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四节民俗与文化教案2021-2022学年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第四节民俗与文化教案2021-2022学年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22 23:0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民俗与旅游
所在单元 第四章 第四节
本单元 课标要求 从宏观上看,本课不是全册书的重点也不是难点。但是在八上学过了中国的地理概况之后,学生对中国的河流山川,农业工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都有一定的基础了。而本节课正好位于全册书的最后一课,各种民俗非常的新奇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外体现了人和自然关系,体现了学科理念“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锻炼地理学科思维,读图能力。
本单元的 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
本节课 学习目标 1.结合各地生活的实例,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掌握地理学习的一般分析思路与方法,学会构建地理方法与规律。
学习重点 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
学习难点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含学习环节的名称、时间) 活动内容及活动规则 (围绕学习目标达成的活动设计,含教师设问、 活动的任务、活动规则等) 设计意图 (目标指向、重难点突破等)
导入: (情景创设与社会、生活、科技密切相连) 活动一:(活动的名称、时间) 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想到了一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灿烂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民俗) (旅游) [自主学习] 一、民俗文化与环境 衣 我国56个民族, 是区别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重要标志。 2、食 (1)我国疆域辽阔,由于不同的 、 导致农业生产有地区差异,饮食文化也受其影响。北方多吃 ,南方以 为主,西北 等畜产品比重大。 (2)中国最具代表的四大菜系: 、 、 、 。 你还知道的菜系有: 3、住 南方屋顶坡度 , 北方屋顶坡度 。这与 有关 。 4、行 传统交通方式:南 北 节日与宗教习惯等 传统民俗节日有: 6、民俗形成的原因: 环境、 差异、 习惯 。 二、旅游文化 1、旅游资源包括 旅游资源和 旅游资源。 2、请把我国的世界遗产与所在省区相连接。 莫高窟 广东省 九寨沟 江西省 开平碉楼与村落 甘肃省 庐山 云南省 丽江古城 陕西省 秦始皇兵马俑 四川省 活动规则:10分钟在课本中寻找题目中的地理信息,并独立完成 [合作展示] 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麻辣食物? 说说藏袍(西藏自治区)和景颇族竹筒裙(浙江)与当地自然环境等的关系。 3、湘西人住吊脚楼主要是因为 ;黄土高原住窑洞主要因为 。 4、试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说明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活动规则:完成以后展示并回答正确+2分,补充质疑的同学+1分。 【小组讨论】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部分所有疑惑。 要求: 1、组长宏观调控,组织(尽量一对一)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讨论完后组长督促组员抓紧时间快速背诵自主学习部分知识点。 3、讨论时注意有理有据,以课本为依据。 4、完成以后展示并回答正确+2分,补充质疑的同学+1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用课件动态演示【自主学习】、【合作展示】的民俗文化知识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热情,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生活。 培养学生卸载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能综合总结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运输对象 通过乡土地理,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
学法总结 读图分析法、归纳法、讨论法
板书设计 (思维 导图) 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
课堂检测 (可粘贴) 1.傣族聚居在云南省南部,住竹楼,着短衣长裙是因为要适应( )   A.炎热气候 B.干旱环境   C.地表崎岖   D.多雨的气候   2.窑洞是下列哪个地区特有的民居( )   A.西双版纳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3.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喜欢吃麻辣食品,这是因为当地( )   A.气候寒冷干燥 B.气候炎热干燥   C.气候温暖潮湿  D.气候炎热多雨 4.藏族群众的藏袍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是( )   A.寒冷、温差大 B.炎热、温差小   C.温暖、温差小 D.干燥、温差大   5.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位于江西省的是( )   A.泰山 B.黄山   C.庐山 D.峨眉山
学生课堂学习获得率(%)
课后作业 分析福建土楼的建筑特点及其地理原因。
教学反思