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22 22:5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2.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理解日本的温带季风气候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2.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通过对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日本位置、领土组成。
2.地形特征。
3.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1.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3.学会学习国家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之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它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策略:
1.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利用学生对日本的熟悉,引导其自主探究,关键问题“引而不发”,不用成熟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得完美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就是成功的。
3.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学生学法: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1.探究能力指导: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重视地图的作用: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课前准备:教学前要求学生先去搜集有关日本的资料,事先对日本有一定的印象。 引入新课: [日本印象]讲授新课:出示日本自然地理结构图。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气候 一、位置和领土海陆位置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 2、面积、人口和民族——地狭人稠 [过渡]日本这个国家经常听说地震、火山现象,们来看一下。提供日本的地震、火山视频及资料。二、地形特征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2、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3、海岸线曲折漫长,多优良港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利用日本的两个象征之一“樱花”引入气候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利用其直观的视觉效果及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三、气候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 2温带季风气候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学习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课后作业: 教师通过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日本的景观,创设一个生动、诱人情境(配以日本名曲《樱花》)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讲述]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洲、地区两种范围大小不同的区域地理,如何利用地图判读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呢?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了解一下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设问: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而不是印度?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制作主要的岛屿及邻海示意图日本的纬度位置是[组织学生交流] “牛刀小试”:通过设问:“结合日本国土形状,你能从上面的表格用简短语言的概括日本的特点吗 ” 强调日本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人口密度大。出示地形示意图,指导学生读图、找图,分析归纳日本的地形特征。 设问:“有人认为:火山、地震是上天对日本人发动二战的报应,对吗??” 幻灯片演示日本由于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地震、火山。指导学生观看地图,观察日本的轮廓特征。 设问:樱花在日本如此美丽,你认为与什么关系大? 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图。为了体现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出示“北京、东京气候比较表”出示课本“活动”内容:大陆性特征和海洋性特征的含义? 设问:“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出示日本自然地理结构图。 1、地理填充图册。 2、同步练习 课前搜集资料倾听、感受、思想培养学生独立积极搜集资料,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及思维,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读图完成: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______岛、______岛、______岛、______岛等四大岛屿以及附近的小岛组成,东临洋,西临海。学生读图得出结论。 学生动手计算日本人口密度,并与中国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得出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学生通过辨颜色,找主要地形区等活动,完成日本地形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地图分析得出结论。学生观看日本地震的图片及视频,明确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结合汶川地震,学生讲述地震时的逃生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归纳日本“海岸线曲折漫长,多优良港湾”的特征。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学生读图找出日本主要的气候类型。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日本“与亚洲同纬相比,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水量较多”的特征。 学生通过以上比较,进行知识的升华,从而明确“大陆性特征和海洋性特征的含义?”学生从地形、轮廓、气候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利用知识结构图,小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自然地理环境地形2、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3、海岸线曲折漫长,多优良港湾。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季风特征明显。
【板书】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一)、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面2.经纬度位置
(二)、自然特征
1.岛国—四大岛为主体
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3.地形特点—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4.多火山、地震
【当堂检测】读右图填写地理事物的名称
岛屿:①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海洋:⑥________
首都:⑤___________
海峡:⑧____________
邻国:A__________
火山:M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文化更感兴趣,对于经济不太懂也不太有学习激情。如何将经济地理讲的有趣有待学习。在此学生第一次接触“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在后面的区域学习中涉及到的因地制宜方法与日本进行对比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