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商务星球版第三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商务星球版第三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22 22:5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
一、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章节
第三章第二节
教材版本
星球地图出版社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七年级
二、教学目标
能够举出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不断运动和变化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能够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通过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和“世界主要


、地震带分布图”,分析世界著名

系及火

、地震的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对世界火

、地震分布规律的了解,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自然
灾害的能力和对生命的关爱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行为动词是
“说明、知道、说出”

“说明”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海陆变迁,梳理海陆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此项要求根据布鲁姆 目标分类法,认知层次较高,七年级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储备和经验,知识的落实和 迁移困难很大,本节课利用希沃白板和希沃易课堂平板的涂写和课堂活动等功能, 能较好的突破此项重点。
“知道”
要求学生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此项要
求较为简单,利用希沃白板的拼图、课堂模拟实验等手段,能较好的突破此项重点,
“说出”
要求学生说出世界著名

系及火

、地震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此项要求是分析关系,难度较高,但在前面“说明、知道”衍生出得“看图片举例子、探 板块析运动”两项课堂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课堂模拟实验,将抽象的板块 构造学说落实到具象的课堂模拟实验中,从而突破“说出世界著名

系及火

、地
震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的重难点,全面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举出海陆变迁的实例。
解决举措:
通过“看图片举例子”来突破此重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解决举措:
通过“探板块析运动”来突破此重点。
教学难点:
分析世界著名

系及火

、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解决举措:
通过“白
),
板互动画图”来突破此重点。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按照完整 视频的时间点)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导入 2’ 37’’- 3’ 30’’ 导入海陆变迁例子 教师举喜马拉雅山鱼龙化石例子 学生听并思考在喜马拉雅山 发现鱼龙化石的原因 蒙层+橡皮擦:擦拭海陆变迁,瞬间展示海洋和陆地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实现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交互, 提高课堂 效率。
看图片举例子 3’ 30’’- 11’ 10’’ 能够举出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不断运动和变化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1.读“黄河三角洲生长图”、“深沪海底古森林遗迹”、“荷兰围海造田图”, 说出海陆变迁的实例。2.完成海陆变迁实例与原因配对的白板游戏。 举海陆变迁例子, 完成课堂配对活动 课堂活动: 知识配对 和判断对 错,实现 学生与学 科、学生 与信息技 术、学生 与学生的 交互功能, 及时检测 学生学习 效果,培 养学生的 合作与竞 争意识等。
听故事说漂移 11’ 10’’- 18’ 48’’ 能够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1.学生说魏 格纳的故事。2.观看大陆 漂移动态图, 了解大陆漂 移说基本内 容。 3.读大陆漂移说三幅证 1.说魏格 纳的故事2.说出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 3.小组合 作,找到大陆漂移 思维导图: 利用思维 导图阐述 大陆漂移 说的证据, 逻辑关系 清晰明了, 且可插入 多媒体, 给师生带
据图,说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说的证据 来更好的 授课效果。
探板块析运动 18’ 48’’- 41’ 30’’ 1.了解板块 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并能通过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 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 图”,分析世界著名山 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世界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的了解,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 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对生命 的关爱意识。 1.利用白板、 易课堂软件 将板块拖到 合适的位置。2.将桌面当 成软流层, 书本当成板 块,完成不 同层次的桌 面模拟游戏, 探究板块运 动的特点及 其产生的影 响。 叠加板块 分布图与火 山地震带分 布图,分析 火山、地震 分布与板块 运动的关系。 学生完成 判断对错游戏。 模拟地震 来了,如何 应对。 1.完成板 块拼图游 戏,了解 板块构造 学说的第 一个观点。2.完成桌 面模拟游 戏,了解 板块构造 学说的其 他内容, 并分析板 块运动产 生的地理 现象。 在白板 上完成克 隆、拖图、叠图等游 戏,分析 世界著名 山系、火 山地震带 的分布与 板块运动 的关系。 学 生 完 成 判 断 对错游戏。 5.模拟地 震来了, 如何应对。 4. 克 隆 : 学生 拖 动 山 脉克隆图切 身 体 验造山 过程突 破 山 系分 布 与 板块 分 布 关系 的 重 难点。 选择拖图学 生 将 大陆 图 、 板块 图 快 速拼 合 , 在拼 图 游 戏中 理 解 板块 构 造 学说 的 基 本内 容 , 边玩 边 学 , 提 升 课 堂效率。 投影直播利 用 希 沃白 板 硬 件的 前 置 摄像 头 , 在课 堂 模 拟实 验 的 时候 可 以 采用 直 播 方法 , 清 晰的 将 学 生的 演 示 活动 进 行 直播或拍照让 每 个 学生 都 能 参与 并 展 示实验模拟。
课堂活动判断对错及 时 检 测学 生 学 习效 果 , 培养 学 生 的合 作 与 竞争意识等。
课外作业及课堂总结 41’ 30’’- 42’ 25’’ 总结科学探究方法的形成过程,解释科学理论反过来又会指导人类活动。
六、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科 学 探 究 方法 设计意图
课 堂 导 入 播放鱼龙述说,通过白板擦拭陆地,揭秘鱼龙曾经生活的地方是海洋。 观 察 现 象 学生如亲身经历时光倒流般, 感受海陆变迁过程开门见山, 直切课题。 ,
看图片举例子 读“ 黄河三角洲生长图”、“ 深沪海底古森林遗迹”、“ 荷兰围海造田图”, 说出海陆变迁的实例。 完成海陆变迁实例与 原因配对的白板游戏。 通过读图、析图说实例的活动, 传递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的事实。 、
过 渡 播放南美鸵鸟述说,导入魏格纳的故事。 利用活泼可爱的鸵鸟及其生活的大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升区域认知观念。
听故事说漂移 1. 学生说魏格纳的故事。 通过“ 说魏格纳
观看大陆漂移动态图了解大陆漂移说基本内容。 读大陆漂移说三幅证据图, 说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 提出猜想 考察验证 的故事”、“ 找大 陆 漂 移 说 证据”, 知道科学是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的, 科学家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过渡 播放蓑羽鹤迁徙视频,提问: 横亘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 从鸟瞰地球的俯视角度, 由候鸟迁徙 山脉障碍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探板块析运动 利用白板将板块拖到合适的位置。 将桌面当成软流层, 书本当成板块, 完成不同层次的桌面模拟游戏, 探究板块运动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叠加板块分布图与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分析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模拟地震来了, 如何 应对。 科学理论 通过桌面小游戏, 模拟板块运动, 深度学习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 及其产生的影响。提升地理实践力 和综合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科学探究方法的形成过程,科学理论反过来又会指导人类活动。
七、教学反思
1.应用了哪种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新媒体 功能及效果
希沃白 课件库:海量学科资源,提高备课效率。
蒙层+橡皮擦: 擦拭海陆变迁,瞬间展示海洋和陆地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实现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交互,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 插入音频和视频,形象生动的模拟鱼龙、鸵鸟和蓑雨鹤,提升 学生学习兴趣。
笔+橡皮擦:及时实现学生与信息技术、学生与教师的交互。
课堂活动: 知识配对和判断对错,实现学生与学科、学生与信息技术、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功能,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等。
克隆: 学生拖动山脉克隆图,切身体验造山过程,突破山系分布与板块
(

5
分布关系的重难点。
学科工具“ 星球”:
“星球” 不仅提供太阳系的星球模型,还可以随
意缩放,转动,支持百科、二维、贴图等功能,有效的实现了学科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给师生带来一场视觉、触觉盛宴。
选择拖图:
学生将大陆图、板块图快速拼合,在拼图游戏中理解板块构
造学说的基本内容,边玩边学,提升课堂效率。
思维导图:
逻辑关系清晰明了,且可插入多媒体,给师生带来更好的授课效果。
投影直播:
利用希沃白板硬件的前置摄像头,在课堂模拟实验的时候可
以采用直播方法,清晰的将学生的演示活动进行直播或拍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展示实验模拟。
希沃易课堂
课件推送:
将课堂活动采用课件推送形式推送给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
都有机会参与课堂互动,通过查看屏幕等方式进行课堂检测,提高课堂效率。
截屏推送:
功能与课件推送很相像,但截屏推送的优点是,推送给学生
的速度特别快,无需缓冲。学生在平板上涂写和擦拭,互动性强。
抢答:
学生利用抢答形式进行答题,提升课堂趣味性。
班级优
化大师
利用点名、随机点名、评价、布置作业等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
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2.
在教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关键事件
(
时间
3-8
分钟左右(按照完整视频的时间点),
每节课
2-3

)
,引起了哪些反思(
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教学重难点
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

4’08’’-11’23
’’
使用希沃笔、橡皮擦,易课堂平板上传、课堂活动、学科
工具星球等功能学习了本课的第一个活动“看图片举例子”,利用教师、学科、学生、信息技术的互动功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的有趣生动,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也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并能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化难为易,有效的突破了“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教学重难点。

26’03’’-31’49
’’
使用希沃拖图、克隆、直播、拍照等功能,直播学生板块
运动模拟实验,及其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效的突破了“知道板块构造学说
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

系及火

、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的重难点, 学生在具象学习中,化繁为简,由浅入深,深层次、多手段学习板块构造学说,提
升学生的高阶技能。
3.
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创新点及效果思考
(
教学组织创新、教学设计创新等
)

),
(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希沃白板
5
和希沃易课堂的硬件和软件,最大的优势是增加了学生和老师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探讨问题的深度, 让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提升学习效率。
本节课利用希沃的橡皮擦、蒙层的功能,别具一格的导入新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易课堂平板的互动,学生有机会进行个别化学习,并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师生互动,较好的完成了第一模块“看图片举例子”的活动;希沃的课堂活动(知识配对
+
判断对错)及时有效的检测学习效果,进行教学评价;希
沃的直播功能可以较好的进行课堂模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模拟,生成内容较多。
4.
对新技术的教学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
一、与传统的黑板和
PPT
相比,希沃白板
5
在教学上有诸多独特的功能和优势。
教师与课堂、信息技术的交互。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够快捷、方便的使
用希沃白板的相关功能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编辑,例如对地图的拖拽移动, 使用放大镜放大地图,涂写标注,使用学科工具“星球”等。这些功能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更游刃有余。
学生与教师、学科、学生、信息技术的交互。在教学中,学生在电子白板
易课堂平板上涂写作答,老师能够及时的检查批注,让每个孩子都有和老师互动的机会,及时检测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学生通过希沃白板的各种功能例如学科工具“星球”、课堂活动“知识配对”等,将地理事物的空间性、逻辑关系等都能化繁为简,提升课堂效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课堂活动竞争能提升学生的竞争性,有效唤起学生有效注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投入。
二、对希沃的建议和意见。
书写速度慢,且无法展现黑板板书、板图的美感。
思维导图太片面,往往是总分结构,逻辑关系不强,缺少箭头,上下左右的触发源,很难体现思维导图的逻辑感。
书写局限于一个笔,学生在填图的时候,往往会有多个学生在白板上书写
但是只能排队公用一笔,效率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