拟)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的,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探究病毒结构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题干中提到的,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这样可以使健康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该对策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此题难度不大,此部分内容为考点内容,解答此题需要熟记:预防传染病需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考虑,明确:对健康人群采取的措施为保护易感人群,比如接种疫苗、加强体育锻炼;对患者或者携带者采取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比如:隔离患者,焚烧、深埋病死的动物等。
9.(2021八下·梅河口期末)婴儿接种防肺结核的卡介苗以及接种此苗的目的是(  )
A.注入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B.注入抗体,杀灭结核杆菌
C.注入抗原,杀灭结核杆菌 D.注入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婴儿接种防肺结核的卡介苗是由病原体结核杆菌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致病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因此注射的卡介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能抵抗结核杆菌,保护人体不被结核杆菌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答案为:A。
【分析】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能力而容易患病的自然人群。例如,儿童是麻疹、水痘的易感人群,孕妇、老年人则是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注射相应的疫苗等。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等称为抗原,抗体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够识别相应的抗原并消灭它们。
10.(2021八下·乾安期末)人体呼吸道的粘膜能分泌粘液,可抑制或杀死病原体。与此免疫属于同一道防线的是(  )
A.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B.皮肤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 A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都属于第三道防线。
B.皮肤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属于第一道防线。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人体呼吸道的黏膜能分泌黏液,可抑制或杀死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与此免疫属于同一道防线的是皮肤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故答案为:B。
【分析】皮作为肤和黏膜等天然屏障,构成了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一道免疫防线。杀菌物质和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构成了保护人体的又一道免疫防线。由皮肤、黏膜和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等构成的免疫防线,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它们既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又不具有选择性或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作用,这样的免疫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通过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来抵御病原体,也是人体的一道免疫防线。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通常只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发挥作用,这样的免疫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11.(2021八下·乾安期末)临床上,在对烧伤患者进行植皮手术时,会尽可能选用患者本人的皮肤,这是为了避免(  )
A.移植手术发生感染 B.手术中大量失血
C.免疫系统对异体器官产生排斥 D.异体器官、细胞的吞噬作用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移植到人体内组织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组织细胞的成活。所以,不慎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最好用自身的皮肤,这样不会发生排斥反应,移植的皮肤易于成活,故答案为:C。
【分析】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移植到人体内的植入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因此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
12.(2021八下·靖宇期末)如果你的伙伴因意外事故,导致大动脉出血,在另一位同学拨打“120”呼救的同时,此时你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立即背他往医院方向跑,以缩短抢救的时间
B.用清水洗净伤口,再用纱布扎紧伤口
C.用手指紧压破裂血管的近心端动脉血管部位或用止血带扎紧该部位
D.用手指紧压破裂血管的远心端动脉血管部位或用止血带扎紧该部位
【答案】C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所以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可以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所以当同伴因意外事故下肢大动脉出血时,首先要做的事是打“120”急救电话,同时用手指紧压破裂血管的近心端动脉血管部位或用止血带扎紧该部位止血。
故答案为:C
【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
13.(2021八下·靖宇期末)在购买标有“OTC”标示的药物时,药物使用说明书中不是很重要的是(  )
A.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B.不良反应
C.药物的用法和用量 D.药品规格和包装
【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看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的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用法与用量、疗程,以及要注意的不良反应,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未消失应向医师咨询”。因此,药品的规格和包装不是非处方药的说明书中的至关信息,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14.(2021八下·靖宇期末)下列不是健康做法的是(  )
A.烦恼时向亲人或知心朋友诉说
B.“一醉解千愁”,有烦恼时喝醉酒就会把不愉快的事情忘掉
C.可以用摔枕头、打沙袋等方式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
D.可以去散步或打球等运动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情绪得到缓解
【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有烦恼时可以向亲人或知心朋友诉说,可以缓解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这个属于调节自己情绪中的宣泄,A不符合题意。
B.喝酒不利身体健康,有烦恼时喝醉酒是不可取的方法,B符合题意。
C.遇到烦恼时,可以用摔枕头、打沙袋等方式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可以减轻或消除负面情绪,有利身体健康,这个属于调节自己情绪中的宣泄,C不符合题意。
D.当情绪不好时,可以去散步或打球等运动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情绪得到缓解,有利身体健康,这属于调节自己情绪中的转移注意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二、填空题
15.(2020·吉林模拟)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传播途径和   。
【答案】传染源;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故答案为:传染源、易感人群。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6.(2020·吉林模拟)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   和   组成的,它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   。
【答案】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是人体在出生以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故答案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分析】此题考查了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可以从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方面来记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主要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起作用。
17.(2020·吉林模拟)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指   和   .其作用是   、   、   .
【答案】皮肤;黏膜;阻挡病原体;杀菌作用;清扫异物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人体内防御病原体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作用是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另外还有杀菌、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故答案为:皮肤、黏膜、阻挡病原体、杀菌、清扫异物。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可以结合以下表格进行比较记忆: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18.(2021八下·靖宇期末)进行心脏复苏救护者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在操作中,先做   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
【答案】30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比如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突然出现停止呼吸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让患者恢复呼吸,人工呼吸时要保证呼吸道畅通,人工呼吸的次数要与人体呼吸次数相同,大约16-18次。进行心脏复苏救护者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在操作中,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进行。
故答案为:30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识。
19.(2021八下·靖宇期末)生病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有些病是由于自身因素等引起的,没有   性;有些病是人体受到   、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引起的,并且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属于传染病。
【答案】传染;病菌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生病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有些病是由于自身或外界有害的物理、化学因素等引起的,没有传染性;而有些病是人体受到病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属于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分析】根据是否具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高血压则属于非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大量生殖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人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发生与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三、连线题
20.(2021八下·乾安期末)
【答案】①---B|②---A|③---D|④---C
【知识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①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故连线B。
②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连线A。
③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以肺结核常见,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故连线D。
④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常见疾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故连线C。
【分析】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
21.(2021八下·乾安期末)
【答案】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组成的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
【分析】皮作为肤和黏膜等天然屏障,构成了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免疫防线。杀菌物质和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构成了保护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通过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来抵御病原体,是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等称为抗原。
四、实验探究题
22.(2021·吉林)生物学课题小组提供了“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两个实验的数据,分别是低于0.25%酒精溶液浓度对水蚤心率影响的趋势图和高于1%酒精溶液浓度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数据表。酒精溶液浓度为“0”的是清水。
高于1%酒精溶液浓度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数据表
酒精溶液的浓度 0 1% 5% 8% 10% 15% 20%
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平均值) 33 30 24 22 21 18 0
请结合两个实验的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1)若你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作出的假设是:   。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时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应尽量   (填“相同”或“不相同”)
(3)实验中设置“酒精溶液浓度为0”的组,其作用是   。
(4)趋势图和数据表中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为多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小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分析趋势图和数据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没有影响、酒精与水蚤的心率无关)
(2)相同
(3)进行对照(形成对照、对照)
(4)误差(实验误差)
(5)酒精溶液浓度低于0.25%,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酒精溶液浓度高于1%时,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和抑制作用”“由趋势图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增高;由数据表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降低”)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1)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若你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作出的假设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没有影响、酒精与水蚤的心率无关)。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时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应尽量相同,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实验中设置“酒精溶液浓度为0”的组,其作用是进行对照(形成对照、对照),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实验结果更科学。
(4)趋势图和数据表中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为多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小语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分析趋势图和数据表,你得出的结论是酒精溶液浓度低于0.25%,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酒精溶液浓度高于1%时,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和抑制作用”“由趋势图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增高;由数据表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降低”)。
【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使肝脏硬化,增加患癌症的危险,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车祸元凶之一)。
23.(2021八下·梅河口期末)为验证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同学们进行了“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步骤一:配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取四个烧杯标注1、2、3、4号,分别加入20mL、要30mL、40mL,50mL的蒸馏水,之后每个烧杯均加入半支同一品牌的香烟烟丝浸泡一天,过滤后的滤液备用。
步骤二:取30只个体大小一致的成年水蚤随机分成5等份,分别放到20mL的清水和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5分钟后测量每只水蚤的心跳次数,分别重复3次。
步骤三:分别计算各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记录数据如表:
不同体积的蒸馏水配制的烟草浸出液各20mL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清水)
10秒内心跳次数 42 39 36 35 33
(1)该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
(2)每组都用6只水蚤而不是1只,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本实验中的变量是    ,对照组是    。
(4)所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和温度等条件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
【答案】(1)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避免偶然性
(3)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5号
(4)控制单一变量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此题考查的是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影响的实验,实验要点: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1)
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由此可展开提出的问题是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
实验对象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缺乏科学性,所以每组都用6只而不是1只,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3)
本实验准备了5份液体,分别是20mL清水与四份20mL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审题过后发现,除了烟草浸出液浓度的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故实验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而清水(或5号)作为对照组。
(4)
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才可确保实验结果由此单一变量引起,减少实验误差,因此所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和温度等条件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分析】一、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有:
1、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2、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计划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4、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5、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沦
6、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才可确保实验结果由此单一变量引起,减少实验误差,因此所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和温度等条件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五、材料分析题
24.(2021八下·梅河口期末)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度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如图为“2019﹣nCoV”结构模式图。
(1)“2019﹣nCoV”没有    结构,只能营寄生生活,靠图中    (填标号)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
(3)我国对感染“2019﹣nCoV”的病人,做到应收尽收,及时隔离治疗,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4)从免疫角度看,新冠疫苗属于    ,给健康的人接种该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    免疫。
(5)对此次疫情的预防你有何好的建议?   。(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细胞;2
(2)病原体
(3)控制传染源
(4)抗原;特异性
(5)勤洗手、戴口罩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所以,“2019﹣nCoV”没有细胞结构,只能营寄生生活,靠图中2(内部的遗传物质)携带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2)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故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
(3)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所以,我国对感染“2019﹣nCoV”的病人,做到应收尽收,及时隔离治疗,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4)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苗属于抗原。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措施有:出门戴口罩,做好必要的防护;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要求经常打开室内窗户通风,常洗手,正确洗手,搞好个人卫生。
【分析】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吸取寄主的营养物质生活。 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等称为抗原。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通常只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发挥作用,这样的免疫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措施有:出门戴口罩,做好必要的防护;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要求经常打开室内窗户通风,常洗手,正确洗手,搞好个人卫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中考生物三年真题模拟题汇编08 健康的生活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乾安期末)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B.HIV病毒
C.手足口病患儿 D.流感患者
2.(2021·吉林)2020年流行全球的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B.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C.通过水、食物等饮食传播 D.通过饲养、投喂动物传播
3.(2021·长春)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最有效措施,我国为符合接种要求的人群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疫苗及由此产生的免疫分别属于(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4.(2021·吉林)近年来,心梗患者出现低龄化趋势,因此青少年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熬夜玩网络游戏 B.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
C.多吃高热量、油腻的食物 D.学习起来废寝忘食,久坐不动
5.(2021·吉林模拟)目前,我市正全面有序地推进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工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注射该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疫苗进入人体相当于抗原
C.注射该疫苗也可预防“非典型性肺炎”
D.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6.(2021·吉林模拟)下列关于用药知识和急救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做人工呼吸时,必须要保证呼吸道通畅
B.动脉出血,要压迫伤口远心端止血
C.处方药适用于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D.感冒药是家庭小药箱常备药物,过期一两周仍可服用
7.(2021·长春模拟)2020年开始流行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B.通过饲养、投喂动物传播
C.通过蚊虫、蜱螨叮咬传播 D.通过水、食物等饮食传播
8.(2020·吉林模拟)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的,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探究病毒结构
9.(2021八下·梅河口期末)婴儿接种防肺结核的卡介苗以及接种此苗的目的是(  )
A.注入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B.注入抗体,杀灭结核杆菌
C.注入抗原,杀灭结核杆菌 D.注入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10.(2021八下·乾安期末)人体呼吸道的粘膜能分泌粘液,可抑制或杀死病原体。与此免疫属于同一道防线的是(  )
A.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B.皮肤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11.(2021八下·乾安期末)临床上,在对烧伤患者进行植皮手术时,会尽可能选用患者本人的皮肤,这是为了避免(  )
A.移植手术发生感染 B.手术中大量失血
C.免疫系统对异体器官产生排斥 D.异体器官、细胞的吞噬作用
12.(2021八下·靖宇期末)如果你的伙伴因意外事故,导致大动脉出血,在另一位同学拨打“120”呼救的同时,此时你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立即背他往医院方向跑,以缩短抢救的时间
B.用清水洗净伤口,再用纱布扎紧伤口
C.用手指紧压破裂血管的近心端动脉血管部位或用止血带扎紧该部位
D.用手指紧压破裂血管的远心端动脉血管部位或用止血带扎紧该部位
13.(2021八下·靖宇期末)在购买标有“OTC”标示的药物时,药物使用说明书中不是很重要的是(  )
A.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B.不良反应
C.药物的用法和用量 D.药品规格和包装
14.(2021八下·靖宇期末)下列不是健康做法的是(  )
A.烦恼时向亲人或知心朋友诉说
B.“一醉解千愁”,有烦恼时喝醉酒就会把不愉快的事情忘掉
C.可以用摔枕头、打沙袋等方式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
D.可以去散步或打球等运动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情绪得到缓解
二、填空题
15.(2020·吉林模拟)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传播途径和   。
16.(2020·吉林模拟)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   和   组成的,它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   。
17.(2020·吉林模拟)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指   和   .其作用是   、   、   .
18.(2021八下·靖宇期末)进行心脏复苏救护者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在操作中,先做   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
19.(2021八下·靖宇期末)生病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有些病是由于自身因素等引起的,没有   性;有些病是人体受到   、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引起的,并且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属于传染病。
三、连线题
20.(2021八下·乾安期末)
21.(2021八下·乾安期末)
四、实验探究题
22.(2021·吉林)生物学课题小组提供了“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两个实验的数据,分别是低于0.25%酒精溶液浓度对水蚤心率影响的趋势图和高于1%酒精溶液浓度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数据表。酒精溶液浓度为“0”的是清水。
高于1%酒精溶液浓度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数据表
酒精溶液的浓度 0 1% 5% 8% 10% 15% 20%
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平均值) 33 30 24 22 21 18 0
请结合两个实验的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1)若你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作出的假设是:   。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时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应尽量   (填“相同”或“不相同”)
(3)实验中设置“酒精溶液浓度为0”的组,其作用是   。
(4)趋势图和数据表中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为多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小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分析趋势图和数据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
23.(2021八下·梅河口期末)为验证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同学们进行了“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步骤一:配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取四个烧杯标注1、2、3、4号,分别加入20mL、要30mL、40mL,50mL的蒸馏水,之后每个烧杯均加入半支同一品牌的香烟烟丝浸泡一天,过滤后的滤液备用。
步骤二:取30只个体大小一致的成年水蚤随机分成5等份,分别放到20mL的清水和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5分钟后测量每只水蚤的心跳次数,分别重复3次。
步骤三:分别计算各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记录数据如表:
不同体积的蒸馏水配制的烟草浸出液各20mL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清水)
10秒内心跳次数 42 39 36 35 33
(1)该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
(2)每组都用6只水蚤而不是1只,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本实验中的变量是    ,对照组是    。
(4)所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和温度等条件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
五、材料分析题
24.(2021八下·梅河口期末)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度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如图为“2019﹣nCoV”结构模式图。
(1)“2019﹣nCoV”没有    结构,只能营寄生生活,靠图中    (填标号)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
(3)我国对感染“2019﹣nCoV”的病人,做到应收尽收,及时隔离治疗,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4)从免疫角度看,新冠疫苗属于    ,给健康的人接种该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    免疫。
(5)对此次疫情的预防你有何好的建议?   。(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分析可知,流感患者、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和手足口病患儿属于传染源,HIV病毒属于病原体。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大量生殖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人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生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传染源不一定都是传染病患者,有些没有临床症状的病原体携带者因未现,更容易成为疾病的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病的人或动物,以及病原体携带者。
2.【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传播途径为飞沫、接触。
故答案为:B。
【分析】这四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病例如下表所示: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癣等
3.【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其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B。
【分析】 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4.【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通宵达旦沉迷游戏,危害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
B.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有良好的精神状况进行学习,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B符合题意。
C.多吃高热量、油腻的食物,会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C不符合题意。
D.学习起来废寝忘食,久坐不动,危害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5.【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所以注射该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不符合题意。
B.抗原是疫苗,病原体等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特殊的蛋白质,所以疫苗进入人体相当于抗原,B不符合题意。
C.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注身该疫苗不能预防“非典型性肺炎”,C符合题意。
D.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6.【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病人仰卧,颈下垫高,头后仰。将病人的衣服解开,腰带放松;救护者跪在病人的一侧,用手帕或是纱布盖在病人的口鼻上,用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吹气的过程中,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A符合题意。
B.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在近心端止血,可以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B不符合题意。
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C不符合题意。
D.药品都有一定的有效期,要在有效期内服药,超过有效期药性会发生变化,不能服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识。
7.【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新冠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空气和飞沫传播。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进入健康人体内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水传播、技触传播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存在于呼吸道黏膜上的病原体会喷射到周围的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病原体的空气后会被感染。消化道传染病和寄生虫传染病可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如人食用被蝈虫卵污染的瓜果蔬菜后可能患蝈虫病。狂犬病等体表传染病可通过体表的伤口传播。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等传播的传染病。
8.【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题干中提到的,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这样可以使健康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该对策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此题难度不大,此部分内容为考点内容,解答此题需要熟记:预防传染病需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考虑,明确:对健康人群采取的措施为保护易感人群,比如接种疫苗、加强体育锻炼;对患者或者携带者采取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比如:隔离患者,焚烧、深埋病死的动物等。
9.【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婴儿接种防肺结核的卡介苗是由病原体结核杆菌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致病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因此注射的卡介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能抵抗结核杆菌,保护人体不被结核杆菌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答案为:A。
【分析】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能力而容易患病的自然人群。例如,儿童是麻疹、水痘的易感人群,孕妇、老年人则是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注射相应的疫苗等。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等称为抗原,抗体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够识别相应的抗原并消灭它们。
10.【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 A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都属于第三道防线。
B.皮肤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属于第一道防线。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人体呼吸道的黏膜能分泌黏液,可抑制或杀死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与此免疫属于同一道防线的是皮肤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故答案为:B。
【分析】皮作为肤和黏膜等天然屏障,构成了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一道免疫防线。杀菌物质和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构成了保护人体的又一道免疫防线。由皮肤、黏膜和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等构成的免疫防线,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它们既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又不具有选择性或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作用,这样的免疫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通过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来抵御病原体,也是人体的一道免疫防线。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通常只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发挥作用,这样的免疫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11.【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移植到人体内组织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组织细胞的成活。所以,不慎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最好用自身的皮肤,这样不会发生排斥反应,移植的皮肤易于成活,故答案为:C。
【分析】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移植到人体内的植入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因此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
12.【答案】C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所以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可以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所以当同伴因意外事故下肢大动脉出血时,首先要做的事是打“120”急救电话,同时用手指紧压破裂血管的近心端动脉血管部位或用止血带扎紧该部位止血。
故答案为:C
【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
13.【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看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的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用法与用量、疗程,以及要注意的不良反应,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未消失应向医师咨询”。因此,药品的规格和包装不是非处方药的说明书中的至关信息,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14.【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有烦恼时可以向亲人或知心朋友诉说,可以缓解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这个属于调节自己情绪中的宣泄,A不符合题意。
B.喝酒不利身体健康,有烦恼时喝醉酒是不可取的方法,B符合题意。
C.遇到烦恼时,可以用摔枕头、打沙袋等方式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可以减轻或消除负面情绪,有利身体健康,这个属于调节自己情绪中的宣泄,C不符合题意。
D.当情绪不好时,可以去散步或打球等运动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情绪得到缓解,有利身体健康,这属于调节自己情绪中的转移注意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15.【答案】传染源;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故答案为:传染源、易感人群。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6.【答案】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是人体在出生以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故答案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分析】此题考查了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可以从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方面来记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主要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起作用。
17.【答案】皮肤;黏膜;阻挡病原体;杀菌作用;清扫异物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人体内防御病原体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作用是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另外还有杀菌、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故答案为:皮肤、黏膜、阻挡病原体、杀菌、清扫异物。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可以结合以下表格进行比较记忆: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18.【答案】30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比如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突然出现停止呼吸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让患者恢复呼吸,人工呼吸时要保证呼吸道畅通,人工呼吸的次数要与人体呼吸次数相同,大约16-18次。进行心脏复苏救护者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在操作中,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进行。
故答案为:30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识。
19.【答案】传染;病菌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生病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有些病是由于自身或外界有害的物理、化学因素等引起的,没有传染性;而有些病是人体受到病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属于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分析】根据是否具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高血压则属于非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大量生殖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人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发生与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20.【答案】①---B|②---A|③---D|④---C
【知识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①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故连线B。
②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连线A。
③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以肺结核常见,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故连线D。
④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常见疾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故连线C。
【分析】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
21.【答案】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组成的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
【分析】皮作为肤和黏膜等天然屏障,构成了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免疫防线。杀菌物质和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构成了保护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通过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来抵御病原体,是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等称为抗原。
22.【答案】(1)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没有影响、酒精与水蚤的心率无关)
(2)相同
(3)进行对照(形成对照、对照)
(4)误差(实验误差)
(5)酒精溶液浓度低于0.25%,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酒精溶液浓度高于1%时,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和抑制作用”“由趋势图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增高;由数据表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降低”)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1)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若你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作出的假设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没有影响、酒精与水蚤的心率无关)。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时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应尽量相同,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实验中设置“酒精溶液浓度为0”的组,其作用是进行对照(形成对照、对照),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实验结果更科学。
(4)趋势图和数据表中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为多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小语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分析趋势图和数据表,你得出的结论是酒精溶液浓度低于0.25%,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酒精溶液浓度高于1%时,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和抑制作用”“由趋势图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增高;由数据表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降低”)。
【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使肝脏硬化,增加患癌症的危险,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车祸元凶之一)。
23.【答案】(1)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避免偶然性
(3)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5号
(4)控制单一变量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此题考查的是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影响的实验,实验要点: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1)
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由此可展开提出的问题是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
实验对象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缺乏科学性,所以每组都用6只而不是1只,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3)
本实验准备了5份液体,分别是20mL清水与四份20mL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审题过后发现,除了烟草浸出液浓度的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故实验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而清水(或5号)作为对照组。
(4)
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才可确保实验结果由此单一变量引起,减少实验误差,因此所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和温度等条件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分析】一、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有:
1、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2、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计划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4、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5、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沦
6、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才可确保实验结果由此单一变量引起,减少实验误差,因此所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和温度等条件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24.【答案】(1)细胞;2
(2)病原体
(3)控制传染源
(4)抗原;特异性
(5)勤洗手、戴口罩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所以,“2019﹣nCoV”没有细胞结构,只能营寄生生活,靠图中2(内部的遗传物质)携带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2)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故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
(3)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所以,我国对感染“2019﹣nCoV”的病人,做到应收尽收,及时隔离治疗,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4)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苗属于抗原。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措施有:出门戴口罩,做好必要的防护;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要求经常打开室内窗户通风,常洗手,正确洗手,搞好个人卫生。
【分析】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吸取寄主的营养物质生活。 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等称为抗原。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通常只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发挥作用,这样的免疫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措施有:出门戴口罩,做好必要的防护;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要求经常打开室内窗户通风,常洗手,正确洗手,搞好个人卫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